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体系衔接的研究

2015-03-23王文华

科技资讯 2014年34期
关键词:中高职教学体系衔接

王文华

摘 要:中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衔接是实现中高职教育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针对目前中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复脱节、区域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没有形成的现状,提出构建中高职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机制,探索中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衔接的对策及改革方向。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同一教育类型的两个不同层次,在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中高职 计算机专业 教学体系 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177-02

1 中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衔接的现状

1.1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缺乏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由专业基础技能实训、专业岗位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三部分组成。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包括专业基础技能实训、专项技能实训、岗位能力实训和顶岗实习或毕业论文四部分,增设了社会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两者在教学体系上存在着一定的重复和脱节现象,没有形成中高职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1.2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缺乏统一的教学平台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依托计算机专业等重点专业群,初步构建与厦门大拇哥动漫公司、厦门大硕信息科技公司和厦门银据空间地理公司组成的校企合作企业群,以便统一管理、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增强办学效率。但是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各合作企业独立性较强,学校与企业以及企业之间合作还不能广泛深入;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也是各自为战,实训教师包括兼职指导教师在校外实训基地之间没有流通性,教学经验与方法也不能相互交流切磋。

1.3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缺乏一体化的教学教材

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各项教材大多数按照项目书或任务书或实训指导书的形式编写,实训技能考核点与课程脱节,不能及时了解计算机产业的新技术、新岗位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没有系统开发试题库,教学做三合一不能有效实行。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则相对合理灵活,能把“企业的需要”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拓展专业技能面。目前,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正处于改革实验过程中,很难找到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适合计算机专业情况的教材,这就要求中高职一体化教师站在改革前列积极探索,在新的职业教育观念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同时编写与之相适应的校本教材。

2 影响中职和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衔接的原因分析

2.1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同一教育类型的两个不同层次,在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经济社会提供直接服务。

2.2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不同

虽然中职和高职属于同一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但他们的主管部门分别是职教司和高教司,两个主管部门缺乏应有的交流和合作,从而使得所管辖的中、高职院校也缺乏应有的沟通,更不可能进行协作、配合。这种融合不够的矛盾,严重影响了中、高职教育的内部衔接,这也是目前中、高职教育衔接不畅的原因之一。

2.3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缺乏统一标准

中职学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设置方面遵循着中等职业教育指导方案的要求,专业必修课过多,选修课基本没有。高职计算机专业延续高等教育模式,本质上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压缩版。由于高职院校对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不了解,制定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主观性较强,引起了中、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内容互相重叠。

3 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必要性

3.1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提出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加快建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2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化,我国经济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人才需求结构与内涵要求也随之改变,中职毕业生继续深造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中职教育目前还处于终结性教育阶段,缺乏应有的高职教育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其次,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间的衔接与沟通,使中职生拥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给中职教育发展带来活力,同时也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生源,带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而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因此,加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之一,也是推进高职教育、拉动中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

4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几种模式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体改革的决定》提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优先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这项政策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提供了政策依据,从此,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经历了初步衔接、快速衔接和优化衔接三个发展阶段,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目前有以下几种模式。endprint

4.1 直通制模式

直通制模式是在同一所高职院校内部实施的模式。目前江苏等省份就是这样做的。由高职院校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前三年按中专教学计划实施教育,然后按三年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择优选拔部分学生升入高职,再学习两年,完成高职专科学业,考试合格颁发专科毕业证书;未升入专科的学生发给中专毕业证书。

4.2 对口升学模式

对口升学模式就是中职与高职各自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中职毕业生完成三年中职学习,通过高职单考升学考试进入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接受2~3年的高等职业教育或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目前国内大部分省份采用此方式。

4.3 一贯制模式

一贯制模式就是一个高职院校与几个中职学校形成的衔接模式,即学生在接受完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再接受高职教育,毕业后发给相应的中职文凭和高职文凭。

5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培养目标错位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各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学校应该在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中级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培养出高级应型人才,这就使培养目标得到有效衔接。如果高等职业学校的举办,是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招生,如果在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上发生了错位,那么就根本无具体的衔接可言。

