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强军梦,推动大学生国防教育创新

2017-02-20黄爱芳

党史文苑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育内容国防教育教育方式

黄爱芳

[摘要]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既是国防教育的主要对象,又是国防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提升大学生国防教育意识,对于实现强军梦无疑具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意义。推动大学生国防教育创新,就应以史为鉴,牢固确立大学生国防教育意识;聚焦强军梦,不断创新大学生国防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增強教育实效性。使强军梦成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

[关键词]强军梦 大学生 国防教育 教育内容 教育方式

国不富无以强兵,兵不强无以保国。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1]要实现百年梦想和强军目标,就必须加强国防教育。大学生既是国防教育的主要对象,又是国防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毋庸置疑,提升大学生国防教育意识,对于提高全民国防素质、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实现强军梦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以史为鉴,牢固确立大学生国防教育意识

欲知大道,必先明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国防教育要紧密联系中国近代屈辱史,来告诫大学生“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铁律;要密切联系近代中国有国无防的惨痛教训和新中国日益强盛的奋斗史,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强国必须强军的道理,从而牢记历史不忘国耻,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意识的形成首先在于理论和观念的灌输。国防教育应站在国家和战略全局高度,从不同侧面对总体国家安全进行解读,引导大学生清醒认识和准确判断国家的安全形势,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国防教育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始终把国家的安全与主权摆在第一位,牢固确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前途命运、强军目标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借助文化载体,是开展国防教育必须重视的手段。国防教育应充分汲取中华传统国防文化的优秀内核,在大学生中大力倡导爱国奉献、爱军尚武观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国防教育要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明确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了解人民军队、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增强国防法制观念,了解现代战争特点、世界战略格局的发展与演变,中国的军事战略及有关战时动员与防务等基本理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夯实基础。

二、聚焦强军梦,创新大学生国防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

创新大学生国防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应努力遵循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等一系列基本原则。

(一)创新大学生国防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实效性。聚焦强军梦开展国防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和国际国内战略格局变化,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结合大学生实际,合理调整和设置教育内容。

1.完善新生军训工作,强化国防教育入门环节。“一个国家如果不培养人民的尚武精神,那么它为建设军队而采取的一切最好的措施也都将是徒劳的。”[2]78大学生参加军训,既有别于现役军人,又异于预备役部队、民兵组织,他们有其显著特点:思想活跃,参训热情高,接受能力强,训练智能易开发,但也存在训练情绪不稳定、心理素质整体上不强等问题,还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双重影响制约。因此,做好学生军训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把握大学生的特点,结合军训实际,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各个环节当中去,强化其国防观念,提高其军事技能。为此,可以通过开展评比、竞赛和讲评活动,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培育大学生拼搏精神,增强其凝聚力,有效实现国防教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切实加强大学生国防理论教育。国防理论是国防问题的本质规律性的反映。加强国防理论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奠基环节。国防理论教育,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和军事知识,并将军事与政治、军事与历史、军事与科技等紧密结合。在开展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要积极探索、掌握国防理论教育课程教学的新型模式,充分体现高校国防理论教育课的特点,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的安排上符合现代高校教学的特点,保证学校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加强课程管理和创新。当前各高校实行的是学分制,国防理论教育课也应采用课堂必修与选修相互结合的形式。这不仅有利于学科的发展,而且也使得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3.培育大学生国防思维,拓展大学生国防视野。国防教育应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服从国家战略的需要,紧跟时代脚步,把眼光逐步引向战略的制高点。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打破狭隘的眼界,锻炼宏观思维,把国防观念提高到战略层次上来认识。国防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大学生以军事技能,更主要的是要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思维。因此,在坚持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下,通过教学过程,不仅要完成智育任务,而且要完成德育任务。要使德育寓于智育之中、思想寓于知识之中,在传播科学文化和军事专业知识的同时,促进大学生国防思维的养成。要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促使大学生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自我教育活动,创造出他们感兴趣的教育载体。高校国防教育组织机构应对于他们予以指导和支持,实现大学生国防教育走向以自我教育为主。

4.加强国防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将这一战略任务引向深入的重要举措。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关系到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在当前高校国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国防教育相结合,更好发挥国防教育在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优势,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国防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二者有着内在一致性、在教育内容上具有广泛联系性,在教育目标上有着共同性,大学生国防教育要在军事理论课教学、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此,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强化其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形成为国家、为民族利益而奋斗的共同意志,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维护和平、捍卫主权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卫国之情,并使之转化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实际行动。

