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闭环质量控制与提升
2015-03-26许升阳
■许升阳 赵 瑞
1)《煤炭科学技术》编辑部,北京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5号 100013
2)《煤炭学报》编辑部,北京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5号 100013
1 引言
学术期刊在科技发展中肩负着传播科学技术、报道科技成果、开展学术交流、传承科技文化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展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然而,目前我国的学术期刊普遍存在着学术水平不高,学术影响力不大,编辑人才缺乏,重视编校质量,轻视学术质量,忽视传播质量等问题。因此,通过质量控制,提高期刊质量,获得品牌效应,才能从总体上改变我国科技期刊质量不高的现状[1]。对于期刊质量控制方面,文献[2]提出优秀的编辑人员、优秀的稿件、良好的编辑部经营管理模式,是保证期刊质量、做活做好期刊的重要因素。文献[3]从稿源质量、编辑素质、审稿质量、稿件编辑加工质量、印装质量以及编辑工作者的服务意识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影响学术期刊质量的因素。文献[4]提出了由营销、选用、编辑加工、校对、发行、读者服务等节点组成的质量环控制。文献[5]提出期刊质量除了外在和内在质量外,还包括工作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决策质量等。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按内容可分为综合类期刊、学术类期刊、技术类期刊、检索类期刊、科普类期刊,笔者认为,不同类型的期刊应采取不同的质量控制模式,然而很多文献并未明确提出,因此就学术类期刊的质量控制,笔者提出了从学术质量、传播质量、出版质量等方面的协同控制方案。
2 期刊质量环构成及关系
为了便于分析问题,笔者把期刊整体质量视作为一个封闭的期刊质量环,期刊质量环由学术质量、传播质量、出版质量等要素组成,如图1所示。质量环上的每个要素,都是期刊整体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互相关联,某一个要素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环形圈的封闭程度,即影响期刊的整体质量。因此要重视期刊的体系质量建设,且不应强调一点,而忽略全面。
图1 期刊质量环构成
3 学术质量控制
学术质量是期刊的根本,是树立学术期刊在业界认知度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打造优秀科技期刊以获得传播效果最大化所必备的条件[6]。学术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前沿性、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笔者认为要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其控制提升要点是:应拥有高水平的、稳定的作者队伍,优秀的审稿专家团队,高素质的编辑人才,严格的、高质量的审稿制度与方法,吸引高质量稿源的途径及方法。以下简要介绍《煤炭科学技术》、《煤炭学报》吸引高质量论文方面采取的4项措施。
(1)策划栏目专题或专刊专题,吸纳优秀稿源。策划专题是提升期刊学术质量、打造期刊品牌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专题可根据技术研究热点、难点策划,也可根据杂志、单位或行业重大事项策划。专题论文可多可少,取决于论文质量,少可策划成专栏,多可策划成专刊。《煤炭科学技术》自1973年以来,有针对性地策划了“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解读”、“煤矿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等60余个技术专题专栏报道;《煤炭学报》策划了“煤矿开采动力灾害与防治基础研究”、“创刊50周年专刊”等多个专题。经中国知网数据库统计,这些专题论文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指标相比同期论文均较高;同时,策划优秀专题还可挖掘、吸引一大批优秀作者,扩大高水平作者群。
(2)挖掘知名学者,主动约稿。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分析相关作者的研究方向、总发文量、论文被引频次和下载次数以及H指数等指标,以查找学术活跃度和学术影响力大的专家学者,即“四高”(高层次、高水平、高被引、高产出)作者,通过E-mail、电话等多种途径主动向其约稿。
