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期刊审稿人的审稿动因分析

2015-03-26占莉娟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审稿人刊物科技期刊

■占莉娟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白沙洲大道6号 430065

1 引言

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审稿人对送审稿件进行科学分析和正确判断的一种客观、理性的活动[1]。审稿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期刊的质量[2-3]。然而在实践工作中,专家审稿存在较多问题,如审稿时滞长,审稿意见不到位、不准确,审稿人敷衍完成任务或拒绝审稿等。针对这些现状,众多期刊研究者展开讨论,或提出科技期刊要多途径遴选合适的审稿专家[1,4-10],或期刊编辑部要科学管理审稿人队伍[11-12]等。还有少数文献或系统或零散地提及了审稿人的审稿需求(动力)问题[13-14],但其研究主要是从编辑部为审稿人提供服务的角度讨论对策。本文重在从送审工作本身提出强化审稿动因、保持审稿积极性的对策与建议,如将审稿人、稿件先分类再送审,寻求稿件与审稿人的最佳搭配,保持其审稿积极性,进而使期刊编辑部审稿工作更好地实现预期。

2 科技期刊审稿人的主要审稿动因分析

科技期刊审稿人审稿的动因复杂多样,笔者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科技期刊审稿人的主要审稿动因(见表1)。

2.1 内在动因

(1)了解同行研究状态,积累学术信息

学术期刊传播的信息学术性强,发布的学术信息不仅专业明晰,且为有一定深度的科技研究成果[15]。同行的论文一般是经过作者深入思考,从海量信息中提取并加工的有价值的信息,审稿人通过阅读同行的稿件信息,能较快捷地获取经筛选的信息,或了解前沿动态、弥补学术信息的空白处,或丰富已占有的学术信息、研究热点,或启发小同行审稿专家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等。还有优质稿件提供的参考文献,亦可为审稿人做同类研究节约搜索文献的时间,帮助其积累有价值的学术信息。这些都成为审稿人愿意审稿的强大动力。

表1 科技期刊审稿人的主要审稿动因

审稿人通过审稿可清晰地了解同行的研究状态,横向比较本人和同行的研究状态、研究水平等,做到知己知彼。另外,审稿人审阅的过程可以熟悉学术共同体的表达规范,积累学术论文的写作经验,提升学术研究能力。

(2)积累学术人脉,赢得学术观点发布平台

马期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每个人都有社交的需求,审稿人同样如此。审稿人作为学术共同体的一分子,期待与学术共同体成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加学术信息的获取渠道,构建自己的学术圈子,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审稿人通过审稿工作可以与编辑、同行审稿人、同行作者建立起联系。审稿人通过接受审稿邀请、提交审稿意见等工作环节可与编辑经常联系;通过参加编辑组织的审稿人座谈会等活动,建立起与其他审稿人的联系,通过审阅文章与同行作者建立起联系。如有的期刊采取单盲制或公开审稿,审稿人能得知作者的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当需要时,审稿人可以随时与作者建立直接的联系,将这种潜在的人际关系现实化。即使是双盲审稿的期刊,对于一些修改后可刊用的文章,编辑部为提高修改效率,将会让审稿人与作者直接沟通。当下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亦关注到作者与审稿人的交流问题,积极尝试利用新网络技术创造交流平台,实现作者与匿名审稿人的双向交流[16]。审稿人与作者实现交流的障碍不断地被克服,建立联系的机会亦越来越多。

审稿人通过与期刊编辑的长期联系,彼此建立起信任,可获得学术观点发布平台。审稿人为编辑部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期刊运行机制等原因,编辑部支付的物质报酬相对审稿人的付出是微乎其微的(每篇30-100元不等)。期刊编辑对优秀的审稿人充满感激之情,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考虑审稿人的学术论文或推荐的论文,加之审稿人的学术实力本身不错,多是各学科领域有成就的学者,是宝贵的作者资源[17],大多编辑部愿意帮助审稿人尽快将其学术成果向社会发布,这也是作为对其审稿工作的回报。

