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刊评价研究产出中的马太效应

2015-03-26侯剑华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马太效应论文期刊

■侯剑华 刘 波

1)大连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府大街10号 11662

2)大连大学旅游学院,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府大街10号 116622

1 引言

1968年,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发表论文《科学界的马太效应》,正式提出马太效应理论,其含义可被简单概括为“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在科学评价中,过去的成绩通常会为日后的评价累积一定的优势,而当其成绩被肯定时又会使得人们追溯并重新评价其早期工作[1]。在期刊评价中,同样存在马太效应,它是指“人们往往会默认学科中处在有声望地位的期刊,而这些期刊又会因为所处优势地位的便利而获得更多的优势累积,反之亦然”。回顾期刊评价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自1992年北大图书馆编制第一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起,期刊评价便引起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潮,但马太效应作为期刊评价的显著特点却少有学者明确提出。林树文等[2]回顾并总结了期刊评价的产生与我国期刊评价研究的发展历程,认为期刊评价以文献计量和质量评估两大体系为主。姜春林[3]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将我国期刊评价研究的成果利用知识图谱进行展示。少数明确提出期刊评价中马太效应的学者有张志转[4]、张维平[5]、赵基明[6]等。通过对以往研究文献的整理分析发现,当前研究多数是从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细节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改良建议,但多数学者们对期刊评价活动内在规律的研究尚显不足。本研究通过计量学方法,对具体领域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使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解释期刊评价研究产出中存在的马太效应现象,为期刊评价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 数据来源及处理

在中国知网上以主题词=“期刊评价or期刊评估”,时间为2005-2014年进行检索,剔除商业评论和报纸,仅保留学术类型文献,结果共包括3408篇文献,经过软件去重清洗剩余3403篇可用文献,将之作为绘制图谱所用的数据。

在研究工具上,使用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华人学者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绘制有关期刊评价研究的关键词、作者知识图谱。CiteSpace的开发设计综合了引文理论、社会网络分析、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哲学思想,目前,这一开放的免费可视化软件已在科学计量学和知识挖掘领域广泛应用于探测和分析学科研究前沿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研究前沿与其知识基础之间的关系[3,7]。

3 期刊评价研究文献的基本统计

文献增长量是衡量一个研究领域知识积累的重要尺度,对近十年的期刊评价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期刊评价研究文献年度分布图

从图1可以看出,近十年国内期刊评价研究文献虽然增长偶有下降,但整体上得到了大幅增长。从2005到2007年文献量都在200篇以下,显示着期刊评价研究关注度仍较小;2008年到2012年是文献量激增的四年,从不足两百篇增到四百余篇;2013年到2014年文献量基本保持在600篇左右。从学科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出版、医学、科学研究管理。从机构来源看文献主要集中在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武汉大学等机构(表1)。

表1 期刊评价研究文献高产机构分布表

根据普赖斯定律可知,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m与最高发文量Nmax之间的关系为m=0.749×Nmax^1/2[8]。本研究中 Nmax取 48,此时 m取整数5,即发文量大于等于5篇的均为期刊评价领域的核心作者(以第一作者为基准),他们是张志转(48篇)、朱永和(48篇)、朱安(42篇)等 39名作者。在基金资助上,有73篇文献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48篇文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其他文献基本上来自各省市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金、省委和教委科研基金以及软科学研究计划。

4 期刊评价研究文献的马太效应分析

4.1 发表期刊中的马太效应

根据高被引论文的界定,高被引论文是指在某一个领域近十年来被引领次排在前1%的论文,共得到34篇高被引文献刊载于20种期刊(被CSSCI收录的期刊有18种),其中32篇刊载于核心期刊上。《编辑学报》刊载6篇,《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论坛》均刊载3篇,《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情报科学》、《中国图书馆学报》2篇,其他期刊均刊载1篇高被引文献。一方面,期刊刊载较多的高被引、高下载量论文会为之在期刊评价中积攒优势;另一方面当期刊得到更高的肯定后,又会增加论文被引用和下载的几率。在实际中,期刊的评价和论文的被引用、下载受复杂因素(学科领域、期刊获取难易程度、论文发表时间等)的影响,基本不会出现“富者恒富、穷者恒穷”的僵化状态。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例,其核心期刊的评价指标就从1992年的载文量、文摘量、被引量扩展至2011年的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奖或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可见影响期刊评价的因素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9]。

4.2 研究方向中的马太效应

两个或更多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同时出现称为关键词共现[10]。关键词共现分析是CiteSpace的一个重要分析功能,该功能可通过对关键词在文献中同时出现的次数反映研究主题间的关联度,通常用来鉴别学科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或研究热点[1]。使用该功能绘制我国期刊评价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图2)并提取前20名高被引频次的关键词。

