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理人际沟通的意义与方法
2015-03-24底幸然
底幸然
(海后医院 天津 300450)
护理学是以医学知识为基础的专业,与人文社会学科密切相关,是直接与人打交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面对复杂的服务对象和工作环境,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仅能够运用医学知识来帮助祛除疾病、恢复健康、促进健康,还能够采用专业的灵活的人际沟通方法来协调各种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1]。美国社会学家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85%则依靠他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因此,学习护理人际沟通尤为重要[2]。
1.学习护理人际沟通的意义
1.1 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护士若要熟悉病人的基本情况、掌握病人的病情、了解病人的心理,人际沟通是重要的手段。良好的人际沟通,有利于准确的获取病人的真实信息,便于护士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保证治疗顺利有效的实施;同时能够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帮助病人转移紧张、焦虑、恐惧等消极心理,增强信赖、安全、康复的信心。
1.2 促进诊疗协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必须妥善处理医护患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护患关系,使医务人员之间互相理解、信任和密切协作;使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配合,从而使护理系统高效、合理的运行,保证诊疗工作及时顺利地开展。
1.3 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产生积极向上的工作情绪,激发护士对生活、工作的热情,进而增强护士工作的主动性,从而有利于增强整体间的团结协作,发挥整体效能,提高工作效率。
1.4 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陶冶情操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得人与人之间在认识上和情感上的这种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能够促进和更新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改进和创新其思维方式、陶冶和净化其心灵情操。同时这种融洽、愉快的氛围会转化为精神力量,提高人的心理稳定和安全感。反之人际关系持续紧张的环境会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如心情抑郁、孤僻、忧伤、暴躁,从而影响身心健康,严重者将会导致心理失常,甚至是疾病发生。
1.5 有利于护士职业发展 护士在工作中会与医生、护士、行政领导以及病人或病人家属等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又促使和谐的人际关系得到发展,加上较好的专业技术水平,便会很容易赢得同事的青睐、病人的尊重、领导的赏识,护士自身也达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尤其更重要的是经由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建立的健康的人生态度,将会影响并贯穿于个人的一生,使其生活和事业健康发展。
2.促进护理人际沟通的方法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两人间信息的传递,包括意见、情感、思考等的交换,借助语言、文字、表情、手势等方法来表达。护患沟通是一种以治疗性沟通为主要模式的复杂过程,良好的护患沟通会使患者和家属感到关怀备至,从而大大提高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2.1 重视第一印象。即初次见面时的最初印象,又称首因效应。是指交际双方在初次交往时各自对交际对象的直觉观察的归因判断。在总体印象形成的基础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继获得的信息产生的影响大,即第一印象一旦建立起来,就会起到先入为主的效果,对后面的信息起强烈的导向作用。护士上岗前必须规范着装,同时注意工作服、护士鞋的整洁度,修剪指甲,按要求整理头发并戴好燕尾帽,做到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病人对护士的职业信任度,同时也可以增加护士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自信心。
2.2 提高专业素质。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首先必须具备的便是过硬的专业技能。只有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准确的给患者讲解有关的医学知识,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娴熟的操作技能才能让患者对你放心,使之产生安全感、信赖感。反之一问三不知,做什么都慌里慌张手忙脚乱的护士只会增强患者的猜疑、恐惧。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强化专业技能,以便满足护理发展的需要。
2.3 提高自身修养。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护士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有关知识对病人实施全方位的护理,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应广涉其他各学科的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康复学、审美学等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便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2.4 着眼于细节。应根据患者身份、职业、文化层次以及年龄的不同,因人而异的称呼他们,以体现对他们的尊重,让他们感到舒适、轻松。交谈中尽量少用专业术语和医院常用的省略语,语言要通俗易懂,清晰、明了,必要时要重复一遍,以便患者能更好的理解。应注意礼貌用语'避免粗俗的土语。说话过程中要注意语速、语调,对老年患者沟通要把对方看成长辈,语速要慢。对同龄者要平等对待,语气勿过硬。与小儿患者沟通语气要亲切和蔼。
2.5 注意沟通技巧。首先,患者对医院环境较为陌生,护士应主动热情的向患者作自我介绍,语言应温和亲切,这样会让他们消除内心的陌生感。其次,要学会倾听,伴随患者的语言、声调、表情加以点头和眼神的关注,使患者感觉到你不仅仅是在听,而是在关注他、能理解他,这样会使他增强对你的信赖感。再次,与患者交谈时态度要诚恳,不要有分心的举止,不要打断对方话题,适当使用沉默技巧,一方面是给病人思考的时间,另一方面是给护士进一步组织问题和记录资料的时间;要保持使人舒服的距离,对性格开朗者应给他多点讲话时间,让他说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便收取资料的完整。对于沉默寡言的患者护士应主动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用直接或间接的询问方式引导病人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尽量使资料完整,可靠。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护理的服务对象不在仅仅局限于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而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等多层面的统一体。传统的医学模式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因此在护理实践教育中,特别是整体护理模式的发展中,护理人际沟通能力不容忽视。
[1] 张玉莲,梁秀菊,王学智,等.护士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及沟通技巧[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7):141 -142.
[2] 王永丽,陈艳凤,胡西玲.护患沟通的技巧与重要性[J].临床护理,2010,7(2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