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仲翅果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5-03-23张永康陈功锡申绪湘胡江宇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5年1期
关键词:桃叶果仁亚麻酸

张永康,周 强,陈功锡,申绪湘,胡江宇

(吉首大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 吉首 416000)

杜仲翅果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张永康,周 强,陈功锡*,申绪湘,胡江宇

(吉首大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 吉首 416000)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er)是我国特有的单种科植物,是传统的药用植物和新型的工业用原料植物。本文综述了关于杜仲果实的多样性、化学成分及有效成分的分离与应用的最新进展,总结了杜仲翅果综合利用的基本模式和思路。

杜仲;翅果;综合利用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er)是我国特有的单种科植物,属国家二类珍稀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甘、陕、晋、豫、湘、鄂、川、滇、黔、桂、赣、闽等省、自治区的平原到海拔1690 m的丘陵和山地,自然中心在中国中部地区。由于引种,栽培分布区已逐步扩大至北纬25~38°和东经100~120°一带,在日本、俄罗斯、朝鲜、北欧、北美等国家和地区也有栽植[1]。

杜仲是名贵古老的中药材,早在公元前一百多年, 我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杜仲主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久服轻身耐老”并列为中药上品[1]。为了探明杜仲的治病机理,确定其活性物质,各国学者对杜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成分有木脂素类[2-6]、黄酮类[3,7]、苯丙素类[8,12]、环烯醚萜类[8-11]、多糖[13]、三萜、植物甾醇[14]、醇、酚、氨基酸[15-18]、不饱和脂肪酸酸[19]和杜仲胶等有机化合物,以及钙、铁、锰、锌、硒等矿物元素[20-21]。新的研究还表明: 杜仲促进机体功能,抗衰老、抗癌的效果十分明显, 尤其是对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是任何化学药物无法比拟的, 是上等的老年保健药物[22-2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杜仲生产热潮的推动下,各地把杜仲开发作为调整林木树种结构的重要举措,杜仲栽培面积急剧扩大,目前我国杜仲栽培面积已发展到35万 hm2,占世界杜仲总量的99%以上[29]。其中绝大部分杜仲林已经开花结果,杜仲翅果的产量远远超过了栽培育苗的需求,形成了一种新的资源。由于富胶多籽矮化杜仲林栽培面积的扩大,种子产量还将逐年增加。如何利用不断增加的杜仲种子资源,是目前一项新的、重要的迫切任务。

1 杜仲翅果的多样性

杜仲的果实由2个长圆形心皮发育而成,其实质为坚果,因其为薄革质的翅所包围,习惯上又称为翅果。杜仲翅果呈扁平,长椭圆形,长3~4 cm(连翅),宽1~1.5 cm。周围有翅,翅革质,顶端微凹,果实生长期为4~10月份。子房柄长2~3 mm,与果梗相接处有关节。种子扁平,线形,长1.4~2.5 cm,宽5 mm,厚约2 mm,两端圆形、顶端微凹。杜仲翅果的形态变异多样,其中的活性成分含量也有较大程度变化。

杜红岩等[30,31]对我国16个杜仲主要产地的杜仲翅果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对杜仲果实含胶的变异规律作了研究。其发现不同产地的翅果果长、果宽、果形指数、果实质量、果皮含胶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根据我们[32]最近对湘西地区各县市杜仲种质资源研究发现,湘西杜仲翅果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杜仲胶和油脂含量、翅果面积等形态特征及百粒重等质量特征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主要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情况。其中翅果长度达29.2 mm~39.6 mm、宽度为8.8 mm~12.5 mm、果形指数在2.6~3.8之间,其变异系数较低(小10%);果实面积为167.4 mm2~272.9 mm2、果皮的含胶率为9.46%~17.83%、种仁含油率为19.7%~36.23%,其变异系数达12.8%~16.8%,变异较明显;翅果百粒重为5.62 g~10.96 g, 变异系数为20.3%。变异明显。对部分样品的脂肪酸组成及桃叶珊瑚苷含量的比较发现,湘西杜仲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差异不大,为88.34%~91.62%,但亚麻酸的含量有一定差异,亚麻酸含量较高的达62.94%,含量较低的为56.61%。而桃叶珊瑚苷的含量在样品间差异较大,其含量最高达115.7 mg·g-1, 含量最低值仅21.1 mg·g-1, 前者是后者的5.48倍。研究结果表明,湘西杜仲翅果多样性程度很高,这为进一步增强对杜仲果的科学认识以及生产应用积累了资料。