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期刊评价研究主要是以“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研究中心”、“技术管理性”等核心关键词形成的群组构成的。这20个关键词可被初次划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期刊评价的研究对象,包括“学术期刊”、“核心学术期刊”、“权威学术期刊”、“科技期刊”,在共现频次上基本相差

图2 中国期刊评价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

不大,“科技期刊”由于范围更精确,所以可以说相比于其他的期刊类型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第二类是研究机构,包括“研究中心”、“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隶属于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作为期刊评价研究的主力之一,武汉大学的两个附属机构获得了远超其他研究机构的关注;第三类是评价方法,包括“影响因子”、“期刊评价指标”、“总被引频次”,虽然同属于期刊评价中的常用指标,但“影响因子”的被引频次(586次)远高于“总被引频次”(172次);第四类是其他类,包括“研究报告”、“检索范围”、“基金论文”、“技术管理性”、“文献计量”、“成果报告”,也获得了一定的关注(表2)。几个突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如“科技期刊”(223次)、“核心期刊”(161次)、“文献计量”(192次)等显示着研究方向的一种趋势。一方面,核心期刊评价、评价机构这些研究方向由于已获得一定关注并取得较多成果,仍是主流研究方向;另一方面,以评价方法(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研究方法(文献计量)为研究方向的聚类也开始形成一定规模,这并非是对期刊评价研究中存在马太效应的否定,而是从侧面说明了研究趋向受多因素影响。

4.3 发文作者中的马太效应

经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在期刊评价研究文献产出中共出现了386名作者,其中参与发表5篇论文以上的有59人,占总人数的16%,84%的作者参与发表的论文小于等于4篇(图3)。在29篇高

表2 期刊评价研究产出前20高频关键词

被引频次(被引29次以上)论文中,有15篇出自核心作者,比重过半。通过构建期刊评价研究领域的作者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得出,该领域基本形成三个核心作者聚类,分别是以朱永和等为首的安徽农业科学院学者群、以俞立平为首的宁波大学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学者群、以邱均平为首的武汉大学及其附属机构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学者群(图4);另一方面,在中国知网上将检索结果按作者排序,发现39名核心作者(占总作者数的10.1%)共发表363篇文献(占总论文量的10.6%),15篇高被引文献占其4.1%,也就是说另外89.9%的作者发表了包括剩余的14篇高被引论文在内89.4%的论文。可以看出相较于期刊评价研究发表期刊和研究方向中的马太效应,发文作者的马太效应体现不明显。

图3 期刊评价论文发表区间比例图

图4 期刊评价研究作者共现网络知识图谱

5 结论及展望

科学研究和发展中的马太效应的根本原因是科学知识自身发展中的逻辑必然性[11]。通过对期刊评价研究产出文献的计量学分析,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图谱展现。发现期刊评价研究产出具有马太效应现象。从文献的基本计量上说,文献量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长,2008年到2012年是文献量快速增长的时期,2013年得益于研究主题上已获得的关注度,呈现出迅速增长的马太效应现象。从发表期刊来看,发现3403篇文献中共有29篇高被引文献,它们中有28篇被发表在15种CSSCI来源期刊上。在研究方向上,通过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发现获得关注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核心期刊评价、评价机构,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现象;另外以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为研究方向的聚类也形成了一定规模。在分析方法上,由于篇幅有限和难以获取CNKI引文数据库中的数据有而所使用的关键词共现分析与引文分析相比反映期刊评价领域知识结构的能力相对较弱,不能更全面的展现期刊评价研究情况。在未来的研究中,学者们应认识到期刊评价中存在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完善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

[1]林树文,曾润平.期刊评价的产生与我国期刊评价的发展[J].情报探索,2013(5):43-46,50.

[2]侯剑华,王鹏.管理学研究产出的区域马太效应浅析——基于对大连市管理学研究产出文献的计量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2):116-120.

[3]姜春林.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期刊评价研究评述[J].情报科学,2011(7):1109-1113.

[4]张志转,朱永和.核心期刊现行数据统计源合理性的讨论[J].安徽农业科学,2009(36):封2-封3.

[5]张维平.对SCI的再认识——SCI存在的问题及其负面影响[J].图书情报知识,2004(6):61-62.

[6]赵基明,邱均平.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计量分析与评价[J].中国科学基金,2005(6):354-358.

[7]侯剑华,陈悦.战略管理学前沿演进可视化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5:15-21.

[8]魏瑞斌,陈丹丹.基于引证网络的高被引文献实证分析——以知识服务为例[J].现代情报,2011(3):117-121.

[9]刘雪立.中文核心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演进·问题·建议[J].编辑学报,2014,01:92-95.

[10]谢彩霞,梁立明,王文辉.我国纳米科技论文关键词共现分析[J].情报杂志,2005(3):69-73.

[11]王雪源.科学界马太效应的批判[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523-525.

猜你喜欢

马太效应论文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马太效应
如果你是第三种仆人
期刊问答
这个世界处处都是『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下的中国医改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