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升级仍是必经之路

2015-03-25本刊编辑吕龙德通讯员彭永桂

广东造船 2015年3期
关键词:造船业海工低端

本刊编辑 吕龙德 通讯员 彭永桂

在最近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高峰会议上,中国船协会长郭大成指出,我国造船业结构性产能过剩依然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不仅形势严峻,而且非常迫切。从上一轮发展周期开始,我国造船积累了大量过剩产能,据业内权威机构统计,目前行业产能过剩近20%。要实现造船大国迈向造船强国的目标,船企就必须积极转型升级,促进行业化解过剩产能。

从“大”到“强”的理性选择

十多年来,中国造船学欧美,学日韩,逐步实现了造船总量的“由小到大”,但在制造“虚胖”的过程中,也付出了代价,尝到了苦果。痛定思痛之余,中国造船坚定不移地提出了转型升级的战略,并从政策等层面进行调控和引导,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压力仍然很大。因此,中国造船的转型升级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造船业的产能过剩主要是低端严重过剩和高端明显不足。顾名思义,转型升级就是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设计落后的常规船型在市场中已经失去竞争力,备受船东冷落。如何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是产品结构的升级,即从低端的常规船型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低能耗和低污染产品转变;其次是管理模式升级,要进一步提升质量、效率和效益。由于上游航运业迟迟不见回暖,加之造船业同质化现象突出,中国造船行业继续面临“洗牌”趋势,不主动转型升级的企业必将遭淘汰,所以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是船企突围的不二法则。事实上,近年来众多船企倒闭或停工,而部分船企却能逆势成长,这和转型升级与否关系紧密。中国船舶信息中心主任李彦庆表示,发展方式落后导致造船企业经营步履维艰,只有加速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才能有效应对新的竞争压力,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发展的出路问题。

由此可见,中国造船业要从大到强,就必须采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来化解、转移过剩产能,弥补不足产能,使造船产能具备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转型升级难在哪?

总体上说,我国造船业的调整转型和升级优化还存在许多困难,因为我国船企差异化大,发展极不平衡,大多处于创新能力不强、实力较弱、低端领域多的状态。换而言之,我国的几家造船集团可能比较容易进行转型升级,而其他船厂则显得困难重重。

造船业是技术、资金和劳动力都密集的行业,并且生产周期相对较长,要进行转型升级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技术支撑,而许多船企本身就做低端产品,技术落后,遭遇船市低迷后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又何来能力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中国文化惯性也给造船业带来不良影响,即企业偏好于简单的市场份额扩张,对技术投入的热情不高,尽管政府、社会和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强调创新,但要形成催生超级创新企业所需要的创新生态,包括开放的心态、甘于冒险、勤劳、富有趣味性以及敢于挑战权威的思维方式,短时间内很难形成。此外,我国造船技术产业化进展缓慢,专利成果转化率一直在低位徘徊。对此,真正达到升级的并不多,而常见的则是通过另一种低端的转移来缓解燃眉之急,如前些年因为海工产品看好,许多船企就纷纷转向低端海工,结果又造成了海工的产能过剩。可以说,这不仅不利于企业的成长,也给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后遗症。

如何转?如何升?

不管有多少困难,也不管条件如何不成熟,船企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对于怎样转型升级这个问题,其实,国家一直都在不停探索,并推出了诸如《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和《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等系列措施,支持兼并重组,鼓励老旧高耗能船舶提前退出航运,引导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目前来看,国家依然要从“扶持”和“调控”两方面去促使造船业走上良性轨道,对有实力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要适当给予优惠政策,对落后的产能要下定决心淘汰。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顾问王锦连说,目前中国造船仍以低附加值的“大船”为主,而日韩等造船发达国家则在新技术的储备上走得更早、更快。随着国际上造船新标准、新规范的出台,下一代造船技术主要包括以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为目标的绿色造船技术和以通信导航为主的信息技术和更加智能人性化的设计等。 具体说,船企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是向最新技术升级,向最先进的管理模式转型。

这样的成功例子在业界有很多。面对行业“寒冬”,金海重工通过自主研发、进军高端海工装备和特种船、引进优秀人才、加大科研投入等,研发出一批高附加值船型和装备,使企业得到了健康高速成长。中国海油以海洋工程装备尤其是高端海工平台作为重点突破方向,交付了名震世界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为造船业转型升级树起了一面旗帜。而在华南地区,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公司也在这方面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该公司启动资本运作,成功并购了龙穴造船、中船黄埔文冲和扬州科进造船业务资产,奠定了大发展的基础。公司还坚持“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的理念,不断改进和优化船型,2014年承接高技术和特种船舶40多亿元,创企业历史新高。此外,实现“提速”上量向“按序” 上量转变,释放了“一厂多地”的产能,企业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大幅度提升。

总之,船企的转型升级是可以实现的,也是有路可寻的,关键是船企有没有决心和魄力。在当前市场下行和国内政策利好的态势下,中国造船的转型升级正处在一个攻坚期。让船企普遍地自我进行转型升级的时代真正到来!

猜你喜欢

造船业海工低端
中国造船业订单继续位居世界第一
控轧控冷工艺参数对不同微合金体系的460 MPa级高强韧海工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
高性能海工结构钢API2W的研发
浅议中职学校“低端”学生的教育
SILICON SAGA
任正非要求华为重视低端机
我国造船市场现状及发展建议
全球造船业订单量持续下滑
沿海电站海工工程的造价控制
海王集团:医药品牌扎根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