2 杜仲翅果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据梁淑芳等[33]的报道,杜仲果实的百粒重为6.3411 g,分为果壳和种仁两部分,其中果壳和种仁重量分别占果实的64.72%和35.28%。

2.1 果壳的主要成分和用途

杜仲果壳由纤维素、木质素和杜仲胶组成。果壳中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是杜仲胶,杜仲胶是一种存在于杜仲的树皮、果皮和叶中的银白色丝棉状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以果实中含量最高,为10%~18%,干树皮为6%~10%,干树根皮为10%~12%,成熟的干树叶中为2%~5%[34]。

杜仲胶的化学组成与天然三叶橡胶一样(图1),但杜仲胶是反式-聚异戊二烯,而天然橡胶是顺式-聚异戊二烯。这种结构上的差异表现在-C=C-双键两边的两个次甲基的位置不同,三叶胶是柔软的弹性体,而杜仲胶则是易结晶的硬质塑料。三叶胶凭借自己优异的弹性,在轮胎工业中充当着极重要的角色,一百多年来书写了一部光辉夺目的发展史。相比之下,杜仲胶由于一直只能做塑料代用品,用途有限,道路坎坷。导致二者性能差别的原因,20世纪30年代得以弄清,原来二者分子链的构型不同。反式结构易于规则堆集而结晶,而顺式线团则聚集成无定型胶团[35]。

图1 杜仲胶与天然橡胶的结构式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严瑞芳研究员采用硫化的方法,把杜仲胶制成高弹性体,使硫化杜仲胶具备了三叶橡胶和塑料的双重特性,除可作为三叶橡胶使用外,还具有三叶橡胶所不具备的多种独特性能,为杜仲胶工业利用开辟了新的途经。近十多年来严氏父子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对杜仲胶的性质和用途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完善了杜仲胶的绿色生产工艺,掌握了杜仲胶能提高其他橡胶的质量、耐水性强、高绝缘性、高粘着性、耐酸耐碱性、耐摩擦、耐寒热性等特性,具有广泛旳应用领域和开发前景,极大的丰富我国自己的知识产权体系[36],是杜仲产业史上的一次新的飞跃。

2.2 果仁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功能作用

杜仲果仁含油25%~30%,杜仲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1.18%,其中α-亚麻酸含量达60%以上,α-亚麻酸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血脂、延缓衰老、防癌、抗癌、增长视力等作用。杜仲油中含VE32 mg/100 g,VE的存在既增加了油的营养,也使杜仲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提取完杜仲籽油的杜仲种粕含蛋白质28.62%,氨基酸种类丰富,含量高,是营养丰富的高质量植物蛋白,对人和动物生理以及促进循环、代谢有重要作用。杜仲粕含VB10.5 mg/100 g,并含有丰富的其它维生素。杜仲粕含总糖16.89%,可以为动物的生长提供能量物质。

