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地域叙事研究

2015-03-26

关键词: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

蔺 蕴 洲

(忻州师范学院 专科部,山西 忻州 034000)

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地域叙事研究

蔺 蕴 洲

(忻州师范学院 专科部,山西 忻州 034000)

地域叙事是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重要特征,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地域叙事的继承和发展。地域叙事与乡土小说中的地方色彩联系密切,却也有本质的区别。通过对新现实主义小说中地域叙事的研究,发现这类小说主要从种族社区叙事、国际化都市叙事以及西部和边境叙事等不同视角书写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后现代美国之书”,从而使新现实主义小说具有更深的人文内涵和社会价值。

新现实主义小说;美国后现代小说;地域叙事

网络出版时间:2015-07-07 10:59

当代文学评论家詹姆斯·伍德指出,现实主义不属于文类范畴,其并不像反对者认为的那样幼稚;相反,20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无不充满叙事技巧,且所有类型的小说中无不蕴含着现实主义的影子,尤其是不断吸收新的叙事形式和叙事技巧,促进了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嬗变,并呈现出日益丰富的多样化色彩。从美国文坛的实际情况来看,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新现实主义小说契合了伍德的上述论断,这些新现实主义小说不仅继承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再现与模仿的叙事特点,同时由于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也产生了一些不同于单纯模仿的时代特征。此外,新现实主义小说与后现代主义小说有一定的联系,并在描绘社会现实中融入了后现代小说的一些叙事特征,而地域叙事又是其叙事特征中最有代表性的内核。所以,对地域叙事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新现实主义小说对现实主义小说的继承和对后现代小说的发展与嬗变。

一、地域叙事的界定

谈到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地域叙事,人们自然会想到美国同时期的乡土作品,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浓郁的地方色彩。诚然,在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诞生之初,这类小说占据了相当数量,并以描绘各地的风情地理与人文特色而著称[1]。需要指出的是,小说的这种地方色彩并非等同于文学批评领域的地域叙事,两者间虽有深厚的联系,但却是两个有明显区别的概念。著名的文学批评家M.H.艾布拉姆斯曾对以上两个相关概念进行准确的界定:小说的地方色彩也就是小说的乡土特色,是对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习俗以及思维方式进行详细的展现。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小说被称为“乡土小说”,这类小说一般只表现相关地域的表面特征,而较少对人性特征以及更深层的问题进行探查和呈现。而地域小说不仅强调自然环境、人文特征以及地方色彩,还强调探查地域环境对人物性格以及情感和交流方式的重要影响。从上述界定来看,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小说并不一定可以称之为地域小说,但是地域小说必然要对特定地域的地方色彩进行必要的描绘和呈现。从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来看,这一时期的乡土小说数量众多,但是也不乏以地域叙事为主要特征的地域小说,这些小说往往注重利用地理和人文环境来塑造人物性格,并使新现实主义小说具有更为深厚的人文内涵[2]。

二、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地域叙事的历史渊源

对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地域叙事特征进行研究,不能仅限于对其乡土特色的简单回归,而要对其地域叙事特色进行深刻解析,故必须对美国小说的地域叙事传统和历史渊源进行追溯。美国小说的地域叙事传统悠久,一般认为其起源于华盛顿·欧文的散文和短篇小说集《见闻札记》。这部小说集中的短篇小说《睡谷传奇》不仅描绘了当时美国东北部的自然风貌,还将其设定为故事发生的背景而融合到故事情节中。小说中的自然风貌描写被赋予独特的美国地理文化特征,使小说的故事情节也具有了浓郁的美国文化特色。欧文创立的地域叙事传统不仅使美国形象第一次登上了世界舞台,同时也成为新现实主义作家所效仿的地域叙事典范。

在欧文之后,地域叙事传统在美国现实主义创作时期迅速发展,其主要特征是小说创作过程中通过各地人文和地理环境的描写,反映内战之后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3]。这一时期的地域叙事已经不再是通过奇异的自然风貌来展现美国作为新兴国家的民族性,而更多的是揭露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美国社会现实。进入20世纪以来,美国小说中的地域叙事仍带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地域叙事特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后现代小说因过分注重表现形式,而摒弃了地域叙事传统,富于地域叙事的美国小说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地域叙事并没有随之退出文学舞台而消亡,之后的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对地域叙事的继承和发展,使其仍然在引导当今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并使新现实主义小说成为美国小说地域叙事演化中的重要一环。

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家重新继承地域叙事传统,并将其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不仅是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回归传统的重要标志性特征,也是其区别于后现代小说的主要标志。但是这种继承并不是对现实主义小说地域叙事的简单回归,而是更侧重于描绘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后现代美国之书”。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在经济全球化风潮下,典型的地域化特征逐渐模糊,而保持美国文化的多样性成为新现实主义小说地域叙事的重要任务;二是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家的多元文化背景。由于社会的多元化,使得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家具有较为复杂的文化背景,并使其地域观念各有不同。也正是由于上述影响,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地域叙事具有了种族社区、国际化都市以及西部和边境3个主要的地域区分,并为新现实主义小说地域叙事特色的探究提供了可能。

