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中科技论文未涵盖信息的在线发布
2015-03-26郭柏寿
■郭柏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业学报》编辑部,陕西杨凌邰城路3号大铁10号信箱 712100
从编辑出版角度看,科技论文是科技期刊的细胞,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科技期刊的生命力[1]。但从科学研究的视角观察,科技论文就是对其所涉实验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并以文字、图或表的形式表达出来。
作者在撰写科技论文时,一般根据自身的判断与理解取舍研究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因此,即使具备很强专业知识的研究人员在阅读科技论文时,客观上或多或少存在知之不全的状况;对此,普通读者更是管中窥豹,难以全面理解论文所描述的研究。其结果是既影响读者对科技论文确定性的判断及对研究项目精髓的把握和吸收,也制约研究信息与理念在学术圈的传播,不利于研究成果的共享与交流。
然而,当前关于科技期刊出版的研究多集中于数字化出版的挑战、策略、功能、出版方式、人才培养等的探讨上。刘雪松等[2]从数字化出版带给期刊的挑战与机遇及对传统出版经营方式和管理观念的改变方面进行了探究。杨红香[3]利用SWOT分析法探讨了高校学报在数字化出版过程中存在的特定优势及劣势,提出高校学报加强数字化出版的发展策略。祁刚[4]论述了数字化出版对论文的拓展功能。拓展的对象有作者个人信息,如作者学习经历、相关研究经历、相关学术成果、相关获奖情况的介绍;对论文内容的拓展,主要有对论文的主题、关键词、重要观点进行相应的超链接,将同类论文的主题内容或关键词进行归类,以便读者对此类论文的相同观点或不同观点进行相互比较、学习与借鉴。黄浩海[5]从互联网思维意识、学术伦理意识、创新意识、版权意识、信息意识等方面讨论了数字化出版时代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的塑造问题。雷珂[6]则从期刊内容的数字化出版、构建数字化的采编系统平台、科技期刊的手机出版和云出版等途径做了分析研究。
如何引导作者发布论文未涵盖的科学实验信息,并为他们提供发布这些信息的平台,目前尚未见报道。而这正是科技期刊有待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有必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创新论文出版形态,以弥补现有数字化出版的不足。
1 科技论文及所涉科学实验的信息类别
迄今为止,在科学研究中,科研工作者所记录和表达的信息主要有:文字、表格、图片、音频或视频5种。科技论文撰稿时,无论形成纸质版,还是当前通用的PDF形态,其所能处理的信息只有文字、表格、图片3种。也就是说,目前科技期刊远不能适应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的需求。
对科学实验而言,其影响或制约因素依旧是研究者素质、学科特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由此导致研究周期有长有短,少则数月,多则数年,甚至于数十年。在实验进行期间,所积累的5种信息数量可能是海量的。可是,受出版科学的技术水平、科技期刊的载体、科技论文篇幅及作者与读者间在必要性方面的不同理解的限制,长期以来科技论文所包涵的信息只有文字、表格和图片3种,而且它们也不见得是实验过程中所记录的这3种信息的全部。可见,科技论文所反映的信息仅仅是部分信息,或者说是特殊信息。当用部分来说明全部,或用特殊来阐述一般的时候,难免出现涵盖不全或阐述有失精准的问题。
2 国内科技论文发表前对信息处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科技论文在撰稿时对信息大都采取抽提的处理方式。即:选取有代表性或性状表现明显的信息作为写作材料,这些信息表现在论文中只有文字、表格和图片。
2.1 对论文起到支撑和证明的有关信息得不到发布
在当前,论文中仍不能反映原始数据,论文中呈现的数据是经过统计学分析处理以后的。另外,在动物学研究中,比如对昆虫求偶的研究,雌性或雄性发出交互应答声音可能是研究的重点,有些声音很难用文字叙述表达精准,这样的音频信息难以在论文中得到恰当体现。还有关于干细胞的研究,许多研究者利用实验中得到的干细胞分化诱导心肌细胞,心肌细胞具有自发收缩性,所以在此类论文评审时要求作者提供在相差显微镜下拍摄的心肌细胞自发性节律收缩的视频,而这类视频也难以在论文中呈现。
2.2 对其他学者有参考价值的有关信息亦得不到发布
在有关基因工程研究论文中,出于研究项目的需要,有时设计合成的引物会有数百对之多,但在论文中不可能将这么多的引物全部列表陈述出来,大都选取十几对典型性引物作为材料;同样,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凝胶电泳检测时,产物越多,电泳的泳道就越多,致使电泳图片多而繁杂,不能全部表达在论文里,作者只能对电泳图片依据其主观判断进行筛选,选择典型性的部分进行报道。在其他专业领域,这类与论文关联不大,但确实有益的未涵盖信息得不到发布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3 对科技论文未涵盖信息进行发布的意义
