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上海自贸区为鉴看天津自贸区对河北省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2015-03-26王大本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5年7期
关键词:京津冀天津上海

■王大本 冯 薇

面对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多边贸易谈判的步履维艰,很多贸易谈判都是久拖未决,为此,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通过设立自由贸易区,来激发改革动力,释放改革红利,并将其作为自己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自由贸易区是指一国之内的特定区域,区内消除传统贸易壁垒(如关税),减少官僚式的规章制度,放松管制、增进效率、提高自由化程度与开放程度,以吸引新的营商主体与外国投资,提升在全球范围的市场存在。”为更好引领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打造自贸区这一经济增长与开放的新的亮点,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通过创新融资、简政放权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丰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在全国范围内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了新途径,积累了新经验。在此基础上,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3个自由贸易园区(以下简称自贸区),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天津跻身自贸区第二梯队,成为目前上海自贸区在北方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小伙伴”。随着中韩自贸区的顺利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天津自贸区的设立承载着更多的国家战略,再加上天津的历史传统、区位优势、后天因素,在借鉴“前辈”经验的同时,天津自贸区也将呈现更多的“津门特色”,而这些都必将对本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渊影响,特别是对“环抱”京津的河北省来说,要能够预见到今后天津自贸区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尽快研究天津自贸区的功能特色、辐射作用,以使自己抓住这一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引擎,为更好的对接京津,借势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概况及对周边地区影响

(一)上海自贸区概况

上海自贸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核心)、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国家战略,是探索中国对外开放新路径和新模式的重大举措,其主要任务就是要用开放扩大内需,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用开放促进新一轮改革,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上海自贸区既加强了对自贸区定位、政府转型、金融开放、体制创新等发展战略的思考,同时又加强了对政策推进、更新监管、完善法制、布局产业等具体内容的推进。“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等一系列先进的贸易管理制度纷纷引入;金融、航运、商贸、专业、社会、文化六大领域全面开放;通过倒逼改革,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通过加强对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监管和综合监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投资环境。截止到2014年9月份,上海自贸区满“周岁”之时,区内新增企业数量就达1.2万余家,超过了原来上海综合保税区20年的存量,外商投资形成“澎湃效应”。

可以说,上海自贸区的实践“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和塑造改革与开放的耦合机制,以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持续发展。”通过一年多的发展,上海自贸区交上了一份满意度的“答卷”。

(二)上海自贸区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影响

1.制度创新的示范作用

自贸区设立的意义更多的是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制度,进而形成对自贸区周边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作用。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改革、事中事后监管4方面制度创新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如实行更加开放透明的投资管理制度;推出了“先入区、后报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等60项监管措施;推出51条金融创新举措和一系列实施细则等等。这些新举措加强了与国际接轨,成为了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而这一点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和示范效应也是十分明显,例如,对于本身就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走在前列的江苏省来说,面对自贸区的冲击,自己也加强了对自贸区涌现出来的新政策、新措施的分析研究,消化吸收,进行管理体制的再创新,为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源”。

2.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

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有很多,比如在金融制度创新、海关制度创新、检验检疫制度创新、单一窗口试点等等,这些都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有着较强的带动作用。例如:“江苏省的大多数外贸货物都是经上海港口进行进出口运输的,因此能够充分享受到自贸区通关效率高、物流成本降低的好处,有利于本省货物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优惠政策也能够吸引周边地区的高端服务业向自贸区聚集,…,又会倒逼上海本土的制作业向外溢出。”周边的有着雄厚制造业基础的地区,就“能够很好地承接和消化上海的制造业溢出效应,同时与上海自贸区形成产业上的错位和配套发展。”

3.投资环境的优化作用

在上海自贸区实行的负面清单管理等措施,不仅是管理策略的转变,而且是对过去管理思路的“逆向思维”,这种“法无禁止,皆可为”的管理思路,为各种“新事物”的产生,搭建起了“生存平台”,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空间”。这不仅有助于自贸区内部的金融投资环境的改善,而且还为周边地区,特别是江苏省的实体经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供了新渠道,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的活力,有助于促进区域内的产业升级。

天津自贸区的“津门特色”

由于设立环境、基础条件等因素的不同,天津自贸区在试点内容上要形成和上海不一样的特色,要做到既站在国家高度,又要结合天津实际;既要借鉴上海经验,又要突出地方特色的角度进行考虑。为此,天津自贸区建设特色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特色一:凸显国家战略

在认真总结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国家在考虑设立自贸区第二梯队的过程中,更多的考虑要结合国家发展的大背景、大战略。因此,从国家战略来看,在天津设立自贸区不仅有着作为自贸区试验区的作用,同时又承载着多重国家战略。

