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养猪回归理性 让养猪回归科学——2015中国猪业科技大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厦门召开

2015-03-25赵培培

兽医导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狂犬饲料原料种猪

本刊记者/赵培培



让养猪回归理性 让养猪回归科学
——2015中国猪业科技大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厦门召开

本刊记者/赵培培

在经历了长期的市场低迷之后,养猪业终于迎来了迟到的春天。虽然有人没能熬过寒冬,但是,对于仍然坚守在养猪行业的人来说2015年的上半年是庆功的季节。总结过去,能活下来的永远都有着值得称道的经验,特别是对于在养猪业这个漫长而且异常艰辛的寒冬中生存下来的养猪人。相信他们此时比任何时候都确信——养猪真的是一个需要科学的行业。

在市场的低迷期,除了拼家底,更需要拼的是养猪的水平:同样的成本我的生产效率比你高,同样的效率我的生产成本比你低,所以我能活下来或者比你活得轻松,这背后需要的是科学的养猪技术。能活下来的养猪人一定是理性的,他们理性地观察市场,理性地养猪,理性地活在行业中。只有当养猪人都回归理性之后,科学才能回归养猪业,因为只有理性地养猪人才能认识到科学的价值和辨认出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学。

9月18~20日,首届中国猪业科技大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5学术年会在厦门召开。与其他的行业会议不同,本次大会承袭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学术年会的一贯传统——以学术为主。首创中国以猪为研究对象的高度跨学科的高层次国际性科学技术会议模式;由4位院士执掌学术委员会;按照现行学科共分育种与遗传资源,营养与饲料,疫病防治与兽医临床,饲养工艺与设备,猪业经济与产业发展5大类共计20多场论坛、研讨会;100多位顶级国内外学者专家发表演讲。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陈焕春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他表示,作为世界养猪生产大国的中国,科技的支撑对养猪业的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依托浑厚的畜牧兽医科技资源和人才智力优势,致力于推动前沿的基础研究和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达到学术与产业的有机融合的目的,突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农业部于康震副部长在致辞中肯定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在畜牧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并高度赞赏学会组织的这次盛况空前的学术会议。

大会主题报告环节,由陈焕春、李德发、黄路生三位院士分别从疾病防控、饲料营养、遗传育种三个角度分析解读了我国养猪业当前面临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陈焕春:净化是防控猪场传染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方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用“老病新发”、“新病不断”来概括当前猪病流行的现状。陈焕春指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长期没有将疾病根治或者消除作为最经济最有效的疾病控制方式,不断的免疫压力造成病毒的变异。当中最突出就是猪群流行性腹泻和伪狂犬病。其次,免疫抑制病的普遍存在是影响猪群健康的隐患根源。还有多病原间的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协同感染越来越普遍,陈焕春介绍,根据今年对猪场疾病的统计,单个感染的病原只占9%,而91%的疾病都是两个病原以上的混合感染,而其中最多的都是3~4个混合感染。蓝耳、圆环、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这四个病原的复合感染率最高。陈焕春提醒,蓝耳、圆环、猪瘟、伪狂犬这类病毒性疾病,无法靠药物预防而只能通过疫苗进行防控。此外,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引发公共卫生问题备受关注。陈焕春呼吁猪场疾病管理非常重要,每死一头猪都应该搞清楚病原,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对照自己使用的药物,查清是否有效。

中国工程院陈焕春院士

陈焕春介绍,通过对2014年3 033家规模化猪场送检的52 583份临床病料和血样进行归类分析,其中腹泻占了28.7%,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和圆环病毒占了22.3%,呼吸系统占了将近20%,繁殖障碍9.3%,神经症状1.5%,高热10%,其他还包括肢蹄病、败血及普通病,从病原学上面进行分析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是猪瘟比起三年前有所增高,这是否同腹泻和使用过多蓝耳病弱毒疫苗有关,有待证实,但PCV2、PRRSV、HCV、PRV、PEDV等病毒流行依然严重。陈焕春介绍,细菌性疾病发病最高的依旧是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因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比链球菌困难很多,使得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情况比链球菌要低。另外大肠杆菌排在第三位,这里的大肠杆菌还仅仅是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分离于心、肝、皮肤、肾等器官。