杜仲种粕中还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桃叶珊瑚苷(aucubin)、京尼平苷(geniposide)和京尼平苷酸(geniposideacid)以及黄酮类物质等,其中桃叶珊瑚苷是杜仲种粕中含量较高的活性物质,约含有3%~5%,是清湿热、利小便的有效成分、并且桃叶珊瑚苷的苷元及其多聚体具有抗菌作用[37-43],是一种抗菌素。桃叶珊瑚苷的抗炎、抗菌性能与当药苦苷相同[44]。桃叶珊瑚苷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它能够保护小鼠和大鼠的肝脏免受四氯化碳、蝇蕈素等化学物质的伤害,抑制小鼠体内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而且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45]。研究表明,胶原蛋白合成能力的降低与衰老有直接的关系。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杜仲中的桃叶珊瑚苷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25-26],降低大鼠机体的衰退。因此对杜仲果实,尤其是果仁的研究开发利用意义十分重大。

3 杜仲翅果代谢物的分离和应用

杜仲翅果由果仁和果壳组成,全身是宝:果壳密布胶丝,是杜仲全身含胶量最高的部位,是提取杜仲胶的最佳原料;杜仲果仁可提取亚麻酸油并开发相关产品,亚麻酸油为重要的保健食用油,已受到人们的推崇;提取完杜仲油的杜仲果粕还可用来提取桃叶珊瑚苷等,可做中成药、饲料添加剂、食用菌底料等。

杜仲果壳含胶丰富,脱壳难度很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杜仲翅果的利用。关于机械脱壳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中国专利CN01247021.X公开的杜仲籽剥壳机,采用的是转动锤击式分离,此方法须将杜仲籽进行湿法预处理,生产工艺较为复杂,且预处理可能对果壳有效成分有一定影响;二是中国专利ZL 200520052416.4公开的杜仲翅果脱壳筛选分离装置,所采用的是转动撕裂式干法分离,此方法脱壳速率快,操作工艺简单,无需脱壳前期处理环节,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全国多数生产企业均采用该专利产品。

3.1 果壳中代谢物的分离和应用

杜仲果壳由纤维素、木质素和15%左右的杜仲胶丝组成,目前主要用来提胶,是杜仲全身含胶量最高的部分。自20世纪前苏联开始规模化人工提取杜仲胶开始,不少国家进行了这方面研究工作,所用原料主要是杜仲叶或皮,关于杜仲果实的报道较少,究其原因可能是脱壳复杂、资源较少未引起重视的缘故。如陆志科等[46]利用综合法从杜仲果实中进行了提取杜仲胶的研究,得率达15.35%、胶纯度为83.58%;刘大川等[47]运用溶剂并结合碱浸法对杜仲翅果中杜仲胶的提取进行研究,得率约9 %,纯度也较好;刘贵华等用复合酶酶解杜仲壳制得40%的粗胶;目前,对杜仲胶的提取分离分为工业上大规模提取和实验室小规模的提取两种途径。工业上对杜仲胶的提取方法有离心分离法、溶剂法、碱液浸洗法和综合法四种[29],这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从各方面考虑,综合提取法的应用潜力最大,更具有可行性。实验室对杜仲胶提取常用的发酵法、甲苯浸提法、碱浸法、碱浸法+苯-醇法、苯-醇,也都可应用到果壳上[48]。

我们最近获得的发明专利(ZL 201210558358.7)公布了一种从杜仲翅果中提取高纯度杜仲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杜仲翅果的处理, 运用机械法将杜仲翅果中的果仁分离;(2)酶解,往上述处理好的杜仲翅果中加入3~10倍量的酶解液在35 ℃~55 ℃度的温度下酶解3~10 h;(3)高纯度杜仲胶的提取,将酶解完后的杜仲翅果干燥至含水率为3%~10%,再以石油醚为溶剂,用索式提取法提取,提取完后加入乙醇使杜仲胶沉淀,过滤后即得高纯度杜仲胶。本发明是将复合酶制剂酶解、索式提取和超声波辅助应用于杜仲胶的提取领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对设备要求低、无污染、杜仲胶收率和纯度高的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关于杜仲种壳外翅碎渣,因其主要成分是木质素和纤维素,是生产食用菌等的优质原料。已有学者将其用作食用菌(药用菌)培养基或动物饲料添加剂,但尚未见文献正式报道。

