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推进全维健康工程 为有效履行主要战略方向使命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2015-03-23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部长方胜昔
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部长 方胜昔
·卫生论坛·
深化推进全维健康工程 为有效履行主要战略方向使命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部长 方胜昔
健康是生存之本、幸福之源、胜战之基。为全面维护官兵健康,提高保障打赢能力,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2013年军区在全区部队部署开展“全维健康工程”,以服务保障“一老一少一基层”为根本着眼点,以维护促进官兵身心健康为基本立足点,大力推行十项举措,努力实现“六个拓展”。三年来,各级积极适应新形势、丰富新理念,探索新机制、再造新模式,系统性筹划,工程化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维健康模式基本完善,全面建设现代卫勤体系初步形成,以作战保障能力为核心的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能力如期具备,官兵和老干部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1 做法与成效
1.1 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全维健康理念取得新发展
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聚焦有效履行主要战略方向使命任务,总结军区卫勤准备、“双优”服务、内涵发展等理论和实践成果,丰富完善现代卫勤建设理论体系,不断赋予全维健康工程新的时代内涵。一是确立保为打赢的目标指向。始终把官兵健康作为战斗力要素,把维护促进官兵健康作为战斗力基石,倡导“以能力为中心”的现代军人健康观、“以健康维护与促进为中心”的现代军事医学观,践行“医疗与士兵同在”的保障理念,融合战创伤技术和信息系统技术,推动信息化战争卫勤保障模式创新。二是确立全维保障的方法路径。主动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积极推进卫勤保障向全域保障拓展、医疗保健向综合保健拓展、生理服务向心理服务拓展、传统手段向网络手段拓展、阶段维护向全程维护拓展、医学促进向文化促进拓展,全要素配套、全时制服务、全过程保障、全寿命维护,全面提升官兵胜任作战的体能、智能和环境适应能力。三是确立转型发展的实践抓手。深刻认清“全维健康工程”是打仗后勤、现代后勤、信息化后勤在卫生领域的具体体现,以全面健康维护为导向,牵引推进现代卫勤建设转型。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医学科技攻关和转化医学发展,提高健康维护品质。树立内涵发展理念,狠抓人才学科建设,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增强建设质量效益和服务保障效能。树立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卫生能力建设,实现政治、军事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1.2 坚持在深化中拓展,保为打赢能力取得新跃升
紧紧围绕能打胜仗目标,牢固树立“卫勤在前、保为打赢”思想,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卫勤准备,以全维服务积累、形成和提高战斗力,以全域保障保持、恢复和再生战斗力,努力实现“医疗救护更高效”目标。一是全域时效救治。优化“三区五级”医疗后送体系,完善战时卫勤编组,分级组织自救互救普训、野战内外科模块化精训,前伸损伤控制性手术技术,狠抓海空立体后送能力建设,“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救治能力基本具备。二是全时应急救援。着眼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同步推进机动卫勤力量与国家(省)级应急医疗防疫救援队一体建设,分批参加全军跨区基地化训练、实兵对抗演习和军兵种联勤保障研训,有序展开卫勤保障重难点课题攻关,应急救援能力稳步提高。三是全面强健促能。加强复杂恶劣环境和特殊岗位职业健康维护,大力发展“三防”救援、特勤疗养、康复医疗、军事训练防护等学科,加强航天航空、潜艇潜水、涉核人员防护康复技术研究,维护促进新型作战力量战斗力生成。精心组织抢险救灾、援外维和、神舟系列载人交会对接、日遗化武处置作业、亚信峰会安保、南京青奥会卫勤保障任务,确保了遂行任务中的官兵健康安全。
1.3 坚持在探索中完善,全维保障模式取得新突破
