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演奏者的怯场问题研究

2015-03-23杨薇

黄钟 2014年3期
关键词:怯场自信心记忆力

杨薇

摘要:怯场是萦绕在每个音乐演奏者心中的难题。演奏者们应该正确认识怯场,并从意识和行动上逐步克服怯场现象。文章从意识状态的调整、练琴方法的改变以及音乐会当天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三个方面分析了音乐演奏者应该如何应对怯场。

关键词:怯场;恐惧;自信心;记忆力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4.03.023

学习音乐表演的人,不论是业余还是专业,学生还是教师,每个人都会面临上台演奏的情况。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平时在音乐上付出的所有劳动,都是为了在台上向观众呈献出最佳的艺术作品,所以上台时的发挥就显得至关重要。相信每个演奏者都多少有过怯场的经历,它是音乐演奏路上阻扰我们的绊脚石。为什么会产生怯场现象,怎样才能克服怯场带来的恐惧心理,这些问题在笔者脑海中反复萦绕,本文正是针对怯场这个主题以弦乐演奏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希望与广大同仁交流切磋,共同进步。

一、怯场现象研究

1.怯场存在的内在原因

怯场是人类若干恐惧状态中的一种,它是自然存在的,每个人都会经历。“恐惧”广义上是指人类对新的情况没有准备或无法掌控,继而产生一种害怕的心理。有了害怕,精神和身体发生应急反应,而应急反应导致行为变化,这种变化促使人类慢慢进化和发展,所以恐惧是我们生存必备的感觉之一,没有恐惧也没有进步。Pedro de Alcantara.《Alexander-Technik fuer Musiker》. Gustav Bosse Verlag (Kassel 2002).p268-269.

怯场之所以存在,其根源在于专业技术能力体现了自身作为音乐人的价值,而上台演奏时的好坏是外界衡量演奏者的唯一标准。演出时一旦无法体现足够的专业技能,演奏者不能被大众认可,成为了导致怯场的内因。

2.怯场的实质

怯场其实是演奏者的“幻觉”恐惧,也就是说并不是事物本身使人不安,而是对事物的设想。拉不准音、背不了谱、达不到预期效果、观众不喜欢……这些都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只是演奏者的设想,并提前感受到了痛苦。事实上,消极的意念,常常将演奏者带入失败的怪圈:演奏者恐惧上台表演(怯场),导致在台上行为能力的改变,最终造成恐惧情形演变为事实,从而更加恐惧上台表演。

3.怯场的后果

在生活中因果关系随处可见,怯场也存在“如果…就…”的因果关系,它会造成演奏者出现以下后果:

(1)演奏的双手受到影响。左手的音准首当其冲,找音、换把的准确性大打折扣。手指灵活性下降,快速跑动无法顺利完成。右手运弓的控制能力被削弱,弓子发抖是其最明显的表现形式;

(2)音乐表现力受到制约,强弱起伏、呼吸等乱了方寸;

(3)演奏时的体能和耐力会被削弱;

(4)音乐记忆力受到挑战,大脑会出现暂时性的空白;

(5)节奏感丧失。主要表现为由于脉博和呼吸的加快而超速演奏,抢拍或气口早进,少数人会因害怕而越拉越慢。

4.对待怯场应有的态度

演奏者应该接受怯场现象的客观存在。怯场或许不可能完全消失,但是,演奏者要学会与它“和平相处”,要知道它不是障碍,而是挑战自我和提高自身艺术能力的机会。克服怯场需要演奏者调整或改变某些思维方式和练琴方法,对此,演奏者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勇于尝试和改变。

二、克服怯场的方法

1.重新认识怯场

儿童拥有没有被破坏的原始自信心,所以他们原本没有怯场心理,或者说只有因好胜心而产生的上台前的紧张情绪。德国儿童心理学研究证明大约从11周岁开始,儿童多了一层意识,也开始从别人那里获取反馈的信息,这种信息作用于自己,怯场随之产生。Bernstein Seymour.《Mit eingenen Haenden 》.Schott Musik International.( Mainz 1981 ).p89.