(3)与优秀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重点组稿。优秀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是高水平论文、优秀科研成果产出基地,编辑部应与其建立密切关系,有计划地跟踪重大科研项目组,“863计划”、“973计划”项目组,基金项目组等,实时组稿;与其相关领导、科研负责人保持深度密切的联系,请其协助编辑部组织稿件,此种领导导向式组稿方法,经实践可知,能组织到高水平论文,且成功率很高。
(4)激励奖励法,吸引优秀作者群。编辑部每隔2年都会对近2年内刊载论文的被引频次进行统计排序,将排名前10名的作者及论文在期刊网站上进行公布;并且每隔5年再进行统计,对于论文被引频次高的作者给予证书奖励及广泛宣传等。另外笔者认为优秀期刊编辑部或专业期刊群可联合行业权威管理机构或具有评奖资格的机构,每隔2年组织行业优秀学术期刊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并广泛宣传,这样可以激发荣誉作者科研写作兴趣,也会激励更多作者将优秀论文投向编辑部。
4 传播质量控制
传播力是学术期刊的基础能力,只有提高传播质量,提升传播力,才能实现知识效能的最大化,并真正提高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7]。笔者认为在大数据时代以及数字出版的大趋势下,其控制提升要点是:期刊编辑部要利用已有的人脉资源库、相关期刊资源信息库、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网络信息资源库等,进行系统的、分门别类的数据统计分析与挖掘,将这些统计结果及信息资源作为传播基础。以长期性、针对性、全覆盖、及时有效为传播原则,采用多种传播形式,提高期刊的传播力。期刊传播方式可分为显性传播和隐形传播。以下笔者主要介绍提高期刊传播质量的一些具体方案及方法。
4.1 显性传播质量控制
(1)数字化和网络化传播。期刊数字化、网络化传播是新媒体、全媒体时代下的期刊传播与发展趋势。
1)网络及脉络式传播。报纸、网站媒介相对于期刊而言,其传播广度更大、传播效果更好,时效性更强,因此,学术期刊与报纸、网站进行合作能有效地增加学术期刊的曝光率和知名度。另外学术期刊也应通过相互宣传,如:互登征订启事、期刊简介,期刊网站友情链接等,来扩大受众面,共同提高影响力。
2)充分开发并有效利用依托期刊网站平台的稿件采编审管理系统,建设编辑部自己的数字出版平台,增强论文传播质量。稿件采编审管理系统包括在线投稿系统、在线审稿系统、出版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数字出版文献在线阅读系统等。目前,很多期刊网站数字出版平台提供过刊及当前论文检索,免费获取论文,可大幅提高论文的阅读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大部分期刊数字出版平台仅能进行简单的检索浏览功能,笔者认为应该借鉴cnki的高级检索功能,增强期刊数字出版平台论文检索功能,这样可以按照读者需求精准定位相关研究方向的论文,提高论文下载率、阅读率。
3)利用基于期刊数据库的数字出版平台扩大刊物的社会影响力及传播力。《煤炭科学技术》杂志先后加入“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波兰《哥白尼索引》、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史蒂芬斯数据库》等多种期刊数据库的数字出版平台。利用与期刊数据库数字出版平台的合作关系,扩展其传播面和影响力度。
4)优先数字出版,提高期刊传播速度。优先数字出版是我国科技期刊出版模式的革命。优先数字出版期刊是以印刷版期刊录用论文为出版内容,先于印刷版期刊出版日期出版的数字期刊[8]。期刊优先数字出版提高了其传播速度,扩大了终端用户群,增强了其传播力和先发影响力。
5)利用网络交流工具进行数字化传播与宣传。提高杂志社网站的有益信息量及功能,吸引行业学者关注杂志,同时开辟杂志社网站论坛、微信、微博、QQ群,增强期刊与作者、读者、专家互动性。
6)hao123网络模式传播。期刊可借鉴hao123网站的做法,做最具权威的行业网站导航服务,汇集最优秀的行业网站及资源,全面系统地收录企业、专家、期刊(报纸、出版社)、文献数据库、科技查新网站、专利网站、企业招标、行业设备推广等各类与行业相关的网址,为行业用户提供最简单搜索、最综合化的一站式技术服务。这既能给杂志社带来正面的形象宣传,又能获取人脉、信息资源和获利形式。
(2)期刊全覆盖式多渠道发行与传播。期刊发行量、覆盖面是反映期刊影响力的关键指标,因此,应予以重视。《煤炭科学技术》杂志发行以邮发为主,同时还辅以自主订阅,会议展会发行,各地发行点委托发行,编委、协办单位、潜在需求客户及重要单位赠阅,与国际发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等辅助发行手段,扩大了期刊发行量。随着数字化出版的快速发展,《煤炭科学技术》期刊也开展了数字化发行与传播,因数字化出版具有一次内容、多种载体、一次制作、多元发布的特点,因此可实现按需出版、按需印刷、在线订阅发行、网络营销等,可大幅提升期刊的数字出版发行及传播质量[9-10]。