1.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为此,天津自贸区必须承担起促进京津冀乃至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打破京津冀地区“自家 ‘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优化资源配置,聚集更多人才、资源,成为促进本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创新的试验田。

2.承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

2006年,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不仅关系到天津的长远发展,而且对于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有着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滨海新区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金融投资等多个方面建立了“滨海速度”,成为了拉动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此次天津自贸区的设立不仅关系天津的现实和长远发展,更关系到滨海新区能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的重大战略。

3.承载东北亚开放战略

在2014年召开的APEC会议期间,中韩两国结束了中韩自贸区实质性谈判,标志着中韩自贸协定基本达成。对于如何积极推进下一阶段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对接中韩自贸区的相关政策,都需要有天津这样一个具备地缘优势的地方作为跨国家的大自由贸易区的试验地。

(二)特色二:区位优势明显

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和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拥有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同时又是“一带一路”的连接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交汇点,对内可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方;对外可面向东北亚,连接亚欧大陆桥。因此,独特的城市定位与地缘优势是天津市创建自由贸易区园区的“天赋”。继上海自贸区之后,同其他几个自贸区的任务是要带动区域发展一样,天津自贸区的建成,不仅对天津有利,而且对周边地区,以至于“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会起到推动作用。

(三)特色三:设立基础雄厚

1.工业体系完备,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

天津是我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工业基础雄厚、体系完备,天津自贸区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这一优势在园区内可持续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再加上近些年随着滨海新区的开放开发,一大批优质的外商纷纷投资,许多大型央企项目、高新技术转换都落户于此,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本地区的工业体系,加快了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有效的带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

2.滨海新区建设条件良好

天津自贸区的另一大亮点便是东疆保税港区,作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的保税港区之一,它的面积最大、条件好、政策优、效率高、通关便捷、环境宽松,尤其是独具特色的融资租赁业务更是被认为是此次自贸区成功批复的重要砝码。另一方面,自贸区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和条件就是要简政放权,释放制度红利。而在这个方面,滨海新区一直比较“大胆”,就曾有过“砍掉三个行政区”的改革行为。这些都为自贸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自贸区“广阔空间、大有作为”

天津自贸区主要涵盖3个功能区:中心商务区、东疆保税港区以及天津港保税区(含空港经济区)。这3个功能区总面积约260平方公里,仅为滨海新区总面积的1/10,但却接近上海自贸区的9倍。因此,相对于上海自贸区而言,天津自贸区可以依托滨海新区两千多平方公里面积,发展空间越大,制度创新及产业发展的空间就越大。

(四)特色四:发展定位准确

1.围绕天津港做足文章

天津是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一提到天津,就必然和“港口”联系在一起。“港口”不仅是承载“天津梦”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为环渤海地区以及广大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重要平台。2014年7月初,京津海关实现通关一体化,为北京制造业出口开了一条“快速通道”。当前,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都是以天津港作为开展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因此,天津自贸区的设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围绕“港口”做文章,凭借港的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为发展实体经济提供保障,并进一步发展融资租赁业务、金融流通业务,进而派生出各种贸易中心、商业中心、服务中心等等。

2.发展“蓝海产业”——租赁业

近年来,租赁业作为我国产业结构中的一只“蓝海产业”异军突起,而在这方面天津自贸区的东疆保税区走在了前列,成为了东疆保税区的一张“金字招牌”。2011年,国务院批复了《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方案要求东疆做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国际税收、航运金融、租赁行业4个方面的创新试点。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底,东疆共注册租赁公司793家,推动完成428架飞机、11台发动机、57艘国际航运船舶、6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租赁业务,飞机、船舶、海工设备租赁资产累计总额达260.5亿美元,其中,全国飞机租赁业务有九成在东疆完成。

3.加强金融创新

近些年来,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区中的于家堡金融区和响螺湾金融区已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不仅承接了北京的各种金融机构开展的相应的金融改革,而且在各种私募股权基金、融资租赁产业的创新革新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通过金融创新,有助于将固化的资本“活”起来,进一步激发的企业创新热情,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

4.利好实体经济

天津在十三五课题中提出的新定位提出:要立足京津冀总体规划的新环境,增加了现代制造业中心、北方金融创新运营中心的内容。现代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而实体经济的发展所需要一个“市场准入”的问题,未来天津自贸区的负面清单,会有相当一部分比重有助于吸引更多外资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进入,进一步利好实体经济的开发开放。

天津自贸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

(一)辐射作用一:释放改革红利

过去的发展靠的更多的是“人口红利”、“开放红利”、“资源红利”,而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即“改革红利”。“天津自贸区的落成将会带动并推进我国环渤海地区金融、税收、贸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为全国性的经济改革提供更为标准化的示范效应”。当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正努力对接京津,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换升级,完全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改革红利,借势发展,提振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辐射作用二:释放制度红利

