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列宁为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加强“宣传生产和建设”的思想

2015-03-26俞敏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苏维埃列宁报刊

俞敏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论列宁为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加强“宣传生产和建设”的思想

俞敏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苏俄非常时期列宁高度重视加强对生产和建设的宣传,力求充分调动工农群众和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大力推进生产和建设的步伐,并且在实践中形成了重要的思想。1918年春,列宁提出,要把宣传生产和经济建设置于重要的地位;要宣传和报道生产过程中竞赛的情况,推动生产建设的开展;要宣传生产过程中的自觉纪律,促进建立良好的生产秩序,等等。1920年底,列宁提出,应该及时转变宣传工作的重心,将宣传生产与经济建设放在宣传工作的“第一位”;必须建立专门的领导机关,加强对生产与建设宣传工作的统一组织和领导;应该动员各种积极力量,进行生产与建设的宣传工作;宣传生产与建设的报纸应该通俗化,便于工农群众阅读。

苏俄非常时期;列宁;宣传;生产与建设

DOl:10.3969/j.issn.1671-7155.2015.05.007

在苏俄的历史上,从十月武装起义胜利至国内战争胜利这一时期被称为非常时期,因为残酷的阶级斗争和战争迫使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采取了许多非常措施展开斗争。在这一时期,列宁和俄共(布)视战场上形势的变化,如在红军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出现和平机会时,及时提出将工作重心转向生产和建设上来。这时列宁高度重视加强对生产和建设的宣传,力求充分调动工农群众和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大大推进生产和建设的步伐,并且在实践中形成了重要的思想。

一、为实现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列宁提出加强“生产与建设宣传”的思想

1918年的4、5月间,苏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以工人赤卫队的力量平息了国内旧政权的捍卫者发动的军事叛乱,以国有化的手段粉碎了一部分企业主力图由破坏生产入手搞垮苏维埃政权的阴谋活动,有力地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这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敌人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告一段落,可以而且应当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生产和经济建设上。列宁适应这一需要,撰写了《〈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和《关于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的提纲》等文章,提出了工作重心转移的思想。在这些文章中,他提出了宣传生产与建设的思想。

