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药理作用分析

2015-03-24喻旻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醛固酮药理作用拮抗剂

喻旻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药学部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药理作用分析

喻旻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药学部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高血压可使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受到损伤,是临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有效降压,不良反应少并且还能有效保护靶器官非常重要。血管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降压,并且可有效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不良反应少,效果显著。缬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的代表药物,本文从缬沙坦降压和靶器官保护作用的相关药理作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旨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高血压;缬沙坦;药理作用

缬沙坦是临床常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可以通过有效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而达到降压作用,已在临床应用多年。由于其不良反应少,降压效果好(特别是对轻中度高血压),还有其独特的靶器官保护作用[1],在临床越来越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阐述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药代动力学

缬沙坦口服后2小时可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吸收较快,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在23%左右,在体内的分布时相的半衰期小于1小时,消除时相的半衰期为9小时,每日口服后2小时血压开始下降,4-6小时后降压作用达到最大降压效果,作用可维持24小时,连续用药后2~4周血压下降达最大效应。并且不会出现药物在体内蓄积,在男性和女性中,血浆浓度无显著差异。重复应用时药代动力学无改变。本药在体内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率可高达97%,稳态分布容积约17L,血浆清除率约为2L/h[2]。本药同食物一起口服时吸收可减少46%左右,但对降压疗效无影响,所以在空腹或者与进餐时服用均可以。缬沙坦不经生物转化,主要以原形经由大便及小便排泄,大约30%从小便排泄,70%由大便排泄。

2.作用机制

血管紧张素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剂,是一种最为关键的活性介质,对生长以及结构变异均可产生显著的助催效果[3],对血管具有强烈的收缩作用,同时还可促进肾脏对钠的重吸收作用,刺激醛固酮的分泌增加,使血压升高。有研究结果表明,血管紧张素Ⅱ在高血压的发病及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病理和生理作用。缬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AT)Ⅱ受体拮抗剂,在体内可选择性的作用于AT1受体亚型,可竞争性地拮抗而无显著激动作用,其与AT1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力,比与AT2受体的亲和力要强20000倍,阻断AngII与AT1受体的结合,有效抑制血管的收缩。缬沙坦还可有效抑制AT1受体介导的肾上腺对醛固醇的释放,从而使醛固酮释放减少,产生降压效果。临床研究显示,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4],并且对心率及心脏收缩功能无显著的影响。

3.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心脏保护作用机制

缬沙坦心脏保护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重构的作用。患者在长期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的状态下,可导致心脏左心室的重塑,使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的能力下降,导致血管的舒张能力下降;还可促使醛固酮的分泌增加,使钠水潴留加重,增加心脏的前负荷,加速心肌细胞损伤和心功能下降。缬沙坦可有效的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肾脏对钠水的重吸收,有效降低醛固酮的分泌,从而降低心脏的前负荷,使血压降低;还可使血管扩张,降低心脏的后负荷;有效改善心脏冠脉的血液循环,有效消除潜在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大大降低了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

4.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体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影响

高血压患者体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水平显著降低,研究结果显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降压作用一部分是通过刺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合成和释放而实现的[6]。高血压发病时,患者血管局部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血管紧张素Ⅱ可作用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突触前位点,减少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释放。而缬沙坦可有效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使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合成和释放增加,同时也明显降低血压[7]。

5.不良反应及耐受性

缬沙坦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的时间及用药剂量无显著相关性,剂量在80-160mg/d时患者耐受程度良好。不良反应主要为困倦、眩晕、头痛,腹痛、恶心,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降低、血肌酐和转氨酶增高等,均较少见,并且轻微,均为一过性。研究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安慰剂)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并且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缬沙坦不引起缓激肽或P物质的潴留,不引起咳嗽副作用。但缬沙坦与氨苯蝶啶、螺内脂等保钾利尿剂或者含钾制剂合用时,可导致血钾升高,应用时必须及时监测血钾浓度。

6.小结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缬沙坦可有效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使血管扩张,增加钠水排泄,减少血容量,达到有效降压,同时还可逆转左心室肥厚,保护靶器官;降压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并且比较轻微,服用方便、依从性高[9]、安全性高,对于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非常适宜.

[1]任丹灵.浅析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220-221.

[2]李京鹤,陈雯.缬沙坦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9):2308-2309.

[3]龙世琼.缬沙坦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85-87.

[4]汤钰锋.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8):15-17.

[5]李伟明.缬沙坦治疗5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药理分析[J].医药前沿,2012,(4):195-196.

[6]王敏 .缬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的药理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7):146-147.

[7]李凤英 .缬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的药理作用[J].黑龙江医学,2009,33(5):352-353.

[8]寇双庆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临床应用的若干进展[J].江西医药,2010,45(7):722-724.

[9]刘斌.缬沙坦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4,12(2):177-180.

R972+.4

B

1009-6019(2015)08-0144-01

猜你喜欢

醛固酮药理作用拮抗剂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AAV9-Jumonji对慢性心力衰竭犬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无花果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治疗心力衰竭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脑啡肽酶双重抑制剂LCZ696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对改善透析患者预后的意义
玛咖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