(3)期刊画册传播。精美的期刊画册是杂志社对外宣传展现自身形象、经营业务、企业文化等重要传播形式之一,免费在学术会议、展会等多种场合发放,以及与读者、作者、专家的交往中发放赠阅,可进一步加强行业人员对杂志的深入了解,起到强化宣传的作用。
(4)展会宣传。《煤炭科学技术》作为行业最具影响力的期刊媒体之一,每年与近20余家国内外知名展商合作,在展会现场设有专属展位,赠发杂志及相关资料,增强期刊影响力。
(5)文献精准推送宣传。期刊专业编辑应研究如何实现将相应的文献信息传递给需求读者,以促进学术交流,加快新科技成果的传播与转化。《煤炭科学技术》、《煤炭学报》将每期优秀论文通过E-mail、微信等方式,精准推送给相关专业研究人员。这样既可以节省读者查阅大量文献的时间、引导读者阅读,也会吸引作者、读者愿意再次把高质量的论文投给编辑部。
(6)学术会议宣传。与行业品牌学术会议负责人保持稳定友好的联络,争取在会议上专题介绍杂志、宣传杂志、赠阅杂志,扩大影响力。
4.2 隐性传播质量控制
期刊多元化的业务拓展、多资源的合理利用,可扩大期刊与行业机构、人员的关联网,以此无形地扩大期刊影响力和传播力,即期刊的隐性传播。笔者结合《煤炭科学技术》实例简要介绍期刊业务的拓展情况及取得的效果。
(1)组建期刊编辑委员会。《煤炭科学技术》杂志社编辑委员会由院士、国内外知名专家、各大矿业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总工程师等100余人组成。以期刊为纽带,通过召开期刊编委会或专家会议的方式,将行业内的知名专家组织起来,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形成行业的学术合力,来共同繁荣行业科技,解决行业技术问题,这无形地扩大了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组建协办单位。《煤炭科学技术》协办单位主要由各大矿业集团、设备厂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100余家单位组成。协办单位为杂志社及时报道单位科技成果、提供基层需求信息、组织稿源以及开展项目合作等提供了便利,也为加强杂志社与企业、科研院所的联系与沟通发挥了重要作用[11],这也无形地扩大了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3)组建通讯员队伍。通讯员是宣传推广杂志的主力军,是杂志社的编外编辑,要通过定期举行座谈会,通报科技信息,交流工作经验等活动,来增强其活力。《煤炭科学技术》通讯员队伍在积极组稿或撰写论文,宣传杂志,扩大杂志发行量,提供信息资讯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4)出版通讯副刊。为了弥补学术期刊刊文形式、刊载内容的局限性,利用杂志社丰富的科技信息资源及人脉资源,出版《<煤炭科学技术>通讯》副刊,副刊所登内容包括行业聚焦、协办单位专访、期刊编委专访、专家寄语、通讯员专栏、期刊动态、期刊当年报道要点、编辑部成员介绍、大众点评论文、广告客户与用户交流、展会纪实等等,内容丰富。另外副刊与期刊网站对接,免费阅读,这些又无形地扩大了期刊传播力与影响力。
(5)主办、承办、协办学术会议。学术期刊利用其自身品牌优势举办行业学术会议,可进一步扩大期刊影响。自1973年创刊以来,《煤炭科学技术》已成功举办、协办学术会议30余次,参会人员层次高、人员多,学术氛围浓厚,已成为煤炭行业公认的品牌学术会议,为促进学术交流和技术成果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
(6)公益活动,树形象、促宣传。《煤炭科学技术》多次向落后贫困矿区赠阅期刊、捐赠衣物,还联合专家到矿区做免费讲座,免费咨询等公益活动,这些公益活动塑造及提升了期刊形象和声誉。
以上隐性传播促进了期刊的显性传播,为扩大期刊传播力、影响力奠定了基础。
5 出版质量控制
期刊的出版质量包括纸本出版质量、数字出版质量,其中:纸本出版质量包括编校、装帧设计、印刷质量;数字出版无需装帧,其出版质量体现在编、排、校数字一体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质量。通过规范、高质量、建树性的编校加工可提升论文写作质量和学术价值;另外,期刊质量应当是内容与形式质量的完美结合,纸本期刊的形式质量主要体现在装帧设计、印刷质量的控制,数字期刊的形式质量主要体现在按照不同载体需求进行的版面设计。
(1)编校质量。编校加工是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在保证期刊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编校加工既是编辑对决定录用的论文,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及写作指导建议,与作者沟通解决稿件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按照期刊出版的要求对其在内容、结构、形式、专业技术性差错、逻辑推理、语言文字、格式规范、引用文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修改、润饰和提高的过程,以使论文主题明确、层次清晰、表达准确、精炼严谨、统一体例、图表美观[12]。通过编辑对论文进行高质量的编校加工,并提出专业的、有见地的改写意见和创新引导,能激发作者学术创新想法及思路,可使论文有质的改变,能使论文学术质量、写作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以此协助提高期刊学术质量[13]。