有些人的怯场发生在上台之前,有些人是在刚开始演奏时,还有些人是在演出当中,无论怯场的感觉何时降临,它都会在完成演奏那一刻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轻松感,甚至会觉得之前如此紧张毫无必要。演奏者的怯场现象会随着他们登台次数的积累和登台频率的增加而减少,但是充足有效的针对怯场的准备工作也非常重要,两者缺一不可。

2.修正导致怯场的错误意识

(1)“我与观众是对立的”

怯场来自于演奏者的各种假想:观众犹如“铁面判官”,他们仔细观察演奏者的每一个举动,毫不留情的评判对错。其实,演奏者不妨将思维方式进行调整,把对峙变为交流,将演奏者的评判对象改换成交流对象,同时仔细体会并享受与观众的互动。

(2)“我要让所有人喜欢”

观众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感受和品味都不一样,因此,不要去强求每位观众都能喜欢自己的音乐,只要保持自我,展现自我,一定会打动大部份观众。当然,演奏者若能设想出亲近的交流对象,假想他(她)就在演奏现场并会对演奏者的音乐作出积极的响应,这种寄托感和注意力的转移对克服怯场也有帮助。

(3)“我要控制自己、不暴露、不表达”

传统教育要求我们做事不浮夸,不张扬,谦虚谨慎。这些固然是优秀的品质,但在音乐表演中为了表达喜怒哀乐各种情绪,恰恰需要演奏者毫无保留的将内心感受展示给观众。有的学生虽然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演奏,但是却羞于开口演唱旋律。这是不自信的表现,不愿意或不习惯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但是这种习惯往往会令演奏者在演出时产生拘束感从而引发怯场。演奏者要努力摆脱这种束缚,刻意训练自己的戏剧化表演能力,比如观看歌剧系学生排演歌剧片段或是向话剧演员请教学习,模仿他们的动作、神态、举止等等。创造机会进行类似训练能让演奏者在音乐表达和自信心方面收获惊喜。

(4)“我认为印在谱面上的便是一层不变的”

音乐表达最终不是要忠实于谱面,而是要忠实于作曲家的作品意图。一方面演奏者需要了解作曲家的创作背景,懂得作曲家想用音符表达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演奏者也必须认识到作曲家对自己作品的想法和感受在不同时期往往是有差别的,就算他们亲自演奏自己的作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其演绎风格也不尽相同。作曲家们对待作品陈然如此,那么作为音乐再创造的演奏者们在根据乐谱演绎音乐时也有一定的拓展空间。譬如,勃拉姆斯在与室内乐伙伴们排练时,有一个人就演奏速度问题对勃拉姆斯说道:“你昨天弹得可不是这个速度啊?”只听见勃拉姆斯不慌不忙地答到:“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我也不是昨天的我啊!”Bernstein Seymour.《Mit eingenen Haenden 》. Schott Musik International. ( Mainz 1981).p188. 可见音乐演绎蕴含柔韧度,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演奏者应该也必须向“盲目忠实于谱面”的刻板教条发出挑战。获得的自由越多,拉错的恐惧就越少。恐惧少了,怯场的几率自然也会降低。演奏者在乐谱中应该对以下方面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

1)强弱力度记号

强弱不是绝对而是相对的概念。作曲家不可能精确的写出强弱所要表现的力度值。“p”是需要穿透整个乐队的独奏“p”,它应该被理解为很强;反之,“p”在特强之后出现,那么它的音响效果则相当于“pp”。由此看来,字母F(强)或P(弱)拥有很多不同的含义。

2)特殊表情记号

Sfz(强调重音)和fp(强后突弱)通常指需要演奏出音色变化过程而非演绎单纯重音音头(注:重音记号“﹥”一般指短暂的音头效果,而Sfz的音头发音更间接一些且有发展变化,而fp没有音头,只需演奏强开始,而后转弱),具体的演奏法取决于演奏者自身的音乐素养和能力。标注于谱面上的点、三角形、线以及线带点等表情记号仅仅是笼统的说明,表明作曲家需要此处“特别”发音,但“特别”的方式并没有刻板的限定。

