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城农产品对接上海市场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2015-03-23张文进张玉林张荣俊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盐城农产品上海

张文进,张玉林,张荣俊

(盐城市农业委员会,江苏盐城224002)

盐城农产品对接上海市场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张文进,张玉林,张荣俊

(盐城市农业委员会,江苏盐城224002)

盐城市农产品资源丰富,主要农产品也越来越多地销往上海市场。为进一步推进盐城农产品对接上海市场,通过盐城农产品在沪展示展销与走访上海市农业主管部门,对盐城农产品供应上海基地与直销门店(窗口)进行实地察看,以及与相关企业进行座谈交流等方式,调研与分析盐城农产品对接上海市场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盐城农产品对接上海市场的对策建议。

盐城农产品;上海市场;调查分析

盐城市为全国农业经济总量地级市第一位,要由农业大市转变为农业强市,提高经济总量是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是保障,加快流通升级是前提,增加产业效益是根本。为进一步推进盐城农产品进入上海市场,2015年通过在上海市政府机关食堂进行盐城农产品展示展销,走访上海市农委相关职能处、室、办,对盐城农产品供应上海基地与在沪直销门店(窗口)进行实地察看,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调研了解与掌握情况。本文分析了盐城农产品对接上海现状,剖析盐城农产品进入上海市场流通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对比分析与思考,形成进一步推进盐城农产品对接上海市场的措施与建议。

1 盐城市农产品对接上海市场现状分析

1.1盐城农产品对接上海市场基本情况

通过开展上海农产品大市场、大超市负责人来盐城农产品生产基地考察授牌对接互动,组织盐沪农产品产销对接,推介盐城农产品参加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参与上海市迎新春农副产品大联展,中秋、国庆期间举办盐城(上海)农产品展示促销等系列活动,建设直销窗口,出台扶持政策等重要举措,使盐城农产品对接上海工作得以扎实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上海市场销售的农副产品约1/10来自盐城,盐城每年向上海供给粮食20亿kg、肉类30万t、蛋类35万t、水产30万t、蔬菜400万t左右,许多农产品生产基地成为上海大市场、大超市长期合作伙伴。目前上海已在盐城建立了十大蔬菜与食用菌生产基地,盐城在上海建立了810个农产品直销窗口,盐城许多农产品成为上海市民舌尖上不可或缺的美味。

1.2盐城农产品对接上海的类型。

1.2.1农“批”对接。对接江桥、铜川路水产,江杨、松江、上海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及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合作组织+批发市场”模式为主。据调查,江桥批发市场供应上海市场的蔬菜占总需求量的70%,盐城市对接市场蔬菜批发的主要品种有辣椒、蒜苗、白园萝卜、西葫芦、胡萝卜、大白菜及冬瓜等,2014年总成交量为16.2万t,是供江桥市场数量最大的地级市,占江桥总供应量的16%。2015年1—6月份,蔬菜总成交量为10.8万t,与去年同期9.7万t相比,增长1.1万t,增幅达11%。蒜苗(鲜蒜苗、冷库蒜苗)成交量占江桥市场的50%,约1.3万t。射阳县临海乾源合作社保鲜冷库年销售射阳蒜苗3 000 t左右;丽莎盛贸易公司上海直销店对接农贸市场以销售禽蛋为主,年销售额近2亿元;射阳县大米协会会员(含51家公司、基地、协会与专业合作社)年销售射阳大米30万t,销售金额13.5亿元;东台市林芝宏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对接上海年销售瓜果蔬菜1.2万t;盐都区鼎绿蔬菜合作社在上海建立窗口,采取“生产基地+批发市场+企业”模式,实现年销售额2 700多万元。

