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世遺優勢為文創探路
2015-03-24辛憶明
辛憶明
近年政府大力推動文創產業發展,引起業內人士的關注及積極參與,部分獲政府資助者更加快步伐往外闖出一片天下。貴刊第217期所採訪的人物,吳子薇,便是其中之一。她的N厘米設計公司不僅在本澳發展得紅火,去年還在內地開了分公司,搶佔競爭激烈的廣州創意設計市場的一席之地。如吳子薇所言,“設計需要土壤、市場,更需要源源不斷的創意,而創意的基底便是豐富的文化底蘊……”相信這一番心得,對本澳準備自主創業的青年,尤其是從事文創業的青年來說,具有正面的啟迪與鼓舞作用。
大家都明白,文創產品若靈活結合不同元素,可延伸商品價值與內涵,或起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儘管“文化創意產業”在澳門已是老生常談的舊名詞,可許多文化元素並未得到充分挖掘和開發出來,這是客觀存在的現實。十年前澳門遍及舊城區的世遺歷史城區為世人所熟識以來,不少手信店、文創店在設計紀念品時都熱衷於加入世遺元素,例如印有大三巴圖案的衣服、鎖匙扣、書簽、紙扇等。這方面,北京故宮博物院推出的“朝珠耳機”,一夜間被捧為紅爆潮品,便是範例,目前包含故宮研發的文化創意產品已有近六千件,故宮文化服務中心更開設官方銷售網店“故宮淘寶”,以電子商務形式進一步傳播弘揚故宮文化。同樣本澳有價值的文化古跡處處皆是,但如何深掘不同的文創產品,把澳門特色一面呈現世人面前?似乎就後繼乏力了。而且隨著社會環境轉變,不少舊事舊物因敵不過時代巨輪而相繼“被消失”,淪為上一代人的“集體回憶”,如何把這些“集體回憶”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下去?有待本澳文創業者積極探索、創新嘗試,像吳子薇那樣挖掘本土文化底蘊,自然有邁向成功事業的一天。最重要的是,把本土文化優勢與個人文創事業有機結合,逹致借世遺優勢為文創探路,互得彰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