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城有祥石 琢玉者洪顺

2015-03-23刘丹青

天工 2015年1期
关键词:和田玉玉雕玉器

文 刘丹青

彭城有祥石 琢玉者洪顺

文 刘丹青

我与洪顺兄相交多年,一直以哥们相称。多年来一直服务、共事于徐州玉文化研究会,相处融洽、情谊深厚。去年又让小弟拜他为师,追随学艺,大有进步。他于我而言既是兄弟、又是师长。时而谆谆教诲、时而煮茶代酒、谈艺风生。我一直在想,如果为洪顺兄画一幅漫画该怎样概括才最真实,“卷发、抬头、戴着眼镜、咧着嘴巴、呵呵地笑着。”这就是他,表里如一,简单厚直的他。

洪顺兄自幼喜爱舞文弄墨、习练字画。1991年进入徐州玉雕厂,开始跟随师父潜心学习炉瓶制作,后又研习传统人物佛像、花卉兽杂等。当时的徐州玉雕厂从事玉雕生产已有近四十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玉石雕刻行业主要生产厂家之一,巧匠云集、能工荟萃。1992年他被派往扬州玉器厂继续深造学习,用他的话说:“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眼花缭乱,是真的开了眼” 。扬州玉器厂珍宝馆陈列着玉雕界最顶级的作品,让初来乍到、求知若渴的他深埋其中、不能自拔,深深地汲取着惊艳的艺术养分。这期间他画了大量的画稿,今日看来依然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我惊叹他的勤奋,他却淡然一笑说:“这只是积累。”徐州玉雕厂七年的工作经历奠定了他多元化以传统线描为基础的造型艺术,其传统写实的老派艺术风格,一直影响着后来甚至可能一生。

因工作关系,近几年几乎每日都能到他的工作室交流学习。随着了解的深入,其身上的闪光点,由聚焦到扩散,我不能不钦佩他的勤奋、专注和善于思考,让我自愧和汗颜。几年如一日的画活、雕刻,反复琢磨、修改,从艺至今,已是二十多载春秋。我问他如何坚持,他说:“玉雕之路是一条艰辛漫长的路,来不得丝毫的投机取巧。”大家都说他是玉雕界的多面手,是个玉艺路上的成功者,我更说他天资聪颖,他坚决否认,他说常人很难想象他磨秃了多少钻头,耗费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少代价!他不是在诉苦,他说:“玉雕,马虎不得!”是的,成功众视,辛苦自知!我终于可以解释,他在玉雕上的那种天赋灵性,原来是熟能生巧后的下刀有神。

洪顺兄不仅自己潜心雕刻,更是一位传道、受业、解惑的好师父,他不仅玉艺遵循传统,其授徒亦是不遗余力,还是按照师傅带徒弟的老传统把式,他说这是源自于他的玉雕厂情节。玉雕厂解散之后,现在的玉雕工作室很难像以前在玉雕厂师傅带徒弟那样一对一地帮扶了。他说从他这里走出去的学生,要尽可能自己独立设计、创作,最终能成为玉雕行的可造之材。他不仅为每一位学员画活、改活,甚至亲自上机,现场雕刻讲解,他说这样虽然很累,但他还是想让这门传统的玉雕技艺能有序地传承下去。我为他这份难能可贵的责任,鼓掌!

洪顺兄生长在文化繁荣、才人辈出的徐州。长期在恢弘的汉墓、磅礴的兵马俑、朴拙的汉画像石、精巧绝伦的汉玉中浸润徜徉,这里给了他丰厚的文化滋养,宽厚仁爱的民风,楚汉雄风的霸气,时时激发着他的艺术灵感,于是才有了鬼斧神工的《三英战吕布》,四块和田玉插牌连在,是写实风格的代表之作,获得了上海神工奖金奖,同时入选上海世博会。

和田玉《如是我闻》 (正面) 王洪顺/作

和田玉《如是我闻》 (背面) 王洪顺/作

写了这么多,我还是不敢在技艺上妄加评断,我怕说了外行话,贻笑大方。还是继续说说他这个人吧。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有谦谦君子之风,是个好人,实在!但我却说他做人木讷、反应慢、认死理、不折服、不懂得变通,尤其在参赛获奖和追求名利上不积极、不进取。在一次失落的颁奖晚会上,我悄悄地问他:“就不能为了迎合市场、奖项,创意一些古灵精怪的作品,自成一套出格、变异、与众不同的风格吗?”他说:“我坚守传统,遵循内心的玉雕创作规律、规矩,这难道不是我的风格、我的特色吗?”我无言以对。

“玉品如人品”,不为所动,不被物欲所扰,专注传承,不哗众取宠,不故弄玄虚,不装模作样。我为有这样一位亦师亦友的兄长深感自豪。

王洪顺

1972年5月生,19岁进入徐州玉雕厂开始学习玉雕创作,1992年进入扬州玉器厂深造。入行二十余载,被称为徐州最年轻的“老”玉雕大师。现为中国工美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会员、上海海派玉雕协会会员、徐州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徐州市工艺美术师、国家级艺术品雕刻工高级技师、2010年获得职业玉器鉴定评估师资格。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玉石雕大赛中获得各类奖项。

猜你喜欢

和田玉玉雕玉器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玉雕青松献祖国
和田玉子料特征
西汉玉器的鉴定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浅谈和田玉的发展前景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