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情怀 比德于玉
2015-03-23李艳韬
文 李艳韬
君子情怀 比德于玉
文 李艳韬
和田玉《山居图》 杨大钊/作
走在琳琅满目的天工奖玉雕展区,一件白玉牌让我不自觉的驻足。玉牌画面疏密有致,一石,一松,一屋,一人,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清远的意境,令人遐想无限,仿佛置身万里雪飘世界,萧瑟的旷野,微茫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万籁天际,独立于山间古道……这意境分明浸润着中国传统国画的高寒趣味,我不禁惊叹,玉雕界竟有此熟懂国画意境之人。
收回思绪,抬眼一望,十月玉苑——杨大钊玉雕工作室。我喜不自禁,之前因为杂志的事情,曾电话向杨老师征集过作品图片,记得那时的我极其紧张,准备了半天说词,生怕被拒绝,没想到,杨老师声音温和,爽快答应,让我顿生亲切之感。此次偶遇,我一定要当面致谢。想到此,我抬脚就往进走,一番自我介绍,杨老师笑面相迎。交谈之中,我不仅敬佩于他对玉雕艺术的执着,更欣赏着杨老师亲切的人品。
精琢于技 比德于玉
和杨大钊老师交谈之初,他总是微笑的聆听,并不多话,不时的给我添茶倒水。可是,一说到玉雕,一说到创作,他便侃侃而谈。《山居图》中的文人意境,《慧海渡慈航》中的佛法,《合一》中万教同源、天人合一的观念,《大汉雄风》中暗含的历史文化……他没有向我这个外行讲述复杂的雕刻技巧,而是更注重着作品隐含的那些艺术语言,让人如同聆听了一场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讲座。正如杨大钊老师说:“我做一件东西,不是做这件东西本身,而是要通过它把我的思想化作艺术语言表现出来,使你在享受玉器美的同时,思想境界也有所升华”。
在杨大钊的作品中,你会惊讶的发现,对于玉雕中最难刻画的人物形象,在他的刀下,却形神兼备。无论是《禅》,还是《禅意》,其中观音的神态造型都极其秀美典雅、简洁飘逸,祥云、莲花、观音脸部的实,与观音脸旁的留白,虚实相间,疏密有致,如观音在云端俯视众生疾苦,给人遐想空间留足余地。尤其一双纤细富有灵性的手,成了作品画龙点睛之笔。
综观杨大钊的作品,在继承传统玉雕技艺的同时,力求简练、舒放的线条,作品中既采纳了西洋绘画结构严谨的风格,又有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写意传神,将美学赋予玉雕,给人以精神震撼和美的启迪,这是他在玉雕艺术上的突破,也是他传统中变生新意的独创。
宁静致远 君子情怀
和田玉《禅》 杨大钊/作
和田玉《母爱》 杨大钊/作
在玉雕界,杨大钊是一个低调的人,但是知道他的人,无不为他真诚、亲切、谦逊的人品啧啧称道。在市场化经济一步步侵入玉雕这个传统行业时,功名利禄与坚守执著放在了人生的交叉口,成了人生二选一的难题。面对这些,杨大钊没有流于世俗,走向经营玉石的商人之道,而是本着一颗赤子之心,始终在玉雕艺术的创作道路上踏着自己坚实的步伐。他用那格调飘逸的艺术家心理和宁静致远的君子情怀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艰辛之路。
人们总是说,文如其人。而在玉雕的世界,一件作品往往反映着一位玉雕师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之美。杨大钊老师总是说,“一件好的作品里必须有生活,必须反映生活之美,这也是我创作的使命”“我才不会把我的作品卖给不懂玉、不懂艺术的人”。朴实的话语,执著的信念,如君子般高山流水,这就是他坚守至今的玉雕之路,更是为人之路。
闲时的他,喜欢看书、品茶,“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性灵味,得与幽人言”。繁华浮尘的这份淡然,这份悠闲,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
杨大钊
又昭。江苏省工艺美术师,国家工艺品雕刻一级高级技师。20世纪六十年代人。自幼即随侯德明教授学习书画,其画作不时见诸报端及各类展览。1986年秋入邳县玉雕厂学习玉石雕刻。2009年秋来苏州发展,2011年春在苏州园林路成立“十月玉苑玉雕工作室”至今。现为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常务理事。
2010年作品《听雨》获“子冈”杯银奖;
2010年作品《罗汉瓶》获“天工”奖银奖;
2011年作品《大汉雄风》获“子冈”杯唯一的最佳工艺金奖;
2012年作品《禅思》获“子冈”杯金奖;
2012年作品《悟道》获“神工”奖金奖;
2012年作品《赐福》获“玉龙”奖金奖;
2013年作品《慧海渡慈航》获“百花”奖金奖;
2014年作品《母爱》获“子冈”杯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