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认知图式的建构探析
2015-03-26彭龄英
彭龄英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重要场合多次深刻阐述“中国梦”,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纷纷从不同视角解读“中国梦”。但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中国梦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适当拓展,但不能脱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由此,“中国梦”这一普通文化词汇也有了全新的身份,即成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代言词和认知图式,其作用和任务在于辅助人们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
一
图式作为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的重要语词,被描述为一种认知结构或者认知模式。最早由康德提出,并由皮亚杰发展成为图式理论。图式这个概念指的是对先前知识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是从特定例子的经验抽象出来的,用以指导对新信息的加工和对储存信息的提取。[1]P14也就是说,图式来源于人们对具体例子的抽象加工并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储存在大脑记忆系统中,它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组织经验、描述现象、解释事物、理解场景、适应文化交流等等。图式作为认知结构,包括了相关概念、概念之间的联系、区别其他概念群的属性;作为认知模式包括了先前经验的激活、信息的提取、联系的构建、知识的整合。图式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认识系统当中,人类大脑对各种具体信息进行加工,细枝末节被忽略掉,形成抽象化的认知结构。而这些认知结构又运作于新出现的信息,指导人们如何处理与内化外部系统信息。因此,图式成为知识迁移和心理活动的桥梁与支架,它的作用就在于构架人们主观联系客观的认知桥梁。
图式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语言习得领域研究。比如,美国的移民文化逐渐形成了“美国梦”的认知结构,也就是图式。它把个人努力、成功、追求、以及国家层面的自由、民主、平等与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联系起来,并且提升到美国精神或美国信仰范畴,而当人们在美国看到准备、正在或已经发生的人生励志故事时,“美国梦”就会在大脑中蹦出来处理这则信息,给它打上“美国梦”的图式标签,并把它归类到“美国梦”图式下的又一成功事例。
2012 年11 月29 日中国新一代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主题为“复兴之路”的展览时,正式阐述“中国梦”的内涵,并在其就任宣言中多次使用。“中国梦”成为了政治传播的重要语言工具和社会讨论的热点词汇。首先,“中国梦”用作图式发挥了认知功能。它表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追求,唤起了中国人民的先前经验,获得国内广泛认同;它巧妙地囊括了国家梦、民族梦和我的梦等多个层面的子概念,具备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它迁移国际上关于国家发展用“梦”的表达,成功归属世界发展的认知范畴。其次,“中国梦”具有认知结构。“中国梦”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当它由普通词汇转变为政治修辞时,它成为了复杂的图式,拥有丰富的概念和联系、自带的情景和脚本、明晰的范畴和表征,不仅是被大脑记忆系统接受,而且能够被运用于广泛的具体案例。第三,“中国梦”属于事件图式类型。事件图式包括了对于在某些场合常常发生事件的理解,[1]P106它是从事件活动中抽象出来,作用于新的活动体验。“中国梦”是在叙事中华民族复兴历史发展历程中展现出来的共同愿景,因此,“中国梦”图式常常会出现在一些表达相似愿景的场合和故事中。
二
图式的建构需要多方面因素共同完成。最基本的就是概念的界定,形成基本内涵和属性,这是形成社会认知图式最基本的步骤和要素;图式需要通过各种符号载体物化出来,这是图式作用于人们认知主观世界与客观实践的现实要求,符号的选择和打造直接影响着图式的形成与发展;图式的构建还必须依托相应的情景和受众心理这两个主客观条件,这样才能实现图式的接收和认可。
1.“中国梦”的认知结构
图式的本质特征是认知结构,即由概念和概念关系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框架。首先,图式必须具有区别其它图式的范畴,人们从身边事例的抽象和原有图式经验的比较中产生。范畴的出现是一个图式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其概念化操作和具体表征的前提,也是吸收或排斥外部信息的工具。其次,一个复杂的图式本身包含着许多概念,这些概念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尤其是事件图式,它表现了一定的层级、顺序、空间等逻辑关系。“中国梦”作为图式有着明确的概念范畴,它指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并且,“中国梦”图式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联系的事件都可以有它的出现,它能被社会各领域各阶层所接受和运用,比如大众演讲比赛中经常会出现“中国梦·X 梦”或“我的梦·X”的标题。最后,“中国梦”作为复杂图式不仅拥有丰富的属性,还包含了一定的关系。比如中国梦·民族梦、中国梦·人民梦、中国梦·复兴梦体现了并列关系;中国梦·我的梦、中国梦·强军梦、世界梦·中国梦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中国梦”的符号载体
