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国藩的养廉方法浅探

2015-03-26江泳辉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曾国藩家人

江泳辉

(中共娄底市委党校 ,湖南 娄底 417000)

“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曾国藩,在官场腐败、吏治糜烂的晚清王朝,能够出污泥而不染,努力保持着清廉的操守,他不仅独善其身,还努力扭转官场积重难返的贪腐之风。作为一个晚清时期曾经手绾四省兵权,身督两江三省、头顶钦差尚方宝剑的权臣,廉洁自律,做到了常在河边走而能不湿鞋。借鉴他的养廉方法并身体力行,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名、权、利的诱惑,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对曾国藩的养廉方法作粗浅探讨。

一、以志“帅廉”

志向是人的行为目标,是生命的旗帜,起着价值导向作用,目标的高低,决定人生的品位。立志高远能使人自拔于流俗。缺乏远大的目标,生命之光就会暗然失色。曾国藩能做到清廉持身与早年立志、不改初衷是分不开的。他在青年时代立志安邦定国、匡时济世,人生中曾有两次改名经历,第一次将原字“伯涵”改为“涤生”,意即涤旧生新,要告别旧我,走向新生;第二次是1838 年中进士后,接受恩师、主考穆彰阿改名为“国藩”的提议,不再自限于成为名士才子,以做国家的栋梁之材为事业目标,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作为座右铭,以成为圣贤作为自己的道德目标。他曾指出:”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1]P256在他看来,君子应该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已任,无暇忧及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他从30 岁以后就立誓以做官发财为可耻。由于立志而后,便持之以恒,困知勉行,铢积寸累,自然成就廉臣形象。

二、恒学“固廉”

“清廉为官”的目标与志向的确立较为容易,而要终生坚守,特别在位极人臣而监督缺位之时不伸手,却是十分艰难的。曾国藩之所以能做到不论是在京官生涯还是在作战地统帅阶段,都勤于政事,清正廉洁,住不尚奢,衣不尚新,食不尚精,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恒学”,一生坚持在历史中学习,在典籍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体悟,在体悟中获得警示,时时告诫自己,要避免古人所谓的富贵常蹈危机。曾国藩的学习有多种形式,如读经史、写日记、作诗文。

其一,熟读经史以“明廉”。经史揭示人生哲理,教人生活智慧,给人人生启迪,使人明白人生目的与意义,弄清人生本源,不至误入歧途。曾国藩较早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经常阅读四书五经及二十三史,其日记记载了他的学习历程,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五日的日记中,曾国藩记载:“早起,高诵养气章,似有所会,愿终身私淑孟子。”[2]P17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成为了曾国藩保持节操,守住底线,清廉从政的力量源泉与自尊自强的人格根基。再如同治十年三月十六日曾国藩逝世的前一年,他记载“夜晚阅《韦苏州集》。二更后温《书经》。”[2]P136对经史的学习,使曾国藩成为了一个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有大本大源的人。博通经史的曾国藩把明廉知耻作为读书人的大节,他认为“学而优则士”的读书人步入官场后,手握权力,若不能谨守清廉,不知羞耻,就会贪得无厌,为非作歹,给国家与社会带来无穷后患。

其二、恒写日记以 “思廉”。曾国藩每天都记日记,其中记载了不少对自己的苛责。他在日记里有一段这样的话:“近来焦虑过多,无一日游于坦荡之天,总由于名心大切,俗见太重二端……今欲去此二病,须在一“淡”字上着意……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2]P147还有一段日记记载曾国藩在睡梦中,梦见别人得了利益,自己羡慕,在日记中责骂自己“卑鄙”、“下流”。1867年曾国藩家花8 两银子打造了一把银壶,对此行为他在当年四月三日的日记中“今小民皆食草根,官员亦多贫困,而吾居高位,骄奢若此,且盗廉俭之虚名,惭愧何地!以后当如此痛下针砭。”[2]P131曾国藩正是通过日记检讨自己的一言一行,力戒贪名贪利的行为,打开了通往廉洁之门。

