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 情感 元认知
2015-03-24骆怡
骆怡
随着知识社会的发展和世界变化的日益加剧,终身学习成为现代公民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学校里单纯以传授知识为宗旨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显得僵化,需贯彻“终身教育”原则,进行全面改革。经过多年研究,欧盟于2006年公布了《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欧盟参考框架》,界定了公民终身学习应该具备的8种关键能力,“学会学习”是其中之一。
“学会学习”是一种学习上的探求和坚持能力,是一种在个体和小组两个层面通过有效地管理时间和信息而组织自我学习的能力。它意味着获得、加工和同化新知识与技能以及寻求和使用指导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人们获得有效的学习工具,成为反思的学习者,从而成功应对变幻莫测的未来情境。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会学习”能力,我们应该把握好三个“切入点”,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学会学习”的能力。
以认知为切入点,培养“学会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以认知为切入点,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知是个体认识世界的信息加工过程。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可让学生通过对学习事物的观察,收集学习事物的特征,并认知和加工、提炼出被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这是学习活动发生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进行高层次思维运作和深入探究活动的前提。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创设合适的课堂学习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差距,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内驱力),萌发探索未知的强烈愿望,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反之,如果按部就班地把各个知识点都精讲一遍,学生就会失去思维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难以发展。
1. 深层观察 尊重认知
在三年级指法教学中,我们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是播放课件中的键盘图,让学生熟记键名的指法,而这种观察只是浅层的视觉刺激,只是观看。
笔者曾观摩一位教师《站稳下排键》的课堂教学片断。为了突破教学重点——下排键的指法,这位教师借助于一台便携式实物展台,现场直播教师本人指法。通过视频观察,让学生讨论下排键的指法要求。在这个成功案例中,教师以“尊重学生认识基础”为切入点,通过巧妙创设情境,师生在交往互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把课堂变成一个有丰富内涵的舞台,变成一方智慧飞扬的天地。
2. 思维冲击 建构认知
笔者在“轻松驾驶键盘”教学中,播放教师输入“sheep”指法的视频。接着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两眼发光,专注地观看视频,而后马上发现端倪:教师在输入两个“e”字母时,左手中指没有及时回到基本键,而是连续完成两个“e”的输入后才回到基本键上。这时学生炸开了锅,有的说,手指要及时回到基本键,老师这是错误的指法;有的说老师肯定不会错的,应该还有另外的原因。这样就促使学生积极地在认知结构中找寻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并迅速地将新的内容与已有观念适当组合,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其间,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地生成、完善和扩展。通过这样的观察,让学生思维得到冲击,指法练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满惊奇与兴趣,继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情感为切入点,发展“学会学习”能力
情感是“学会学习”的重要内容。情感又可以分为很多方面,其中包括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
1. 图文结合 促进能力
“图文结合”就是让学生将作品中呈现的图片信息和与之相配的文字结合起来,观图思文,图文结合,展开分析、研究,获得深层感悟。比如,三年级绘图单元中,要求给古诗配画。教师先让学生读一读课文中的《静夜思》,读后教师问:从这首诗中,你发现哪些元素体现了这首诗的意境?”学生思考片段,纷纷举手发言:月亮、窗户、床是这首诗中具体的对象元素。教师马上给予肯定。“如果让你给这首《静夜思》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哪些场景呢?”学生恍然大悟,只要简单地画上窗户中的圆月,一张长方形的床或者桌子,就能体现诗中的意境。接下来的课堂空间就是学生的天地。在学生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充满童趣的想象和独特的思维。图文结合有效地发展了学生“学会学习”能力。
2. 思考分析 深化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对比、互相交流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深化“学会学习”能力。如六年级有个单元是“机器人仿真软件”,其中有一课的教学内容是让机器人走正多边形。首先,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调试数据,画正方形。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有个直观感觉,得出各项数据:循环次数 4;速度 100;时间 0.25 。其次,强化实践性,要求学生再画正三角形。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修改,更容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得出画正三角形的各项数据:循环次数:3;速度:100;时间:0.333。再次是加强自主性,即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思考。通过如上两个实验,汇总数据绘制表格如下。
图形 边数 旋转角度 时间
正方形 4 90 0.25
正三角形 3 120 0.333
正六边形 6 60 0.167
正八边形 8 45 0.125
从表格中学生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循环次数=边数
转向角度=360/边数
转向时间=转向角度/360=1/边数
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等手段,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发展“学会学习”的能力。最终我们看到学生绘制出更多绚烂多姿的机器人图形。
以“元认知”为切入点, 提升“学会学习”能力
元认知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完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
我校开展的Scratch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它是MIT推出的一款面向儿童的编程语言,支持开发电脑游戏、互动故事、电脑动画等多媒体作品。因为界面友好,寓教于乐,学生很快沉浸其中。学生通过编程这个认知活动,不断完善、调控,提升自己的“学会学习”能力。
学生编制的程序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角色猫咪在来回移动时,碰到边缘反弹后居然掉头而跑。
图1
图2
看到这个现象,整个课堂学生笑声一片,而后他们产生了“为什么、怎么改”等一系列问题。此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关注Scratch软件界面“角色信息区”上的一些工具功能。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不断尝试,自我完善、自我调控,从而解决问题。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关学习的元认知方面发展水平较高,他们有丰富的元认知知识,并善于通过这种知识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对自我的认知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评价,从而提升“学会学习”能力。
“学会学习”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它包含着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多种成份,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不断分析、总结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能力,寻求更好的方法与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会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