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斯特《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第123号》浅析

2015-03-23杨弋

艺术评鉴 2015年4期
关键词:钢琴音乐

杨弋

摘要:诗歌与音乐都是人类文化的灿烂瑰宝,当音乐与诗歌结合,当"钢琴之王"为"诗圣"谱曲,大师们艺术上的碰撞使得作品极具研究价值。本文从创作手法和情感内容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彼特拉克诗歌原文情感与李斯特作品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作品的认识。

关键词:李斯特彼  特拉克  钢琴音乐

《彼特拉克①十四行诗》作品123是李斯特②钢琴作品《旅行岁月》第二集《意大利游记》③的第六首作品,与作品47和作品104共同组成三首《彼特拉克十四行诗》,成为《意大利游记》中动人的爱情诗篇,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十四世纪的诗人彼特拉克献给劳拉的抒情诗歌集④。彼特拉克在二十载的岁月,三百多首诗篇里不断表达对劳拉的爱慕和思念,这种痴恋和执着给了同样多情的李斯特创作灵感和动机。李斯特在《歌集》里选取三首谱曲,本曲123号是三首中的最后一首,其对应意大利文原版《歌集》中第156首,原文大意为“我曾在人间看见过天仙一般的美丽姿态,她的神采娇艳,每当忆起我就感到慰藉和痛苦,而其它事物都变得像云烟和梦幻。我曾看见那双眼睛在哭泣,而那眼睛却又光彩夺目,让太阳都嫉羡;我曾听见她在叹息中说出的话语,能让河水倒流,让大山震撼。爱情、智慧、情操、善良和痛苦在她的哭声中组成一支交响曲,委婉动听胜过世间任何音响和乐段。万物都在倾听这美妙的声音啊,连树上的叶子也不愿摇动,空气和微风都充满了悦耳的音乐之感。”⑤全曲旋律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音乐优美,旋律涌动。乐曲展现两种不同的音乐性格,把彼特拉克的甜与苦,爱与恨交织在一起。李斯特完美地用音符将诗句转化为乐句,将《歌集》里的情感融入在乐曲中。

本曲结构为一个带有引子和尾声的回旋曲式。引子开始于be调,左手旋律以切分节奏不停强调F音,右手伴奏织体为半分解和弦,带有微微波动感,音乐柔和静谧,如温柔的微风拂过。四个小节后,伴奏转至左手,低音暗藏一条由D至bC的级进下行旋律线,右手旋律则以八度继续强调F音,随后逐渐上行同低声部下行旋律线一上一下共同推动音乐发展。引子的特点在于旋律从开始始终强调F音,这一声声由远及近,由弱及强的敲击渐渐坚定,似要敲开恋人的心扉,又似一颗对痴恋无悔坚定执着的心。第11小节开始进入主调bA大调上的属准备,最低音保持属持续,旋律在级进上行中引出主部。

相较于李斯特彼特拉克十四行诗前两首,这首更加趋于平静,是爱的升华凝练。主部一于主调bA上开始, 旋律优美如诗富有歌唱性,伴奏以琶音为主,在长音上用半分解和弦进行补充,李斯特给出的爱情主题温柔安静,对应原文诗句中“我曾在人间看见过天使一般的美丽姿态”,所以弹奏此处时尤其注意踏板运用的干净,在琶音及音阶上行时适当给出,其余时松开,以求塑造安静温柔的天使形象。乐段由三个五小节为一句的平行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又分两个乐节,李斯特采取先抑后扬的方法第一乐节下行,似叹息,第二乐节上扬,似疑问,和声在主持续基础上富有变换。李斯特在诠释诗歌的同时似乎也在用乐句讲述爱情故事。结合《歌集》其他诗词的描述,我们似乎可以透过时光看到1327年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彼特拉克初见劳拉惊叹不已,疑问天使是谁?短短一句语气话的乐句设计李斯特音乐大师的功力显露无遗。第二乐句较之第一句连接更加紧密,音乐一气呵成,李斯特通过上行分解和弦把音乐推至高处,紧接五度跳进的切分急切渴望,好似彼特拉克迫切想认识夫人的心情。然而旋律23小节休止后的下行及24小节低八度的重复却如同喃喃自语般低沉,同时伴奏织体加密,有一种上下的摇摆感,调性也开始在f, be上游离,但是音量微弱更添模糊。李斯特通过旋律及音量的对比将彼特拉克面对劳拉时内心的波动不已却在夫人面前紧张羞怯,小声低语的形象描绘的淋漓尽致。第三乐句同样由两乐节组成,是前两句的二度上行,代表彼特拉克对美好爱情的赞美与向往。调性从前乐节的bb调上转至后一乐节的bG调上,以K46-D7-I完满终止,乐曲进入插部。