三、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种族社区叙事

在后现代时期的美国,种族社区作为一个概念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种族社区叙事却在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地域叙事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成为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渴望以及对其历史的追忆。虽然美国文化一直标榜大熔炉式的兼容并蓄,却隐匿不了强势的白人文化对其他少数族裔文化的排挤和消解,而种族社区的消失正是这种排挤与消解的有利证据。在这种主流文化消解和边缘其他族裔文化的背景下,通过地域叙事为自身的历史文化在文化多元化进程中争得一席之地,就成为美国族裔新现实主义作家的时代任务。这种将记忆与想象中的种族社区用于小说的地域叙事中,很明显属于一种后现代的虚构范畴,与现实主义小说的实际有本质的区别。

从具体作品来看,莫里森于1973年创作的小说《秀拉》无疑是种族社区叙事的重要代表。作者在这部小说中虚构了一个黑人社区梅德林镇,借以展示作者对黑人历史以及保持黑人文化传统的某种渴望。虽然小说中的黑人社区梅德林镇属于一个完全虚构的种族地域,但却不是作者闭门造车或空穴来风,且小说的作者在接受采访时也曾亲口承认梅德林镇的形象来源于其母亲的口述。因此,莫里森重视黑人社区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看到黑人社区独立的人文传统与历史的潜在价值,并在与主流白人文化抗争中给予黑人以地缘意识和文化归属感。总之,小说的主人公秀拉所代表的激进黑人女性寻找自我成为作者种族社区叙事的主旨。正如作者本身所说的那样:“与其费力颠覆这些形象,不如努力去填补黑人文化和历史本来的图景,这更加富有成效。”[4]249除了小说《秀拉》以外,莫里森还创作了多部以黑人社区为视点的地域小说,例如《最蓝的眼睛》是莫里森小说黑人社区叙事的初次尝试;小说《乐园》则以鲁比镇的变迁为背景,主要讲述了美国黑人从被白人排斥发展到排斥其他人种、到最后与之融合的历程,展现了作者的种族大爱以及对各种族和睦相处的良好愿望。

菲利普·罗斯是另一位著名的族裔新现实主义文化小说家,其晚年的小说《反美阴谋》《愤怒》以及《复仇》都是以20世纪40年代犹太人社区为主要叙事空间,通过对犹太裔社区环境背景的描写,讲述了复杂社会环境下中下层犹太裔美国人的不同人生经历,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的犹太裔美国人的社会生活画卷。从地域叙事特征来看,罗斯的小说和莫里森的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其创作背景也与作者本人在犹太社区的童年生活有关,毕竟童年的回忆是一个人脑海中永远翻腾的浪花。然而受到战争和政治因素的影响,犹太社区终究成为历史。但是这3部小说在充分体现了作者怀旧情结的同时,也展现了作者通过犹太社区叙事对战争、政治和死亡的思考[5]。

四、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国际化都市叙事

国际化都市叙事写作是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地域叙事的又一重要特色。随着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美国成为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国际化都市成为现代美国的重要地域标志。这里有众多的跨国公司和各大财团,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并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化人文环境。以美国最大的国际化都市纽约为例,现代化的街道和楼宇、繁忙的交通以及多元文化的交融都使其具有迷人的魅力。但另一方面,这里的罪案频发和人情冷漠又将人性的异化发展到了极致。因此,后现代美国大都市在迷人的外在环境背后隐藏的是人们心灵的躁动与不安,这种躁动与不安最终会将人们的精神世界引向空虚[6]。以此为背景的地域叙事写作不仅凸显了国际化都市的地域特征,同时还深刻地体现了现代都市环境下人们心理的异化,描绘出国际化都市繁荣表面下美国人真实的精神世界。在国际都市地域特色方面,保罗·奥斯特的《纽约三部曲》、E.L.多克特罗的《上帝之城》以及唐·德里罗的《国际大都市》等小说都将纽约作为叙事空间,将国际化都市环境对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说《国际大都市》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帕克一天中的旅程,通过对国际化都市纽约的地理风貌以及人文环境的详细描述,展现了后现代美国与其表面繁荣相异,却又十分真实的另一面。小说中主人公帕克的纽约之旅不仅是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地域之旅,同时更是后现代美国人精神层面的没落之旅。小说的精妙之处在于将人物心理行为的异化与地域特征融合在一起,也就是将这种异化置于都市地理环境描绘中进行追踪,并由此呈现出浓重的地域叙事特征。因此,《国际大都市》表面上讲述的是主人公帕克的个人悲剧,实际上这种悲剧的普遍性在于作者对后现代美国的担忧。帕克的悲剧是美国的悲剧,在这种崩塌中可以窥视出现代美国社会的集体焦虑、恐惧以及迷茫。

多克特罗的小说《上帝之城》是另一篇以纽约为地域叙事写作对象的著名小说。作者在这部小说中,用看似混乱的语言碎片叙述了这座大都市的诸多悖论,文学艺术与虚伪并存,外表的繁华与精神的空虚并存。总之,是上帝不再眷顾的城市。正如小说结尾对上帝真实性的质问那样,对上帝的性质以及人类未来的思索正是现代人应该追求的意义深远的精神价值。

