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工程类本科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研究

2015-03-25索贵彬石家庄经济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育内容生态文明

王 哲,索贵彬(石家庄经济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

高等学校工程类本科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研究

王哲,索贵彬
(石家庄经济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

摘要:“建设美丽中国,增进人民福祉和实现民族永续发展”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大批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工程技术人才。这些工程技术人才应当具有生态文明伦理观、生态文明素养和生态文明建设专业技能。因此,我国高校现在实施的工程类本科培养计划需要增加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以适应当前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变化。论文对我国高等学校本科公共课、工程类本科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中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进行研究,以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完善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体系提供指导。

关键词:工程类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 cnki. net/kcms/doi/10.13937/j. cnki. sjzjjxyxb. 2015.04.028.html网络出版时间:2015-08-20 15:30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增进人民福祉和实现民族的永续发展”的目标,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大批新型的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工程技术人才。截至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 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为适应新形势下培养新型的具有生态文明伦理观、生态文明素养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应专业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现在实施的工程类本科培养计划就需要做相应的修改,增加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目前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关于“环境教育”“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绿色校园”建设等理论和实践活动。虽然这些活动和生态文明教育均有相当程度的关联性,但是,无论从内涵的准确性、系统性等方面看,和我们国家目前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仍有相当大的差别。因此,有必要对生态文明理论、实践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进行系统性研究。本文对我国高等学校本科公共课、工程类本科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中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进行研究,以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完善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体系提供指导。

二、高等学校公共课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

(一)思想政治课程中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首要工作是要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中,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1]。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已经形成了科学、完善的教育模式,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思想政治课程是现实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课是高校育人的主渠道,其基本功能是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创新,应该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2]。鉴于生态文明学科内容的综合性、系统性、新颖性和重要性,有必要在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增加生态文明课程。其内容应该包括:

1.生态文明产生背景

(1)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内容包括:渔猎和农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2)生态文明观产生的现实根源“生态危机”。内容包括: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生态危机”;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

(3)对于“生态危机”的反思。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西方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中外学者和国际社会关于走出“生态危机”困境的探索。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历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提出背景;

(2)历届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原则、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路径和建设效果评价等。

(二)公共基础课程中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在高等教育培养方案中,公共基础课面向的是低年级学生,其主要作用是为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公共基础课在课程内容安排上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扩展”,应坚持“宽口径”和“厚基础”的原则,拓展学生们的视野和思路。同时,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模式的转变,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探索的主动式学习。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公共基础课,可以扩展学生们的知识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素养,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中生态文明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

1.生态学

(1)生态学基础知识。包括:生态学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规律等内容。

(2)生态学主要理论。包括:生态位理论、互利共生理论、生态平衡理论和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等。

(3)生态学发展对科学技术、政治和经济等的影响。[3]

2.资源与环境的主要问题

(1)对世界面临的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土地沙漠化、森林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土流失和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危机等资源与环境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2)对中国面临的水资源短缺、耕地资源短缺、森林资源短缺、耗竭性资源供给不足等资源问题,以及生态系统恶化、水污染、大气污染、农村环境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分析。

3.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1)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资源、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2)循环经济理论框架体系。内容包括: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循环经济的产业类型、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循环经济的分析方法、循环经济的制度条件、循环经济支撑技术体系构建等。

(3)国外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探索。对德国、日本、美国和丹麦等国家的循环经济的立法概况、主要特点和循环经济的实施手段等内容进行学习。

(4)中国循环经济的实践。

三、高等学校工程类本科学科基础课中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学科基础课(亦称专业基础课)是高等教育培养方案中设置的一种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它将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在高等教育培养方案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科基础课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为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进一步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我国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力军。尤其是工程类大学生,他们的生态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未来。因此,在高等学校工程类本科学科基础课中增加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高等教育工程类本科学科基础课程中生态文明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

(一)资源环境经济学

资源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资源与环境经济基本问题,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中运用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和手段,通过优化经济发展模式,有效配置自然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且可持续发展的一门应用性经济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学会运用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的稀缺性、外部性、产权和公共产品等基本问题;能够结合中国实际对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设想和建议;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了解学术前沿的新观点和新方法。[4]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课程内容包括: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本问题、自然资源的价值和估价、环境效益与损害评价、资源产权交易与生态补偿、资源与环境的时空配置、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手段、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持续消费等。

