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真人与天津城市称谓

2015-03-26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三岔口北运河卫城

刘 金 明

(天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天津3003807)

关于天津地名的来源和含意,许多学者认为是天津卫的简写,且应与明成祖朱棣有关,是为了纪念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曾渡卫河(今南运河),意为“天子之渡口”。这个观点在天津史研究上似乎已成为定论。笔者近来从事天津民族史研究,感到上述观点值得商榷,故撰写本文,以求教于方家。

1 最早将天津地名与明成祖靖难之役联系在一起的史料,是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天津卫志·艺文志》中收录的明代官员在弘治年间(1488—1505)撰写的两篇记文。一篇是户部尚书兼大学士李东阳为彰显以山东按察副使身份专督兵备天津的刘福维修天津卫城之政绩而撰写的《修造卫城旧记》,其中写道:“天津及左右三卫……我朝太宗文皇帝兵下沧州,始立兹卫……立为今名,则象车驾所渡处也。”[1]72另一篇是官员程敏政记述刘福重建涌泉寺功绩的《天津重建涌泉寺碑记》,碑文曰:“我文庙入靖内难,自小直沽渡跸而南,名其地曰天津。”[1]74此外,1967 年,天津考古工作者在天津旧城南门外发现了一块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造的《重修天津三官庙记》石碑,碑文曰:“夫天津小直沽之地,古斥卤之区也。我朝成祖文皇帝入靖内难,圣驾尝由此济渡沧州,因赐名天津。”[2]据此,一些学者得出“这就是天津得名的由来”[3]的结论,有人更进一步引申说:“天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4]

上述前人和今人的观点是否正确呢?我们先简单地回顾一下靖难之役前期的过程。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死,长孙朱允炆继位。建文帝朱允炆忧虑拥兵自重的诸王势大难制,遂听从齐泰、黄子澄的建议进行“削藩”,从而激化了其与诸王的矛盾。燕王朱棣为了自救,以“靖内难,清君侧”为名,发动了与朱允炆争夺皇位的战争,即靖难之役。据《明史》卷五《成祖本纪一》记载,建文二年(1400)九月,朱棣率军由通州“循河而南,渡直沽,昼夜兼行”,攻破沧州,从而打通了南进的道路,为夺取皇位奠定了基础。从地理方位上看,朱棣“循河而南”所循之河,应是潞河(今北运河),“渡直沽”的那条河,应是卫河(今南运河),其渡口所在地即今天津旧城北门外之金华桥处。

众所周知,天津的称谓来自天津卫城,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天津卫城又确实修筑在南运河南岸朱棣率军渡河的三岔口地方。如果天津卫一开始就建在这个地方,上述史料记载和学者的观点就没有问题。但是,一条史料让笔者产生了疑问。

《明史》卷四〇《地理志一》河间府静海县条曰:“县北有小直沽(今天津卫城老城厢所在地),卫河自西来,与白河(今北运河,明代也称潞河)合,入于海。又有丁字沽、碱水沽。又北有天津卫,永乐二年十一月置。”显然,天津卫刚建立时的地点并不是在今天三岔口天津老城厢一带,因为今天天津卫城的地理位置在丁字沽和碱水沽的南面,不是在其北面。韩嘉谷先生认为,“天津卫最初设于尹儿湾,地在今北辰区柳滩一带。”[5]284这就是说,天津卫初设的地点并不是在燕王朱棣所渡的南运河河边,而是在北运河河畔,距南运河河畔后来的天津卫城所在地有三、四公里之遥。既然初设的天津卫并不是在朱棣渡河的地方,那么认为天津一名是为了纪念燕王朱棣“靖难”而夺得天下所起、是“天子之渡口”的意思,就显然难已成立了。

另外,上述一些关于天津得名与燕王朱棣“靖难”有关的记载多出于天津卫建城八、九十年以后的明代官员之手,为何呢?燕王朱棣建文元年七月六日起兵的借口并不是要夺皇位,而是要“清君侧”。到建文四年,朱棣取得胜利并称帝。此事在当时的社会情境里总有些不正统及篡位的嫌疑,也导致了朱棣对以方孝孺为代表的建文帝属下官吏大开杀戒。天津卫建立的永乐二年,正是朱棣刚刚登上皇帝宝座不久并备受质疑之时。在这种情势下,大张旗鼓地建卫以纪念所谓天子渡河“靖难”,岂不正给了世人以朱棣篡位的口实?我想朱棣不可能愚蠢到为了一个小小的卫所的称呼而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地步。而八、九十年后,时过境迁,明代官吏便尽可以献媚附会,但也就不足为信了。

