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源廉“实业教育强国”观评析

2015-03-26邓晓影瞿岳荣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范先生救国实业

邓晓影 瞿岳荣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2)

范源廉“实业教育强国”观评析

邓晓影 瞿岳荣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2)

范源廉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从普通教育、实业教育、社会教育等等方面提出许多教育理论并付诸于实践,尤其在实业教育问题上根据当时的国情,强调实业教育强国的重要性,为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做了许多切实的开创性的工作,形成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范源廉 ;实业教育 ;时代意义

范源廉(1876—1927),近代著名教育家,湖南湘阴人,1898年入长沙时务学堂读书,青年时代深受维新思想影响,是梁启超的忠实追随者。1906年赴日留学好后回国开始从事教育工作至1927年去世。他生于国弱民贫之乱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在民国时期三度出任教育总长,1924年,又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是20年代中国教育界的主要领导人和决策者,也是建立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实施者,对中国教育现代化贡献巨大。

实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前身,范源廉先生在中国近代教育领域尤其是实业教育方面有多方建树,然而,我们对于范源廉先生的认识和研究显然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本文拟从新的视角探究范源廉的实业兴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内涵,以期对当代职业教育起到借鉴作用。

一、范源廉“实业教育强国”观产生的历史条件

在近代中国,教育救国、实业兴国这两种强国的观点一直为爱国人士所倡导。其中,教育救国一直是近代中国教育理论的主流,把教育救国当做使中国强大起来的方略,是中国近代以来爱国知识分子的奋斗目标。与其他人士不同的是,范源廉先生做为教育救国的主要提倡者,在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把教育救国、实业兴国并重,这个观点是在当时独树一帜的。他突出强调实业教育以最终达兴国之目的,并为此做了许多建设性的工作,为近代中国实业教育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应该说,范源廉教育理论的形成与近代中国的历史状况、与西方近代教育理念都有关系,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他的教育思想始终与爱国、强国思想紧密相连。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贫困落后日益显现,西方科技文化也开始进入中国,先进的人们已经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国人没有掌握近代的科技文化知识而致中国落后,而掌握了这一武器的西方则走上了强国之路。一部分有识之士开始效仿列强,采取西式教育,这是教育救国主张实施的开端。

维新运动时期,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认为:变法改革首先在于对人民进行科学文化的教育,宣扬“教育”为中国的“当务之急”,“蓄意科学”达到“中国之幸福”[1]的根本途径。与此同时,近代工业在我国开始发展,“实业救国”兴起。尤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卷入了战争而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短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然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方式导致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科学技术人才匮乏,教育无法无法适应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要求。经过思考和实践考察,一些教育家开始逐步提出了职业教育思想,“实业教育救国”的观念开始提出。进入“五四”时期,受西方各种思潮与西方教育理论的影响,中国教育开始从传统向现代化急速转型。做为中国教育界的主要领导人和决策者,范源廉看到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916年,他发表讲话认为:“国家财政、人民生计之解决,其责任亦在教育也。”[2]

早年留学经历使范先生开阔了眼界,而且认识了众多有同样报国之心的仁人志士,为其教育思想的形成和教育观点的推广奠定了基础。他的教育思想在20年代已具有一定代表性及重大的影响力。时至1917年,已任教育总长的范源廉先生以“吾国以教育之不发,致各方之人才事业无独立之能力,又因各方之人才事业之不能独立,以牵及于国家之内部实力不能健全,而国力乃日形孱蔽。国力既穷,遂使国际资格逐渐剥夺,国家对外之地位,亦因之日陷于危险”,必须以教育救国。“常与同人谈论,必三五十年后教育大发达,方能振兴国家,舍此无他希望”。[3]

但是,当时的中国且贫且弱,仅靠基础教育或普通教育并不能让中国强大起来,范源廉较早的认识到了这一点。1917年,范先生在全国实业学校校长开会训辞中说:“我国素以贫弱见拙与于世,即在平时,尚宜振兴实业。以图渐至富强,况有此深切著明之欧战教训”[4],实业之重要必将发展为实业教育。因此,范先生以欧美为师,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顺理成章。

实施教育救国,同时还要实业强国。范先生充分把握时代脉搏,把中国的实业教育置于世界范围内,用世界眼光看中国。他把普通教育与实业教育放到同等地位,致力于中国近代实业教育发展,希望能以此为实业兴国打下基础。

二、范源廉“实业教育强国”观的理论与践行

范源廉“实业教育强国”观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在发展实业教育问题上,他既从世界视角看中国,又把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研究比较,形成了独到“实业兴国”教育观:

(一)实业教育是国家现代工业之基础。从世界工业化发展的历程看,范源廉在谈及实业教育的重要性时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战争绵亘三四年,实际是经济问题引起。而在经济竞争场中,其为中坚壁垒者,厥为实业。世界列强一方面进行战争,一方面又“整顿实业为战后之预备”。再看当时的中国素以贫弱见拙与于世,因此,在中国实业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只有振兴实业,创办实业教育,才能逐步走上富强之路。

(二)实业教育的基础是普通教育。范源廉认为,中国要强大就要发展实业,首先就要提高国民素质,优先发展普通教育,这是极其必要的。早在1912年,他就运用中西方对比研究的方法,以西方社会的发展状态与中国进行对比后提出:在中国首先要通过普通教育,使国人肉体精神平均发达的观点。1914年。他明确提出:普通教育可为职业教育、专门教育之基础。[5]他强调“民国肇建,百度更新,社会不良,虽有改善,未由施设。今试以吾国社会状态,与外国社会状态相比较,则自知吾国贫弱之所由来,与社会教育之所由亟。”[6]使学生通过通俗教育培养强国意识,懂得青年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系。