(二)中国资源、环境、循环经济等相关法律法规介绍

1.环境保护方面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对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2.自然资源保护方面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的预防与减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内容进行学习。

3.循环经济方面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等内容进行学习。

4.其他方面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法》等内容进行介绍。

5.环境保护标准

内容包括:《水环境保护标准》《大气环境保护标准》《环境噪声与振动标准》《土壤环境保护标准》《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污染控制标准》《核辐射与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标准》《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等。

四、高等学校工程类本科专业必修课中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专业必修课是高等学校某一专业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带有明显的职业倾向性,是大学生学习包括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在内的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的课程。专业必修课为学生的一般发展奠定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基础,它注重学生最基本的文化素养,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通过专业必修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学到本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从而保证向社会输送符合基本规格和质量的合格人才。工程类大学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活动的主体,对他们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关键是要把生态文明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生态文明教育有机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等学校的建筑工程、交通工程、采矿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冶金工程、工业工程以及环境工程等专业各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高等教育工程类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中生态文明教育应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开展。笔者在河北省教育厅项目“关于在工程类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中开设生态文明课程的研究(GH141090)”中对建筑工程等8个工程类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中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进行了研究,在此仅对建筑工程专业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研究。

建筑工程专业是培养掌握工程力学、土力学、测量学、房屋建筑学和结构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路桥、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建筑工程专业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包括:

(一)绿色建筑

1.定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摘自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2.内涵

绿色建筑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3.原则

绿色建筑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理性的设计思维方式和科学程序的把握,是提高绿色建筑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本保证。[5]

绿色建筑除满足传统建筑的一般要求外,还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原则;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原则;创建适用与健康的环境原则;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减轻环境负荷原则。

(二)绿色建筑设计

对绿色建筑的乡土模式、对适宜技术进行利用模式、生物建筑模式、自维持建筑模式和高科技建筑模式等内容进行介绍。

(三)绿色建筑技术

对建筑科技中的墙体节能技术,门窗节能技术,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自然通风利用技术,节地技术,建筑材料节约利用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等先进技术进行学习。

(四)绿色施工

1.概念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工程施工中全面应用的体现,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等内容。[6]

2.施工原则

绿色施工应遵循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原则;结合当地气候原则;节约资源(能源)原则;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品质原则;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原则进行介绍。

3.措施与途径

对施工车辆、设备的使用,围栏、围档的安装,垃圾的存放,绿化工作以及采取措施控制粉尘、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噪声污染进行分析和讨论。

参考文献:

〔1〕刘建伟.高校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6) :17-18.

〔2〕王勇.论新时期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太原:山西农业大学,2013.

〔3〕邵孝侯,朱亮,姜谋余.生态学导论[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4〕王军.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5〕田辰.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分析[J].城市建筑,2013(16) :20-21.

〔6〕丁士昭,商丽萍.建筑工程管理与实物(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杜敏)

A Research Abou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al Content of University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WANG Zhe,SUO Gui-bin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Shijiazhuang,Hebei 050031)

Abstract:To achieve the grand objective of " Building Beautiful China,and improving people's well-being and achieving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 large number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with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re required.The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should have the ethic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ecological civilization literacy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of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training plan of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should increase the educ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the current engineering talent demand.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al content of undergraduate public courses,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disciplines basic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in order to build socialism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and to provide guidanc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engineering student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content

作者简介:王哲(1974—),女,河北石家庄人,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石家庄经济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技术经济及管理。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项目(GH141090) ;河北省重点学科技术经济及管理资助。

收稿日期:2015-04-22

DOI:10.13937/j. cnki. sjzjjxyxb. 2015.04.028

中图分类号:F2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75 (2015) 04-0137-04

猜你喜欢

教育内容生态文明
聚焦强军梦,推动大学生国防教育创新
刍议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基于高校教育改革的教学实践探析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中职学校三结合教育中学校的作用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微课程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