其三、常作诗文以“示廉”。借诗文表明心迹,宣示人生理想,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是曾国藩保持清廉的一个有效途径,公元1843 年,也就是道光二十三年,曾国藩由实缺翰林院检讨成为翰林院候补检讨的六个月后,一道圣旨降临翰林院:“翰林院候补检讨曾国藩耐劳克俭、学识出众,着升授翰林院侍讲、詹事府行走。钦此。”他在这一天的《过隙影》中,郑重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当官以不爱钱为本,廉洁自律,方能上对得起天、皇上、国家,下对得起百姓、亲友、子侄。只要坚守一个廉字,就算做事偶尔有失公允,天也能谅。”他总结为人处世的“八本论”:“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平时,曾国藩常常在与兄弟、儿子的书信中提倡“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他牢记其祖父的“要下得了船,上得了岸”等朴素思想,并书写对联、匾额自勉共勉,常怀自律之心,永远保持清醒头脑,而不致自毁长城、步入歧途。

三、节俭“养廉”

身为将相、声名显赫的曾国藩,始终不改寒士本色,节俭自律,生活简朴。他认为,欲求廉介,必先崇俭朴,不妄花一分钱,支出既少,压力即减,有助于抑制贪欲冲动。曾国藩将节俭作风全面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在饮食方面,他在无客人时,每餐只吃一个晕菜,“决不多设,虽身为将相,而自奉之啬,无殊寒素”,被当时的人们呼之为“一品”宰相。任两江总督时,到扬州巡视,扬州一个富裕的盐商为他准备了十分丰盛的宴席,他只就面前的几个菜吃了一点,离开时,他很不高兴的说:一食千金,我不忍心吃,也不忍心看。在穿衣方面,他更是节俭,曾国藩平素穿着家人为其织的土布衣服,不着绸帛。三十而立之年,曾缝制了一件青缎马褂,平时舍不得穿,只是在节庆之日穿一下,藏了三十年,还如新衣一样。当有人问及他很少穿新衣的原因时,曾国藩说“古语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吾观之,衣亦不如故也,试观今日衣料,有如当年之精者乎?”曾的幕僚兼知己赵烈文记载:“涤师(指曾国藩)来久谭,谭次,师脱马褂置榻上,又少坐即。余取视榻上衣:佛青洋呢面,布里,琵琶襟,极短而小;盖寒士所不屑者,为之太息不已”,作者以自己的亲眼所见,为我们刻画了无先例的节俭总督形象。连被咸丰皇帝派到曾国藩身边监军的德音杭布第一次走进曾国藩卧室时不由大为吃惊:“朝野皆言湘勇战后所获颇丰,金银珠宝,船载车乘,不可胜数,怎独曾涤生依旧如此朴素,令余等喟叹弗如” 在住行方面:他床上铺草席、盖土布,家中老屋,已有百余年,由于家中人口增多,他的九弟花了三千多两银子为他建了一栋新屋,他听后大为不快,写信责问弟弟,发誓此生决不住新屋,终其一生,曾国藩没有踏进过富厚堂一步。正是这种极度节俭的生活,大大减少了曾国藩的生活花销,降低了对于金钱财物等的摄取欲望。养成廉洁从政的行为习惯及其生活方式。

四、齐家“促廉”

曾国藩作为儒家知识份子,真实地践行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齐家力倡节俭,通过建设勤俭之家,消除家庭拖累,助推自己廉洁从政。在其家书中谆谆告诫家人要勤俭持家,他说“ 吾家子侄,人人须以勤俭二字自勉,庶几长保盛美。 ”[3]P287他在讲到如何建设孝友之家时说“要实行勤俭二字……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者,家运断无不兴之理”[3]P287曾国藩对建设节俭家庭与其家人清廉为官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认识。他明白中国有着长达几千年的封建历史,血缘、亲缘关系在人的生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的成功需要举全家之力,因此当官以后回报家庭其他成员的付出,也就理所当然,否则会被认为是六亲不认,忘恩负义,亲族也会想方设法利用其权力来谋取私利。而手握权力的官员,面对家人的不合法的利益请求很难拒绝,因此,当权者要想做一个清官廉吏,就必须下大力气做好“齐家”功夫,打造勤俭之家,使家人人自立自强,不企盼家中的为官者谋不义之财以自肥其家,阻隔亲友在官员走向腐败堕落的过程中充当“催化剂”、成为“中转站”。

