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负杂谈

2015-03-26天津市东丽区流芳小学校长王金林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5年7期
关键词:高压线提质考试

■天津市东丽区流芳小学校长 王金林

当下教育最热的词莫过“减负”了,以至于大型会议、各种检查都把减负作为重点内容。然而“减负”历经二十几年,而且进行了几次升级,但是一路走来还是让人感觉它很疲惫。

1988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1990年2月,国家教委发出《关于重申贯彻“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2000年教育部又发出了《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12年间一个规定两个通知说明什么?重申、紧急,这些词语又说明什么?说到底就是落实得不好,甚至毫不客气地说根本没落实。或许是有关领导认为不下狠心,不说狠话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于是给减负戴上了“高压线”的帽子,言外之意在减负问题上只要碰上“高压线”非死即伤。可是我们始终没有看到谁“死”在“高压线”上,记得有一年的校长学习班上在谈及减负为什么难以落实时,大家用“高压线没电”诙谐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说到底,减负的规定也好,通知也罢毕竟不是军令、法令。或许这就是减负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吧! 倘若把减负纳入教育法,或者干脆出台减负法,也许会好得多。

就现实教育实情而言,“考”依旧是甄别的唯一方式,中考、高考,乃至职考。考的背后是什么呢?是几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人胜出,其余的则被淘汰,要想胜出你必须以拼刺刀的方式杀出一条血路,还不是需要三五更的功夫?于是有些人得出的结论是减负岂能行。本来每每谈及减负人们就埋怨高考指挥棒高举不放,现如今更是考得火,考得让人震撼与感动。考得火是每年参考人数剧增,能不震撼与感动吗?倘若你亲临考场便会体会得到。沿路护考的警察让你感到人文关怀;多于考生人数的家长大军们那凝重的表情诉说着十几年的艰辛与期盼。而这一切何尝不给“考”字披上神圣的面纱。看起来这种科举式的考试隋朝算是起点,恐怕是没有终点喽。既然人们无法撼动“大考”于是就在“小考”上做起了文章。结果,规定来了,“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数、外每学期举行一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这个规定中有几个关键词值得思考:“任何形式”、“统一考试”、“除……外”。什么是统一的?无外乎是统一时间,统一内容。那范围(全市、全区、全校)是不是也列入统一的范畴呢?“任何形式”大概就是强调防止下有对策吧! 为什么规定语文、数学、外语可以进行一次全校统一考试呢?难道这三个学科重要,还是为了减负而减少考试科目呢?如此看来一些科目被挤占就不无原因了。难道这就是减负吗?

高考指挥棒的确左右了减负的走向,纷繁的考试也影响了减负的进程,但是把减负不利完全归罪于它是不客观的,因考而不减或者因减而不考的做法也是要不得的。其实考试并非像猛虎,何必避之不及?关键在于客观理解,科学把握。过去我们曾经把日常考试改成了单元检测,不就是改的很巧吗?把考的问题变成学生练习的形式,学生既了解了自己的学习情况,也能欣然接受,老师也真实地掌握教学效果,继而有的放矢地施教有何不可?我以为跟踪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是遵循教育规律,不仅是语数外。关键是不要落入考考、分分的泥潭。当然,创新考的形式是为了使被考者没有过大的压力,应对起来更从容,不能瞎考。考就像中国的酒文化,弃之则生活无味,过之则酿成大害。记得有一年中央电视台举办青歌赛,参赛的选手要接受三部分考试,一考歌唱,二考听律,三考常识。一女生一考歌声优美,二考听律准确,三考却一脸茫然,因为三考是二十四节气,她全然不知。前两考是歌者必备条件,可我苦思冥想也没能把唱歌与二十四节气联系到一起,难道唱歌与立春、惊蛰有关吗?这样的考试不是有点瞎考。结果本来可以成为歌星苗子无奈只好去背二十四节气喽。

教育主管部门对文件的解读有些偏差。就像交警的指挥手势出了问题,结果车辆不敢走了或者乱走了。教育部的文件是:《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其中的关键词除了“减轻”以外还有“过重”。关键不在于负担,而是负担过重。现在看看我们的减负主旋律只是减字当头,草要除,苗也伤,大有剃光头图凉快的态势。反映到教师层面上,教师心口相传的教育方式一下子成为了糟粕,自信没了,困惑占据了思想。而反映到学生家长层面又是怎样呢?聪明的家长认为减负是个机会,你减我不减,我的孩子胜出的几率就大了,殊不知中国人个个都聪明,你这样想,他也这样想,大家都这样想,于是社会上家教产业活了起来,结果呢?学校在减,而家长、社会却人为地强加,导致减负仍旧在喊声中挣扎。