3.2 果仁中代谢物的分离和应用

杜仲果仁中主要含有油脂、蛋白、糖类、矿物质、维生素、粗纤维以及桃叶珊瑚苷等生物活性物质,是营养素的又一新资源,杜仲果仁主要用来提取杜仲油,提取完果仁油的渣是果粕。梁淑芳等[33]研究了杜仲果实的主要化学成分,测得杜仲果仁含油脂27.65%、果粕含蛋白质28.62%、总糖16.89%、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质元素。

3.2.1 杜仲果仁油的分离和应用

杜仲果仁含油25%~30%,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1.18%,其中亚麻酸含量达61%以上(主要是α-亚麻酸),还含有较高的亚油酸(12.6%)和油酸(17.6%)[33]。α-亚麻酸具有很强的增长智力、保护视力、降低血压、降胆固醇,延缓衰老、抗过敏、抑制癌症的发生和转移等功效[49],然而,它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体外摄取,人体一旦长期缺乏α-亚麻酸将导致脑器官、视觉器官的功能衰退、老年性痴呆等的发生,并会引起高血脂,高血压、癌症等现代病发病率的上升[50-53]。国外已将亚麻酸作为药物和食品添加剂用来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与癌症等症,国内也已有这方面的药品和功能性食品出售,如湖南老爹生物公司生产的”复合果王素”、湘西和益生物公司生产的“金雪康”杜仲果软胶囊、略阳嘉木杜仲产业公司生产的“雪之溶”杜仲籽油软胶囊等。

董娟娥等[19]研究了杜仲果仁油α-亚麻酸的含量及其生理功能,其中α-亚麻酸含量高达61%以上,具有抗肿瘤、预防老年痴呆、促进神经系统、脑和视网膜的发育、降压、降低血脂和血小板凝固作用等多种保健功能。国外对α-亚麻酸的研究则更深入,机理分析得更清晰[52-53]。

杜仲果仁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压榨法,溶剂萃取法和超临界CO2流体提取法,各有优缺点,所得产品油总量和组成都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传统压榨法提取率低,且油的颜色较深,杂质多,品质较低,但成本也较低;溶剂萃取法提取率较高,但存在溶剂残留问题;相对而言,以超临界CO2流体提取法的提取率最好,α-亚麻酸含量最高,有效成分保存最好,但对设备要求较高。

王蓝等[54]介绍了杜仲果仁油的提取工艺,所得结论与上述一致,并指出压榨法得到的杜仲果仁油中检出了具有保肝、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的桃叶珊瑚苷;马柏林等[55]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杜仲果仁油的提取进行研究,超临界萃取得到的杜仲果仁油可作为高质量的保健油或者药品。麻成金、张永康等[56]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果仁油,得油率为26%~28%。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87.69%,α-亚麻酸的含量高达60.26%[57]。国外对杜仲果仁油提取的研究少有报道,可能是资源缺乏的原因。

3.2.2 杜仲果粕的应用研究进展

杜仲果粕为杜仲果仁提取完杜仲油后的分离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粗纤维等营养成分和较高的桃叶珊瑚苷等生物活性物质。根据提取工艺的不同,杜仲果粕的成分有一定的差别。

溶剂法得到的杜仲果粕一般在实验室进行,由于存在溶剂残留问题且量较少,一般仅用于分析成分,实际用途不大。大量得到的杜仲果粕是通过压榨或超临界萃取得到的。压榨法处理得到的杜仲果粕残留有杜仲油,并且由于压榨过程中的温度及压力均较高,生物活性物质损失较多。超临界萃取处理得到的杜仲果粕油脂残留相当少,并且活性成分保存好,可用于提取桃叶珊瑚苷等生物碱。