1.2.2农“超”对接。盐城农产品对接上海的超市主要有家乐福、沃尔玛、农工商、吉买盛、大润发、欧尚等。上海红琪果蔬园艺有限公司采取“合作社+基地+超市”模式,所成立的滨海县永琪蔬菜产业专业合作社,在滨海建立700hm2无公害“四青”蔬菜,10个千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公司还设立配送中心,立足国内并对接世界知名超市,产品销售网络覆盖上海、北京、深圳、大连、武汉、西安等20多个大城市,公司还与“小南国”等十多家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14年实现销售额超亿元;射阳特庸仁军禽蛋专业合作社常年供应鸡蛋给沃尔玛600t、家乐福1000t、欧尚1500t;东台现代禽业有限公司采取“基地+超市+农户”为主的模式,在东台建立自有禽蛋生产基地,吸引部分农户加盟,常年供应上海全市农工商超市实现销售5000多万元;万盛食品(上海)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直销窗口+超市”模式,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该企业还将在上海的6个区(县)建立“特色面馆+自主农产品展示中心”的连锁经营模式,并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针对市场的需求,以保障供应及时到位,此外该企业还对种养基地加强监管,实现产业链质量全程控制。

1.2.3农“校”对接。农产品直销给高、中等学校后勤部门(食堂)。盐淮米业有限公司与上海高校后勤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对接,常年供应鸡蛋1000t左右,大米1000t;东台市龙厨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主要销售大白菜、甘蓝、西兰花及西葫芦等品种直供闵行区110多家单位,年销售量1.2万t,年销售额达7000万元,其中直销学校的份额占总量的30%;大丰农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各类蔬菜,直供上海青浦区40多家相关单位,年销售量1.0万t,年销售额为3000多万元,其中销售给学校的份额达1000多万元;滨海县盛隆食品有限公司主营禽蛋销售,产品主要来源为亭湖、滨海等养殖基地,对接上海部分高校等,年销售量达3000多万元。

1.2.4农“餐”对接。直接与餐饮企业对接,减少经营成本。上海市普陀区张学东水产行直供饭店,农产品年销售额1500万元,其中盐城农产品占总营业比例为90%;上海阿青水产批发行直供饭店农产品年销售额1000万元,其中盐城农产品比例达85%;九龙口大闸蟹直销中心仅直供上海小南国餐饮控股有限公司的农产品销售额就达4000万元,并且已形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铜川水产门市30个直销窗口直供酒店批发与农贸市场,年销售额达3亿元,其中盐城农产品比例达80%。

此外,还有大批中小规模企业,为盐城农产品筹划农社对接,尝试在大型社区、高档社区建立相应直供窗口,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开展网络销售。

2 盐城农产品对接上海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低

调查发现,许多盐城农产品直销窗口从基地调运农产品在沪就地加工,场地简陋,技术缺乏,管理落后,无标准化、规模化加工车间。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难以抵消流通过程中的经营成本。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餐”对接缺乏稳定高效的物流体系支撑,运输仍需农户或农业合作组织负责,结果造成投资大、收益少、成本高、风险大的状况,制约着产业发展。因此,加强规模化、标准化加工环节建设,保障新鲜的农产品以最低损耗快速运至对接方,是有效降低产销对接双方的经营风险、保障对接收益、产销对接提档升级的必要条件。此外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发展给予大力扶持与推进,也是提高农产品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

2.2农产品生产经营方式差异较大

上海市对农业生产,尤其是蔬菜生产的扶持政策十分有利于产业发展,不仅各种补贴资金易落实到位,而且还开展标准园地建设,各区县根据《上海市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方案》,建立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以及“六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的蔬菜标准园。标准园区由市、区(县)财政投资建立,产权属于国资委,生产经营主体对标准园区进行租赁使用并负责维护,经营不善可以重新招租生产经营者,先建后租规范管理,这样可以保持设施依然存在,确保长期使用。而盐城的蔬菜设施建设,与其有本质差异,生产经营者自主筹措资金,实施项目资金扶持,项目投资时缺乏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指导,产品质量也难以保障。如果生产经营难以维持时,投资失败,造成资源流失与浪费。建设、生产、经营、管理主体以及经营方式的不一致,显示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差异。