推进医疗保健由防病治病型向能力强健型转变,探索建立预防、医疗、强健一体化的新型军事医学保障模式。一是创新全程健康维护模式。坚持预防为主,前移健康关口,延伸强健措施,确保官兵伤病前、中、后均享有优质医疗服务,在任务前、中、后均得到全面健康保障,实现健康维护全覆盖。分级组织军以上干部住院体检、师旅主官疗养体检、老干部上门体检、门诊集中体检,分类组织专病疗养、康复疗养、集体疗养和体检疗养,深受官兵好评。二是深化院内“三专”诊疗模式。推行服务场所专区化、老干部收治专科化、疑难疾病诊疗专病化就医,建立专家会诊制度,开通军人就医“绿色通道”,实现门诊“一站式”、住院“一条龙”服务。完善持卡就医保障模式,高标准完成全军师职干部门诊、住院就医“一卡通”试点任务,就近就优医疗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每年组织新兵进行心理测评筛查,从源头上把住了心理质量关。开展“心理服务下基层”活动,组织任务部队集体心理疏导,开设心理门诊、心理热线、心理网站,及时化解官兵心理问题。组织精神疾病患者集中收治,实现从预防、治疗、康复到管理、评残、移交全程参与、全程服务。四是推开社会化医疗保障模式。推广泰州模式、宿州模式和江西经验,全区远离体系医院干休所全部实现医疗保障社会化。扩大小散远单位医疗保障社会化范围,放宽限定条件,提高补助标准,完善配套制度,实现官兵门诊急诊就近就便、住院治疗后送方便。
1.4 坚持在创先中创优,医疗服务水平取得新提高
着眼官兵健康维护新期盼,深化“优先保障、优质服务”活动,完善机制、丰富形式、拓展内容,最大限度满足老干部和官兵合理健康需求。一是创新服务举措。每年抽组百支医疗队深入边远海岛部队送医送药送健康,深入开展“送医扶医老区行”活动,抽调专家医疗队分赴龙岩、井冈山等五个革命老区,开展大型义诊、医疗巡诊、技术帮带等活动,赢得老区人民群众高度赞誉。二是提升服务品质。开展多元化综合医疗服务、亲情化保健服务、人性化优生优育服务,探索合理化药材供应服务,落实官兵和老干部住院“零待床”、检查“零审批”、合理医疗“零自费”,出院伤病员万人问卷调查满意率达95%以上。调整增加医院干部床位,增设干部病房,努力实现军以上干部住套间、师职干部住单间。免费集中诊治不孕不育官兵夫妇,开展独生子女遭受意外风险家庭、空巢家庭帮扶救助,提升官兵家庭幸福指数。三是破解服务难题。扩大医疗特殊项目病种、大病医疗统筹保障范围,补助投向投量向基层官兵倾斜,减轻基层部队负担。增加伤病残鉴定医院,简化评定流程,缩短审核周期,为官兵退役安置提供便利。在总部规定基础上,扩大部队官兵诊疗用药品种,增设军人特需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补充目录,全面维护官兵健康权益。
1.5 坚持在网聚中增效,数字卫勤建设取得新进展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网络集成建设为支撑,以信息深度运用为关键,成体系建设数字卫勤,基于信息系统的网络医学服务水平和保障效益明显提高。一是贯通战救数据链。深化基于电子伤票的野战单兵搜救系统研制,组织与一体化指挥平台互联互通,建立从战场单兵到后方医院的医疗后送数据链,实现战场伤员实时感知、精确定位、时效救治。二是建成卫勤数据库。建立基于云计算的军区卫勤数据中心、区域部队卫生云平台,实现卫勤数据集中存储、动态融合、部门共享。创新健康实现形式,开展医学影像、病理、远程诊断数字中心试点,推进军人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完善健康评价系统,实现官兵健康动态监控和预测干预。三是打造数字医疗网。圆满完成全军部队卫生信息化试点任务,研发运用部队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依托军事综合信息网、远程医学网、军用3G网,实现医院、部队和干休所平台共用、信息互通。推广应用为部队网络服务系统、军队老干部网络医学平台,部队卫生机构和干休所普遍开设网络门诊、网络病房,实现医院为部队“零距离”服务。
1.6 坚持在改革中发展,卫勤整体转型取得新成效
聚焦现代卫勤“三大建设任务”,持续深化卫生建设管理改革,加速推进卫勤建设转型,以服务保障牵引全面建设,以全面建设提升服务品质。一是构建前置式基层防治体系。扎实推进“3358”工程看病项目建设,配发专用药品柜、中医诊疗箱等专用设备,补助远离体系医院单位地方就医,在边远连队建成网络门诊,实现“卫生建设无弱连、医疗保障无死角”目标。深化旅团卫勤力量集中训管改革,指导开展对外非营利医疗服务试点,基层医疗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二是优化区域式医疗保健体系。加强总医院与中小医院,后方医院与部队卫生机构、干休所卫生所挂钩帮带,以项目和技术为核心,建立区域医疗保健联合体,预防、医疗、保健、疗养、康复全方位配套。深化医院综合绩效管理,推进研究型医院、疗养院建设,19所医院通过全军三甲评审,为官兵健康维护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创建联合式科技创新体系。优化整合资源,打破学科壁垒,大力培育特色优势学科,建立军区转化医学中心,推进临床与科研交融并举和相互促进。加强领军、拔尖高端人才培养,推开军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每年专项投入1800万元资助医学科技攻关,获国家二等奖3项、军队(省部级)一等奖12项,战创伤、肾脏病等传统优势学科保持全国领先,器官移植、重症救治特色学科发展迅猛,全面提升疾病诊疗和健康维护能力。
2 体会与思考
当前,军队建设正处于大变革、大转型、大发展的历史性时期,必须准确把握卫勤建设新形势、卫勤保障新使命、健康维护新要求,聚焦强军目标,围绕现代卫勤“三大建设任务”,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在新的历史方位和高度深化推进“全维健康工程”,为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1 在军事战略大调整中积极拓展卫勤保障职能