(3)认可自我价值,获得学术身份

审稿人利用自己的学术特长与学术积累,让有向社会发布价值的文章公布于世,反之则淘汰,他们起着一个过滤的作用,控制着向社会发布成果的科学性、创新性[18-19],对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与此同时,审稿人能否准确地评价稿件质量考验着他的学术功底。因此,审稿人能够准确无误地判断稿件质量是对审稿人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学术功底的认可,是对审稿人自我价值的一种认可。

审稿人的身份是一种学术身份与学术地位的象征。为期刊审稿,尤其是为权威期刊或核心期刊审稿,是一种学术荣誉,“专家学者接受期刊邀请,被认为可以担当稿件的评议人角色时,就是对一位学者学术能力的肯定,从而成为一种学术荣誉。这种荣誉又与审稿人在学术共同体的权威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存在某种正向的关联,审稿专家在学术共同体中的声望和期刊的学术声望是能够互相强化的”[20]。

(4)满足自我挑战的需求

“在新的学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学者必然成为科技期刊的重要审稿人。科技期刊的外审专家作为论文最主要的把关人,需要不断补充新的青年审稿人”[21]。但青年审稿人对审稿工作接触较少,新鲜感强,自我挑战的需求强烈,这亦是青年学者积极审稿的强大动力。他们会对审稿工作比较感兴趣,并且会认真严谨地对待审稿工作,因为他们希望了解审稿这一相对陌生的工作,同时,也可考验自己的学术判断能力。一般而言,对审稿工作初次接触或接触较少的审稿人,多为年轻审稿人,其审稿动力大多源于强烈的新鲜感,以及自我挑战的需求。然而,这一动力因素将会随着审稿次数的增多而迅速减弱。

还有的审稿人“参与同行评议使其有机会享受帮助他人提高论文质量的乐趣以及先睹为快的乐趣,享受奉献的乐趣”[22],这也是一种内在的审稿动因。如已退休的审稿人,愿意指导他人,享受帮助年轻人成长的快乐。还有的审稿人审稿可能被迫于一种人际压力,如出于与办刊人的关系,避免人际关系恶化而难以拒绝,等等。不同的审稿人每一次审稿的动因是复杂的,编辑部要分析审稿人可能存在的审稿动因状况,把握各个审稿人的审稿需求,提高编辑部送审工作的效果。

3.2 外在动因

(1)对办刊人的认可

在期刊工作实践中,有的审稿人刚开始并不愿意为该刊物审稿或审稿积极性不高,经常出现审稿时间过长、审稿意见过于简单、直接拒绝审稿等不理想状况。但如果编辑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们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将可能打动审稿人,与审稿人建立起朋友关系,审稿人愿意与该编辑打交道,愿意帮其审稿。正如某学者所说,编辑要增强个人魅力[23],取得审稿人的信任。一些调研结果也显示,81.03%的专家认为,如果收到令其欣赏的编辑的邀请则更愿意接受审稿[23]。

还有部分审稿人是出于对主编(副主编)的认可,愿意从朋友的角度帮助其审稿。有的刊物知名度有限,但主编或副主编的个人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期刊。如主编个人正直敬业、学术实力雄厚、学术作风正派等,许多同行专家愿意与其交往,私交甚好,这部分人也可能成为期刊的重要审稿人。由此可见,当审稿人自身内在动力不足时,办刊人不宜放弃,应积极主动与其交往,增强个人魅力,打动审稿人,与审稿人成为朋友,进而使其成为办刊的重要力量。

(2)对刊物或特色栏目知名度的认可

一般而言,期刊或栏目知名度越高,审稿人的审稿意愿越强,即使没有任何物质酬劳或报酬甚微。成为知名度较高期刊的审稿人,如SCI、SSCI、EI期刊,其审阅稿件学术质量的平均水平,一般而言将高于非SCI、SSCI、EI期刊,能更好地满足审稿人的学术信息需求;成为知名期刊或知名栏目的审稿人,是一种学术地位与学术身份象征,可成为审稿人的一张社会名片。当审稿人认可该刊(或特色栏目)的知名度时,也即认可了这种社会名片效益,将愿意为其审稿。正所谓,“期刊的学术水平(知名度)越高,给审稿专家带来的荣誉就越大[22]”。

