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新闻传播学期刊开放获取现状分析
——基于CSSCI来源期刊的调查

2015-03-26侯集体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传播学科技期刊检索

■侯集体

鲁东大学校报编辑部,山东省烟台市红旗中路186号 264025

在文献资源网络化、数字化的趋势下,学术期刊在编辑、出版和发行方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开放获取(Open Access,简称OA)的出现为学术出版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开放获取是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因特网自由传播而发起的运动,以此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传播、促进学术信息的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1]。而创办开放获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简称OAJ)是实现开放获取的两种基本途径之一,与传统的出版模式相比,它具有出版周期短、获取信息快捷、传播范围广等优点,它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资源共享与学术资源交流传播。

作为一种全新的出版模式,开放获取期刊的发展得到了出版机构、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开放获取期刊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发展得比较快。目前,我国对开放获取期刊的研究主要涉及现状介绍、出版模式、质量控制与评价、OA期刊案例分析、版权问题等方面内容。陈铭、叶继元[2]根据《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先导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BOAI)中给出的“开放存取”的定义,归纳出开放存取期刊具有网络传播、用户免费、全文利用等特征。胡德华[3]根据访问方式和访问权限,将OA期刊分为完全型、部分型和延时型三种类型。顾立平、张晓林、初景利等[4]根据开放获取期刊发展的新需求和新方向,定义了包括期刊质量与影响水平、期刊开放程度和期刊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在开放获取期刊的理论研究的同时,许多学者重视各学科领域期刊开放获取的现状研究。姜春林、王文苑[5]对CSSCI管理学期刊开放存取的现状进行调研,提出了三种出版模式;陈晋[6]对23种图书情报学期刊的开放存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武学良等[7]统计分析了中国科学院174种期刊的开放获取情况。

研究中发现,有些学者就某一学科领域、某一学术机构出版的期刊的开放获取情况开展了调研,对新闻传播学期刊的开放获取情况还缺乏研究。我国新闻传播学期刊是新闻、传播、编辑、出版研究的主要学术载体,理应成为期刊开放出版的主力军和推动者。那么,这些期刊对开放获取的研究和开放出版的情况如何呢?笔者以CSSCI(2014—2015年)来源期刊收录的15种新闻传播学期刊为调查对象,对开放获取期刊研究和出版现状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加快新闻传播学期刊开放获取的建议。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采取文献计量法、文献资料法,利用CNKI数据库,对 CSSCI(2014—2015年)来源期刊收录的15种新闻传播学期刊刊发的开放获取期刊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采取网络访问的方式,运用网络信息计量学,统计分析15种新闻传播学期刊的开放获取现状。

1.2 数据来源

由于Open Access在国内有多种翻译,为了保证数据的全面性,笔者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使用了“开放获取期刊”、“开放存取期刊”、“OA期刊”作为主题检索词,以CNKI为检索平台,对CSSCI来源期刊2014年之前所有的文献进行精确检索,剔除重复和报道性文章之后,共检索到相关文章217篇。其中,图书情报学来源期刊刊载相关文章152篇,占检索到文献的70%;新闻学与传播学来源期刊刊载的相关文章60篇,占检索到文献总量的27.7%,且全部集中在以编辑、出版、发行方面内容为主的8种期刊;其他期刊刊载相关文献5篇,占检索到文献总量的2.3%。统计表明,新闻传播学期刊能够发挥刊物特色,就开放获取期刊相关内容开展学术研究,但仅从发表相关文献的数量来看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链接访问15种新闻传播学期刊的网页,通过对是否拥有期刊网页、是否提供目录浏览、是否提供摘要浏览、是否提供全文下载、是否支持在线投稿、是否支持在线评审、是否提供当期下载等指标信息的统计,客观、全面地分析了上述期刊开放获取情况及开放获取程度。