3)节奏的概念

在练琴中,演奏者有意识地训练节奏的准确性是必要的,但是,美妙的音乐往往产生于机械化节奏之外。所以我们最终要达到的是在演奏中能让节奏随乐感流动,做到“心中有‘数——有节奏”而不是绝对机械。

3.改变练琴方法

演奏者的意识对克服怯场虽然有积极作用,但是,真正战胜怯场不能光凭意识调整,还要从平时练琴入手,逐个找出并解决困绕演奏者的问题。

(1)学会变奏的练习方法

德国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格哈德·曼特尔先生在他的《练习大提琴》一书中曾讲到在平时练琴中,针对一个主题要尽可能多的想出各种变奏来练习,以此获得最好的表达方式。Mantel Gerhard.《Cello ueben 》. schott Musik International. ( Mainz 1999). p130. 变奏类型包括去掉音型、增加音型、交换换把时的起始和目的音、加入换把中的搭桥音、更替节奏类型等等,这些变奏需要演奏者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想像力,因为,死板而单一的练习经不住表演压力的考验。

(2)有意识训练附加的身体动作

很多演奏者可以想象音色,但是却很难想象音色所对应的身体动作,所以,平时练琴时要有意识地加强身体动作的练习。培养身体动作首先应着手于训练边打拍子边唱谱的能力,旨在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更直接准确的表达个人的音乐意图。其次,听众是“带着眼睛”欣赏作品的,所以,演奏者的表情、姿态很重要。Mantel Gerhard.《Cello ueben 》. schott Musik International. ( Mainz 1999).p124. 有时刻意模仿一下某位大师拉琴也未尝不可,这种尝试不但不会减少我们的独特性,还能激发我们的音乐灵感,增强自信心,对克服怯场有一定帮助。

(3)锻炼即兴的能力

即兴演奏需要表演者全身心关注由想象力创造出来的音乐。通过即兴演奏,表演者增强了应变能力,即使台上出错,也能巧妙的衔接下去,不至于中断演奏,这能带来莫大的心理安慰,消除演奏者的顾虑。为了寻找和保持这种能力,建议每日练习少量即兴演奏。

除此之外,还可加强现代派作品演奏。古典乐曲的演奏法有很多无法逾越的规则,而现代派作品则给演奏者提供了更多随意表达的空间。演奏者通过即兴演奏锻炼灵敏、快速的反应能力,也借助现代派作品的学习,增加了更多上台表达的勇气。

(4)记忆力的训练

“忘谱”是演奏者表演时所要面临的最大恐惧,也是多数时候引起演奏者怯场的直接诱因。平时练琴就需要加强记忆力训练,通过不同渠道的记忆学习巩固内容。

1)运动机能记忆力

“运动机能记忆力负责记住音乐的动作过程,比如一连串快速的音符在一定数量的重复练习后可以不需要意识控制闪电般、下意识的进行,这就是运动机能记忆力。”Mantel Gerhard.《Einfach ueben 》. schott Musik International.( Mainz 2001) p43. 平时练琴都是这种记忆模式的体现,但是方法却常常超出了注意力承受的极限。因此,练习技术片段时,为了防止错误动作,演奏者不需要多次整体重复。真正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是慢练,它既可以使练习者清楚节奏间的相互关系,也能使练习者明白复杂动作的分解状态,以及获得因慢练而带来的安静和沉着。在注意力承受范围之内,练习者以一次练习少量内容为佳。

有演奏者经常抱怨“在家还能背,怎么上台就不行了呢?”这是运动机能记忆力的特殊性造成的。运动机能记忆力主要负责记忆快速复杂的动作组合,但是存在抗压能力较差的弱点,因此不能把整场音乐会负责记忆安全的重任只交给它,演奏者还需要其它的记忆模式。

2)音乐元素记忆力

音乐的元素包括音名、音程、音符画面三部份。在练习中,演奏者可以通过唱谱、写谱加强音名记忆。记忆指法则需要音程概念提供支撑,某些人虽然拥有优美的音色、好的音准、稳定的节奏,但是面对临时移调却会束手无策,究其原因正是对音程关系认知的缺乏。有些人具有高超的视觉记忆力,可以将乐谱记忆成画面。但是,音符画面易于被时间冲淡,从而造成记忆失误。例如,一首乐曲如果背奏多次,那么,演奏者有必要将音符画面重新整理印入脑中,尤其是新的指法、弓法的修改。