2 天津城市的称谓来源于明代卫所的名称,毋庸置疑。明代的卫所是明朝驻扎在各地的兵农合一的组织。明代卫所的命名,除京城外,一般多以当地地名命名,遍查《明史》卷八九至卷九二《兵志》,还没有看到为纪念某事而命名卫所的实例。天津卫的得名,既然很难与明成祖靖难之役联系在一起,那么它为何叫天津卫呢?当今天津地区什么地方曾被称过天津呢?经过对史料的梳理,发现天津一名最早出现在《金史》卷二七《河渠志》里,竟和金代女真人在今天津地区的经略有关。

金朝是我国古代东北地区肃慎系民族之一女真人建立的政权,曾与南宋以秦淮为界,统治中原广大地区。贞元元年(1153),金主完颜亮迁都燕京(今北京),并改名中都,成为当时北中国的政治中心。作为京城,这里有庞大的政府机构和军队,不仅要从各地调运物资供给自己需要,还负有沟通中原、东北各地的联系,调节各地区经济平衡,以保障金朝政局稳定的任务。为满足这个需求,发展内河漕运就显得十分重要。女真人很善于经营水路漕运,早年反抗辽国奴役时期,就在其肇兴之地今哈尔滨附近的拉林河上经营漕运,现仍存有“金兀术运粮河”遗址。

泰和五年(1205),黄河改道,旧有的经冀中洼地的漕运河道淤塞严重,难以发挥正常的漕运功能。这年春天,金章宗亲自带领治河专家踏勘诸水,并征集山东、河北、河东(今山西)、中都和北京(治今内蒙古宁城县附近)军夫6 000 余人改凿新渠。经一年的努力,工程告竣。东移的新运河经靖海、柳口镇达信安海堧(今三岔口),连接潞水(今北运河),可直达通州,再经闸河至中都。新的运河路线彻底避免了河道淤塞的情况,保证了漕运的通畅。这样,主要来自山东、河北两路各地的漕粮就可先入御河(今南运河),然后经三岔口入潞水,达通州,再经闸河顺利地进入京城。由于潞水在漕渠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金廷对之极为重视,大定年间(1161—1189),金世宗就曾多次亲自沿潞水到三岔口视察;泰和五年末,运河东移改道完成后,金章宗便赐名通州至中都的原闸河水路为“通济渠”,通州以下至直沽三岔河口段为“天津河”。又据《金史》卷二七《河渠志》记载,泰和六年十二月,“通济河创设巡河官一员,与天津河同为一司,通管漕河闸岸,止名天津河巡河官,隶都水监。”金国就是通过这两条河将来自中原并汇集在三岔口的粮食和物资运到都城的。

韩嘉谷先生指出,“有趣的是,若把两河的名字连到一起,便是‘天津通济’。不管‘天津’是取意于屈子《离骚》,还是甘氏《星经》,都包含‘天汉津梁,通漕济运’的意思。”[5]243可见天津一名早在金代就已经作为河流的名称出现了,就是今天的北运河。既然潞水早在金代就曾称为天津河,那么,明代最初设在今北运河畔的卫所,以“天津”作为卫所名称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综上所述,天津的得名与明成祖靖难之役无关,不是明代官员附会出的“天子之渡口”之意;它是来自东北的女真文化和中原文化结合的产物,是女真人经营今天津地区在文化上的历史痕迹。

[1] 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 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上[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2] 李经汉.天津市现存碑刻中的天津地名资料[J].地名工作(天津),1985,(3).

[3] 罗澎伟.近代天津城市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52.

[4] 贾长华. 六百岁的天津[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8.

[5] 韩嘉谷. 天津古史寻绎[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284.

猜你喜欢

三岔口北运河卫城
施工支洞与主洞交汇三岔口的施工方法
庚子战疫歌
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北运河水环境保洁设备及配套设施研究
天津市北运河生态景观廊道重塑建议
北运河水系夏季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卫城之光
卫城之光
经济复苏“三岔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