1.要把宣传生产和经济建设置于重要的地位

在资本主义社会包括在旧俄国,报刊往往关注政治上的事件,如会议选举和总统选举,发生军事政变,爆发国内战争或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等等,极力渲染这些事件。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的报刊受到旧报刊的习惯和传统的影响,也较多地关注政治事件,未重视对工农群众生产和经济建设实践的宣传。针对此情况,列宁提出,苏俄的报刊应把宣传生产与经济建设置于重要的地位。他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中写道:由于我们的报刊也同旧的资产阶级的报刊一样,用过多的篇幅关注政治上的一些琐事,“因此在这方面我们几乎还要重新解决一项任务,解决这项任务的一切物质前提都已具备,只是缺少对这项任务的必要性的认识和解决这项任务的决心。这项任务就是把报刊由主要报道日常政治新闻的工具,变成对人民群众进行经济教育的重要工具”[1](P135)。这里他提出,对报刊报道的重点进行改变即以后应以报道经济建设为主,是党的工作的一项任务。这说明他把这项任务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上来认识。在这篇文稿中,他还指出:“报刊应当把实践中直接提出的劳动问题放在首要地位。报刊应当成为劳动公社的报刊,也就是说,正是要公开报道资本主义企业的领导人竭力不让群众知道的东西。”[1](P136)他的意思是,在资本主义企业,企业主把内部的生产情况作为商业秘密保护起来,由他个人统治和领导,不让外人窥视,不准外人批评和干涉。苏维埃国家要改变这种情况,要通过报刊和其他有关的途径,让全社会了解企业内部的生产情况。《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他再次写道:“必须系统地进行工作,除了无情地压制那些满篇谎言和无耻诽谤的资产阶级报刊,还要努力创办这样一种报刊:它不是拿一些政治上的耸人听闻的琐事供群众消遣和愚弄群众,而是把日常的经济问题提交群众评判,帮助他们认真研究这些问题。”[1](P172)在他看来,报刊报道生产情况和建设的情况,目的在于把日常的生产和建设的问题交由工农群众评判,让群众认真地研究这些问题,以有利于解决生产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此后不久,列宁在《论我们报纸的性质》一文中,进一步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说:“现在,老一套的政治鼓动,即政治空谈,占的篇幅太多了,而新生活的建设,建设中的种种事实,占的篇幅太少了。”[2](P91)他的意思是,有些众所周知的政治事件,如孟什维克对革命的背叛,英国和日本为了维护资本的权利开始了对苏俄的入侵,美国亿万富翁对德国的仇恨等,可以用简短的文字来报道,不必长篇大论,不必老调重弹,可是它在苏俄的报刊上占的篇幅太多。他还说:“少谈些政治。政治已经完全‘明朗化了’,它已归结为两个营垒的斗争,即起义的无产阶级和一小撮奴隶主资本家(及其狐群狗党直到孟什维克等等)的斗争。关于这种政治,我再说一遍,可以而且应当谈得十分简短。”“多谈些经济。”[2](P91-92)这里他所谓“少谈些政治”,指已经明朗化了的政治即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两个营垒之间的斗争可以少谈。“多谈些经济”,不是就经济问题进行“泛泛的”议论,发表书生气十足的计划和说一些空话大话,“不是的,我们需要的经济是指搜集、周密地审核和研究新生活的实际建设中的各种事实”[2](P92)。在他看来,在建设新经济的过程中,大工厂、农业公社、贫苦农民委员会、地方国民经济委员会是否有工作成绩?有哪些成绩?成绩是怎样取得的?怎样扩大的?这些是苏维埃的报刊需要着力报道的内容。在此文章的结尾,列宁再次提出:“少来一些政治空谈,少发一些书生的议论。多深入生活,多注意工农群众怎样在日常工作中实际地创造新事物。多检查检查,看这些新事物中有多少共产主义成分。”[2](P93)以上论述过程以及援引的材料可以证明,列宁此时对于经济建设和生产建设的重视程度,已经到无可复加的地步。

2.要宣传和报道生产过程中竞赛的情况,推动生产建设的开展

资本主义的生产中存在着自由竞争,它是导致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商业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列宁认为,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国家,消除了自由竞争,但是提倡劳动竞赛。当时许多资产阶级学者否定苏维埃国家可以展开劳动竞赛。他们说,既然苏维埃制度使每个人的生活得到保障,那么劳动者之间进行竞赛就失去了动力。列宁批评这种论调时说,竞争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竞赛,是各个生产者争夺面包、争夺市场上的势力和地位的斗争,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竞争并不意味着消灭竞赛。在苏维埃制度下,由于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使生产者成为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的主人,为他们之间进行劳动竞赛提供了可能性。鉴于此,苏维埃国家的报刊要报道劳动竞赛的情况。列宁说:“在这里,联系到报刊在经济上重新组织和重新教育群众方面的作用问题,我们还应当谈谈报刊在组织竞赛中的作用问题。”[1](P138)他认为,报刊公开报道竞赛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使所有的生产单位了解其他地区以及其他生产单位组织生产的情况,二是使所有的生产单位可以就劳动生产的成果进行比较,三是可以使有的生产单位产生的经验在其他的单位得到推广。报刊可以报道生产中的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模范单位,树立榜样,以个别榜样的力量全面地推动工作。列宁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个别榜样的意义,比如说,某个生产合作社的榜样的意义,必然是极其有限的。”“在政权转到无产阶级手里以后,在剥夺了剥夺者以后,情况就根本改变了,而且,如一些最著名的社会主义者多次指出过的那样,榜样的力量第一次有可能表现自己的广大影响。模范公社应该成为而且一定会成为落后公社的辅导者、教师和促进者。报刊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详细介绍模范公社的成绩,研究它们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它们经营的方法。”[1](P172)他的意思是,报刊报道了模范的生产单位,树立了榜样,则可以使其他的生产单位向模范单位学习,起到模范带动和促进后进者的作用。报刊报道了模范单位取得成绩的原因和他们经营的方法,则可以使后进单位学习和吸取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和经营方法,改变后进的面貌。同时列宁提出,对于一些顽固地保持“资本主义传统”,即保持无政府状态、好逸恶劳、无秩序、投机活动的单位,要将名称登在报刊上,公开批评,以舆论的压力迫使他们改进工作。在当时的实践中,确实有一些落后的、后进的生产单位。列宁在《论我们的报纸的性质》一文中指出,有些工厂在国有化以后,仍然处于混乱、散漫、肮脏、捣乱、懒惰的状态,可是报刊并没有公开批评这些工厂,没有起到报刊应有的作用。他说:“报刊对这一切默不作声。即使谈到,也只是官样文章,走走过场,不像一份革命报刊,不像一个阶级实行专政的机关报,尽管这个阶级正在用行动证明,资本家和维护资本主义习惯的寄生虫的反抗将被它的铁拳所粉碎。”[2](P92)这里的意思是,尽管资本家破坏生产的活动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混乱状态将被苏维埃政权所粉碎,但是报刊没有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即没有批评这些企业生产混乱的状态,这是值得报刊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深刻反省的。