3.1 增加论文的证据,有助于论文确定性的评审
一般而言,与论文关系密切的未涵盖信息大致有原始数据、作为证据的视频和音频。原始数据在对论文确定性评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评审专家或读者能随时查阅原始数据当然十分必要。在论文中无法体现的视频和音频信息大都是论文客观而重要的证据,这两种信息发布后,不但可弥补论文篇幅受限的缺憾,而且会显著增强论文的说服力。
3.2 消除撰稿时的人为影响,把对科研有益的信息展现出来
论文的撰稿过程,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科学研究中得到的所有信息都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撰稿人主观意识的局限,总会舍弃他(或他们)认为与论文关联不大的信息。殊不知,有可能论文中的信息对读者的参考价值并不大,而读者需要的信息则隐藏于未被发表的资料中,况且一项科学研究有可能持续数年或数十年,其间积累的资料不能发布出来与其他研究者共享,也是很大的资源浪费。
3.3 有助于其他学者对科研资源的再发掘
最为重要的是,科研人员个人思想、智慧、经历等的不同,会影响他们对同一试验获取信息的判断,致使所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实验项目的亲历者不见得总能从其研究中得出全面或正确的结论;然而作为旁观者的其他科研人员在对同一实验的全部信息进行跟踪分析的时候,可能会石破天惊,得出划时代的科学规律。所以,在条件成熟时全面发布科学实验的所有信息,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4 科技期刊对论文未涵盖信息的发布平台与途径
受出版模式的影响,以纸质版发表的科技论文,无法处理研究项目中的音频及视频信息;同时,纸质科技期刊无法随意扩充容量,也就不可能在其上发布诸如原始数据、音频、视频等信息。
然而,随着数字化技术、数字化采集仪器及数字化制图软件的普及与应用,在科学实验过程中文字、表格、图片信息可以直接数字化,加之实验中得到的音频和视频信息本身就是数字化的,使数字化出版对信息的处理越来越便捷。另外,为了顺应数字化出版的潮流,科技期刊大都建立了独立网站[7]。遗憾的是国内期刊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个网络化平台,网站形式和内容具有高度的趋同性,不外乎编辑部或期刊社信息介绍、投稿须知、网上投稿和查询流程、以网页文件格式出现的目次和摘要、以PDF形式上传的论文全文等。
其实,以数字化出版技术为手段,以期刊网站或者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为支撑,能够对科学研究中那些科技论文未涵盖的信息进行发布。
4.1 利用科技期刊网站或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论文未涵盖信息
可以尝试在期刊网站增设“音频”、“视频”、“图片”、“表格”等的上传端口,使论文未能涵盖的科研信息在网上得到发布。
同时,在网站增设“附件下载”功能,如果读者对作者自愿发布的额外信息(比如科学实验中的原始数据、视频和音频等)感兴趣,可下载并进行信息共享。例如,Science和Nature就已经采取这种方法发布论文未能反映的科研信息(图1和图2)[8-9]。
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8月23日正式上线,2013年8月5日进行了升级,将微信公众平台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两种类型。普通的公众帐号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信息。认证的帐号有较高权限,能推送更漂亮的图文信息,这类图文信息可能是单条的,也可能是专题性的。当前,国内很多期刊申请并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完全可将科技论文未涵盖信息的发布作为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职能之一。
图1 Science对科技论文之外但与所涉科学研究相关的信息的发布
图2 Nature对科技论文无法涵盖的信息的发布
4.2 创新数字化论文形态,扩充其信息容纳量和种类
国内的科技期刊,其数字化的论文几乎都呈现静态的PDF格式(即仅有文字、表格和图片3种信息),这种形式就是纸质版论文的电子版,在表现形式和信息处理层面没有质的飞越,越来越不能适应知识传播的需要。可以考虑从2个方面进行突破:(1)开发网页式科技论文,该类论文可以是HTML、ASP、JSP、PHP、CSS、XML、JS等格式,除文字、表格和图片外,还能嵌入视频(包括用于阐明作用机制的动画)和音频信息。例如,Cell Stem Cell在发布静态PDF文件的同时,还制作发布网页式科技论文,其中就嵌入静态 PDF中所没有的视频信息(图3)[10]。当然它也有缺点,篇幅长的论文网页也很长,必须上下移动网页,阅读不太方便。(2)升级现有论文的PDF文件,制作可以嵌入视频和音频信息的PDF。例如,Adobe公司发布的新版Acrobat PDF文件可插入视频(包括动画)和音频信息,使这一问题的解决具备技术上的可行性。
