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定县北庄汉墓题铭的整理

2015-03-23

关键词:汉墓拓片释文

何 慕

(河北大学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河北定县北庄汉墓题铭的整理

何 慕

(河北大学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河北定县北庄汉墓的墓石题铭记录了丰富的地名和人名,对于研究东汉中山国疆域政区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原发掘报告只公布了一部分题铭。整理北庄汉墓全部能辨认字迹的题铭,在原发掘报告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作出436块墓石的释文,比原报告的174条释文又增加了200多条,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帮助。

北庄汉墓;题铭;东汉;中山国

网络出版时间:2015-07-07 11:03

1959年,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清理了位于定县(今定州市)县城北边的北庄汉墓,在发掘报告中公布了墓室中有题铭石块的释文和拓片[1]。发掘报告中提到“此种有铭刻的石块174块,为不完全统计数字……因为墓壁及石墙均未清理到底,估计还有一部分有铭刻的石块尚未出土”。因此,已经公布的174份题铭并不是全部题铭。北庄汉墓发掘之后的几十年中,中国陆续发现了很多两汉诸侯王墓。其中有一些墓的墓石或墓砖上也有大量铭文,如山东济宁市肖王庄一号汉墓[2]、山东定陶县灵圣湖汉墓[3]等。在这种情况下,北庄汉墓全部墓石题铭如能公布,对于研究汉代诸侯王陵制度和物勒工名制度将会有重要意义。目前学界对北庄汉墓有字刻石的研究成果很少①[4]72。最重要的成果是马孟龙的《定县北庄汉墓墓石题铭相关问题研究》一文,他指出,题铭中包含的丰富地名信息“对于探讨刘焉墓的营建以及东汉中山国疆域沿革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利用这些地名复原了东汉前期中山国的政区[5]。那么,整理出北庄汉墓全部题铭的释文,也就成了学术界的迫切需要。

北庄汉墓清理完毕后,有题铭的石块被运到定州城内的石刻馆保存。这些石块被砌筑在院墙内,大致按照石料来源地排列:来自“望都”的石块放在围墙的东部,来自“北平”的石块放在围墙的西部,来自“上曲阳”及其他县的石块放在围墙的西北部。因石块质地的问题,部分石块风化严重。发掘报告中有完整拓片的石块,很多已经风化掉一部分刻字,今天已经很难把实物与原拓片一一对应。笔者数次前往北庄汉墓石刻馆考察、拍照,整理了全部能辨认字迹的刻石。围墙中砌入的石块共488块,仍能辨认出字迹的有436块,其他52块或风化剥蚀后无字,或原本就无题铭。经整理后的释文列为下表,供学界分享。

表1 北庄汉墓题铭石块释文表

北庄汉墓刻石的保存现状不太理想,很多刻字风化剥落。如果再不加以保护,任由石块暴露在外风化,这批1 000多年前的文物价值将会大大降低。一些石块上有明显的拓印痕迹,说明清理完北庄汉墓后这批有字刻石应当保存有完整拓片。如果文物部门能够将全部400多块拓片公布,在此基础上的释字与释义会精确很多,综合研究就能继续展开。望有关单位能早日整理发表造福学林!

注 释:

① 专门的研究,仅见日本学者尾形勇在《汉代“姓”的特征及其种类》一文中对墓石铭文中出现的工匠姓氏做了一个简要归类,还有马孟龙的文章。

② 原拓片编号为26号。“巍”,原释文为“魏”。同一字形,原拓片160号释为“巍”。今依160号拓片释文,统一把此字释为“巍”,包括本文新编号35、55、116、162号刻石。

③ 该条释文按先左列、后右列顺序。

④ 原拓片编号为88号。“曲”,原释文为“由”,拓片也显然为“由”。今依实物改为“曲”。

⑤ “三一一”为从右至左横写。

⑥ “平”之下刻字被石块挡住。

⑦ “城”之下刻字被煤堆挡住。

⑧ 原拓片编号为150号,原释文作“北平□□建”,马孟龙补第二个缺字为“我”,今依照实物补第一个缺字为“石”。

[1] 河北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64,(2):127-194.

[2] 济宁市文物管理局.山东济宁市肖王庄一号汉墓的发掘[A].刘庆柱.考古学集刊(12)[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41-112.

[3]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菏泽市文物管理处,定陶县文管处.山东定陶县灵圣湖汉墓[J].考古,2012,(7):60-67.

[4] 尾形勇.汉代“姓”的特征及其种类[A].尾行勇.中国古代的“家”与国家[C].张鹤泉,译.北京:中华书局,2011.72.

[5] 马孟龙.定县北庄汉墓墓石题铭相关问题研究[J].考古,2012,(10):71-80.

(责任编辑 薛志清)

Collection and Study of Stone Inscriptions of the Han Tomb inBeizhuangof Dingzhou

HE Mu

(Center for Studies of Song History and College of History,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2,China)

The stone inscriptions of theBeizhuangHan Tomb in Dingzhou City of Hebei Province contains many names and place names.It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researches on the territorial change of the State of Zhongshan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It is a pity that the original report only published part of the stone inscriptions.The paper collects all of the inscriptions that have been identified so far,and offers 436 pieces of annotation that is much more than the original report,hoping to provide more help for the follow-up study.

Han Tomb inBeizhuang;stone inscriptions;Eastern Han Dynasty;State of Zhongshan

2015-05-06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指导项目(SZ2011604)

何慕(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学。

K 85

A

2095-462X(2015)04-0037-08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50707.1103.022.html

猜你喜欢

汉墓拓片释文
《韦洽墓志》拓片
五代南汉李纾墓志拓片
大云山汉墓发掘记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北宋《曲行殷墓志》拓片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1940年4月郭沫若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汉墓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马王堆汉墓帛书[叁]》释文补正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