3.要宣传生产过程中的自觉纪律,促进建立良好的生产秩序

当时,革命胜利和苏维埃政权成立不久,有序的生产和有序的社会生活尚未建立起来,所以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纪律性。报刊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报道,促进建立良好的生产秩序。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指出:“报刊应当成为我们加强劳动者的自觉纪律、改变资本主义社会陈旧的即完全无用的工作方法或偷懒方法的首要工具,它应当揭露每个劳动公社经济生活中的缺点,无情地抨击这些缺点,公开揭露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切弊病,从而呼吁劳动者的舆论来根治这些弊病。”[1](P136)意思是说,要通过报刊揭露有些生产单位无劳动纪律、自由散漫、极为混乱的弊端,以社会舆论的力量来促进根治这些弊端。同时列宁指出,有些生产单位已经通过加强劳动纪律,开始了正常的有序化的生产,报刊要宣传和介绍他们的情况。他说:“在每个公社内,劳动者加强自觉纪律,他们善于同作指导工作的专家们(哪怕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出身的)合作,他们在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人力、防止目前我们深受其害的骇人听闻的盗窃产品的行为方面取得实际成绩——所有这些,应当成为我们苏维埃报刊的主要内容。”[1](P136)这里的意思是,通过宣传有些生产单位加强劳动纪律、管理有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事迹,可以促进其他单位加强管理,早日走上正常生产和有序生产的轨道。

4.宣传生产与建设,必须讲求实际,反对“虚构”和“夸大”

如前所述,列宁在《论我们报纸的性质》一文中要求报刊少谈些“明朗化了”的、众所周知的政治事件;多谈些经济,如多报道和宣传生产与经济建设的情况,特别是要多宣传经济建设取得的成绩。他在论及到这里时提出:成绩被证实了没有?其中有没有“虚构”和“夸大”的成分?他还反对说一些不切实际的套话和空话,如“事情正在就绪”、“计划业已拟就”、“力量已经投入”、“现在可以担保”、“肯定有所改善”等,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油腔滑调”,决不可以出现在苏维埃国家的报刊上。这体现出列宁在宣传生产与建设的工作中讲求实际的态度。

二、为实现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列宁深化了“生产与建设宣传”的思想

1920年11月,列宁和俄共(布)领导工农群众经过几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赶走了外国帝国主义干涉军,平息了国内的反革命武装叛乱,取得了国内革命战争的完全胜利。这时,列宁再次提出,必须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生产和经济建设。同时他提出,要做好生产宣传和经济建设宣传的工作。这一时期,他进一步发展了宣传生产和经济建设的思想。

1.应该及时转变宣传工作的重心,将宣传生产与经济建设放在宣传工作的“第一位”

