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为 “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2015-03-2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年1期
关键词:科学考察中国科学院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编号:2007FY11030)是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董锁成研究员,项目专家组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恕研究员,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孙九林研究员。项目专家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孙鸿烈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陈宜瑜研究员。项目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参加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的120多位专家,以及俄罗斯科学院伊尔库茨克科学中心主席Kuzmin M.院士、贝加尔自然管理研究所所长、俄联邦议会议员、议长助理Arnold Tulokhnov院士、所长、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地理研究所所长Peter Ya.Baklanov院士、远东生态与水问题研究所所长Boris A.Voronov院士、伊尔库茨克地理研究所所长Plyusnin Viktor研究员、副所长Korytny Leonid研究员、赤塔低温与生态研究所所长 Ptitsyn Aleksey Borisovich、副所长 V.F.Zadorozhniy、雅库茨克科学中心主席 ALEXANDR Fedotovich SAFRONOV通讯院士、雅库茨克生物与冰冻圈研究所所长Pavel Aleksandrovich REMIGAYLO、俄罗斯联邦勒拿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主席Alexander Gukov和莫斯科大学、雅库茨克国立大学等10多个俄罗斯科学院研究所及大学的专家,以及蒙古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Dechingungaa DORJGOTOV院士等单位的50多位国外专家参加了考察。

2008——2012年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相关单位支持下,在项目组专家通力协作和艰苦努力下,该项目通过五年多的实施,取得了重大进展。

(1)该项目开创了我国大规模国际综合科学考察的先河,有力地推动了新世纪我国综合科学考察工作的国际化。

此次考察以中方科学家主导,联合俄蒙著名科学家,共有30多个中外单位,170多位科学家,首次对我国北方及俄罗斯和蒙古国中高纬度地区进行了多学科、多尺度、大范围5次大型综合科学考察,考察范围涉及我国北方及俄罗斯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地区、勒拿河流域及北冰洋沿岸、远东和太平洋沿岸等我国科学家过去难以到达的高纬度和北极地区。开创了我国对俄蒙中高纬度地区的国际综合科学考察,延续了中断多年的中苏科学考察,填补了我国近几十年在该地区的资料空白。2014年12月31日,项目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综合评价为优秀。评审意见认为《考察》成果应用范围广,科学价值大,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基础科技支撑作用及重要战略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我国综合科学考察工作的国际化。

(2)获取了大量珍贵样本和数据成果,开创了“对口合作,站点共建,成果共享”、“科学基础数据主导,政府部门需求辅助”的综合科学考察国际合作模式,成果应用效益巨大。

完成了考察区自然地理环境、水土资源、水生生物、森林、草地、经济社会与人居环境等科学考察,获得并带回俄蒙高纬度地区原始森林、草原、土壤、水环境、鱼类、大型底栖动物、藻类等的珍贵样品和标本3000多个(号),制作了44个专题数据库(集),编绘了1∶100万地形图、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图以及自然地理、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5部专题图集,出版了综合科学考察报告10部。支撑发表了120篇学术论文和5部科学专著的发表与出版。项目数据库为国家“十二五”重点经济区“兰西格经济区”、国家林业局“十二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水资源承载力与林带优化配置”等15项国家和地方政府重点规划项目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3)该项考察取得的成果得到中俄蒙科学家的高度认可和推广应用。

在国际上尝试构建东北亚南北样带,揭示了东北亚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样带梯度变化规律;在国内首次制定了综合科学考察标准规范18项;自主研制了野外考察信息采集仪器和分析软件;首次创建了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数据共享平台和东北亚E-Science信息化科研协作网络,并在中俄蒙科学家之间得到推广应用。

(4)该项考察取得了多个创新性成果。

针对考察面积近20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区域,项目组探索并成功实施项目探索并成功实施了点(野外生态站)、线(东、中、西重点考察线路)、面(3S技术对考察区域面上遥感调查)相结合,遥感监测、实地调查与样带分析相结合的现代信息化国际综合科学考察技术路线。完成了考察区东线(以温度、热量梯度变化为主,包括森林、草地、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与人居环境等)、西线(以生态环境退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社会经济与人居环境等为主)、中线(以水分梯度变化为主,包括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人类活动等);采取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模式,建立了E-Science信息化的国际数据交流和共享平台,利用国内、国际野外生态台站和实验室初步建立了国际生态台站网络,定点监测、实验获取第一手科学数据资料;自主研制了便携式野外数据采集仪。

(5)完成了我国北方生态经济区划,提出了向北开放战略。

项目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和地理相关法,以县级行政区作为区划的基本单元,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完成了我国北方地区生态经济区划,将北方地区划分为5大生态经济区,23个生态经济亚区,为我国北方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在综合考察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向北开放,发展同俄蒙跨境合作应作为我国新的开放开发战略选择,符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向北开放三大战略区域(东北区域:辽吉黑-长吉图区域开发的国家战略、基础设施对接、能源、资源、经贸合作;内蒙古、甘肃: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等新的国际通道、能源、资源、经贸合作;新疆——俄罗斯及中亚:能源、资源、经贸合作)。

(6)该项考察取得的成果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和政府部门的采纳。

项目组撰写的《关于加强科技基础性工作的建议》得到温家宝总理批示,对加强我国科技基础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完成的《中国与白俄罗斯经贸合作规划》得到国家开发银行辽宁省分行副行长批示、采用。

(7)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取得良好的进展。

该项考察培养了50多人国际科学考察队伍,培养博士后11名、博士21名、硕士20名,中俄合作培养俄方博士2名;与俄蒙科学院相关研究所和大学签署了12份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合作研究关系;组织召开了中亚、东北亚可持续发展论坛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

目前正是我国同俄、蒙和中亚国家互利合作的“黄金期”和战略机遇期。“一带一路”和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战略已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支持,正在推进实施。项目验收专家组建议,国家和相关部门抓住机遇,突出重点,长期支持,尽快启动二期考察,加强对该地区系统深入的综合科学考察。扩大范围,聚焦内容,尽快启动。建议二期考察考察范围由太平洋沿岸和北冰洋沿岸向俄罗斯欧洲部分和中亚等独联体国家扩展,使之为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猜你喜欢

科学考察中国科学院研究所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方定的长寿经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振声
睡眠研究所·Arch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祝贺戴永久编委当选中国科学院院
昆虫也会便便吗?
《中国科学院院刊》创刊30周年
井冈山市大鲵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及其驯养保护工作探讨
广开渠道,加强科学课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