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坚持真理标准与警惕盲目实践的思考
2015-03-23李纲袁宏松
李纲++袁宏松
摘 要: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展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高度评价,再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极强地显示出了它的真理品质。但值得警惕的是,近几年来,有些人误解实践的科学含义,甚至把它绝对化,在现实中表现为“先开枪,后瞄准”的冒险主义,并常常造成一些消极的实践后果。该文旨在通过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的“实践”,“惟一”的含义以及实践检验和逻辑推理关系的再认识,希冀为进入到理论误区的人们提个醒,避免发生检验谬误的盲目实践。
关键词:检验真理 实践 惟一 逻辑推理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245-02
1978年的中国处在历史重大的关头,虽然四人帮被粉碎,十年文革结束,但在思想文化领域,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盛行仍然,致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徘徊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为标志的,一场顺应党心、民心以及时代发展潮流的大讨论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的有力支持下,冲破重重阻力,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这场大讨论对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实现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然而,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有些人却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盲目实践的依据,搞“先开枪、再瞄准”。不借鉴以往经验,忽视逻辑推理,对一些明显的谬论进行实践检验,如河南省临颍县南街村进行的永动机研发案例,这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人民的不负责,更违背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内涵。
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问题进行再认识,不仅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如何理解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实践
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中,作者引用的毛泽东同志著作中“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1]“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2]的话已经指明,作为真理标准的实践是“千百万人民的实践”,是“社会的实践“,即作为一个群体的长期反复的实践。而有些人则把实践误解为就是自己去“干”,忽视实践的普遍性的品格。因此,在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借助千百万人民的实践总结出的理论的逻辑论证,也可以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一种手段。有些认识我们没有必要去通过真刀真枪的实践去检验,如,制造永动机这种念头可行性,这时就需要我们借助能量守恒定律进行逻辑的推论来论证,使一些明显的错误认识能够在实践前排除掉。而不至于幻想自己实践的结果异于人类全部实践的结果,从而陷入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泥潭。
要想深刻理解实践的这种“与时俱进”特性,关键在于理解实践的普遍性的条件。在同样条件下,已被实践证明是真理性的认识总是必然的、普遍的和无限的。这正是实践的普遍性。但它相对整个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又总是具体的、个别的和历史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由于某一历史条件下被实践证明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真理性认识,都可能因时空等条件不同而转化成具体真理,因而实践对这种具体真理及寓于其中的普遍真理的检验和确证都必然是个无限的与时俱进的过程。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的绝对真理是无数的相对真理之和。
相较自然领域,社会领域通过实践检验真理的情况更是要复杂得多。因为社会生活发展的规律与自然界的规律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某一主张,虽然不正确,但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社会条件,在某些时候,在一定范围内也能取得某种程度的成功,按照这种主张去做,也能行得通;相反,有些理论虽然正确,由于其他种种原因,在实践中也可能失败。所以,恩格斯在谈到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是真理的标准时,把实践仅仅归结为工业和实验,这恐怕不是偶然的,因为阶级斗争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实践同科学实验和物质生产领域的实践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在这个领域,更应该强调实践检验过程的与时俱进性。不能把一次或几次实践的成败的意义绝对化。
2 如何理解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惟一性
马克思如是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3]这就非常清楚的告诉我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最终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1]“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1]这里说:“只有”“只能”,就是说,在最终的检验标准上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惟一”二字与经典作家的表述异曲同工,但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高的人而言,就容易误解为一切认识无一例外地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也只有实践才能够检验。排除了从理论上说明和证明它的有效性,这正是某些人盲目实践的理论根源。在这里我们非常有必要重申,哲学角度上的“唯一”意思是指“归根结底”,即经过逻辑推理证明的东西,还需要实践来盖棺论定,而形而上学的实践绝对论。
3 实践检验离不开逻辑推理
在社会科学领域就有这样的问题,如我们说共产主义作为一种高级的社会制度迟早会在人类社会中出现。恩格斯和列宁都明确认为这是科学真理。因为关于共产主义一定会变成现实的说法,就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推理才明确提出来的,“正像达尔文发现了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5]列宁也说:“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6]也正是这个真理的信仰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人为之奋斗。如果说只有实现的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那么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一定会实现,就是尚未被证明的科学真理。因为社会实践还远未发展到这样的地步。这时,就非常有必要引入逻辑证明。endprint
因此,实践检验本身离不开逻辑证明的作用,乃至实践检验过程本身就是不同认识之间以实践结论证实自己并反驳对方的逻辑证明过程。
实践检验并不是说,仅仅通过实践,认识的真理性就会自动显示出来。例如,要形成某个科学理论,实践只能提供证明的论据,受检验的认识与论据是否一致,还离不开人们的分析、比较,借助于一定的推理形式,研究它们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这也就是认识的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阶段。因此,在检验认识的真理性问题上,一方面不仅要充分肯定逻辑证明的作用,而且对实践检验本身也不能视为与逻辑证明根本不同和根本无关,而应该把实践检验视为一种特殊的逻辑证明来理解;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的逻辑思维是实践的产物,科学的逻辑证明过程决不是脱离实践而孤立进行的,因而又要把逻辑证明视为特殊的实践检验来理解。
4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关于马克思主义,一些人说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些人又说那是马克思主义,似乎谁都可以给马克思主义下定义。例如:陈独秀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反对武装斗争,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规定必须要用武装斗争这种革命形式。但在革命遭受惨败以后,从实际出发的革命领袖提出武装斗争,拿起枪杆,保卫自己,发展自己。从共产国际回来的王明、博古等人提出革命武装斗争要采取城市暴动的形式。共产党在长沙发动武装暴动,结果失败了。这些失败的经验都证明,对马克思主义认知的误解,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走的弯路,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强调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手段,强调恢复实践的权威的同时,坚持认为理论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就是列宁说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而也恰如斯大林所言,“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7]
总之,坚持实践和理论的相统一,必须认识到实践本身也应当由理论来具体分析。必须注重真理的认识也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实践来检验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每一次的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程度的过程。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新民主主义论[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毛泽东选集(第2卷).实践论[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6.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47.
[5]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1.
[6] 《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99-2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