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与措施

2015-03-25陈伟生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兽医导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净化兽医畜禽

陈伟生/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与措施

陈伟生/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陈伟生主任

一、当前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形势

疫情:1.我国重大动物疫病总体下降,但病原依然存在。2.人畜共患病局部回升,个别地区呈流行状态。3.外来动物疫病威胁持续存在。特征:一是病种多、新增快,目前纳入一、二、三类疫病管理的病种共157种,其中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超过40种,新传入动物疫病20多种。二是病原复杂、变异快,同一个区域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并存,同一动物种类一、二、三类疫病并存,同一种疫病不同亚型并存,病原不断发生变异、背景日趋复杂。三是流行广泛,多种重大动物疫病呈全国性分布,多种人畜共患病呈地方性流行,此外,种猪场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多种病原持续存在,种禽场禽白血病、白痢感染率较高,源头治理任务艰巨。

牧情:1.养殖方式由散养逐渐转向规模与散养并存,但以散养和中小规模养殖为主的养殖方式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2.养殖结构由分散逐渐转向区域,畜禽总量和养殖密度不断提高,使病原体可增殖或潜在可增殖的宿主也相应增多,病原体变异几率加大。3.流通方式由区域逐渐转向全国,畜禽远距离调运和集散市场流通日益频繁,鲜活现宰的消费习惯等短期不易改变。4.畜产品从出口逐渐转向进口,入世以来,肉类及奶类进口量大幅增加,畜产品贸易逆差大,走私也时有发生。

民情:质量安全要求高,疫病防控认识城乡差距大。1.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使社会对动物产品要求高,吃饱吃好吃出健康。2.城乡差别,疫病防控认识差距大。以人兽共患病为例,媒体关注,城市居民重视,主动性强;而农村的狂犬病、牧区的包虫病,提高农牧民的认识还需一定时间。

国情:保供给——兽医财政支持政策。2007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防止市场供应和价格大幅波动的通知》。保公共安全——以人为主的防控策略。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工作基本由卫计委牵头,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关键在动物疫病的防控。

世情:新理念:理念不断更新,防控定位高。动物疫病防控活动是公益性的;打破国家、机构、组织和部门间障碍,把动物—人—生态环境看做一个整体;要求有合适的法律、充足的医院、有力的执行等能力,鼓励成员采用兽医体系质量国际标准。定位:第一阶段—以诊断和治疗普通动物疫病为主的个体兽医阶段;第二阶段—以控制和消灭重大动物疫病为主的预防兽医阶段;第三阶段—兽医工作领域大幅度拓展的阶段,保护动物健康、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提高动物福利、保护环境和关注气候变化。

兽医实情:疫病防控基础薄弱,防控压力大。防疫需求增长快与兽医基础发展慢的矛盾,尤其是基层防疫体系力量薄弱、条件差更为突出。

二、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目标与策略

动物疫情防控总体策略:

1.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治策略。

有计划的控制、净化、消灭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安全危害大的重点病种,推进重点病种从免疫临床发病向免疫临床无病过渡,逐步清除动物机体和环境中存在的病原,为实现免疫无疫和非免疫无疫奠定基础。

2.畜禽健康促进策略。

健全种用动物健康标准,实施种畜禽场疫病净化计划,对重点疫病设定净化时限。完善养殖场所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等监管制度,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定期实施动物健康检测,推行无特定病原场(群)和生物安全隔离区评估认证。扶持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逐步降低畜禽散养比例,有序减少活畜禽跨区流通。引导养殖者封闭饲养,统一防疫,定期监测,严格消毒,降低动物疫病发生风险。

3.外来动物疫病风险防范策略。

强化国家边境动物防疫安全理念,加强对境外流行、尚未传入的重点动物疫病风险管理,建立国家边境动物防疫安全屏障。健全边境疫情监测制度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机制,加强联防联控,强化技术和物资储备。完善入境动物和动物产品风险评估、检疫准入、境外预检、境外企业注册登记、可追溯管理等制度,全面加强外来动物疫病监视监测能力建设。