杜仲果粕中桃叶珊瑚苷对开发保健产品和药品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提取方法目前主要是溶剂提取法[58],原料主要是叶和皮[59-60],杜仲中果仁桃叶珊瑚苷含量虽较高,但还未充分利用,前景较广阔。马柏林等[58]采用乙醇做溶剂对杜仲果仁中的桃叶珊瑚苷进行了提取研究,用6倍于杜仲种粕质量的60%乙醇水溶液在80 ℃浸提3 次,每次30 min,其平均浸出率为93.62% (n=3)。由于桃叶珊瑚苷的热稳定性较差,易分解,且精制难度较大,难以实现产业化。张永康等[61]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并选择合适的夹带剂进行从杜仲果粕中提取桃叶珊瑚苷的工艺研究,效果可比于溶剂提取法,且工艺简便。

对于杜仲果粕中丰富的蛋白,杨志伟等[62]运用微波辅助碱提法,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分别考察pH值、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辅助碱提杜仲翅果籽粕蛋白最佳工艺条件为pH 9.5,料液比1 ∶22(m ∶V),微波功率305 W,微波时间246 s,在该条件下的蛋白质提取率为60.30%,效果良好。

杜仲果粕主要用作饲料添加剂,由于杜仲果粕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矿质元素、维生素及生物活性物质,所以杜仲果粕是理想的饲料添加剂,能全面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63]。杜仲果粕中含有的绿原酸、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和京尼平苷酸以及黄酮类物质等,不但能明显提高鸡的产蛋率和猪、牛等动物的瘦肉率,而且可以增强动物的抵抗力、减低蛋和肉中的胆固醇含量。胡江宇等[64]用杜仲果粕粉做肉鸡饲料添加剂进行了研究,表明杜仲果粕粉对肉鸡具有很强的抗病能力和免疫作用、明显的增肥效果,促进生长的能力和改善鸡的肉质和风味的功能,杜仲果粕粉做动物饲料添加剂应用前景广阔。

总的来说,国内外对于杜仲果实中代谢物的分离和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综合开发利用杜仲翅果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做更深入、全面的研究,除了从果壳中提胶外,主要是做好亚麻酸、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以及黄酮类物质等的纯化和药理、毒理研究,开发出更多的附加值高的药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

4 杜仲翅果综合利用模式

综合利用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高产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作为新型的杜仲资源,杜仲翅果具有良好的综合利用潜力。首先是对果壳和果仁(种子)进行机械分离,采用我们研发的转动撕裂式干法全自动分离装置,每小时脱壳100 kg杜仲翅果,出仁率高达95%以上,果仁的完好率达60%以上。然后,再对果仁和果壳分别予以充分利用。在利用果仁时往往是先利用特定方法如压榨、溶剂、超临界萃取法获得优质果仁油,以此为基础开发出亚麻酸保健食品。比如由吉首大学和湖南老爹生物科技公司、湘西自治州和益生物科技公司开发出“复合果王素”、“金雪康”杜仲果软胶囊,投放市场后深受高血脂人群喜爱。

由于提取果仁油后的种粕中富含蛋白质和桃叶珊瑚苷等多种聚环烯醚萜苷类生物活性成分(约3%),将其添加到饲料中能有效预防鸡瘟和禽流感,并能增进饲养的家禽、海产的肉质口感鲜度。我们曾在湖南洪江的几个肉鸡饲养场,进行了对比饲养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杜仲饲料添加剂的无鸡瘟,成活率100%,并提早8天出栏,且肉质口感有明显改善。国内各类饲料加工需求量极大,杜仲饲料添加剂市场前景将十分乐观。当然也可以提取分离其中的蛋白质、桃叶珊瑚苷等活性物质,开发出相应的产品。

基于果壳富含杜仲胶,我们通过“果壳→酶解→洗成中性→干燥→粗胶→溶剂提取→蒸干→精胶”工艺流程实验,把制得的杜仲胶与吉首橡胶厂以及中橡集团株洲橡胶塑料工业研究设计院组成产学研共同体进行应用性的研究,在杜仲胶提纯工艺路线和杜仲胶用于机车材料、军事材料、航空材料的耐磨性、抗震性、耐腐蚀性等新材料应用方面的进行联合攻关。