2 新闻传播学期刊开放获取现状

2.1 15种新闻传播学期刊的开放获取现状

笔者对15种新闻传播学期刊提供的网址进行了一一链接访问,对未提供网址的也通过多种搜索引擎进行检索,截止2014年11月30日,得到的开放获取情况见表1。

表1 CSSCI收录的15种新闻传播学期刊开放获取情况

在信息化时代,拥有独立网站主页是期刊走向数字化、快速传播信息的前提。在所有调查对象中,8种CSSCI新闻传播学期刊拥有自己的主页,在这些期刊的主页中,可以浏览到刊物的基本介绍、编委会、投稿要求、订阅途径等基本信息。虽然有的刊物不是开放获取期刊,但是全部都能够提供每期的目录,说明这些期刊建立网站的目的是向用户介绍刊物的基本信息,并不是把实现学术资源的全部开放作为目的。拥有主页的期刊中提供摘要浏览和下载功能的期刊有4种,提供在线投稿、在线评审的有5种,说明这几种刊物有进一步开放获取的可能性。

在调查中发现,全文下载情况不容乐观,开放获取的程度参差不齐。《编辑之友》、《国际新闻界》只能下载2013年之后的文章;《出版科学》只能下载2013年1、2两期的文献;《科技与出版》虽然能够检索到2012年的,但是也只能对部分文献下载。在所有调研对象中,只有《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免费获取文献较全,1990—1992年、1996年、2006年至今的全部提供免费全文下载,其他年份只提供摘要。

2.2 5种新闻传播学开放获取期刊现状

根据表1统计的期刊网页、文献免费下载、在线投稿、同行评审等几个主要指标来看,新闻传播学开放获取的期刊还非常少,只有5种,仅占15种CSSCI新闻传播学期刊的33.3%;每种期刊的开放程度又存在很大的差异,只有一种期刊属于完全开放期刊。5种开放获取期刊的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5种新闻传播学开放获取期刊情况

根据期刊的开放程度和访问权限可将开放获取期刊分为完全型、部分型和延时型三种类型。完全开放获取期刊是指期刊在出版的同时即可全部免费获取,而且文献能够实时下载,与印书本期刊同步,这种类型的期刊最能体现开放获取的要义,在调查的5种期刊中,只有《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属于完全开放获取期刊。延时开放获取期刊是指期刊在出版一段时间后再通过因特网为用户提供阅读、下载等免费服务,时滞短则1个月,长则两三年,《编辑之友》、《国际新闻界》都是延迟半年后开放的。部分开放获取期刊是指在同一期期刊中,只有部分文章为用户提供免费服务,《科技与出版》、《出版科学》就属于这一类型。我们提倡开放获取就是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减少读者获取学术文献的障碍,促进学术信息交流与传播。因此,在目前条件下,无论哪一种模式,都是传统学术期刊逐渐过渡到完全开放获取期刊的有效之举,都是对开放获取的有效尝试。

从统计的5种开放获取期刊来看,在期刊回溯方面还不尽人意。除了《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回溯到创刊年,其余4种只是回溯到最近两年,并且还存在文献内容不完整的情况。开放获取的全文格式以PDF和HTML两种格式为主,两种格式各有特点。前者不受操作系统的影响,且与印刷版所显示的界面完全一致,直观性和可读性强;而后者是网络上的一种通用的全置标记语言,具有操作简单、浏览方便的特点。

统计的5种开放获取的期刊都有自己独立的网站,只有《出版科学》属于二级链接。点击百度搜索《出版科学》,进入了“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期刊中心”的主页,再点击《出版科学》才可以进入该期刊的主页。独立网站中都有在线投稿系统,《科技与出版》、《国际新闻界》、《出版科学》3家期刊的网站都是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制作的,界面风格基本一致,并且具备良好的检索系统,可以通过作者、单位、关键词等8种途径进行论文检索,还提供了RSS论文信息推送功能。《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期刊的网站是由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的,其检索功能更加完备,作者、单位、关键词、标题等中英文检索途径,有利于促进期刊开放获取的国际化。

3 新闻传播学期刊开放获取存在的困境

新闻传播学期刊是新闻、传播、编辑、出版研究的主要学术载体,应该积极探索开放获取出版模式,推动开放获取期刊的发展。就上述15种新闻传播学期刊开放获取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放获取的比例不高。只有8种期刊拥有独立的主页,有5种期刊实行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仅占15种CSSCI新闻传播学期刊的33.3%。刘洢颖等[8]对2013年底之前的CSSCI中文社会科学期刊中的OA期刊进行统计,OA期刊平均比例为22.5%,而心理学学科期刊的开放获取比例高达71.4%。虽然新闻传播学期刊的开放获取比例高于平均数,但相比较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差距。2)都是同步或延后于纸版期刊开放,没有提前开放的期刊,期刊全文开放还不够及时,开放的内容不够全面,不能及时的被读者所获取。3)网页建设良莠并存,网站上的信息不完善,检索功能不够完备。4)开放获取期刊各自为政,只能实现本网站开放和站内检索,没有形成本学科统一信息平台,未能与国际国内文献数据库链接,无法发挥出OA期刊整体的学术影响力。