4 基于审稿动因分析的工作对策与建议

审稿人从事审稿工作时,因刊物、审稿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常常是内外动因等多种因素交融在一起。期刊编辑部应分析各个审稿人可能存在的审稿动因,根据刊物的实际,针对不同审稿人的特点,多角度采取措施满足审稿人的审稿需求,强化可能存在的审稿动因(如图1)。

4.1 选择审稿动力与学术实力平衡的审稿人

图1 审稿动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编辑实践中,有的审稿专家研究领域与稿件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吻合,但审稿意见迟迟未返回或审稿意见过于简单等,若排除繁忙的因素,审稿意愿不强将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期刊编辑部送审稿件时,不仅仅要考虑审稿人学术方面的因素,如学术功底、学术研究方向、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方向等,更要考虑审稿人是否对你送审的稿件感兴趣,其可能存在的审稿动因状况如何。所送稿件与审稿人专业接近程度是影响科技期刊审稿人审稿质量最小的因素,也是最容易避免的因素之一[24]。因此,审稿动因问题更应成为编辑部送审时重点关注的问题。若审稿人有强烈的审稿动力,他乐于审稿,即使遇到审稿时限短等客观困难,他也会发挥主观能力性克服困难,给出客观、准确的审稿意见。反之,若审稿动力不足,专家不愿意为该刊审稿或不愿意审阅此类稿件,其学术实力再强,也难以保障审稿质量。正所谓“三高”(高学历、高职称、高职务)审稿人可能是优秀的审稿人,但不一定是合适本刊或合适该篇稿件的审稿人。

学术实力与审稿动力与刊物实际相匹配的审稿专家才是合适的人选,这些人将成为刊物的核心审稿力量。学术实力与审稿动力失衡的审稿人,即相对刊物实际而言,学术实力过强但审稿动力弱的人或学术实力过弱但审稿动力强的人,不适宜成为期刊编辑部的核心审稿人。每个审稿人的学术实力与审稿动力是相对稳定,但又是动态的。期刊与审稿人力量对比也会呈现不均衡的状态。如随着审稿人学术实力的增强,若远远超出期刊稿件的学术水平,该审稿人可能不再愿意审阅该刊的稿件;再如刊物取得跨越式发展,期刊对审稿人要求不断提高,有的人审稿意愿强但学术实力已跟不上,他们不再成为期刊的核心审稿力量。因此,期刊编辑部应关注核心审稿人的动态变化,不断调整,保持核心审稿人群体的学术实力、审稿动力与期刊的相对平衡发展。

4.2 寻求稿件与审稿人的最佳搭配

编辑在稿件送审处理时,不可简单地按研究专业对口送审,应将审稿专家分类,将稿件分级,实现审稿人与稿件的最佳搭配,充分利用审稿人资源。

如上所述,我们要根据刊物特色寻找学术实力与审稿动力平衡的审稿专家。学术实力与审稿动力都是相对于各个刊物而言,编辑部需根据刊物实际判断分类。我们从学术实力与审稿动力两维度将审稿专家划分为九大类(如表2):A类是十分愿意为本刊审稿且学术能力强的人,这类审稿人是刊物审稿的主力军,是编辑部要重点保护并努力为其提供服务的审稿人对象;B类是审稿意愿一般但学术水平不错的审稿人,编辑部平时要注意保持联系,积极拉拢此类审稿人,建立彼此信任,如过节常问候,强化联系;积极为其提供编辑部能提供的服务:高度关注或优先录用他们推荐的稿子,经常发送编辑部掌握的学术动态信息等;C类是勉强愿意审稿但学术实力强的审稿人。对于此类审稿人,编辑部可适当争取,分析其不愿意审稿的动因在哪里,对症下药。如减少其审稿的工作量,或以办刊人的敬业精神与真诚态度打动对方等。此类审稿人由于审稿意愿太低,不宜成为核心审稿人。D类是十分愿意审稿但学术实力一般的人。对于此类审稿人,编辑部要积极引导、培养,帮助其提高审稿质量,如将D类审稿人与学术实力强的A、B类审稿人搭配送审,将A、B类审稿人的意见反馈给D,供其对比参考,逐步提高其审稿意见的质量。E类、F类审稿人学术实力都一般,且审稿意愿不强,编辑部可根据各学科的审稿力量,或适度培养,或直接冷处理。G、H、I类审稿人有一个共同点即学术实力弱,可以直接被淘汰。但对于G类审稿人,编辑部暂时不送审稿件但可与其本人保持联系,并鼓励其努力提高学术实力。当此类审稿人学术实力成长起来时,亦可成为编辑部的审稿人。