曾国藩对家人的教育和约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其一、思想教育常抓不懈。从他流传下来的1000 多封家书中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家书是告诫家人。第一要事是勤劳节俭的。他强调家中必须紧紧掌握住“书、蔬、鱼、猪”四个字。要避免因自己在外的既有权势,使家中子侄流于骄佚。他说骄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万望诸弟刻刻留心,勿使后辈近于此二字。”曾国藩不论是身兼数职、日理万机的京官生涯、还是在戎马倥偬生死未卜的战争岁月,都没有借口忙碌而忘记自己对家人的教育职责,不断写信回家,语重心长、谆谆告诫,通过持之以恒的不懈教育,使自己的主张能够进入家人的灵魂深处。其二、严明家规切实执行。曾国藩的齐家,不仅限于说教,同时也注重以家规治家。在曾氏堂屋的神龛两侧,有一副对联:“奉祖宗一炷青香,必诚必敬;教子孙两条正路,宜耕宜读。”曾国藩经常提到爷爷星冈公。他说,“治家的方略,一切以星冈公为准绳。大约有八字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要求家人做到半耕半读、黎明即起、洒扫庭院,祭祀祖先,和睦邻里。规定嫁女嫁妆以200 俩银子为限,规定后辈诸儿,须走路,不可坐轿骑马;诸女莫太懒,宜学烧茶煮饭。曾国藩还亲自检查儿子们的学习情况及女眷们的家务功夫。其三、身体力行以提成效。许许多多的家长一天到晚都在教训儿女,但大多事与愿违。这其间有诸多因素在起作用,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本人没有以身作则,或以身作则的力度不够。曾国藩的家教,特别注重身教,他对家人所提出的一切要求,他自己都做到了,而且做得比别人都好。这种身教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最为巨大,最为深入人心,也就最有成效。曾国藩通过持之以恒的家教,培养家人成为自强自立、自食其力之人,减小了廉洁从政的家庭阻力。

五、慎择友朋以“保廉”

曾国藩是一个广交朋友又对交友之道有深刻认识的人,他深知手握权力、掌控资源的官员应当过好交友这道坎,他提出“从师择友需慎之又慎”,“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要做到择善而交,多交益友、诤友、挚友,不交损友、媚友、假友或者狐朋狗友、酒肉朋友。通过正确交友助推事业成功,也能使自己清正保廉,他提出了明确的交友原则,即八交九不交:一要交胜已者,从他们身上学习优点,互相切磋,提高自己。二要交德盛者,与品行高尚者为伍提高自己的德行。三要交趣味者,与兴趣爱好广泛、生活态度积极的人常来常往,增加人生乐趣。 四要交遇事能吃亏者,凡是遇事宁愿自己吃亏,牺牲自己利益的人,必为君子。五要交直言者。“直友难得”,能直言不讳者,对自己有纠错作用。六要交志趣远大者,与志趣高洁者为朋提高人生的品位。 七要交“惠在当厄”者。曾国藩提倡朋友之间要多做雪中送炭之事少做锦上添花之人。八要交体谅人者,能理解人、体谅人、体贴人,可称宜友。九不交:一是不交志不同者。志不同者不必强合,勉强之事,必不能久。二是不交善于奉承、奸得过分的人,对这种人应当远而避之。三是不交恩怨颠倒,全无性情者。这种人没什么人情味,今天仇人,明天知已,反复无常,交不得。四是不交不孝敬长辈,不友爱兄弟的人。五是不交迂人。迂腐之人顽固而不开化,一事不合则轻率决裂,且引以为恨。六是不交在别人伤心时,还去落井下石,责备别人的人。七是不交好占便宜的人,特别是不要发生经济往来。八是不交孤傲刻薄,口含怨言,德性轻薄的人。九是不交忘恩负义的人。从这些交友原则可以看出,曾国藩选择朋友特别注重人的品德志趣,品行高洁、志趣高远者目光远大,追求心中之大义,很少有斤斤计较利益得失、满腹物欲之人,因此也不会想方设法利用朋友手中之公权来谋已之私利,把朋友推向贪腐深渊。曾国藩的交友之道对其廉洁从政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

总之,曾国藩的廉洁从政是人所共知的,其廉洁自律的举措又是具体和切实可行的。我们当今的领导干部在廉洁从政的具体方法上可适当参考、借鉴曾国藩的养廉方法,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做一个清廉的从政者,为全面从严治党做出自己的贡献。

[1] 江晓堂, 江通.曾经[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2.

[2]唐浩明.唐浩明评点曾国藩日记[M] .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2014.

[3] 唐浩明.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曾国藩家人
跟曾国藩学修身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我的家人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
曾国藩读书
与家人一起进餐有助于身体健康
家人不支持直销怎么力?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你还是贼,他已是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