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几点建议

2015-03-25邵正莲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9期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备课实验教学

邵正莲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应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尤其是探究性实验。初中生物教材中有21个探究性实验和79个课外探究实验,如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这必然涉及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备课;实验教学;提问等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应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尤其是探究性实验。如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培养科学精神。目前生物学教学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地存在着。我结合初中教材的几个课堂探究性实验内容,初步探讨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要认真备课

实验课的备课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知识结构、课程资源等,课前准备必要的器材,精心设计探究流程,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备课要明确探究活动的侧重点,有的探究活动问题的性质并不复杂,结论也容易获得,侧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的探究活动重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解读上。当然有些探究活动有几个侧重点。如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有几个侧重点:需要相同数量同样的种子,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测种子的发芽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针对不同条件分别设计探究方案,统计数据,交流与合作,得出结论。传统备课强调用好教材,我们在经过几轮试教后发现有效备课需要教师适度处理教材。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提前几天准备,课内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探究性实验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有些甚至是我们意想不到的,实际教学中通过撰写课后笔记,经验的总结与交流,能有效提高我们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二、要认真组织教学

科学探究一般具有6个程序,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进行学习,做好分工合作,观察、记录、检测、描述都要实事求是,讨论要尊重不同同学的意见,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探究问题。所有这一切都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是否,甚至急于求出结论。很多现象司空见惯,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如我们发现雨后潮湿的水稻、玉米的种子会在农田中发芽,而晒干的种子却不会出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观察热带雨林、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片,说明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组织探究需要控制合理的教学语言。例如,发问要慢,叙述概念要慢,讲解难点要慢;语言要有变化,以高声强调重点;可用手势助语言,以提高学生兴趣;要尽可能减少语言中的自问自答,让学生有充分的考虑时间。

三、认真组织好问题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提问学生,恰到好处的提问能自始致终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达到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问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千万不能盲目提问,同时教师要有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哪怕是不完整的或错误的回答。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观察前我问基础差的学生:水蚤在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中心率变化有何不同?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在观察一段时间后,我会问优秀的学生:水蚤的心率在体积分数大的酒精中为什么先快后慢?要求他们仔细观察,激发创新思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其次提问要保持一定的梯度。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注意力集中能积极思考,大脑就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教学效果就比较理想。如课堂上提问总是“……是不是?”或“……对不对?”等等,这样的提问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启迪。

总之,探究性实验教学在教学中要做到认真备课,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和合理安排课堂提问等等。同时要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做到每个实验认真准备,认真做。这样学生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比较理想。

猜你喜欢

探究性实验备课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浅析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活动的功能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