牢牢把握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新的内涵,聚焦保障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优化卫勤布势,创新保障模式,发展新型保障手段,倾力打造“打仗型”卫勤。一是保障基点向陆海并重拓展。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卫勤准备,整合资源优先建设沿海区域医疗中心、药材保障基地,发挥整体辐射保障效能。深化跨海伤员救治、登陆基地、岛上卫勤支援保障等重难点课题攻关,完善海空后送协同机制,积极拓展远海卫勤保障能力。二是保障能力向全域支援拓展。按照多能善战要求,加快发展海空立体后送力量,组建直升机医疗队、前沿综合手术队,强化卫勤实战化联演联训,提高“四海”联动支援保障能力。三是战略视角向海外保障拓展。充分发挥军事医学的独特优势,利用中外卫勤联演、中德军事医学交流等专业平台,积极稳妥推进军区卫勤对外务实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救援减灾等行动,着力提高海外卫勤保障能力,走开“大卫勤”建设路子,为军队“走出去”当好先遣队。
2.2 在军队体制大改革中积极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紧跟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进程,主动推进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健全机制、创新模式、强化管理、提高效能,大力提升医疗服务保障水平。一是提高医疗保障待遇。健全军人合理医疗标准,扩大部队官兵诊疗用药保障范围,增设军人特需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补充目录。扩大大病医疗统筹和医疗特殊项目的保障范围,完善退休干部和退役伤病残官兵军地医疗保障衔接措施,探索建立军人家属免费医疗制度。二是优化医疗保障体系。完善持卡就医保障模式,推行团级干部军内医院门(急)诊“一卡通”、师级干部军内医院住院“一卡通”,组织军人“双体系”医疗保障试点。三是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医疗经费核拨机制,增加医院门诊经费拨款项目,论证探索军队人员费用第三方付费机制。制定特勤疗养保障、精神疾病患者集中康复、不孕不育官兵免费集中诊治经费补助办法,切实维护官兵权益。
2.3 在医学科技大创新中积极提升健康维护水平
针对信息时代官兵健康维护的新挑战新标准,紧跟医学技术发展前沿,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狠抓人才学科建设,打造核心技术优势,全面提升健康维护能力。一是积极推进转化医学发展。加强转化医学中心建设,加快形成课题来源临床、评价依靠临床、转化应用临床的常态化运行机制,通过学科结构优化整合、诊疗流程重塑再造、临床科研有机融合,将最新科技成果转化惠及广大官兵。二是培育打造特色优势学科。以国家和军队重点学科为基础,深化科研院所联合协作,建立以疑难疾病、高新技术为纽带的疾病链诊治中心、联合专病中心、综合治疗中心,创新高精尖优势技术,形成优质保障支撑能力。三是聚力推进军事医学创新。设立医学科研课题基金,突出战场急需和医学前沿两个重点,加强战创伤、重大疾病诊治、生物安全、特勤保障技术攻关,发展军人强健医学、特殊环境作业医学和军事训练医学,开展基于信息系统新型卫勤保障模式研究,全面提升疾病防治和健康维护能力。
2.4 在军民融合大发展中积极构建全维保障体系
主动适应、积极参与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军地卫生工作深度融合,扩大融合领域,丰富融合形式,完善融合机制,建立军民一体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完善疾病预防体系。以军队疾控机构纳入国家疾控体系建设整体规划为契机,健全军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处置运行机制,完善军队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三防”应急救援体系,提高疾病预防特别是基层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二是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主动参与地方公立医院改革,协调纳入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军地合力加强后方医院重点学科、人才队伍、设施设备建设。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组织小散远单位人员纳入商业医疗保险制度试点,提高基层官兵健康服务和重大疾病保障水平。三是完善药材筹措体系。完善战备药材“以厂代储”良性机制,探索建设军队自主供应、地方协作配送相结合“双轨”保障模式,推开卫生装备军民融合维修模式,加强药品质量军地联合监管,提高军队药材筹措供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