表2 审稿人学术实力与审稿动力搭配的类别

在这九类审稿人中,C、F类审稿人审稿意愿低,不太愿意审稿,G、H、I类审稿人学术实力差,E类审稿人学术实力与审稿动力都一般,这些审稿人不会也不宜成为刊物的核心审稿力量。A、B、D三类审稿人将成为期刊编辑部最核心的审稿力量。对于这三类审稿人,编辑部送审时,除了考虑专业对口外,应注意与不同级别的稿件搭配,以保持审稿人审稿的积极性。我们将通过初审的稿件从优至劣分为a、b、c三个等级。不同类别期刊对审稿的要求不同[25],期刊的用稿标准与倾向也不同。因此,各个期刊的稿件分级不尽一致,刊物可根据稿源情况、用稿标准等进行划分,如本刊送审前主要根据以下指标及权重将稿件分级(如表3),编辑初审时利用该指标及权重为稿件打分。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的稿件为a级,60-80分的稿件为b级,50-60分稿件为c级,50分以下的稿件不进入二审环节。各期刊编辑部可根据各栏目稿源的数量、质量及用稿标准等具体情况,确定a、b、c级稿件的区间范围。

表3 稿件分级的参考指标

为保持审稿人的审稿动力,期刊编辑部送审稿件时应考虑,不同类审稿人对不同级别稿件的审稿兴趣与审稿动力。例如,对于B类审稿人,学术实力强但审稿意愿一般,这类审稿人是编辑部要积极争取的对象,此时编辑部应将优质的a类稿件送审,有利于改善他们对刊物内容的印象,改变偏见,减少对审稿的排斥感,增加其审稿的乐意程度。对于D类审稿人,学术实力一般但审稿意愿强烈,编辑可送审b级、c级稿件,由于学术实力还有待成长,送审的稿件研究方向宜与审稿人的研究方向更吻合些,有利于保障审稿意见的准确性。A类审稿人由于审稿意愿强,可以交叉送a、b、c级稿件,但不可过多送审c级稿件,避免审稿积极性降低。

在A、B、D类审稿人中,有的人可能审稿经验不足,编辑部应加强对他们的沟通与引导,使其熟悉刊物的审稿要求与用稿标准等,不断优化审稿意见的提交质量。如本刊经济学专业的某审稿人,其刊用与否的最终结论比较准确,但提交的审稿意见往往简单、抽象,如“该文选题有意义,论证充分,材料新颖,定在二、三等级间,建议刊用”。这种抽象的范式表达,不利于文稿的进一步完善。编辑部与其沟通,告知审稿意见宜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评价文中具体的亮点,并能在原文批注修改或质疑,以更具体地指导作者完善文稿。沟通后,提交审稿意见的内容明显好转。

4.3 增强审稿人对刊物(办刊人)的认可

许多专家都以能为像Science、Nature这样的名刊审稿为荣,甚至不计报酬[26]。因刊物知名度高,其带来的学术资源、学术身份、学术地位吸引着审稿人;而对于知名度不高且短时间难以改变的期刊,审稿工作难以满足审稿人的需求,对审稿人缺乏吸引力,尤其是学术实力强的审稿人,其审稿积极性不高或难以持续。在此种背景下,为了赢得审稿人的支持,期刊编辑部应长期强化联系,将刊物取得的点滴进展,办刊人一丝不苟的办刊精神呈现给审稿人,增加审稿人对刊物、对办刊人的了解程度及认可度。审稿人为办刊人认真严谨的办刊精神所感动,了解到刊物质量内容在不断地改进、提升,增强对刊物发展的信心。一旦审稿人认同办刊人及刊物,不仅可以保障审稿质量,而且对稿源的优化十分有利。因为审稿专家认可该刊物后,他将愿意自投或推荐稿件,对解决刊物优质稿源问题大有裨益。