从国家针对杜仲产业发展战略需要,以提高杜仲胶为主的生物产量、保障杜仲产业发展过程中优质杜仲胶资源供应为目标,因此应大力推广和选优丰胶多籽杜仲新品系,强化对杜仲翅果精深加工的研究和应用,采取“梯级开发”综合利用模式(图2),使杜仲胶的产能突破35 kg/亩(约占50%),亚麻酸油达到100%的利用和桃叶珊瑚苷达到70%的利用。同时探索实现产业化的关键技术,使杜仲产业做大做强,这是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

图2 杜仲翅果的三级开发模式图

第一级开发:从杜仲翅果中提取有效成份(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和桃叶珊瑚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京平尼苷等),开发杜仲原料药和药物中间体及进一步开发药品和保健食品;

第二级开发:在第一级开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含胶量丰富的果壳开发杜仲胶,较从杜仲叶中提胶成本大为降低,可为市场提供粗胶和精胶;

第三级开发:充分利用含蛋白质、生物碱丰富的果粕开发杜仲饲料添加剂、有机肥料等,充分利用果壳中富含纤维素与木质素,生产食用菌或者作为造纸原料等。

通过三级综合开发利用,能生产10个以上的终端产品,增值10至20倍,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张康健, 王蓝, 马柏林,等. 中国杜仲次生代谢物[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15-19.

[2] Deyama T. The constituents of Eucommia cortex[C]//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ucommia ulmoides, Xi’an, China,1997: 8-10.

[3] Nakamura T, Nakazawa Y, Onizuka S, et al. Twelve pheolics from leaves of Eucommia ulmoides[J]. Nat Med ,1998, 52:460-464.

[4] 张丽萍,许国,赵红杰,等.杜仲叶降压成分鉴别及其含量分析[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0,10 (3): 191-193.

[5] Deyama T. The constituents ofEucommiaulmoidesOlive. I. Isolation of (+)-Medioresinol-Di-O-β-D-glucopyranoside[J]. Chem Pharm Bull,1983, 31:2993-2997.

[6] 彭密军,周春山,董朝清,等.树脂吸附法分离纯化杜仲松脂醇二葡糖苷[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4,25(3):147-150.

[7] 成军,赵玉英,崔育新,等.杜仲叶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5):284-286.

[8] 密晓萍.杜仲中高纯活性成分的分离制备新工艺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4:5.

[9] 陈晓青,贺前锋,曹慧,等.杜仲皮中桃叶珊瑚甙的提取及纯化[J]. 长沙:中南大学学报,2005,36(1):60-64.

[10] 刘建斌.杜仲种子化学成分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6:5.

[11] Yahara S, Kata K, Nakazawa Y, et al. New iridoid trimmers and tetramers from seeds of Eucommia ulmoides[J]. Chem Pharm Bull ,1990.38(1):267-269.

[12] 管淑玉,苏薇薇.杜仲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3,26(2):124-128.

[13] Gonda R, Tomoda M, Shimizu N. et al. An Acidic Polysaccharide Having Activity On the 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 from the bark ofEucommiaulmoides[J]. Chem Pharm Bull, 1990, 38(7): 1966-1969.

[14] 续俊文,李东,赵平.杜仲的化学成分(再报)[J].植物学报,1989,31(3):132-136.

[15] 刘小烛,胡忠,李英,等.杜仲皮中抗真菌蛋白的分离和特性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4,16(4):385-391.

[16] Hung R H, Xiang Y, Liu X Z, et al. Two novel antifungal peptides distinct with a five-disulfide motif from the bark of Eucommia ulmoides Oliv[J]. FEBS Lett,2002,521:87-90.

[17] 王俊丽,陈丕玲,朱宝成.杜仲氨基酸成分的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4(2):80-82.