(二)创新大学生国防教育方法手段,增强教育感染力。

围绕实现强军梦开展国防教育,必须积极适应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和干部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多样化的特点,用好各类资源,创新方法手段,拓展载体和渠道,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1.传统方法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習近平总书记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3]重视和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国防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这一重要而独特的优势。思想政治工作,其本身就是一个情感交流、转化思想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比如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各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开展军事题材的专题报道,或拍摄一些专题纪录片,采访革命老人,让大学生明白“忘战必危、忘战必亡”的深刻道理,激发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担当。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经受激烈思想砥砺,感受国防和军队建设巨大变化,将增强大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增强国防建设的牢固意识。

2.结合高校实际,充分开发校园的文化资源,大胆借鉴先进经验,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防教育活动。通过利用校园内宣传栏、报刊栏、广播站等设施,推动国防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利用宣传设施开辟“国防园地”专栏,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发展,及时向大学生宣传国防知识、国防法规等。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全民国防教育日等时机,组织开展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文艺演出、专题展览等多姿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和熏陶。当然,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国防教育,许多国家别具特色的做法也值得借鉴。美国就注重以文化浸润教化国民,涉及国防教育的报纸杂达200多种。以色列法律规定政府、学校、企业、各社会团体都承担国防教育的职责和义务。

3.挖掘地方资源,打造国防教育基地。结合实际,就地取材,挖掘校园景观基地的教育含量。校园景观环境对于大学生身心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高校可充分利用本校的历史景观,强化渲染氛围,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比如复旦大学抗战旧址、云南师范大学的西南联大旧址等,都已成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而没有条件的高校则应积极创造条件,可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巧妙设计体现爱国爱民精神的象征性符号,结合高校的专业特色设立爱国主义、国防军事等方面的馆所。比如,近年来不少高校试办国防班,招收本科生和国防硕士研究生,设立专门的国防教研室,这些都为高校打造国防教育实践基地提供了良好条件。高校可以国防本科班或国防硕士研究生班学生为基本力量,打造国防教育平台,定期与普通班学生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或与军队院校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邀请军队院校学生与本校学生交流,邀请其教师来本校授课。

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资源,校外资源是校内资源的补充。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碰撞、融合是推进国防教育创新的有效途径。丰富的红色资源,是进行国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要善于从经典战例和战斗英雄的人文历史中汲取营养,或创作成情景剧、舞蹈等,或让大学生现场体验接受教育,使其思想受到强烈感染,进而把感悟和收获化作实际行动。以广东清远市为例,清远市有纪念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和邓小平领导的红七军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有韩愈、刘禹锡等古代名人和瑶、壮族等民族文化精神的历史文化教育基地,还有体现新时期清远人精神风貌的教育基地。这些宝贵资源要与国防教育基地建设相互结合,开展生动形象的国防教育,扩大红色资源的感召力震撼力;要与特色旅游相结合,开发红色旅游和娱乐项目,增强红色景区的吸引力,努力打造国防教育基地。总之,对资源的利用要做到整体性、系统性和计划性,需要下大力气挖掘整理,统筹规划,使其成为过得硬的国防教育基地。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要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更好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4]。”

4.适应信息化的要求,搭建国防教育网络平台。高校要发挥新兴媒体应用广泛的特点,开展富有特色的国防教育专题活动,建立立体多维的宣传教育网络,及时进行宣传报道。要发挥新兴媒体传播方便快捷的特点,第一时间传递“正声”;要通过开通网站、开辟专栏、开办手机报等,扩大国防教育的影响面和渗透力;要发挥新兴媒体形式新颖的特点,运用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二维码等,把国防宣传由单一的文字形态转化为动漫、视频等形式,增强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兵者,国之大事”。为强军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战略任务。只有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才能更好推动国防教育创新。普及和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推动国防教育创新发展要在组织领导上下功夫。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大学生国防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深化机制体制保障,保证国防教育工作规范运行、长远发展。加强对教育活动的统筹指导,确保大学生国防教育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要加强探索建立和完善国家、军队、社会、学校、家庭“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国防教育体系,高校要与部队紧密协作,主动作为。驻地部队或军事院校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当地的国防教育,配合做好学生军训工作,在人员、场地、物资器械等方面提供支援。另外,各级媒体要大力宣传国防教育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使强军梦成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铸就实现强军梦的新辉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广州战区考察时的讲话[EB/OL].www.wenming.cn,2012-12-08.

[2][法]A.H.若米尼.战争艺术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www.gov.cn,2014-02-24.

[4]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话[EB/OL].www.rmzxb.com.cn,2016-10-21.

责任编辑/陈 洪

猜你喜欢

教育内容国防教育教育方式
农业院校环艺课程教育方式与考核改革的构建
高中英语的高效作文教学法之我见
刍议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基于应用语言的英语文化导入教育方式
浅析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用户信息素质教育
当前国际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
基于高校教育改革的教学实践探析
中职学校三结合教育中学校的作用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微课程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