如前所述,在1918年4、5月间,列宁在讲到宣传生产与经济建设时,提出要将这方面的工作置于重要的地位,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当时的实践展开后不久,由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国内战争爆发,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的工作重心又转向了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宣传生产与经济建设的工作也被迫停止。现在国内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完全的胜利,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的工作重心再次转向生产和经济建设,党和国家宣传工作的重心应该随之进行转变,转向宣传生产与经济建设。列宁在1920年11月起草的《关于生产宣传的提纲》中提出:“现在,由于俄罗斯联邦在军事上的胜利和它所处的整个国际形势,生产宣传应当重新放在第一位,应当加强并且从组织上予以落实。”[3](P16)对于怎样理解这个工作放在第一位?他作了这样的说明:指导性的报纸如《消息报》、《真理报》应该做到减少政治方面的篇幅,扩大生产宣传的版面;对党的机关和苏维埃政权机关施加影响,使他们在全部工作中用更大的力量来进行生产宣传;在全国范围内经常性地进行生产宣传工作,制定多种措施来改进生产宣传工作,检查它已经确确实实取得的成绩。同年12月,他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苏俄已经在军事战线上取得了完全的胜利,现在应当在更困难的生产与建设的战线上取得胜利。他指出:“现在我们应该注意把全部宣传鼓动工作从为政治和军事服务转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组织全国范围的生产宣传的必要性,是由政治局势的一切特点决定的。”[3](P141)他认为当前苏俄政治局势的特点是由战争结束、和平出现,生产和经济建设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政权工作的重心,因而必须将生产宣传置于宣传工作的第一位。他还说,党和国家政权全力投入生产和经济建设,工农群众未必懂得其道理,必须通过宣传工作使全体工农群众懂得这样做的必要性。这就是所说的:“让我们使千百万人更自觉地对待经济战线上的战争吧。这是中央生产宣传局的任务,这是全俄工会中央理事会的任务,这是党的一切工作人员的任务,这是苏维埃政权所有一切机关的任务,这是我们全部宣传工作的任务,我们曾经靠宣传工作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就,因为我们的宣传过去和现在一直是向全世界的工人和农民说真话,而其他人的宣传都向他们说假话”[3](P143)。这里的意思是,生产宣传的任务与党的领导机关的任务、工会领导机关的任务、苏维埃政权机关的任务、全体党员的任务是一致的,即引导工农群众正确地认识转变工作重心的必要性,并且全力投入生产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

2.必须建立专门的领导机关,加强对生产与建设宣传工作的统一组织和领导

当时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虽然有自己主办的报纸,可以通过这些报纸进行生产与建设的宣传,但是宣传工作不应该限于几份报纸的报道宣传,应该还有其他的宣传途径,如各个方面、各种层次的会议宣传,所以建立专门的领导机关,加强宣传的统一组织和领导是十分必要的。况且宣传的对象涉及生产与建设的多个领域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参与宣传工作的主体涉及到党的机关、政权机关、工会、青年团等,由此看也需要建立专门的领导机关,以便于统一组织和开展工作。因此,列宁在《关于生产宣传的提纲》中指出:“为了节省力量和正确地指导工作,俄罗斯联邦全国的生产宣传应当在一个机关的领导下统一进行。”[3](P16)他认为,这个领导机关可以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报纸的编辑部;这份报纸应该是一份既反映工业生产情况、又反映农业生产情况的报纸,应该是一份既适合工人阅读、又适合农民阅读的报纸。作为生产与建设宣传的领导机关,应该冠以领导小组的名称。应由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全俄工会中央理事会、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农业人民委员部和政治教育总委员会等各派1名代表参与其中工作。1920年12月,列宁起草对俄共(布)中央全会关于生产宣传的决定草案的意见,提出:“成立全俄生产宣传局,隶属于全俄工会中央理事会,同时增加教育人民委员部的代表,并不是把机构搬出教育人民委员部,而是使教育人民委员部这个机构完全从属于全俄生产宣传局。”[3](P91)他的这条意见写入《关于生产宣传的决定》草案,成为该决定草案的第一条。该决定草案被俄共(布)中央全会通过。当时,根据俄共(布)中央全会正式通过的决定,建立了全俄生产宣传局。1921年初,党中央批准了全俄生产宣传局的章程。该章程规定,全俄生产宣传局是全俄生产宣传的领导机构,它的职责是制定总的工作计划,领导中央各个机关、各个方面的生产宣传工作,领导地方各级生产宣传机关的工作。