(三)发展实业教育最终目的是强国。范先生认为,若要中国强大,以世界为鉴,必须发展职业教育,以达到实业兴国目的。教育事业主要工作,不外扩张国民教育、注重职业教育、整理固有学校三者。至1917年,他进一步提高实业教育的地位。他在全国实业学校校长开会训辞中说:“我国素以贫弱见拙与于世,即在平时,尚宜振兴实业。以图渐至富强,况有此深切著明之欧战教训”[7]实业之重要必将发展实业教育,实施教育救国为实业兴国打下基础。

(四)发展职业教育要有世界眼光。辛亥革命后,范源廉继蔡元培之后出任教育总长,他继承并发展了蔡元培等人教育的主张。他数次到国外考察教育,以借鉴西方的经验来改革教育,不忘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来指导教育。范先生已经看到到了中国已经走到了工业经济时代而非自然经济时代了。“实业者,国家之命脉。务农生产、工精制造、商业懋迁,今日必具世界远识乃能与各国实业家争无穷之利,非如自产自用时代。”[8]他还以美国举例说,以美国论,其中等3学校受职业教育之学生数至三十四万六千余人,其实业界与教育界常相联合才能使社会进步。

(五)实业教育要与实业相结合。实业教育要与实业相结合是范先生的一个重要的与众不同的观点。实业与教育的结合,即是说,中国要强大,以教育救国,以实业强国。他认为,“实业与教育互相联系,为益甚宏,若在协力进行,俾教育上之设施适合于实业之用,前途之希望,当更未有艾也”。他提出了一个预言:“俾实业、教育两界永无丝毫阂隔,久久必有明效大经验,获收供求相应之实益矣!”[9]这里,范先生甚至用一个感叹号来结束这段讲话,可想见他讲这段话时心情非常激动,突出体现出他的“教育救国”“实业兴国”二者不可偏废的教育观。

范先生不仅提出教育的理论,而且在他任职教育界期间,坚持不懈的践行他的实业教育理论,做了许多建章定制的实事。

第一,为了养成国民的科学智识,范源廉要求普通学校中加入工业课程。以谋求工业的发展,来促成科学的发达。

第二,在民国元年的学制改革中,规定初小毕业可进入乙种实业学校,高等小学毕业可选择甲种实业学校。

第三,民国初期实业学校所占比例极低,学生人数极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范源濂主张大力发展实业教育,要求各地办学,高等小学校与乙种实业学校应各占半数,中学校与甲种实业学校应各占半数。

第四,1917年,范源廉重订教育系统大纲,对实业教育的性质、学制以及高等实业学校的专业开设做了明确规定,提高了实业教育的地位。

在民国期初政治混乱,经济凋敝,内外矛盾尖锐的社会状况下,范源廉主持制定反映民主共和的教育宗旨,推行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学制,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科学、合理而又平等的教育制度,并吸取西方之长推行教育改革,初步建立了普通教育与实业教育同步发展的近代中国教育体系。

范源廉提倡的教育与实业是救中国的唯一道路等等都属于教育改造社会即教育救国的观点,他希望通过教育手段达到国家振兴富强的目的,与其他提倡者不同之处在于,他更注重行动。蔡元培先生在比较他与范源廉的个性时说“我在教育部时,我偏于理想,而范君注重实践”[10]这是蔡元培先生对范源濂致力于教育的是一生的准确评价。

三、“实业教育强国”观对当代的启示

范源廉的实业教育观是基于当时中国国情所需提出的,表现出了极强的先进性,其中所具有的远见卓识、超前的意识不容置疑。由于近代中国没有国家独立于主权,缺乏实现中国富强的社会历史条件,教育救国、实业兴国并没有使近代中国强大起来,但这些观点对解决当目我国教育界存在的一些问题仍具有启迪作用:

第一,在当时的中国,范先生站在世界的高度谈国家实业教育的发展,今天中国的发展更离不开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例如德国的职业教育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中国发展职业教育要兼收并蓄。

第二,范先生提倡的“教育要与实业相结合”教育理念与我们目前职业教育提倡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观念非常相近。在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技术的分工与协作进入精细化阶段,职业教育更要注重与企业的对接。

第三,发展实业教育不可忽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初、高中毕业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但是,社会上存在一种观念,初、高中毕业生中相对学习成绩较差的才会进入职业院校,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不会选择职业院校,造成在职业院校学习的多数学生的基本智力因素较弱,而职业院校的教学又较忽视基础课的教学,造成部分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短板。一些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企业的要求,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职业教育要抓基层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整体工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相当一部分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我们自主开发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我们还需要大批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技术人才。中国要走向现代化,还需要发展职业教育,而这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教育救国,实业教育强国,实业兴国,不是唯一,但是不可或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这一点。

[1]陈学询.中国近代教育文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3][4][5][6][7][8][9]欧阳哲生.范源廉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81、121、137、33、11、15、85、71-73、40.

[10]范源廉.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欢迎校长会上的校长训词.教育丛刊[J].1924.第4卷,第8集.

(责任编辑:谢建美)

10.3969/j.issn.1009-2293.2015.06.026

G 640

A 【文章编号】1009-2293(2015)06-0089-03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范源濂教育思想研究”(课题编号:X J K 013C L L 004)研究成果。

邓晓影,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副教授。

瞿岳荣,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讲师。

猜你喜欢

范先生救国实业
科学救国的和平使者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心无旁骛做实业 扶贫助困为人民
一生践行“科技救国”
斗室斟字句 译海起歌声—— 记音乐家、翻译家、作家薛范先生
怀念范先生
抢劫进了演艺圈
听谎有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