与主部的温柔不同,插部逐渐变得激烈,代表彼特拉克虽单恋苦涩却仍止不住对爱情的渴望。音乐开始于be调上,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是4+7的带有扩展的不对称结构。第一乐句低声部为分解和弦并呈半音级进下行,中声部音阶上行,使得节奏上更加紧凑,音乐更加流动。高声部以附点节奏及六度大跳增加了对比性,后接次断音的半音阶下行带有无奈感,如同声声叹息。第二乐句是扩展乐句,低音部含有一条长达四小节从F至B的半音级进下行旋律线,中声部的音阶加厚,音区增高,高声部八度叠加半音级进上行,此句和声不断丰富变换,音量逐步放大,情绪渐渐激动,上下两条旋律走向加上内声部的叠加李斯特交响化的推动了音乐发展。随后在一连串双音的推动下推至此段最高音#G音,在E调上以K46-D7-I的完满终止。此段似对应诗句“我曾听见她在叹息中说出的话语,能让河水倒流,让大山震撼”,又与彼特拉克常常叹息相思情苦,内心却如不断上升的旋律般渴望爱情向往爱情的形象吻合。

在《歌集》里彼特拉克将一切美好的词汇都献给了劳拉。主部二的再现正是纯洁美好的象征。其以前一乐段E调的下行三度关系C调开始,乐段为两个乐句的4+4 方整结构。前一乐句右手旋律是主部一旋律的三度上行,音区也移至高音区,由于弱踏的加入音乐如梦似幻、透明纯净至极,如水般纯净,水晶般剔透,就如诗歌里天使一般高贵的她,也如彼特拉克那至纯至真的爱情。第二乐句旋律转至左手,在中音区演奏,代表岁月洗礼后越发深沉的爱,是爱的升华。右手伴奏为次断音的上行三连音和弦分解,47小节调性再次下行三度转至ba调,在此t-s-D开放终止。49小节开始为插部二,此段处于乐曲的黄金分割点,突出全曲的高潮所在,对比更强烈,和声色彩更丰富,调性更游离,音域更宽广,情绪更加激烈,表达彼特拉克内心的挣扎。第一乐句调性通过同主音大小调转回到bA上,旋律由三组二度模进乐节组成,材料来源于插部一第一乐句第一乐节的分裂。低声部最低音不断重复bE音保持在主调上的属持续,和声进行为DDVII7-DVII7-I。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截然不同,旋律转移到左手,右手伴奏为省略头音的三连音动力音型,松开弱踏加大音响效果,音乐跳动大,起伏剧烈,忽高忽低,情绪激动,李斯特巧妙运用这一旋律将彼特拉克暗恋中那时而甜蜜时而痛苦,起伏不定纠结挣扎的内心展现得维妙维肖,最后旋律在断奏的柱式和弦中结束在的主调的D9上。

在插部二的情感爆发后,弱踏的再次使用使主部三的呈现又回归于平静,带着理性思考和对感情的审视。此段具有典型的李斯特风格,以琶音引出旋律,低音带有半音化进行,旋律加入颤音、半音阶上行跑动和长串小二度分解这些李斯特常用的华彩手法后进入尾声。尾声采用三种材料,材料一来源于引子,在F音上不断强调,首尾呼应。材料二来料来源于主部,出现在尾声的中间,低音保持主持续,和声为T-D7-DD7/S-S-s-b5DDVII。材料三来源于引子属准备段的变奏,调性在bA和A上不断游离,持续重复D7-T的进行,如诗句里“空气和微风都充满了悦耳的音乐之感”,让人意犹未尽,耐人寻味。