制约新闻传播学期刊开放获取发展的因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期刊出版机构、科研工作者对于开放获取期刊的认知度还比较低,成为制约开放获取期刊发展的主观因素。开放获取的目的就是使期刊论文免费地、无限制地传播,以此扩大期刊的传播范围,但目前有部分出版机构认识不到其重要性,有部分人对开放获取能否提高期刊的影响力还存在着一些质疑。科研工作者对开放获取期刊的认知度还比较低,据张新鹤、刘晓霞[9]对高校、科研院所的学术人员统计,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人数仅为19.16%,表现出对开放出版的不认可和不积极。

第二,经费问题是制约开放获取期刊发展的重要因素。开放获取倡导的是作者付费,读者免费。开放获取的成本包括硬件投入、人员的工资、同行评议的开支以及有关的运行管理费用。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开放获取期刊的出版经费来源主要包括收取论文处理费(APC)、广告收入、订购费以及基金会、研究机构、政府及个人的资助等费用,而且作者个人论文的处理费占很大的比例,2010年PloS开放获取期刊的个人论文处理费占年度运营总收入的92.3%[10]。国内期刊开放出版的运营经费主要来自主办机构提供、收取印刷本订购费等,基本没有向作者收取论文处理费。上述5种新闻传播学开放获取期刊均没有专门对开放出版论文收取费用,初景利等[11]对中国科协开放获取期刊的调查显示没有专门收取开放出版的期刊占91.14%。在经费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主办机构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印刷本期刊上,很难在开放出版方面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开放获取期刊发展缓慢。

第三,相关制度缺乏、政策导向不明确,制约着期刊开放获取的发展。期刊文献的开放获取受到资金、版权、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家、基金会、出版机构、学术团体等应制定一系列有关制度、政策,比如开放获取的许可制度、开放文献的版权保护政策、保证开放获取的资金政策、基金资助论文开放出版的规定等等,为开放获取期刊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4 促进新闻传播学期刊开放获取建议

4.1 积极探索开放出版支持政策与机制

从欧美国家开放出版方面的经验来看,OA期刊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推动。比如,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制定的《加强对NIH资助研究的存档出版物的公共获取政策》由最初的“非官方要求”发展成为“强制性OA政策”,从而使这项强制性规定具备了法律效力。英国研究理事会(RCUK)于2012年颁布支持开放出版政策,要求接受项目全部或部分资助者必须在符合RCUK开放获取政策的期刊上发表项目论文[12]。而在国内目前只是由部分科研机构、出版社在做这项工作,缺乏相关法律支持,缺乏一些强制性政策的推动,导致OA期刊发展缓慢。

据统计,我国2013年出版的期刊数量已经到达了9877种[13]。在这样一个期刊大国,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制性的政策,开放出版很难得到快速发展。有学者调查了中国科协所属1050种科技期刊开放获取情况,截至2011年6月共有OA期刊(指可以免费获取全文的期刊)308种,占29.3%[14]。事实证明,现在国内OA期刊数量所占比例是很小的,同时在期刊质量方面也存在不足。要想推动OA期刊快速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就必须制订有关政策和法律,鼓励科研论文的开放存放和自由获取。

·以法律的形式固化基金资助研究成果必须被公众免费获取;

·提供经费保障,建议拨出专项经费支持教育科研机构支付开放出版论文处理费(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

·制订鼓励、扶持传统期刊向开放获取转化的相关政策;

·建立有效的文献开放存缴制度;

·确立符合实际的版权制度;

·将期刊开放获取的程度作为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

只有得到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制订强制性政策,建立国家、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出版机构等多方共建开放出版机制,提高大众对OA期刊的认可度和使用广度,才能确保OA期刊在我国的长足发展。

