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应用64 排螺旋CT 的临床价值

2015-03-25崔创撑田景坤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3期
关键词:低度危险性胃肠道

崔创撑 田景坤

(西安市第九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54)

胃肠道间质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间叶源性肿瘤,具有无定向分化的特点[1],由于胃肠道间质瘤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且发病早期并无显著的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疾病发展到晚期,5 年致死率高,且治愈率很低[2],因而,对患者进行早期有效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胃肠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64 排螺旋CT 扫描仪诊断的临床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胃肠间质瘤的患者51 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在术后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34 例和17 例,患者的年龄在34 岁到73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81 ±3.3)岁。患者均有腹部肿块、不适、腹部隐痛、腹痛腹泻、发热、黑便、便血、等主要临床症状。患者在术前都接受了CT 扫描检查,并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 definition AS 64 排螺旋CT 扫描仪进行诊断,要求在接受扫描之前禁食6h -12h,扫描前口服温开水800ml-1000ml;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设置为膈顶至耻骨联合,先行常规平扫确定病灶的范围,然后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碘海醇,注射速率为3.0 -5.0ml/s,行增强扫描。将扫描获得的资料传入工作站并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层厚和层间距也均为0.3cm。由两位高年资的影像学医师阅片并经协商达成共识。根据患者的肿瘤直径对其危险性进行分级[3][4],以肿瘤直径在5cm 以下为低度危险,肿瘤直径在5cm -10cm 之间为中度危险,肿瘤直径在10cm 以上为高度危险。

2.结果

2.1 CT 扫描特点

患者经CT 扫描,可见肿瘤大小在1.0cm ×0.5cm ×0.3cm 到20.5cm×18.9cm×8.1cm 之间,按照肿瘤恶性潜能分级标准对患者分类可见,低度危险性、中度危险性和高度危险性的患者分别有9 例、11 例和31 例,分别占17.6%、21.6%、60.8%,以高度风险性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患者的病灶形状多见梭形。

其中低度危险性的间质瘤其CT 图像表现为边界清晰,边缘光滑,瘤体密度均匀,经强化扫描后有轻中度强化,形状多为类圆形。中度危险性的间质瘤的CT 表现与低度危险性的间质瘤近似,而高度危险性的间质瘤则表现为瘤体密度不均匀,存在大面积的低密度坏死区域或者点状钙化灶,部分患者有病灶内出血的现象,病灶的位置不同,其边缘的清晰度有所差别,位于肠系膜位置的间质瘤边缘多模糊,而位于消化道的间质瘤则边界清晰。经增强扫描可见,瘤体内有丰富的血供,且瘤体实质部分强化明显,呈中重度强化。

2.2 CT 扫描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比较

51 例患者经CT 扫描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有48 例,诊断准确率为94.1%,3 例患者被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均为直径较小的良性肿瘤。

3.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常常发生在中老年男性群体中,来源于来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可以发生在胃肠道任何位置,胃区、小肠是发生率最高的两个地方。临床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方法很多,X 线摄片、CT 扫描、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胃镜、MRI 扫描等都是常用的诊断手段,不同的诊断方法各有优缺点,常用的X 线胃肠道钡餐透视检查或者内窥镜检查虽然可以观察到胃肠道的粘膜变化或者管腔改变的情况,但是无法对病灶的位置以及其余周围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对周围组织器官的侵犯程度等进行判断,尤其是对肿瘤良恶性的判断比较困难,本文主要讨论了经多层螺旋CT 扫描的影像学特点。研究认为,胃肠道间质瘤的肿瘤大小、发生位置以及肿瘤的性质等都与其临床症状息息相关,结合CT 扫描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等可以为医生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本文对51 例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进行了CT 扫描,可见不同风险等级的肿瘤在CT 特点上并不相同,低度危险性的肿瘤多密度均匀,边缘光滑,与周围组织间的界限清晰,而中高度危险性的肿瘤则多表现出密度混杂、形状不规则,增强扫描后多见钙化影、斑片状低密度坏死区的情况,强化扫描后也有显著强化表现。CT 扫描能为医生提供更为清晰直观的图像,明确病灶的位置、边缘、大小形态以及生长方式、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分辨率高,组织间对比好,对高度怀疑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具有很高的诊断正确率。多层螺旋CT 扫描不仅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范围广的特点,而且能够在西安市肿瘤基本信息的同时避免因呼吸运动产生的伪影,干扰阅片和疾病的判断,而且,经增强扫描后,肿瘤的血供来源得以清晰的显示,利用血管重组功能也能对供血动脉及血管受累的情况进行明确的评价,对于后续的治疗也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荣凡令,张玲.64 排螺旋CT 扫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J].江苏医药,2014,40(19):2364 -2365.

[2] 谷梅兰,李莎,张新明,等.64 排螺旋CT 诊断胃 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J].山东医药,2011,51(20):91 -93.

[3] 姜华,任春慧,梁爽,等.64 排螺旋CT 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6):162 -164.

[4] 李爱梅.多排螺旋CT 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2):291 -292.

猜你喜欢

低度危险性胃肠道
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控制中低浓度阿托品和角膜塑形镜的联合应用效果
中药日钟阴阳方控制低度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分析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危险性感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基于AHP对电站锅炉进行危险性分析
五粮液低度白酒生产工艺概述
LEEP治疗中老年妇女宫颈上皮内低度瘤样病变疗效初评
3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