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5-03-25刘加振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9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刘加振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重要方向。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切实做到:重视口头表达,适度使用教具,精心设计问题,提倡创新思维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357-0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却又必不可少的任务。教育要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是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小学数学的教学从一年级起就肩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给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重视口头表达,促进学生思维

教学实践可以证明,用双眼看的思维效率最低。用手写的思维效率较高。而用口讲的思维效率最高,有许多思维过程的飞跃和问题的突破正是在讲的过程中实现的。通过讲。可以将知识点系统地联系在一起并促使认知水平向较高层次发展。就比如,一名学生会做一道题并不是最高水平的体现。会用口讲解出来才是高水平的表现。如教低年级“认识球、圆柱”时,我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各自的特征后,分别举出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有些学生说,鸡蛋是球体的,因为可以滚;还有学生说,茶杯是圆柱体,因为它的上下面是圆形的……这些例子能显示学生的认知情况,突出学生思维中的障碍。教师再在学生讨论后作出肯定与否定。并进行补充,从而使学生重新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和正确的思维。

二、适度使用学具,促进思维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而数学思维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抽象逻辑思维。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思维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缩短两者之间差距的有效手段就是采用直观性教学方式,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教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只有适度使用教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否则,过度依赖教具,只会束缚学生思维扩展的空间,阻碍学生思维的水平难以提高。如课堂中让学生用5块小木块进行5的组成与分辨时,启发学生有序地分解,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5的分解和组成,为加强交换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又使学生能脱离学具后重视有顺序地进行思考,当学习6,7,8等其他的分解和组成时,学生已经能抽象出各数的几种分解和组成。恰到好处的学具使用。才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问题是打开思维和想象之门的钥匙,问题的出现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寻求答案的需要,产生一种对解决问题的渴求。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出示梯形模型。再提问学生:“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通过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然后引导他们动手操作,画一画、剪一剪或拼一拼,合作交流。最后大部分同学都能自己推导出计算公式,成绩差的同学也可以在其他学的操作演示中学到知识。小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无形中也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兴趣。自主探索的愿望变强烈了。就会自觉地去学习。从而能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四、倡导求异思维,重视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智力活动的独立创造性。在数学教学中要提倡求异思维,鼓励小学生探究求新。激发他们在头脑中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再加工。不断对知识进行调整、改组和充实,创造性地寻找独特简捷的解答,从而提出各种“别出心裁”的方法。这些都能促进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形成。例如在学习“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教师可以出示下面这样一道加法题:9+ 9+ 9 +5 +9=?让小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于是一个小学生提出了9×4 +5的方法;而另一个小学生则提出了“新方案”,他建议用9×5-4的方法求解。后一个小学生的思维相当具有创造性,这个方案是他自己发现的。在他的思维活动中,他“看见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9。那么就可以把题目先假设为9×5,然而9-4才是原题中实际存在的5。对于这种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性思维的闪现。数学教师要积极鼓励。在有意识的训练中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求异能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也更好地得以培养和发展。

五、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

思维能力不是短时间能培养出来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从一年级开始。便要教授空洞的数字,为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理解以及组成的含义。中年级开始,便要教学一些简单的概念,这就需要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相应的培养。到了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可以发展到一定的高度。这一时期。学生的思维水平已经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再向抽象思维过渡,学生可在命题、概念、判断、抽象空间思维有所突破。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既要加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要加强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数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科学知识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的、开放的教学情境,挖掘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探究动机,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创造一片广阔的天地,给学生一定自由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使其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