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卫勤无缝救援系统中急救临床路径信息系统的设计
2015-03-24贾俊峰袁慧欣赵建国郑志军
贾俊峰,袁慧欣,赵建国,马 冬,郑志军
卫勤保障
武警卫勤无缝救援系统中急救临床路径信息系统的设计
贾俊峰,袁慧欣,赵建国,马 冬,郑志军
无缝救援;临床路径;医学急救
武警卫勤无缝救援系统是应用物联网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集监测、定位、呼救于一体的健康救助系统[1]。而作为无缝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急救临床路径的制定以及其信息系统的建立尤为重要。笔者重点讨论该信息系统的设计。
1 实施急救临床路径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临床路径技术由于能够在保证预期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地缩短住院天数、节约医疗费用,而且便于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已成为被广泛应用的医疗管理模式[2,3]。而武警卫勤保障的特点,如保障对象以青壮年为主、个体差异小,少有基础病、临床变异发生率低;多以外科创伤为主,急救原则相近等符合应用临床路径的一般要求[4],因此可以在武警卫勤保障中引入急救临床路径。规范的救治流程可以减少不必要或不合理的急救行为,弥补由于一线救治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导致的救治差异,减少一线救治人员的思考延隔,使整个救治过程更准确、更流畅,而且可以减少急救物资的浪费,这样更能适应武警部队由于快速机动灵活的任务要求而急救物资携带有限的特点。
2 急救临床路径系统设计目标
(1)改善和确保救治效果,提高救治率;(2)减小救治延隔、减小救治差异,规范救治流程;(3)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战救资源,降低救治成本;(4)协调团队的合作,减少无效工作,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5)指导一线救治的装备配制;(6)便于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正;(7)指导战伤卫勤分队的技术培训。
3 急救临床路径系统的工作流程
急救临床路径是将整个急救过程分析细化,并按时间顺序将步骤标准化,以“h”或“min”为时限单位,而不能以“d”为单位[5]。急救人员按照时效限制执行标准化的救治措施,依据急救流程紧张有序地完成整个急救过程。急救临床路径流程见图1。
4 系统设计
整个急救临床路径系统分为三部分:基础信息模块、临床控制模块、统计分析模块。而临床控制模块又分为路径控制模块和即时远程会诊模块。
4.1 基础信息模块 该模块是整个急救临床路径系统的基础,主要包括伤员的一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血型、部职别、既往史、过敏史等)和战伤分类、伤部、伤情等,以及相应模块的标准医嘱。这要依靠后方数据库的强大支持,数据库要定期维护、补充、修正,并不断地更新完善,以适应各种战伤情况,并保证将目前最合理的急救措施应用于该系统。
4.2 临床控制模块
4.2.1 急救临床路径的进入和跳出 不同于传统的临床路径具有明确的进入标准,该路径没有明确的进入标准,只要是需要急救的伤员均可进入路径。只有伤员无需继续救治或已送达上级医疗机构后才可跳出急救系统。
4.2.2 路径控制模块 该部分采用多分支,组合式的模块控制方式,各个模块相对独立,又可自由组合,这样既可以发挥急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战伤情况。从接触伤员开始就启动临床路径模块,首先对伤员进行生命体征检测,同时通过扫描伤员佩带的个人信息条码或输入患者证件号码调出患者一般信息,建立电子野战病历。然后
图1 急救临床路径流程图
根据伤势、伤情、伤部进行分类,并调用对应的路径模块,按步骤进行急救处置,每项标准医嘱执行后,在该项目后勾选。该系统具有提示和预警功能,实施的每一步过程中,系统会自动提醒下一步应处置内容及注意事项,在到达时间节点时再次发声提醒,并对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予以提示。而伤员某项生命体征到达预设值时,系统会发声警示,并提示下一步如何处置。若发生变异,系统出现预警,急救人员可通过伤员目前状态选择继续该临床路径或跳转至其他模块,进行其他临床路径的救治。整个过程都会按时间顺序被系统完整地记录下来,并与电子野战病历系统结合,通过可靠的通迅系统与后方中控台进行即时的信息共享。