2.3农产品品牌创建意识薄弱

盐城农产品企业在对接上海市场的过程中培育了一批深受上海市场欢迎的射阳大米、盐城草鸡蛋、阜宁生态猪肉、大纵湖大闸蟹、东台西瓜、射阳蒜苗等知名品牌,但是盐城农产品生产加工与流通企业整体对品牌的创建意识薄弱,调查发现一些直销店虽注册了产品商标,但创建者品牌意识不强甚至没有品牌意识,未意识到品牌对于提升农产品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价值的巨大作用,没有把品牌看作是影响自身长期发展的资源,认为品名、商标、标识等品牌要素是外在形式,是无关大局的东西[1]。农产品具有较强区域性,部分农产品生产者在农业发展项目中,没有很好地依托“绿色盐城”的区域资源优势来发展特色农业,在创建农产品品牌时,盐城农产品地方特色、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就难以得到很好彰显。

2.4农产品包装存在明显不足

盐城对接上海市场的农产品在包装上存在明显不足。以在江桥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为例,几乎很少有包装,多数是露天散装,有的即使是包装也显得粗糙、简陋,产品好坏不加分级,混装乱堆。包装标签应当标注的产品名称、商标、等级、产品性能、用途、食用方法、生产企业、联系方法、注意事项等体现企业信息的内容几乎没有,从而导致优质的农产品低价销售,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益。

2.5农产品对接市场费用较高

据相关企业普遍反映,农产品对接市场的费用较高,农“批”对接主要是市场摊位租赁费用高,4%农产品交易额为入场费用,还有农产品检测费用;农“校”对接高校要收取销售额4%的管理费用;农“超”对接超市则提取20%~30%销售额作为入场费及各种台位费用。合理分配对接双方的利益,是发展产销对接的关键点。没有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就难以建立稳定高效的对接机制,经营规模发展壮大就会受到限制。农业合作组织虽然生产、运输、销售一体化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和成本,但在管理、人力、物流及市场支出的增加将会使农产品对接利润低下,甚至导致企业亏损,难以维持经营。

2.6农产品质量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盐城市农产品质量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从对接上海市场来看,与上海农产品质量建设的技术指标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2014年上海市蔬菜种植面积累计达11.87万hm2,为加强蔬菜质量监管,当年开展农业部下达的农药残留定量检测任务4次,样品检测400份;完成市本级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定量检测样品5000份,快速检测为140万份,合格率均在99%以上。2014年,盐城市蔬菜种植面积为33.26万hm2,盐城市抽检样品1300个批次,其质量定性检测为3600批次,与上海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2.7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较慢

农产品电子商务在上海发展较快,如“菜管家”、“都市生活”等已经深入市民生活。盐城在沪直销窗口有创建电子商务平台的意念,但觉得这种模式前期投资较大。从目前大多数人消费习惯来看,购买蔬菜使用网络和电话订购还是处于体验式购买,尚没有形成固定的消费习惯,这主要是因为网购或电话订购不能挑选,质量和新鲜度得不到保障。总体来说,销售对象群体单一、规模比较小、消费连续性差,从而导致经营者经营风险升高,难以确保盈利性,使得投资者对新型流通模式产生持币观望的状态,阻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3 盐城农产品对接上海市场的对策与建议

3.1制定农产品对接的扶持政策

2014年盐城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在沪符合建设要求的农产品直销窗口(门店),每个奖励10万元。这种奖励是一种特惠激励机制,推进盐城农产品进入上海市场还应制定普惠制、与奖励并举的政策机制。一是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主要包括扶持农业生产温室等设施建设。具体实施可以借鉴上海的蔬菜标准园区建设做法,投资形式以国有全额资金为主,园区向社会公开招标租赁经营,建立财政性资产长效管理机制,保证园区设施完整持续运行,长期发挥作用;扶持农产品基地建立;扶持参与产销对接的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系统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2];扶持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质量检测系统,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扶持的方式可采取无偿补助和贷款贴息等。二是对农产品产销对接主体经营者给予优惠政策,对批发市场的摊位费、场租费、交易费用、对接超市的进场费及对接高校的管理费给予支持补贴。或者根据对接市场达到一定规模交易量的经营主体给予补贴支持。三是完善农产品保险机制,健全短期应急流通政策扶持体系,以解决自然灾害、不利天气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市场供应紧张的矛盾。四是对电子商务新型销售流通模式积极推进,由政府制定扶持政策,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与上海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对接。