图3 Cell Stem Cell对科技论文之外视频信息的发布
4.3 探索科技论文的可视化发表模式
积极探索科技论文的可视化发表和科技期刊的可视化出版途径[11],增强对科学实验中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效率。论文的可视化发表就是将论文以影视的形式发表出来,不但能真实清晰地反映科学研究的全貌,而且科学实验中所记录的信息都可以轻松纳入其中,文字类的信息可以转换为音频信息或者以图片形式表现出来,这将是未来数字化出版的高级形式,有必要给予关注并开展研究。
5 结语
得益于数字化出版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日益普及,科技期刊独立网站纷纷建立,对科技论文未能包涵的诸如原始数据、音频及视频信息在期刊网站或者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发布显然水到渠成。
纵观古今,技术的革新和理念的提升推动着出版形态的升级换代,如从最原始的结绳[12]到龟甲[13]、美尼尔人的泥板书[14]、竹木简牍[15]、帛书[16]、纸质版和数字化书刊。所以,在出版平台发生变化的时候,出版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也需做相应的调整,从而使新技术和新理念恰如其分地服务于科研成果的发布与交流,促进各学科的知识创新与技术进步。
[1]盛杰.期刊编辑对科技论文创新性的把握[J].编辑学报,2011,23(3):215-217.
[2]刘雪松,赵景辉,董秀玥.中国科技期刊如何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转变初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45-147.
[3]杨红香.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的 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28(5):105-108.
[4]祁刚: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架构探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1):34-37,64.
[5]黄浩海.论数字化出版时代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的塑造[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6):139-141.
[6]雷珂.关于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方法的思考[J].今传媒,2015(6):120-121.
[7]郭柏寿.数字化出版模式下知识确定性的缺失及编辑应对策略[J].编辑学报,2014,26(2):103-106.
[8]Submit2 science.Welcome to Science's Electronic Manuscript Submission Website[EB/OL].[2014-08-26].http://www.submit2s cience.org/ws/menu.asp.
[9]Nature Outlook.Submit a Manuscript[EB/OL].[2014-08-26].http://www.nature.com/authors/submit_manuscript.html.
[10]Steven JKattman,Alec DWitty,Mark Gagliardi,et al.Stage-Specific Optimization of Activin/Nodal and BMP Signaling Promotes Cardiac Differentiation of Mouse and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 Lines[J/OL].Cell Stem Cell,2011,8(2):228-240.[2014-08-26].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934590910007034.
[11]郭柏寿.论科技论文的可视化发表与科技期刊的可视化出版[J].编辑学报,2015,27(1):67-70.
[12]陈明远,金岷彬.结绳记事·木石复合工具的绳索和穿孔技术[J].社会科学论坛,2014(6):4-25.
[13]叶祥奎,刘一曼.河南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出土的龟甲研究[J].考古,2001(8):85-92.
[14]滕大春.关于两河流域古代学校的考古发掘[J].河北大学学报,1984(4):63-70.
[15]杨成英.中国书籍发展史上光辉灿烂的一篇——谈竹木简牍对后世文化的影响[J].2006,25(5):164-165.
[16]刘彬.帛书《系辞》新释六则[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3):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