4.2 积极加强新闻传播学期刊网站建设

目前我国电子文献的获取无外乎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数据库,一种是通过期刊自己的主页,新闻传播学期刊也不例外。对于那些没有独立网站的新闻传播学期刊,把每期的论文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供给期刊数据库的集成平台,用户通过付费方式浏览、下载全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期刊数据库中间商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资讯等,这种方式存在没有实现免费开放、获取文献滞后等缺点。那些拥有独立主页的新闻传播学期刊,用户一方面可以通过期刊数据库付费获取文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期刊的主页免费获取,这类期刊的开放程度、获取的便利程度远远高于仅仅通过数据库获取的那一类期刊,其优点不言而喻。

网络化时代印刷版期刊自建网站并依托网站实现完全开放式存取,是扩大信息传播途径和提高期刊影响力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传统期刊向开放获取期刊转化的关键步骤。调查结果显示,15种CSSCI新闻传播学期刊中有7种没有自己的主页,即使有主页的8种期刊,网站建设的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网站建设比较规范,而且开放获取的文献最多。一个高质量的、开放型、稳定的网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期刊的基本信息;2)提供完备的各期内容,包括目录、摘要、全文与参考文献;3)提供在线投稿、编辑系统,能够实现网上审稿;4)提供多种检索功能,能够实现快速检索;5)具有各种信息动态发布功能。

4.3 积极推进新闻传播学OA期刊网络平台建设

当开放获取期刊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建立单一学科OA期刊出版网络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国际上的OAJ平台,非常重视单一学科期刊网络平台建设,不同的学科和专业领域有不同的发表平台。基于学科领域建设起来的发表平台,专业优势非常明显。其一,同一个学科领域文章集中在同一个平台上出版,非常有利于本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便于本专业用户的获取与利用;其二,单一学科专业平台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保证其在同行评议上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比如,英国的开放获取出版商BMC,主要涉及生物学、医学等学科,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OAJ学科平台。

目前,我国影响力较大的OA期刊网络平台主要有教育部主办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和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开发的Socolar,这些多属于比较综合性的、多学科的OAJ平台。这种综合的OAJ平台涉及到个多学科,虽然做到内容丰富,但与单一学科OAJ平台相比,很难保证论文的权威性,很难保证开放获取的质量。因此,改变现行的OAJ平台大而全的错误观念,建设新闻传播学、医学、化学等单一学科平台,应当成为我国发展OAJ平台的一个重要方向,成为开放获取期刊建设的重要途径。

总之,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的开放获取出版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和探索阶段,OA期刊数量不多,开放程度存在很大差异,但总体上OA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有独立网站的期刊是开放获取潜在的发展群体,还需要国家制订相关扶持政策,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出版社各方共同努力,支持和促进期刊开放获取模式的发展,提高期刊的开放程度,如《中国科技期刊研究》那样力争做到完全开放,从而促进学术信息的快速传播和用户无障碍利用。

[1]侯集体.开放存取期刊质量评价指标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2):140-143.

[2]陈铭,叶继元.中文文科期刊开放存取现况的统计与分析—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2013(3):28-35.

[3]胡德华.开放存取期刊质量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顾立平,张晓林,初景利,等.开放获取期刊的评价与遴选:质量水平、开放程度和服务能力[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49-54.

[5]姜春林,王文苑.学术期刊开放存取现状与模式研究—CSSCI管理学期刊案例分析[J].科研管理,2012,33(11):116-121.

[6]陈晋.基于开放存取的图书情报期刊发展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7):79-82.

[7]武学良,肖红,刘清,等.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开放获取问题分析与发展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4):526-529.

[8]刘洢颖,姚长青,潘云涛.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开放获取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9):1100-1105.

[9]张新鹤,刘晓霞.我国科研人员参与学术信息资源开放获取的调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20):45-54.

[10]何莉娜,郑建程.开放获取期刊的运营模式探析[J].图书馆杂志,2012,31(9):33-37.

[11]初景利,李麟,沈东婧,等.我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出版发展态势—基于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调查[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43-48.

[12]张晓林,李麟,李姝影.国外教育科研机构支持作者发表开放出版论文的政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32-42.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2013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EB/OL].(2014-08-13)[2014-10-18].http://www.gapp.gov.cn/news/1656/223118.shtm l.

[14]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等.2007~2011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开放存取出版进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710-714.

猜你喜欢

传播学科技期刊检索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与方法:计算传播学视角
计算传播学:国际研究现状与国内教育展望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历史与回归:传播学视野下的博物馆研究刍议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浅议专利检索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