我们不妨对话负担。负担是指所承当的工作、责任、费用。老师承当的工作是什么呢?就是教书育人,学生承当的工作是什么呢?无疑是学习。而学习的基本过程是认知、实践、巩固、探索、提高。其中巩固是认知的需求也是提高的关键。我不知作业一词初始何时,但我认为它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减负却把它看成过重的负担给剪了,在剪掉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曾经对作业进行了实践量化规定,当时我就很纠结,面对若干不同能力的个体哪位老师能以时间作标准布置作业呢?取平均值还是选取一头?好在现在剪掉了。可又多了一份担忧,学生的认知得不到巩固,本来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将来两个小时也完成不了,岂不是给减负更增加了难度?其实教育上层也不无此忧,于是提出了“减负提质”,也有“提质减负”之说。

“减负提质”和“提质减负”两个词组文字相同而顺序不同。前者可解释为通过减负提质,后者可解释为在提质前提下减负,可理解为:质量必保、减负必做。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把减负做好,如何把质量保住。

所谓质量放到学生身上可以分两个层级,初级是学生该学会的都会了;高级是学生知识面广泛、综合能力强。显而易见如果达到高级必须实现初级目标。可问题是现在就教育整体来看,实现初级目标并非易事。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学生该学什么?恐怕这才是减负难的根源吧! 多年来降低教材难度的呼声一直不断,可现实又怎样呢?现行教材较以前相比除了多了些图画,丰富了些色彩,给印刷商增加了经济效益之外又有什么变化?也曾有一度要删除鲁迅先生的文章和古诗词,难道这就是简化吗?幸亏习总书记发表讲话,民族传统文化才得以幸免。我们不妨做一个荒唐的设想,如果六年级开始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还至于苦于减负吗?荒唐归荒唐,可现实是我国小学阶段知识完成的时间较发达国家相比至少相差两年,这正是人家不提减负,而我们却苦苫减负的原因。也就是说管教育的不仅要出台十条规定,还要在根儿上做出真动作。

减负提质需要管教育的做真动作,更需要干教育的把动作做精彩。

一是要不折不扣地做减法。首先,基层教育部门要自觉地给“高压线”通上电,建立强有力的监督保障机制。其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科学评估学生的负担指数,认真梳理出学生应承受的负担和过重的负担,毫不犹豫地把过重的负担减去。再次,要以对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不移地实施减负。

二是实实在在地做加法。首先要加强干部教师的减负意识,培育干部教师的减负信心,激发干部教师的减负斗志,开创减负工作的新局面。其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从而形成承受负担的能力,从事物的本质看,负担是相对能力而言的,不同的人对负担的定义会有所不同,如果每一个人都具备承受负担的能力提质也就成了自然。从人才发展的角度看,负担是一代一代人的责任,我们要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他们就必须负担起自己的使命。再次、创新教学方式,一方面要打造高效课堂,争取单位时间学生认知的最大化,从源头杜绝过重负担的产生,从而提高质量;另一方面要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因为负担不仅仅反映在体力上,更重要的是产生于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讲,负担也好,过重负担也罢是取决于学生喜欢不喜欢做。因此兴趣是人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减负提质的关键;再者,多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实践的平台,比如开展自主读书活动、社会实践研究活动、丰富多彩的美育教育活动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自信,体会快乐;此外,不要忽略社会这一环,必须加大宣传,必要时采取适当的行政干预,同时以我们的姿态,用我们的教育成果换取社会的共识。

减负进行时,提质怎可休! 上下结同心,彩虹挂桥头。

谈了减负、说了提质,我忽然意识到一个新问题,减负的“减”对学生而言或许是少承当了许多,可在质量的前提下对老师而言就不是少的意思了,老师们要经过意识的转变、心态的调整、方法的变革、策略的谋划……他们会不会出现过重的工作负担呢?如果有一天像丁玲写《自杀日记》:“我负担的苦,实在太重了。”那可就糟透了。

猜你喜欢

高压线提质考试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月亮站在高压线上充电
为城市提质而歌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直升机载毫米波雷达高压线防撞处理研究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新疆:医保由“扩面”向“提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