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5-03-26胡婧超周庆博
胡婧超 周庆博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在高职院校,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能够最大地结合新时代需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正确的、为广大学生所接受的价值观教育体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新媒体 影响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a)-0106-02
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后,如何在高职院校引导学生正确汲取其中的营养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考的核心问题,研究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途径和方法,对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1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现状分析
随着高职院校中大学生比例不断升高,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工作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教育也应该呈现出性别化的趋势,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现状的分析,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教育学生、服务学生。
1.1 高职院校大学生上网人数众多
调查显示有93.8%的学生使用过互联网,每天上网2小时以下的学生占53.4%,其中大学生占一半以上,大学生通过网络,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在网络的海量信息中,广大学生能够了解时政动态、关注各类思想交锋、接收更多文化思潮的洗礼。但在高职院校中,也有不少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聊天、交友、恋爱,这不仅干扰了大学生的正常生活,也使他们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能在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据调查, 60%以上的逃课族、晚上迟归和不归的学生是上网引起的。网络痴迷群体往往表现为孤独、自闭、强迫甚至精神分裂症,这些大学生不仅对自身心理造成伤害,还严重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和谐,由此可知,这部分群体给高职院校有效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2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防御能力较弱
据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初中、高中封闭式管理模式造成大学生心理防御能力较弱,是非分辨能力不强,不能及时地、敏感地发觉周围有害信息,这就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频频受骗或被害,甚至加入违法组织的案例时有发生。而新媒体的时空隔离性恰恰就为这些有害信息提供了保护屏障,使大学生更不容易识破其中的骗局,明辨其内容和目的的真实性,为大学生健康向上发展造成了巨大阻力。
1.3 高职院校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随着高考结束,从一个较为严格的环境进入一个新鲜陌生的校园,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表现出了更多的好奇心和较差的自控能力,他们流连于网络所带来的视觉享受和刺激,极力想去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和独立意识,不顾老师和家长的阻拦做出一些举动,将自己置身于危险的境地而不自知。相比较男大学生而言,女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更是成为了她们顺利成长的绊脚石。
2 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基于上述現状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网络新媒体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巨大意义。
2.1 新媒体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的新阵地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这种大形势的影响下,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明确提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职院校广大学生中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占领网络新阵地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服务中潜移默化地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 新媒体与当代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性相适应
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和受众群体数量惊人,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信息交流、人际沟通、社会行为的方式,也改变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社会心理环境。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以90后为主,他们的成长环境是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具有其特殊性,即开放程度高、信息量大、思想变化快、个体意识强,他们更希望在平等的环境中学习、交流,在没有代沟的价值观中追求自我、独立思考、探索真理。网络新媒体恰恰满足了他们这种时代性的需求,网络新媒体信息量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的特点以及覆盖面广和多元化的形式,成为新时期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直接、有效的平台,并具有深远影响。
2.3 新媒体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率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环境显示出其形式多样化的巨大优势,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改变传统单一化的课堂教育。手机短信、博客、微信等图文并茂的交流方式可以在第一时间传达教育信息,有效地利用了时间和空间,机动灵活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高职院校大学生。同时,新媒体交流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新媒体交往中个人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甚至种族等都被掩盖了,这种虚拟的环境使广大大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喜欢,可以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最真实的想法,突破传统教育形式的束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3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策略
3.1 进一步提高新媒体的使用频率和水平
面对新媒体的普及和应用,作为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要熟练掌握新媒体的使用技术,熟悉新媒体的操作环境。校园论坛、微信、人人网、微博等媒体已经成为高校的信息传播网络,这就要求教师要迅速熟悉新媒体技术,紧跟新媒体动态,具有前瞻性地使用和推广新媒体,利用最新的媒体开展工作。通过新媒体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调整学生心理认知范围,记录学生辅导过程,保持与学生接触的合理频度,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顺畅有效地传达到每一位学生中间,进而适应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较为特殊和复杂的局面。
3.2 充分利用新媒体改变教育方式
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甚至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种阻力,遭到学生厌烦和排斥。新媒体的出现恰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平台——边界开放、形式多样,信息海量,容量无限,这不仅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供了平等的话语权,更激发了二者的思想转变,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交流。在新媒体的帮助下,既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立场,使大学生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又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学生发展的人格特点和性别特点,构建出和谐的新时代师生关系。
3.3 建立高质量的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教育平台
为了提高网络环境下学生素质教育的主动性、有效性、长期性,必须建立一些具有活力的、能够起到示范作用的学生素质教育专业平台。这些高质量教育网络的建立,能够为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上的信息流动、更新、传播提供良好的基础,保持学生素质教育信息的生机与活力。高质量的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网站能够利用微博、QQ等网络途径进行交互沟通,保证了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即时性。同时也充分实现了学生素质教育的网络沟通互动功能,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平台服务。
3.4 构建全方位的新媒体校园文化环境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精神及科学发展观去占领网络阵地,建设有特色、有影响、有吸引力的校园文化品牌,在校园环境中熏陶并引领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打造更为便捷地交流平台,有意识地将校园特色网站从宣传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从而使校园环境变成党建宣传的阵地、理论学习的窗口、师生互动的桥梁、学生讨论的载体,营造积极向上、健康主流的新媒体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64-66.
[2] 赵文升.网络环境下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6-17.
[3] 谭晓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6):16-17.
[4] 郑启铝.構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1):137-138.
[5]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