3.2提高农产品生产流通组织化整体水平

提升农产品对接上海组织化、规模化水平,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市场调节功能。建立具备法定职能的专门机构,或在农业部门职能处室增挂牌子,采取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模式,强化对生产经营流通企业的引导,实施基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生产流通企业资源的优势互补和优化整合。市、县(市、区)将盐城农产品上海直供窗口和配送中心具体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并列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中,通过强化盐城农产品在沪直供直销窗口建设,使之成为盐城农产品进入上海市场的一张张品牌名片。二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调查发现,农产品流通的从业人员文化层次、专业知识、管理水平整体偏低,急需知识更新,因此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十分必要。通过培训使其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提高生产经营者素质,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三是进一步培育流通型龙头企业。由财政投入在上海建立窗口,以龙头企业,如悦达集团农业公司等国有企业牵头,整合盐城“绿色”农产品以拓展市场,逐步在数量和规模上不断扩展,创建更多的品牌,销售更多的盐城“绿色”农产品。四是扶持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发展。认真落实中央与江苏省系列惠农政策,扶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的成长壮大,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

3.3加强品牌创建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生产经营者要树立品牌意识,充分认识到品牌在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依托盐城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注入地方文化,丰富品牌内涵。挖掘利用好地方的历史、文化、旅游等资源,把地方特色文化注入其中,丰富农产品的文化底蕴,提升品牌的文化品位,使消费者在获得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获得精神文化上的享受[3]。逐步创建市场认可、符合消费需求、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区域品牌“盐城绿色农产品”。在对接市场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确保农产品质量、卫生和安全,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起到保护品牌的作用。

3.4提升盐城“绿色”农产品包装水平

积极推进盐城农产品包装提档升级,促进农产品销售,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提高盐城市农产品包装创新的意识。尽快摒弃农产品无论好坏、不分级别随意混装的习惯,建立农产品分级制度,实现优质优价,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对农产品分级给予高度重视,农产品经过分级,采用不同产品分别合理包装,利用色彩和图案的合理搭配突出农产品的特点。按照国家关于包装方面的标准进行包装,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增加盐城农产品在上海市场的份额。

3.5强化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盐城农产品对接上海市场,农产品质量是对接的根本保证。强化质量体系建设就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生产为基础,以农产品质量保障为重点,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全过程,操作环境和安全控制等方面的标准体系,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逐步与区域、行业、国家的标准体系相配套[1,3]。农业企业应当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把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结合起来,严格按照质量标准体系进行全面管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使消费者放心消费。

3.6推进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针对市场主体主流信息缺失、造成产销脱节的问题,农委、商务局、发改委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构建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准确进行信息采集。服务对象为生产者、运输商、批发市场、销售商与消费者,信息采集内容涵盖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全过程,利用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及时准确的主流信息,并形成信息共享机制,指导生产经营流通活动,有效促进产销对接,降低交易对接成本,提高交易对接效率,增加企业效益;同时为市场监管获取准确信息,为市场开展宏观调控提供依据,最终实现盐城“绿色”农产品有效对接上海市场的目标。

[1]任强.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实问题与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0,26(5):117-119.

[2]沈敏.“农超对接”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J].上海农村经济,2011(4):31-33.

[3]徐国强.农产品营销中的品牌问题分析[J].现代营销,2011(10):12-13.

2015-10-13

张文进(1966—),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环境保护、农业行政执法、农产品市场流通等工作;E-mail:yczwjaj@163.com。

猜你喜欢

盐城农产品上海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海电力大学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上海之巅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