(2)装帧设计、印刷质量。纸本期刊装帧设计、印刷质量具体包括对以下内容的质量控制:版式设计科学、规范、合理、美观,布局协调;版权、目次页内容符合标准要求;四封庄重、富有特色;印刷清晰,墨色浓淡相宜、均匀,无污迹;装订无差错,装订整齐、规范、坚固[14]。期刊形式质量的好坏往往给人以第一印象,要在版式、印刷、纸张、装帧等方面都要做好检查监督,并能按照标准规范,对刊物编排、印刷不断改进,以保证期刊出版质量。
期刊数字出版版面设计质量控制要点是:适应网络发散阅读的特点,面对不同载体、不同读者、不同内容的形态需要,精心设计版面页面,实现内容的动态出版[15]。
6 小 结
对于不同类型的期刊,应有不同的质量提升控制方案。笔者针对学术期刊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全面协同提高学术质量、传播质量、出版质量的控制方案,介绍了提高学术期刊质量的控制要点以及吸引高质量稿源的途径和方法,重点介绍了期刊显性传播、隐性传播质量提升方案及方法;同时也简要介绍了期刊纸本和数字出版质量控制方案。通过对学术期刊学术质量、传播质量、出版质量的闭环质量体系控制,可大幅提升学术期刊质量和影响力。另外随着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快速发展,期刊数字出版质量控制还需不断完善与提高,如数字出版平台的建设还未实现规模化、系统化,功能单一;数字出版质量控制方案还不成熟;数字出版平台大数据挖掘与利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张九庆.科技学术期刊的质量控制[J].编辑学报,2005,17(6):407-409.
[2]许升阳.管理者视角下的科技期刊质量管理重点[J].编辑之友,2012(11):28-29.
[3]夏金凤.关于科技期刊质量影响因素的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4(8):322-322.
[4]许淳熙.科技期刊贯彻GB/T1900标准的探讨:对科技期刊质量环的分析[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1994(4):14-15.
[5]徐凤萍.基于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教辅类报纸质量提高途径研究[J].山东电大学报,2007(4):22-24.
[6]王荣兵.提升我国科技期刊传播效果的对策[J].东南传播,2010(7):91-94.
[7]肖宏.科技期刊选题策划与实施[C].北京:第31期“双清论坛”:“科技期刊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专题报告,2008.
[8]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简介[EB/OL].[2014-11-23].http://caj.cnki.net/eapf/home/index.
[9]程维红.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及传播力建设[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3):340-345.
[10]赵宇,赵锡平,丁嘉羽.多媒体融合环境下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质量提升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2):237-239,242.
[11]朱拴成.《煤炭科学技术》经营和发展探索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1049-1051.
[12]赵瑞.煤炭行业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第四章 科技论文处理与发表流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4:71-74.
[13]赵瑞.科技期刊编辑的价值及其业务拓展[J].编辑学报,2011,23(5):455-456.
[14]张九庆.科技学术期刊的质量控制[J].编辑学报,2005,17(6):407-409.
[15]唐芃.数字网络时代的电子图书形态设计[J].艺术设计研究,2013(4):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