陈焕春重点介绍了猪伪狂犬的流行情况:2011—2014年全国有20多个省市检测到伪狂犬野毒感染,部分猪场猪群阳性率达到70%;妊娠母猪,35%出现流产。主要临床表现为: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以产死胎为主;新生仔猪大量死亡,3~15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10%~30%,呈现顽固性腹泻和零星的神经症状;育肥猪gE-ELISA野毒阳转率高,呈高烧、伴呼吸系统症状;种猪不育,青年母猪和空怀母猪不发情、返情、屡配不孕。公猪睾丸炎,丧失种用能力。

陈焕春指出,猪伪狂犬疫苗产生抗体的水平较低,产生细胞免疫的能力非常强,且会产生干扰素,因此其很容易突破母源抗体的干扰。以前所说的超前免疫,因其已经可以突破母源抗体,促使其对产仔房中的伪狂犬控制和仔猪存活率都有很大好处,所以建议在0~3日龄进行免疫。到35日龄再免疫,这是根据对伪狂犬的监测发现的,断奶后母源抗体消失,野毒和抗体水平呈现最低状态,这个时候如果注射伪狂犬疫苗,调动机体免疫力,然后75日龄再注射一次伪狂犬疫苗,伪狂犬的免疫水平就很高了。

陈焕春最后呼吁:最终我们一定要将疾病根除净化,这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猪伪狂犬、猪瘟、传染性胸膜肺炎、蓝耳病、口蹄疫、圆环病毒都应将其列入我们的净化根除之列。

李德发:饲料原料数据库建设是提高饲料利用的基础

饲料原料数据库是饲料配方制作和实现的基础,既是饲料技术研发与创新的结果,也是饲料技术研发与创新的工具。任何饲料原料数据库的建设都应该立足于服务对象,力求达到全、新、准。所谓的“全”即数据库服务对象所需要的饲料原料均能够在数据库中找到,所需要的每一种指标也均能在数据库中体现出来。

随着粮食作物育种方向的改变、生产技术的进步及粮食加工工艺的改变,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在不断的变化。有经验的饲料技术人员能够发现,近些年来,中国饲料用玉米的蛋白含量在不断下降,特别是一些进口玉米,粗蛋白含量通常在7%左右,这种最新的玉米信息应该在数据库中体现出来。另外,新的饲料原料也在不断的出现,如喷浆胚芽粕、乳酸渣、菜籽蛋白、高蛋白棉粕、发酵棉粕、土豆蛋白等等,这些原料有的是因加工工艺改进出现的新产品,有的是因为饲料原料短缺而被技术人员开发的新原料,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应该把这些原料的“新”数据准确的体现出来。

中国工程院李德发院士

由于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受到其产地、品种、加工工艺和储存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测定方法、动物的品种和体重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数据库中数据的“准”只是相对的。建设数据库时最好所有的数据都是按照标准的方法测定出来的。猪饲料原料有效养分的测定很少有标准的方法,数据库的建设中有效养分数据需要尽量由相同或者相似的方法获得。例如,饲料原料净能值的测定方法有很多,但是中国猪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表和NRC猪营养需要中饲料原料营养成分表中的净能值都是通过饲料的消化能和四项常规成分计算出来的。