此外,审稿意见的反馈工作也是影响审稿人对刊物认可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审稿意见反馈工作应细致到位,切忌简单粗暴,否则,即使是知名期刊也可能引起审稿人对刊物及编辑部的强烈反感。如果期刊编辑部未与审稿人沟通,直接将审稿人否决的稿件刊发出来,将会严重打击审稿人审稿的积极性。曾有位国外审稿经验丰富的学者给国内某著名刊物审稿时遭遇此事,他的博客这样写到,“这一事件让我感受到,国内学术界对同行缺乏应有的尊重。我们免费牺牲自己的时间参与审稿,难道不值得主编不同意见的回应吗?”[27]可见,审稿人对此类情况极为反感,即使是知名刊物,也会因反馈意见处理上的疏忽或简单粗暴而流失优秀的审稿人。

4.4 重视青年审稿人的培养

在外审专家库中不断添加青年学者,是期刊适应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他们的经历和学识更符合科技期刊传播最新科技信息的特征要求[21]。青年审稿人在科技期刊发展中是重要且可行的,但期刊编辑部又面临新的问题:青年审稿人的审稿经验不足,对稿件学术质量把握不准,如有的青年学者或擅长自己动笔写,或擅长语言文字的修改,结果忽视了对稿件学术质量的把关[21]或把关不准;思想活跃、创新性强但论文写作能力与技巧有待提高;学术态度严谨、扎实但因资历、年龄等原因,成果积累不够丰厚,自信心不足;出于新鲜感、自我挑战需要而乐于审稿,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审稿动力可能会明显减弱等。

如果期刊编辑部能够包容他们这些成长道路中的不足,给予他们耐心细致的指导,给予他们鼓励与信心,甚至指导他们个人学术创作、并将其成果推荐至更高层次刊物,帮助其成长等,青年学者将会对期刊编辑部充满感恩之情。一旦他们成长起来,或成为行业领军人物,或成为学科知名专家,他们将会不计较刊物的知名度而终身热爱这个刊物,不仅愿意、乐于为该刊审稿,还可能积极推荐优质稿源,帮助刊物成长。青年审稿人是期刊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期刊编辑部应重视优秀青年审稿人的培养,建立起与青年审稿人的深厚情感,保持青年审稿人的审稿积极性。

4.5 满足审稿人学术需求,为其争取精神回报

编辑应想方设法提高送审稿件的质量,使其知识含量吸引专家的注意[14],满足审稿专家学术信息上的需求,使其乐于审稿。编辑部应严格初审,加大约稿力度,控制送审稿件的学术质量,使审稿人愿意阅读这些稿件。据调查,几乎全部专家对低质量稿件持反感的态度[28]。如果送审稿件学术水平低,审稿人不仅不能从中获得有价值的学术信息,而且会对刊物失望乃至轻视。

审稿费的多少对审稿人审稿质量没有直接的正向影响[29]。物质报酬对审稿积极性影响不大,期刊编辑部应为审稿人争取更多的精神回报,如推荐其成为本刊编委、学术顾问;推荐其成为知名度更高期刊的审稿人;向相关单位争取把专家审稿的数量和质量与其科研业绩评价等挂钩[30]。还应尽可能多地为审稿人创造学术圈交流的机会,帮助其建立和谐的学术人际关系。总之,审稿人乃期刊良性发展的核心竞争资源,审稿人为期刊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期刊编辑部应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为其争取更多的精神回报。

4 结语

审稿动力是影响专家审稿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实践工作中,期刊编辑部可通过系列举措,如选择审稿动力、学术实力与刊物匹配的审稿专家;将稿件、审稿人先分类,再搭配送审;及时传递期刊的发展动态,做好审稿意见反馈工作等,以强化审稿人的审稿动力。但审稿人的审稿动力是动态发展的,编辑出版者应经常关注审稿人的审稿需求(动因),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和方法,细致认真地做好与审稿人相关的各项工作,保持审稿人的积极性,不断优化编辑部专家审稿工作的效果。

[1]朱晓红,王丽生.多途径选择审稿专家及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5):705-706.