4.2.3 即时远程会诊模块 该模块是急救临床路径系统所特有和必备的补充,这是由急救的特点所决定的,伤员的情况千差万别,在急救过程中,病情瞬息万变,而事先制定的临床路径模块不可能十全十美、包罗万象,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因此单纯依靠急救人员以及制定的临床路径无法保证每个伤员都能得到合理和及时的救治。为了真正达到无缝救援系统所要求的救治无延隔的要求,在急救人员到达伤员时,中控台就利用其携带的便携式摄像头及语音传输系统对整个救治过程进行监控;同时启动即时远程会诊模块中相关专家的通讯设备,将患者信息资料及图像、声音、影像数据即时传输到中控台及专家的终端设备;当出现救治困难时,急救人员可以选择相关在线专家,一键启动与之建立联系,并在专家指导下继续救治;专家也可在必要时主动联系一线救治人员。
4.3 统计分析模块 此模块是保证整个急救临床路径系统不断改进和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对临床路径执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和对比,从各方面掌控系统的运行情况,发现系统中影响急救质量不断提高的制约因素,并加以改进,以达到进一步规范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的目的。
4.3.1 变异分析 变异分析的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持续改进,以减少变异的发生。分析变异的过程就是为标准路径提供反馈的过程[6],因此必须及时、认真、客观。临床路径评价小组成员对于系统所记录的发生变异的完整急救经过进行认真回顾,对整个变异的发生原因及过程进行详细的讨论分析,商议选择有效的处理措施,必要时对标准临床路径进行改进和修订,以避免类似的变异再次出现。另外在思想上要有创新意识,不断将医学新进展融于其中,使其更加完善。
4.3.2 急救质量分析 利用系统计算机强大的储存和统计功能可依据伤部、伤情、伤势分类统计,也可以单病种统计其变异率、急救成功率及平均抢救时间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尤其可以结合伤员预后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便于从各个方面了解整个系统运行的情况,找出制约急救质量提高的瓶颈。
4.3.3 工作量及救治成本分析 对于工作量的统计可以指导不同情况下,急救人员的配比;而对于救治成本的分析不但有助于了解急救物资的利用率,而且可以为物资的储备及配给提供依据。
5 系统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首先,临床路径方案的制定是一项牵涉学科广、细节繁多的巨大工程。从初始分类到路径中的各环节、各步骤需要大量相关专家的参与、梳理、整合才得以实现[7]。其次,该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诸多细节,如各模块之间的连接与转换,各时间节点及到达预设值时的报警及提示,以及与电子野战病历系统的连接等如何完美实现,是软件工程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另外,如何能够保证各种信息资料,包括声音、影像、文字、图片等在各种复杂恶劣的环境下能够在整个系统前后台之间即时准确地远程传输,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借助于先进的网络数据通迅技术及云技术来达到信息的无缝传递与集成共享的目的。
[1] 袁慧欣,赵建国,李小萍,等. 武警卫勤无缝救援系统研究[J]. 武警医学, 2013,24( 12) : 1032-1034.
[2] 张 蕾,杨霓芝,刘旭生, 等. 国内外临床路径应用特点分析[J]. 中医药信息,2010,27(1):1-3.
[3] 黄先涛. 临床路径管理的发展与现状[J]. 中国病案,2014,15(11):22-24.
[4] 贾俊峰,袁慧欣,赵建国,等. 急救临床路径应用于战伤早期救治的探讨[J].中国灾害救援医学,2014,2(3):144-146.
[5] 刘磊汉,万任达,王 芩, 等. 临床路径及其信息系统在战伤早期治疗中的应用[J]. 医疗卫生装备, 2012,33(6):90-91.
[6] 刘建平, 王思成, 吴大嵘, 等. 循证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 31(1):115-119.
[7] 林亚忠,万任华,蔡 茜, 等.临床路径在野战早期救治中的应用[J]. 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94-96.
(2015-04-16收稿 2015-08-02修回)
(责任编辑 武建虎)
贾俊峰,硕士,副主任医师,E-mail: 397831058@qq.com
030006 太原,武警山西总队医院
R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