自贸区成立的意义不在于争取优惠政策,而在于制度创新,释放制度红利。“上海自贸区的实践,将通过开放接轨国际标准逐步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使既得利益集团无法再借助政府有形之手寻租,可因此减少既得利益者的改革阻力,”进一步释放改革的制度红利。而对于天津自贸区来说,中央赋予天津更多的政策,其制度创新的潜力可能比其他自贸区更深、更广。因此,其很多政策都将陆续推广到北京、河北,对三地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强的带动作用,周边地区也势必会对此进行仿效,对本地区的各项体制机制进行改革,享受更多的制度红利。

(三)辐射作用三:引领示范作用

天津、广东、福建在各自区域都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是国家确定其为新一轮自贸区试点的重要原因,而天津自贸区的设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京津冀自贸区”的另外一翼“曹妃甸自贸区”的争取设立,产生良好的引领作用。京津冀自贸区的设想是将已经申报的天津自贸区、曹妃甸自贸区连为一体,以河北为腹地,京津为核心,不仅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还解决了单一自贸区体量不足的问题。这对于聚集更加开放优惠的政策、集合三地的最优资源,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都将产生及其深远的影响。

河北省的应对策略

(一)引入“倒逼机制”,推动制度创新

“倒逼机制是指不同事物在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初始发展条件的不同,总会有某种或某些事物率先利用或创造有利因素而获得发展优势,当优势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反过来就会对落后事物形成显著的 ‘势’,在生存竞争的现实下,该 ‘势’进一步对它的发展催生巨大压力,在一定条件下,这外在压力就会进行 ‘内源化’,转化为落后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促使它加快创新以推动发展。”无论是准入前国民待遇、还是负面清单,无论是简政放权,还是体制机制领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无不显现着“倒逼机制”在促进改革方面的“身影”。面对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天津自贸区的强势推进,以及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河北省来说已经不是考虑“是改还是不改,是改多还是改少”的问题的时候,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迎接,河北省应抓住这次难得的促进自己转型的新契机,以改革倒逼自身在体制、机制、制度等多方面的创新,特别是对省内的投资管理体制与机制进行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切实发挥好公共管理、监管检查等职能,对政府要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努力提升政府的运行效率,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天地,开创新局面。

(二)承接“溢出”的产业,实现错位发展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对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其中,北京的思路是,原则上不再发展一般制造业,做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天津的思路是:立足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坚决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规模和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虽然天津自贸区深入经济发展腹地,相对上海自贸区来说,不一定会马上出现注册企业数猛增的现象,但是肯定会对各种现代化、高科技的产业产生强烈的聚集效应,将一些已经处于调整范围内的,甚至一些尚未处于调整范围内的产业,一并“挤出去”,进而加快京津冀地区产业调整的步伐。而河北省正好可以承接和消化这部分“溢出”产业,或为其提供相应补充,与天津自贸区形成产业上的错位和配套发展,协调自身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步伐”。

(三)引入“学习机制”,注重消化吸收再创新

“可复制、可推广”的核心思想就是“可学习、可模仿”。无论是上海自贸区,还是天津自贸区,抑或是广东自贸区、福建自贸区,他们都肩负着“试验”的使命,为了全国更多的地区能够顺利的“过河”,在“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精神的指引下,去摸那些深水区的“石头”,去对各种新制度、新措施、新想法进行不断的“尝试”,从而总结、积累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理念、制度。因此,自贸区不仅是“试验田”,还是“学习园”。为此,其他地区应对此有着强烈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自贸区所提供的各种好经验、好做法,不断获取新的发展知识,同时,注重结合自身特色,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思路。为此,河北省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与天津自贸区之间的地缘优势,积极主动的搭建相关的研究机构和学习平台,建立起相应的学习机制,保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结论

总之,天津自贸区的设立不仅对天津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而且对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各种国家战略,在对周边地区,特别是河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对于河北省来说,更应积极研究天津自贸区发展可能带来的各种机遇,直面改革发展挑战,充分利用天津自贸区发展的优势,抢占发展先机,实现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天津自贸区发展形成系统创新,为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1.袁志刚主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战略研究[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28,22.

2.唐志良,刘建江.上海自贸区与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03,106.

3.陈亮,季晓芳.上海自贸区对江苏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4(8):48,48,49.

4.建设天津自贸区——经济增长的新极点.http://www.teda.gov.cn/html/jigdw2014/xxcl33982/2014 -12 -09/Detail_605699.htm

5.《自贸区邮报》编著.自贸区打通关[M].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4(5):1.

猜你喜欢

京津冀天津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如果天津有“画”说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天津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