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西部和边境叙事

与地域叙事的前两个特征相比,西部和边境叙事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其中以西部自然和人文风貌为背景发展起来的通俗小说是美国西部地域叙事小说的原型,并形成了对美国文化有重要影响的西部文化。但是新现实主义小说中的西部地域叙事更注重严肃的艺术特质,并且往往将反映西部自然风貌与风土人情的环境描写与小说的故事情节相融合,以凸显环境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

科马克·麦卡锡是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家中西部和边境叙事的重要代表,其代表作《血色子午线》和边境三部曲《酸马》《穿越》《平原上的城市》是作者最具美国西部和边境叙事特色的小说作品。其中《血色子午线》主要描写了美国开发西部过程中野蛮驱赶和屠杀印第安人的情景[7]。麦卡锡以娴熟的风景描写赋予这部小说独特的西部视角,在这种近乎原始的自然特征下,以文明自诩的白人却用近乎野蛮的丛林法则进行所谓的开发。原始的西部环境成为小说主题展开的重要依托,小说通过还原西部开发的真实场景,说明美国梦对印第安人来说无疑是一场美国噩梦。

《血色子午线》的创作表明作者将人类社会的邪恶展示出来,并不是为了去理解这一切,而是为了确认难以言表的、邪恶的社会现实,这便是小说的创作目的。著名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充分肯定了小说《血色子午线》对成就麦卡锡这位当代美国小说大师地位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没有其他任何当代美国小说家,即使是品钦,给我们创作了像《血色子午线》这样一部既强烈又令人刻骨铭心的小说”。小说《血色子午线》的人物法官、风景和屠杀这3方面无疑值得称赞,但贯穿其中的娴熟而又生动的风景描写赋予作品独特的西部视角,更应引起关注。在那种充满原始意蕴的西部自然环境中,作为“文明力量”的白人抛弃了自己所标榜的文明,以原始的、野蛮的丛林法则为标准,扮演了一群残忍的猎人形象。小说中的西部环境不仅是小说暴力主题存在和展开的重要背景,同时也是小说所要表达和反映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这种特定的西部环境,对印第安人的屠杀无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历史意义,而法官霍尔顿和白人小孩之间的食猎关系也就显得飘渺且令人印象不够深刻,这一切所展现出来的邪恶本质也就难以激起广大读者的思想共鸣。显然,小说《血色子午线》中体现出来的新现实主义风格,使麦卡锡成为后现代主义时期以揭露人性阴暗为特色的新现实主义小说大师。

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地域叙事主要聚焦于种族社区、国际化都市以及西部和边境的描写,这种具有鲜明地理和人文特征的实体地域抑或后现代虚构,皆凸显出对后现代社会的现实书写与反映,使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成为描摹多元文化环境中的“后现代美国之书”。其中种族社区叙事是在多元文化视角下族裔文化传统的思考,而国际化都市叙事则是新现实主义小说家对多元文化背景下人类精神空虚的考量,西部和边境叙事则是思考了西部地域环境中的人性,并基于这种历史真实的地域书写影射出后现代环境中的人类暴力。总之,地域叙事是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叙事特征的亮点,体现了当代美国小说创作对现实主义地域叙事的回归和超越。

[1] 陈许.美国西部小说的起源与发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87-91.

[2] 佘军,朱新福.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人物概念与人物刻画[J].当代外国文学,2013,(2):127-135.

[3] 杨东.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空间及主题意蕴探究——以菲利普·罗斯后期小说为例[J].学习与探索,2012,(8):129-132.

[4] Gillespie C.Critical Companion to Toni Morrison:A Literary Reference to Her Life and Work[M].New York:Facts On File Inc,2008.

[5] 朴玉.评菲利普·罗斯在《反美阴谋》中的历史书写策略[J].当代外国文学,2010,(4):83-91.

[6] 佘军.时代生活、历史书写与道德世界——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题材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1):1.

[7] 高明玉.记忆与虚构——科马克·麦卡锡《血色子午线》中的历史叙事[J].学术界,2012,(4):233.

(责任编辑 白 晨)

Research on Regional Narrative in the US New Realism Novels

LIN Yun-zhou

(Department of Junior College,Xinzhou Normal University,Xinzhou,Shanxi 034000,China)

Regional narrative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American new realism novels,which inherits and develops the regional narrative of the traditional realistic novels.Regional narrative is closely related to local color in local novels,but there are also esse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By studying the regional narrative in new realistic novels,it is found that this kind of novels can be regarded as postmodern American books that write about the diverse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nic community narrative,international urban narrative and western and frontier narrative.Thus,the new realism novels have deeper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social value.

new realism novels;American postmodern fiction;regional narrative

2015-05-05

蔺蕴洲(1985-),男,山西五寨人,忻州师范学院专科部助理讲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

I 206.09

A

2095-462X(2015)04-0066-04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50707.1059.007.html

猜你喜欢

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90后现代病症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新现实主义巨匠
进入后现代陶艺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