[18] 臧友维.杜仲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草药,1989,20(4):42-44.

[19] 董娟娥,马柏林,张康健,等.杜仲籽油中α-亚麻酸的含量及其生理功能[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2, 17(2):73-75.

[20] 彭密军.原子吸收法测定杜仲叶中七种微量元素[J].湖南大学学报, 1997,24(5):63-65.

[21] 刘守延,吴雄俊,李献萍,等.杜仲及其炮制品中某些微量元素含量的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1989,14 (10):20-22.

[22] Deyama T, Nishibe S.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Eucommia and Siberian ginseng [J]. Acta Pharmacol Sin, 2001,22:1057-1070.

[23] Kawasaki T, Uezono K, Nakazawa Y. Antihypertensive mechanism of food for specified health use: Eucommia leaf glycoside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J]. Health Sci, 2000,22: 29-36.

[24] Uezono K, Kawasaki T. Effect of the Eucommia leaf extract in blood pressure[J]. Therap Res, 1997, 18: 94-97.

[25] Metori K, Tanimoto S. Promotive effect of Eucommia leaf extract on collagen synthesis in rats[J]. Nat Med, 1998,52: 465-469.

[26] Li Y, Sato T, Metori K, et al. The promoting effects of geniposidic acid and Iridoids in Eucommia ulmoides Olive leaves on collagen synthesis[J]. Biol Pharm Bull, 1998,21: 1306-1310.

[27] Li Y, Metori K, et al. Improvement in the turnover rat of the stratum corneum in false aged model rats by the administration of geniposidic acid inEucommiaulmoidesOlive leaf[J]. Biol Pharm Bull, 1999,22: 582-585.

[28] Takanori N, Yoshihisa N, Shigenori O, et al. Antimutagenicity of Tochu tea (an aqueous extract of Eucommia ulmoides leaves):1.The clastogen-suppressing effects of Tuchu tea in CHO cells and mice[J]. Mutation Research/ Genetic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utagenesis, 1997,388: 7-20.

[29] 杜红岩,赵戈,卢绪奎.论我国杜仲产业化与培育技术的发展[J].林业科学研究,2000,13(5):554-561.

[30] 杜红岩,李芳东,杜兰英,等. 不同产地杜仲果实形态特征及含胶量的差异性研究[J].林业科学, 2006, 42(3):35-39.

[31] 杜红岩,杜兰英,李芳东,等. 杜仲果实含胶特性的个体变异规律[J].林业科学研究,2004,17(6):706-710.

[32] 周强,陈功锡,熊利芝,等. 湘西地区杜仲翅果性状多样性的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4):14-19.

[33] 梁淑芳,马柏林,张康健,等.杜仲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7,12(1):43-47.

[34] 张学俊,周礼红,张国发,等.杜仲叶和皮中杜仲胶提取的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0(6):11-14.

[35] 严瑞芳.杜仲胶研究新进展[J].化学通报, 1991,27(1):1-6.

[36] 郭成源.杜仲高产栽培与初加工技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

[37] Lee D H, Cho I G, Park M S, et al.Studies on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protective activity against alpha-amanitin poisoning by aucubin[J]. Arch Pharm Res, 2001, 24: 55-63.

[38] Jeong H J, Koo H N, Na H J, et al. Inhibition of TNF-alpha and IL-6 production by Aucubin through blockade of NF-kappaB activation RBL-2H3 mast cells[J]. Cytokine, 2002,18: 252-255.

[39] Ho J N, Lee Y H, Park J S, et 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aucubin isolated from Eucommia ulmoides against UVB-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human skin fibroblasts[J]. Biol Pharm Bull, 2005, 28:1244.

[40] Park K S, Chang I M.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aucubin by inhibi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production in RAW 264.7 cells[J]. Planta Med, 2004,70: 778.