图式与符号有着密切的联系,图式需要通过文本、语言、图像等各种符号载体表征出来,某个符号甚至可以成为图式的代表;而文化符号要实现内容的传达,则需要先有图式的积累,不然人们就无法处理所要传达的信息。“中国梦”图式的符号是十分丰富的,主要以语言性符号工具为主,比方说习近平同志的演讲、各大媒体的文字报道等。以“中国梦”的宣传海报为例,其符号工具有文本符号,中国梦、民族复兴、共筑、共圆等;视觉符号有红、黄为主的色调以及剪纸、青花瓷和水墨为版本的表现形式;图像符号有长城、国旗、中华柱、天安门、白鸽、党徽、牡丹花、金光、红旗、龙等;人物符号有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传统玩偶;标点符号有间隔符号的运用。符号的准确运用、巧妙策划、形象勾画都对图式的建构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任何一套术语或符号都可以成为我们藉以理解世-界的滤网”[2]P148-149。白鸽在国际认知体系中有着和平、吉祥的喻意,它作为中国梦宣传海报的常用符号工具,代言了中国梦的国际形象是和平而不是威胁,是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是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的。
3.“中国梦”的情景依托
中国梦作为事件图式,它的建构必须依托于一定的脚本,也就是情景或事件,并且“图式不是已经形成的重复使用的模式,而是随着每次使用都得以重构的模式”[3]P63,它会在人们叙述故事过程中重新加以认知。中国梦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重要原因是它的情景是广泛而完整的。首先,“中国梦”依托于中国历史大背景。它的正式提出的场合是《复兴之路》展览馆,情景展现为近代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历史旅程。其次,“中国梦”运作于具体故事。“中国梦”图式的激活是通过具体鲜活的例子,新闻媒体对“中国梦”的传播也是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赵新利在《“中国梦”的故事化传播》的文章中讲到“习式故事”传播“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对外演讲时“都力戒单调枯燥的政治理念宣讲,而是融入轻松活泼的故事”[4],把抽象的政治理念通过“中国梦”的系列故事阐释出来。同时,“中国梦”具有完备的逻辑。事件图式拥有的脚本信息表征了一定的顺序、步骤和逻辑,“中国梦”作为复杂事件图式不仅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逻辑结构,而且其内在逻辑符合中国现实和价值观的要求。比如,“中国梦”首先是国家复兴梦归根结底是人民幸福梦、“中国梦”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等等。
4.“中国梦”的心理支持
“心理学研究表明,观察与思考总是相伴发生,人对经验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总是以个人的兴趣、存储于头脑中的图式知识和由此产生的对世界事物的预期为基础。”[2]图式、个人兴趣和心理预期共同影响着外界信息与大脑认知的系统交流,并且心理动机、情绪直接影响着复杂图式的建构、激活和发展,大脑获取图式绝非简单地重复与强调,是一个心理参与的有机过程。“中国梦”图式建构的心理契机则是正值中国领导人换届,举国上下对新一代领导人的期待,以及对中国发展蓝图的憧憬。“中国梦”以一种形象的表达方式巧妙地回应着国民的期待心理,并且渲染情感带动受众情绪,从而引起社会上下的广泛共鸣。譬如,“中国梦”把中华民族的共同追求、向往、愿景、夙愿等词汇联系起来,让人在历史长河比较中获得了对中国夺取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信心,激发了国民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中国梦”把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国家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强调实干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了国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1]郑全全.社会认知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2]鞠玉梅.社会认知修辞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王沛.社会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赵新利.“中国梦”的故事化传播[J].青年记者,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