5.2 专业设置脱节

由于历史的原因,高职学校专业数量较中职学校少。到目前为止,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13类270个专业。这些专业所培养的人员能够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的千余个职业岗位。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数量较少,一些中职专业的毕业生很难在高职学校中找到对应或相近专业,一些中职生为了升入高职而不得不转换专业,有些中职专业毕业生由于专业的局限性而不能升入高职继续学习。

5.3 课程和实训内容重复

首先是我国还没有制定统一中高职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分别构建自己的教学课程体系,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高职学校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从而造成一些专业课程在中高职阶段内容重复的现象。其次是中职学校偏重于对学生实操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轻文化基础、重专业技能,轻理论理解、重实践操作的现象,因此,中职生升入高职院校后,对文化课的学习普遍感到困难,特别是语数英,很难适应高职教育的理论学习。三是在实践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不少高职院校技能训练定位低、实训设备不足,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有些实践训练项目与中职相差不多甚至不如中职,存在重复训练的现象。

6 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对策思考

6.1 构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立交桥”,畅通中职升高职通道

针对现行的高职面向中职招生的考试制度,需要调整考试科目权重,适当降低文化课分值,比如文化课每科为100分,提高专业课分值,比如专业科为200分,突出对技能水平的考试权重,比如技能为100分;给予中职毕业生自主选择高职院校的权利,高职单考计划要逐年增加到当年中职毕业生总数的60%以上,应用型本科面向中职毕业生招生总数达10%左右。对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的学生给予保送本科院校的政策,进一步扩大自主招生的权限,从鼓励和肯定中职生技能培养的原则出发,由教育主管部门出台具体政策。

6.2 建立“职业教育一体化培养”机制,加强中高职教学体系的衔接

首先,建立“中高职一体化管理”的教育行政机构,结束中高职管理各自为政的现状,使职业教育中的中高职教育管理成为统筹兼顾的“一体化科学管理体系”;其次,中高职分别成立“一体化培养机制”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由各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中高职学校参与,结合中高职培养目标和行业、企业的职业技能培养标准来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逐步建立中高职各专业大类的“一体化体制培养”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明确中职和高职各自承担的教学任务,科学统筹,合理安排课程和教学内容,明确中高职各阶段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和评价方法;通过课程内容、教材教法、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创新,优化高职和中职教育教学设计,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6.3 中高职学校统筹规划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1)专业设置的衔接。中高职教育衔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的衔接,目前我国中职的专业比高职的专业多一倍多,中职有很多专业没有对口的高职专业。因此在专业设置上高职要从地区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专业,使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专业上较好的衔接,而不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模式设置专业。只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将中高职专业建设规范化、标准化,才有可能促进中高职课程及内容的有效衔接。

(2)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衔接。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才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应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确定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确定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构建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②中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应使中高职合作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③中高职教学模式的衔接应在培养模式上突出实践性、操作性的职业教育特色。如中职的“双证书”毕业要求等等;④中高职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应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中职阶段进行初中级培训,获得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进行中、高级培训,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3)培养目标的衔接。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有许多共性,例如,两者都具有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等特点。培养目标主要根据行业的职业岗位不同要求及相应规范去确定,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培养中级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6.4 中高职教育改革和有效衔接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从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存在许多与高等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因素,已成为中高职衔接的障碍,因此,要使中高职很好的衔接,加快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必须针对目前中职存在的问题,加大中职教学改革的力度,使之尽快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一是更新观念,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要提高对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认识,首先实现“观念的衔接”,认识到这是符合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二是调整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在保证实现自身基本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向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合格人才的培养目标。三是强化教学管理,中职生要“宽进严出”,严把质量关;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评价办法,健全质量评价机制,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提高学生的基础文化理论水平与就业素质的培养并重起来,把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继续深造的能力并重起来。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如何衔接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有效实施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充分发挥中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搭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中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已成为各级教育部门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岩,李丽蓉,王凡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理程体系研究[J].软什工程师,2013(7).

[2] 郭建辉,郭嘉喜.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8).

[3] 江锦祥,屠群锋.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高职教学体系衔接
中高职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比与衔接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