纵观全曲其特点围绕在不变和多变上发展。不变的是始终以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性格做对比,交替穿插,模仿人物的内心变化阶段。多变的是其内部结构,呈现出交响化的钢琴配置。李斯特认为钢琴具有整个乐队的效果,能模仿各种乐器,集中地体现整个音乐艺术,因此他的作品始终追求“钢琴的交响化处理”。作品123的交响化首先体现在音响色彩上,表现为三方面。从调性上,通过不断转调、离调、调性对置手法在大小调和远近关系调上转换,构建出多变的音乐色彩使乐曲忽明忽暗。从和声上,李斯特大量采用新式和声进行,如伴奏到旋律设计大量或长或短的半音化进行,这种半音扩张的写法使音乐更具设计,线条感十足。又如不准备不解决的九和弦更具紧张感,表现戏剧性的冲突。这些新式和声赋予了乐曲新的音响色彩感受。从音色上,旋律、伴奏在左右手的不断交替并且快速的音区移动,使音乐发展高低交错,不同音区音色对比强烈,拉长了乐曲的横向发展,模仿管弦乐队不同乐器音色和声部效果。这些在音响色彩上的丰富使音响脱离单调如交响般华丽。其次交响化体现在音乐的发展层次上,表现为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李斯特喜爱用详细的音乐术语精心设计乐曲的艺术处理,对音乐层次变化有着明确要求,作品123从pp的dolcissimo(柔和甜蜜)到ff的crescendo molto(非常渐强)再回到ppp的quasi niente(几乎无声),速度则多次强调ritenuto(突慢)的效果,通过力度和速度或细微或戏剧的变化,使音乐内容呈现多层次性,做到如同交响般的感染力,将彼特拉克的欢喜与挣扎生动刻画。再者交响化表现在123号声部的多层次,其高、中、低声部都有自己的音乐走向,多声部的叠加扩大了乐曲纵向发展,模仿管弦乐队多声部的乐器配置让音乐更具立体感。同时旋律声部保持4/4的韵律与伴奏声部三连音的韵律在节奏上形成错位,这种节奏上的交错使声部层次更多元化,模仿管弦乐队各乐组间的不同发展,形成纵横交错的声部层次。另外对管弦乐器的模仿也是123号交响化的表现,如vibrato处模仿弦乐揉弦,如由连音线╭╮和小圆点...表示的次断音模仿弦乐的连顿弓,作品中最低音进行如低音提琴支撑声部,大量琶音的出现又似模仿竖琴等,李斯特通过对乐器的模仿增加钢琴的表现力。当然要实现钢琴的交响化必需要“混音器”—踏板的加入。作品123号有大量旋律和伴奏在高、中、低音区的快速的移动,踏板的加入不仅让乐曲在演奏中更加连贯,而且使不同音区的音色混合起来融为一体,音乐更具混响效果,音响更饱满立体。而在插部和华彩段长踏板的运用造成音响的片段感,快速移动让泛音迅速融合一体形成新的色彩块,带来交响般轰鸣效果。这些在音响色彩、发展层次、声部层次、踏板的交响处理让乐曲更富表达力。我们对123号创作手法,情感内容,曲式结构的认识能让我们更好地使音色与情感统一,演绎如此诗情画意的乐曲。

注释:

①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1304-1374)意大利诗人、学者、语言学家。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欧洲“诗圣”。

②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著名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③《意大利游记》为李斯特创作的《旅游岁月》第二集,创作于约1327—1348年间。

④《歌集》大多为彼特拉克为其精神恋人劳拉所作,共366首,其中14行诗317首,打情诗29首,六行诗九首,叙事诗七首,短诗四首。

⑤彼特拉克:《歌集》,李国庆,王行人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年,第200页。

参考文献:

[1][意]彼特拉克.歌集[M].李国庆,王行人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2]人民音乐出版社编.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3]鲍捷.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玛捷帕》交响化处理演奏技术分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04).

猜你喜欢

钢琴音乐
浅析丁善德钢琴音乐的艺术特点
跨文化视角下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现状及措施
梁雷钢琴组曲《我的窗》多元文化特性及演奏诠释
我国钢琴音乐民族风格的自主创作浅析
钢琴音乐与跨文化音乐教育研究
关于钢琴音乐表演艺术的几点美学思考
琴键上绽放的法兰西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