[2]姚雪绒.加强期刊审稿工作提高期刊学术质量——以《国际地震动态》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2):259-261.

[3]马英.国外医学期刊的审稿标准[J].编辑学报,2009,21(3):276-278.

[4]孙丽莉,刘祥娥.高校学报“小同行”审稿专家的遴选[J].编辑学报,2011,23(2):139-140.

[5]卢圣芳.对科技期刊审稿专家的选择与搭配[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4):111-112.

[6]陈爱萍,徐清华,余溢文,等.从研究方向入手 准确查找审稿人——以《建筑与土木工程前沿(英文版)》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3):439-440.

[7]徐清华,陈爱萍,赵惠祥,等.利用综述文献选择科技论文审稿专家[J].编辑学报,2012,24(2):143-145.

[8]刘潇.利用参考文献查寻审稿人的优势及注意事项[J].编辑学报,2013,25(4):384-385.

[9]郭焕芳,邓颖,岳瑞,等.发挥审稿人作用 提高科技期刊质量[J].中国科技信息,2012(10):167-168.

[10]刘东信.综合性科技学术期刊审稿人的选择和外审经验谈[J].编辑学报,2010,22(6):521-522.

[11]朱乾坤,石红青.从审稿统计数据看审稿人的选择[J].编辑学报,2010,22(2):151-153.

[12]熊英,欧阳贱华.专家拒绝或延迟审稿原因分析及对策[J].编辑学报,2012,24(2):147-149.

[13]刘岭.科技期刊审稿专家审稿中的需求与服务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0):1242-1245.

[14]吴爱华,王晴,杜冰,等.科技期刊应重视对审稿专家的知识回报[J].编辑学报,2013,25(2):164-166.

[15]占莉娟,林松清.试论学术期刊的眼球效应[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2):116-122.

[16]张嵘,朱丽萍.论作者与审稿人的双向学术交流[J].编辑学报,2013,25(1):10-12.

[17]程利冬,吕雪梅,魏希柱,等.建立编辑部和审稿专家间的良性关系——评优秀审稿专家有感[J].编辑学报,2013,25(6):558-559.

[18]鄢子平.审稿人选择:问题、原因与对策[J].出版科学,2007,15(5):32-34.

[19]赵更吉,马宇红.用“第三只眼”看科技学术期刊审稿人[J].编辑学报,2006,18(5):362-363.

[20]默顿.科学社会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55.

[21]郭学兰,王丽芳,吴克力,等.优质稿源外流背景下学术期刊青年审稿人的选择[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4):120-122.

[22]陶范.审稿专家的责任和权利[J].编辑学报,2010,22(6):475-477.

[23]刘潇.如何让专家欣然、高效、准确地审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4):795-797.

[24]杨忠民.科技期刊审稿专家遴选条件及途径[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4):97-100.

[25]王子斌.责任编辑损害审稿专家利益的行为探析[J].编辑学报,2008,20(4):314-316.

[26]肖静,陈银洲.选择合适审稿人 提高刊物学术质量——《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版)遴选审稿人的体会[J].编辑学报,2005,17(1):64-65.

[27]关于提高中国学术期刊办刊水平的思考[EB/OL].[2015-02-01].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1991-864489.htm l.

[28]王福军.影响科技期刊审稿人审稿质量因素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23.

[29]金伟.审稿人谈审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3(2):119-121.

[30]贾贤,黄冬华,蒋伟,等.影响科技期刊专家审稿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J].编辑学报,2012,24(3):256-257.

猜你喜欢

审稿人刊物科技期刊
《电源技术》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2020年度《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优秀审稿人
刊物贺词
特约审稿人遴选通知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系列刊物介绍
2018年度《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优秀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