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陈风》巫文化成因管窥
2015-03-24黎慧冉
黎慧冉
摘 要:《诗经·陈风》以其浓郁的巫文化氛围在十五国风中独树一帜,本文主要从历史、地理、民俗、政治等方面探究其成因。
关键词:《诗经·陈风》 巫文化 成因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滋养了无数后世学者。风雅颂千古流传,国风更因其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独有的文化特色。十五国风中,《陈风》以其浓郁的巫祭文化氛围给人以强烈的神秘感。
《陈风》共有十篇,其中《宛丘》和《东门之枌》两首直接与巫觋文化有关。
在《宛丘》一诗中,作者非常真实地描写出了巫术活动的场面:“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美丽的女巫不分冬夏,手执舞具在街上和乐起舞。自知无望的追求者深情描绘其优雅舞姿,以表达内心深处无限的爱慕之情。
而《东门之枌》一篇,作者更是以描写巫术活动为载体,形象入微地描述了当时陈地的生活场面和男女之间的感情交流状况:“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不绩其麻,市也婆娑”“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这些诗歌清楚地显示出了《陈风》的巫文化特色。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与当地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因素密不可分,《陈风》独特的巫文化正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其成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释:
一、历史方面:商朝文化在周代的遗存
周代灭商成为天下盟主,但它仍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商代的文化。葛兆光《中国思想史》说道,殷商文化其实是中国知识、思想、信仰的主流。周朝虽以地方小邦的身份取代商代,但在文化上,它们仍然还是一个文化系统。也就是说,虽然周代推行礼乐文化,但是周朝在相当程度上继承了商代的文明,故孔子说:“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因此,商代遗留下来的巫觋文化在周代社会仍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古时陈国统治区域主要为今河南省淮阳、柘城及安徽省亳州部分地区。据《淮阳县志》记载,(陈)夏属豫州境,殷为虞遂封地。商人有信鬼重祀的习俗。《礼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商人极度地迷信鬼与神,常常采用各种手段多方祭祀。据甲骨卜辞记载,商人对祖先的祭祀活动,是采用“天干顺序的祭祀法”和“祀典”进行的,并且多用人、畜作祭品。
陈地既曾为殷商属地,在文化上必然会因其信鬼重巫的习俗而带有重巫的特点。“风土之音曰风”,作为陈地民歌的《陈风》也必然因当地遗留殷商文化的影响而体现出强烈的的巫祭文化特色。
另外,《陈风》诗篇形成的年代正值中国由夏商的原始宗教鬼神文化向周代礼乐文明过渡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巫风极为盛行,“神本”思想明显,并且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受此影响,《陈风》也被深深地烙上了巫祭文化的印记。
二、地理方面:特殊的地理位置
就地理位置而言,陈国地处中原腹地,恰是中原文化、江浙文化、两湖文化相交汇之地。因此,陈国在文化上便带有了介于南北之间的过渡色彩。南方部族淫于祭祀而重巫史,陈国文化受其影响,自然会带有重巫的特点。
另外,陈国历史上曾为楚所灭。《史记·陈杞世家》:“湣公二十四年楚惠王复国,以兵北伐,杀湣公,遂灭陈而有之。”
楚地巫风盛行,“好巫觋,喜淫祀”,《楚辞》中洋溢的浓烈巫祭气氛便是最好的证明。曾为楚国属地的陈国在保留本国巫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楚文化,这对陈地本来就很盛行的巫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民俗方面:陈地民间巫风盛行
郑樵:“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这就是说“风”是地方民歌,当然就是反映地方民俗风情的作品,也就难免受到地方风俗的影响了。“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文心雕龙·时序》)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民间清魏源已经注意到陈地本来就盛行巫风,他在《诗古微·陈曹答问》中云:“巫祝列于周官,楚俗又尚巫鬼,大姬封陈,近邻楚地,因其旧俗,无子祈祷特等姜源之祀,尚殊郑、卫之淫风。陈亡灵公非以巫觋,古《陈风》十篇,其七皆刺君荒淫,而刺巫觋歌舞惟首二篇,岂谓一国所尚惟兹一事?且大女以不能化管、蔡,而惟疑大姬不能坊民乎?”笔者认为,魏源这种说法非常接近事实。陈国地处淮水流域,与处在东方的淮夷部族关系密切。而淮夷部族本来就喜欢祭祀鬼神,再加上陈国与楚相邻,所以陈国的风俗自身就有重巫鬼的特点。这与东夷部族的传统习俗密切相关,并不是完全来自于大姬。
至今陈地民间仍是巫风盛行。陈地民间庙宇众多,多数民众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到庙里进香,或在家中焚香。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的《淮阳县志》载:“二月二日,黎明用灰圈地作仓形,以兆丰年。儿童拍瓦缶唱歌,是日居民诣太昊陵进香奠牲,至三月三日始止。”
太昊陵是为纪念人文始祖即人祖伏羲而建。每年农历2月2号到3月3号庙会之间,人们成群结队去淮阳进香,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南至南阳、襄阳,东至亳州、阜阳,北至郑州、菏泽。此外,还有来自湖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北数省的百姓。不难发现,进香的群众大多来自今天淮阳附近县区和其东南安徽省亳州等地。而这些地方,又恰为古时陈国的势力范围。
四、政治方面:大姬当政的影响
政治和文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当政者的喜好往往可以影响一国的文化发展。政治因素是《陈风》诗风特色形成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这一点可从众多史书中找到证据:
《史记·陈杞世家》:“周武王克殷求舜后,得妫满,封于陈,是为胡公。”周武王将长女大姬嫁与胡公,严粲《诗缉》云:“大姬无子,好巫觋,祷祈鬼神歌舞之乐,民俗化而为之。”
班固《汉书·地理志》云:“陈本太昊之虚,周武王封舜后为妫满于陈,是为胡公,妻以元女大姬。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史巫,故其俗巫鬼。”
另外,《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云:“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后以“郐下无讥”言其微不足道。
《史记·吴太伯世家》亦有这样的记载,“国无主”并非陈国真的没有国君,也不是国君淫荡无度,而是由于妇人专政而不以君为主。
从“国无主,其能久乎?”的反问中,可见大姬的提倡和推广是陈国好巫的政治背景,也是《陈风》巫文化特色形成的政治原因。
综上,特殊的历史、地理、政治因素成就了《诗经·陈风》巫文化魅力。淮阳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传统,诗中所体现的一些民风民俗至今仍在当地流传。比如在淮阳的乡村至今仍有一些求雨的组织,祈雨成功之后,便会进行戏曲和舞蹈演出,以表达对神明的感激和敬畏。这些类似祭祀的活动看似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它们却是对祖先文化的一种有效继承。研究《陈风》巫文化的成因也是对我国地方文化的一种研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华传统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
参考文献:
[1][宋]严粲注.诗缉[M].广文书局,1983.
[2]冯浩菲著.郑氏诗谱订考[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李慧玲,吕友仁注译.礼记[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4]韩兆琦译注.史记[M].中华书局,2010.
[5][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M].中华书局,1997.
[6]刘利,纪凌云译注.左传[M].中华书局,2007.
[7]朱撰卿,高景祺等.淮阳县志(1-3)[M].成文出版社,1968.
[8]林家骊译注.楚辞[M].中华书局,2010.
[9]刘勰.文心雕龙[M].中华书局,1985.
[10]夏剑钦执行主编.魏源全集(第一册),诗古微:道光初修吉堂刻二卷本、道光中古微堂刻二十卷本[M].岳麓书社,2004.
[11]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