3.宣传生产与建设的报纸应该通俗化,便于工农群众阅读

当时苏俄整体的文化水平低,特别是工人、农民中许多人读书少,阅读能力不强,而生产宣传的对象正是他们,这就决定了生产宣传的报纸必须通俗化,不然则工农群众阅读困难,起不到生产宣传的作用。列宁在《关于生产宣传的提纲》中写道:“生产性报纸应当是千百万人都能够看懂的通俗报纸,但决不能庸俗化。”[3](P17)他的意思是,通俗化,让工农群众都能看懂是前提,同时不能庸俗化,不能刊载低级趣味的东西;要通过通俗化的生产宣传,吸引工农群众读报,使他们在受宣传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兴趣,逐渐地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他提出,用于生产宣传的报纸,刊登政治问题的内容不能超过1/4,主要的内容应该是经济计划、劳动战线的情况、训练工农群众参加管理、检查苏维埃政权机关和相关的经济机构执行各项经济法令的情况。这样的报纸要定期地同许多做群众工作的读者交换意见,听取他们对办报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改进工作。1920年12月下旬,列宁又起草对俄共(布)中央全会关于创办专门的生产性机关报的决定草案的补充意见,提出:“指示《消息报》和《真理报》改成生产性比政治性更强的机关报,并引导俄罗斯联邦的所有报纸作同样的改变。”“把《贫苦农民报》改成生产性报纸,该报必须登载具体材料,并担负密切农民和工人的关系、农业和工业的关系的任务。”[3](P94)他的意思是,《消息报》和《真理报》这两份重要的机关报尚不能适应生产宣传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改进工作。《贫苦农民报》一是要完全地改成生产宣传的报纸,二是要贯彻通俗化的原则和统一宣传工作的原则,让工农群众能够看懂它,并且刊载工人和农民都关心的内容,为密切工农关系尽一份力量。为了让更多的工农群众能够阅读到报纸上刊载的材料以及相关的其他材料,列宁提议,由宣传领导机关出面,经常地把登载于报纸上的材料连同投寄到报社但未登出的材料,印成小册子或活页文选,义务地、及时地发送到各个图书馆和工厂阅览室、农村阅览室,供群众阅读,增强生产宣传的效果。

4.应该动员各种积极力量,进行生产与建设的宣传工作

在工农群众中会涌现出生产宣传的积极分子。列宁说,要善于发现他们,选拔他们到有关领导机关,促进生产宣传工作。他还提出:“必须按照计划有组织地、经常地吸收工程师、农艺师、教师以及具有某种专长的苏维埃职员加强生产宣传工作(与扫盲工作结合起来)。”[3](P18)他的意思是,科学家和专家因为业务上的专长,其态度和意见对群众有潜在的影响力,所以应该吸收思想政治表现好的科学家和专家参与做生产宣传工作。在各个领域的生产管理的过程中,有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进行检查的环节。列宁提出,要把生产检查工作和生产宣传工作结合起来,负责检查的人员要做生产宣传的工作。一切能够向居民介绍电气化的人,都有义务进行生产宣传。要组织讲演、座谈、报告会,进行生产宣传。要“更广泛地和更经常地利用电影进行生产宣传。同电影局合作。”“利用苏维埃唱片。在俱乐部、农村阅览室、街头等地方展出图表和图片。在大小工厂、技术学校等附近张贴海报和宣传画”[3](P18)。可见,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进行生产与建设的宣传,这就是列宁所提倡的原则。

[1]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 叶剑锋)

俞敏(1982—),女,湖北武汉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列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A8

A

1671-7155(2015)05-0034-05

2015-07-29

江苏省优势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项目暨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列宁对党内民主的探索及其当代启示研究”(项目编号:12BKS00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苏维埃列宁报刊
苏维埃运动在湖南
百强报刊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考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茂名:粤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