除此以外,还有结构记忆力、情感记忆力、语言记忆力等等。无论借助何种记忆力,都有助于演奏安全感的建立,从而也使怯场失去威力。

(5)休息

“练琴中需要休息,哪怕是一两秒钟时间,因为大脑要对及时信息进行植入,它才不会被后续的印象所代替。”Mantel Gerhard.《Cello ueben 》. schott Musik International.( Mainz 1999).p148. 大脑的存储过程不一定是在记忆的那一瞬间或紧接在记忆之后,而往往是在更后来的某一时刻,或许就在当晚的睡梦中,所以要学会休息,舍得把练习的东西放下,让练习成果自行消化,这是对刚才提到的记忆力训练最重要的补充。

(6)练琴中对待错误的方法

弦乐中的远距离换把难免会出现失误,错误的出现也为错误的改正提供了机会。即便出现了错音,也要学会轻松面对失误,只有这样,练习者的心理和肌肉才能得到放松,上台演奏时才会远离怯场。

三、音乐会的准备及进行中的怯场克服

1.音乐会当天状态及外部条件

要避免怯场,演出当天个人的状态是重要基础。拉琴是脑力与体力劳动的高度结合,为了保证演出效果,演出前充足优质的睡眠显得尤其重要。演出服既要美观,也要舒适;演出鞋要具备防滑功能;坐椅(如需要)最好没有靠背,一个可调节高低的钢琴琴凳比较适合;手指干湿适中;上台前约一个半小时停止进食,且不要吃油腻的东西。

演奏者应提前到达演出地点,以便有足够的时间熟悉环境和调试音响。试奏时要注意让琴声尽可能的传到大厅最远处的各个角落,并享受它的回音。作为影响演奏舒适度和演奏效果的灯光,也应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事先调试。

2.预热及呼吸练习

好的预热练习不仅能从心理上有效的缓解怯场状态,更能为正式的演出奠定好的基础。演奏者可以尝试演奏空弦,以了解乐器发音及自身力量极限,接下来是对快速乐段的慢练,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身体的慢动作上,最后一次加深记忆。预热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半个小时,且不要再因任何原因而做临时改动,因为记忆力在恐惧状态下只会记住已经深印在脑子里面的模板,而最后的改动不但记不住,还会引起内心的不稳定情绪,不利于克服怯场。

此外,演奏者还可通过呼吸练习镇定心情。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系列缓慢深长的呼吸上,每一次吸气都是自然的,不需要过度用力,而每一次呼气嘴微微开启,发出一个轻轻的“F”音直到下一次吸气,然后重复整个过程若干遍,你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及情绪都能够慢慢地平静下来。Pedro de Alcantara.《Alexander-Technik fuer Musiker》.Gustav Bosse Verlag .(Kassel 2002 ).p154-161.

⒊音乐会进行中

演奏者可以事先计划好登台时的一举一动(步履、敬礼、入座、校音等等),演奏时要充满自信,即便出现失误,也应马上忽略。始终注意倾听自己的演奏,这样做既会使身体各部分协调运作,也会让演奏者减少怯场的困扰。应学会对一切外部“干扰”无动于衷,只专注于音乐表达,同时还要消除内在的“强迫控制心理”。有些演奏者认为在台上必须每时每刻保持大脑的警醒,监控所有的活动,才能获得正常运转并有效防御怯场。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只有将“大脑内容”排空,机体才能随机应变。所以,不要指望强迫控制机体就能把控怯场,演奏者真正应该做的是解放大脑,充分地相信自然和自己的准备工作。

综上所述,音乐演奏者只有做到认识上淡定清晰,行动上积极有序,才能最大程度上消除怯场,将全部身心投入到音乐演奏中。

(责任编辑:刘莎)

猜你喜欢

怯场自信心记忆力
你的记忆力好吗
别怯场
中学生音乐表演怯场现象的调查及对策
超强记忆力
让怯场落幕
应对考场紧张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