饲料原料的变异是一直存在的,有些饲料原料的变异还非常大,如小麦粗蛋白含量的变异可以达到10%以上(唐受文,2012鼓皮中灰分的变异系数也在10%以上,但数据库不可能将每一个样品的数据都列出来,因此很多数据库中的数据都是大量饲料原料样品的平均值,如法国饲料成分与营养价值表中玉米营养成分数据是2 634个玉米样品的平均值。要解决饲料原料营养价值变异这一问题,更“准”的办法就是建立饲料原料营养价值的动态模型,即根据饲料原料的一些容易测定的简单的化学指标数据,推测出需要费时费力才能分析出来的有效养分数据。饲料原料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使得建立由化学成分预测有效养分的数据模型成为可能。目前已经有很多种饲料原料有效养分预测模型建立并在生产实践上使用,如小麦副产品、棉粕,但是这些模型如何在饲料原料数据库中体现还是一个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饲料原料营养成分的数据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建设和使用数据库时均需要了解数据的来源和背景,很多饲料原料数据库据详细介绍了其数据的来源,如荷兰CVB公布的猪饲料原料成分表中饲料原料营养成分表,美国猪营养指南(2010)中饲料原料营养成分表。了解了数据的来源和背景,技术人员才能对原料和数据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进而合理的使用饲料原料及其数据。同样饲料原料营养成分动态模型的使用也要了解模型的背景,如模型建立的方法,使用数据测定的方法,原料的来源,数据的数量,数据的范围等,这些信息是判断模型是否适用于某些原料的重要依据。

总之,饲料原料数据库的建设要立足于本公司的现状,选择合适的数据和模型,并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使其成为本公司的技术核心,成为研发与创新的重要基础。

黄路生:开发地方猪品种 减少种猪进口依赖

中国科学院黄路生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西农业大学校长黄路生教授在指出我国虽然是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含有中国地方猪血缘的商品猪只占总量不到10%,87.5%的中国地方猪种群体规模变小,11个地方品种已近消失。我国核心种猪资源95%长期依赖进口,且进口种猪价格不断攀升,同时还存在“外来病”传入风险。

改革开放37年来,我国的生猪养殖实现了长足发展,年生猪出栏数量从1978年的1.61亿头上升到2014年的7.35亿头,增幅达365%。据黄路生介绍,我国的种猪育种体系初步建立,目前共有96个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核心群母猪达9万头,建立了3个国家种猪测定中心和10个省级测定中心。建成全国遗传评估中心(每周开展遗传评估)和部分区域遗传评估中心。但黄路生也表示我国种猪业依然面临很多挑战,我国虽然是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在繁殖、肉质和抗逆等方面均有优异种质特性,但含有中国地方猪血缘的商品猪只占总量不到10%。87.5%的中国地方猪种群体规模变小,11个地方品种已近消失。核心种猪长期依赖进口也是我国养猪业的一大软肋。我国种猪市场巨大,产业市值超400亿,但自有培育的猪种均未在市场起主导作用。目前我国核心种猪资源95%长期依赖进口,且进口种猪价格不断攀升,同时还存在“外来病”传入风险。

同时他指出我国养猪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目前我国平均料肉比在3.0~3.2,欧美发达国家能达到2.4~2.6,如果料肉比能够降低0.1可年节约饲料721万吨,增益明显。我国年产育肥猪16~18头,而欧美能够达到24~26头,生产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随着疾病风险的上升和环保压力日益加剧,种猪生产环境不容乐观。

通过对发达国家种猪育种模式的分析,黄路生希望给我国养猪业一些启示:首先要有完善高效的育种组织;适应猪业发展需求的育种目标方案;大规模核心育种群供应大量的性能测定数据;多元化种质资源以及基因组技术在育种的应用等。

最后他对我国种猪业发展提了一些建议。他认为首先要从政策上不断完善保障体系。据他介绍农业部确定的下一阶段生猪发展思路明确了重点发展东北、西北地区,稳定中部、西南地区,适度发展东南沿海。综合考虑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禀赋、养殖传统、消费偏好、屠宰加工和区位优势。他认为国家应该从战略层面实施育种计划,激发企业育种自主研发的积极性,促进育种成果市场转化和人才培养。他建议在育种技术方面要“迈开两条腿走路”,常规BLUP育种能解决产仔数、日增重、瘦肉率和背膘厚等问题,而基因育种能解决FCR、抗病力、肉质和经济肉等问题。

猜你喜欢

狂犬饲料原料种猪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狂犬疫苗“一针难求”暴露狂犬病防治短板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流程图
被宠物狗、猫所伤该怎么办
武汉科前发布HB2000伪狂犬疫苗
常用谷物饲料原料营养成分
广东饲料原料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