主要防控措施:实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制度、实行动物疫情监测预警制度、实行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制度、实施动物疫病的控制与消灭计划、实行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与监管制度、实行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

三、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几点思考

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防控主体结构失衡,二是防控措施结构失衡,三是防控监管结构失衡。

应对策略:

(一)把握防控方向,适应防控需要

1.坚持主体责任与服务多元化的防控方向。

发挥政府在疫病防控中公共服务职能,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责任和范围;进一步明确养殖者的义务主体、执业兽医的技术服务主体、官方兽医的监管主体职责;由单纯的政府供给转变为社会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各类兽医服务机构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动物防疫体系。

2.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防控方向。

逐步调整当前重大动物疫病以免疫为主的防控策略,采取综合防控,提高养殖场与基层综合防控水平;从根本上讲,必须加快养殖业、屠宰加工业和畜产品流通等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经营。

3.坚持以监促免、以管促防的防控方向。

以强化监测预警来促进免疫措施的落实;以强化防疫监管来促进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重点抓生产环节规模养殖企业与专业大户防疫监管、畜禽出栏与屠宰环节的检疫监管以及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发挥全程监管作用,提高防控效果。

(二)选择有效措施,提高防控效果

1.防控措施选择的原则。可行性(充

分考虑本国畜牧业发展状况、疫病流行特征、现有技术水平、可调配资源等多种因素,根据不用疫病特点以及实际需要分别制定各个阶段各有侧重点的综合防控措施)、阶段性、差异性。

2.不同病种的选择。

对于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全国性控制计划,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在目前以免疫为主的基础上,逐步采取以监测、扑杀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对于人畜共患病,实施区域性控制计划,布病、包虫病、血吸虫病等在不同流行区采取不同防控措施,实施区域净化;对于外来动物疫病,实行边境及口岸监测与风险评估;对于经济类病,实行政府引导、养殖者自主防控,猪伪狂犬、猪瘟、PRRS、禽白血病、白痢等以养殖企业自主净化为主。

(三)实施战略工程,加速防控步伐

1.实施全国重大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计划,选择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全国防制计划;根据法规与队伍能力、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撑、财政与公共支持等条件,制定疫病控制和扑灭计划;通过加强疫病免疫与监测预警,以主动监测结果引导疫病监控和扑灭计划的稳步推进;通过推行区域化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实现在全国范围内扑灭某种动物疫病。

2.实施规模化养殖场动物疫病净化计划,在总体思路上,政府引导、企业自愿,“逐场推进、分层实施、集成推广、示范带动”;在净化病种上,优先选择净化垂直传播的或有较好技术支撑、较小污染面的疫病,通过净化一种或多种疫病提升养殖场或区域的综合防控水平;在净化方式上,根据不同疫病感染程度、防控目标的不同、分别采用垂直净化和水平净化两种不同的净化模式,以场为单位开展种畜禽垂直传播性疫病净化,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开展奶畜区域性水平净化,探索“种、场、区”的净化模式。

(四)加速监督信息化,促进疫病防控

“互联网+”战略已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将在疫病防控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切断传染目前有效的办法就是实行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动物卫生信息化监管,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可追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将疫病诊断系统、疫情监测系统、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系统、养殖场户防疫信息、畜禽屠宰信息、无害化处理信息等融合,建立动物卫生大数据平台。

(五)加强体系与能力建设,保证防控措施落实

一是以深化兽医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快兽医工作体系建设。二是以提高法律保障力为核心,加快政策法律体系建设。三是以强化实验室网络建设为重点,加快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四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本文根据会议资料整理,如有出入,以专家意见为准。)

猜你喜欢

净化兽医畜禽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我是兽医志愿者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多胚蛋白酶 高效养畜禽
陶色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