[41] Chang I M. Liver-protective activities of aucubin derived from traditional oriental medicine[J]. Res Commun Mol Pathol Pharmacol, 1998, 102: 189-204.

[42] Chang I M, Ryu J C, Park Y C, et al.Protective activities of aucubin against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damage in mice[J]. Drug Chem Toxicol, 1983, 6: 443-53.

[43] Suh N J, Shim C K, Lee M H, et al.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an iridoid glucoside: aucubin[J]. Pharm Res, 1991,8: 1059-1063.

[44] 肖崇厚,陆蕴茹.中药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42-346.

[45] Wu Hsin-kai, Chung Wu-chang, et al. Separation of nine iridoids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an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998,803:179-187.

[46] 陆志科,谢碧霞,杜红岩.杜仲胶提取方法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4,24(4):353-356.

[47] 刘大川,汪海波,赵玉萍,等.杜仲翅果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J].粮食与油脂,1999(3):16-19.

[48] 杨振堂,臧埔,赵景辉,等.杜仲组织培养中杜仲胶的提取与检测研究[J].特产研究,1999(3):1-5.

[49] 陶国琴,李晨.α-亚麻酸的保健功能及应用[J].食品科学,2000,21(1):140-143.

[50] Ahn D U, Lutz S,Sim J S. Effects of Dietary-Linolenic Acid o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Storage Stability and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of Pork Loin[J].Meat Science,1996,43(3):291-299.

[51] Contreras M A, Greiner R S, Chang M C, et al. Nutritional deprivation of alpha-linolenic acid decreases but does not abolish turnover and availability of unacylated docosahexaenoic acid and docosahexaenoyl-CoA in rat brain[J]. J Neurochem, 2000,75(6):392-400.

[52] Kabir Y, Ide T. Activity of hepatic fatty acid oxidation enzymes in rats fed alpha-linolenic acid [J]. Biochim Biophys Acta,1996,22(2):105-123.

[53] Kim H K, Choi H. Dietary alpha-linolenic acid lowers postprandial lipid levels with increase of eicosapentaenoic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 contents in rat hepatic membrane[J]. Lipids,2001,36(12):1331-1336.

[54] 王蓝,马柏林,张康健,等.杜仲籽油提取工艺[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18(4):123-125.

[55] 马柏林,梁淑芳,董娟娥,等.超临界CO2萃取杜仲油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4):126-128.

[56] 麻成金,张永康,马美湖,等. 微波和超临界CO2萃取杜仲籽油工艺研究[J]. 食品科学,2006(6): 131-135.

[57] 吴丽雅,黄群,余佶,等. 杜仲籽油混合脂肪酸制备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2013,14:287-291.

[58] 马柏林,梁淑芳,张康健,等.杜仲种子中桃叶珊瑚甙的提取分离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9,14(4):69-72.

[59] 朱丽青,张黎明.杜仲叶和杜仲皮的药理实验[J].中草药,1986,17(12):15-17.

[60] 王景祥,张黎明,楚万照.杜仲叶和杜仲皮的成分比较[J].中草药,1987,18(3):11-14.

[61] 张永康,胡江宇,李辉,等.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杜仲果实中桃叶珊瑚苷工艺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6, 26(4):113-116.

[62] 杨志伟,王珏,揭雅娇,等. 微波辅助提取杜仲翅果籽粕蛋白的工艺优化[J]. 食品与机械,2014,30(1): 205-208.

[63] 梁淑芳, 马柏林. 杜仲果实资源及其利用[J].陕西林业科技,1997(1): 21-23.

[64] 胡江宇, 张永康,欧阳辉,等. 杜仲种粕粉在肉鸡饲料中的应用[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7(1): 90-92.

Re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 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Utilization of Samara ofEucommiaulmoidesOliver

Zhang Yongkang, Zhou Qiang, Chen Gongxi, Shen Xuxiang, Hu Jiangyu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Hunan Provincial University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416000,China)

EucommiaulmoidesOliver is a typical single-species families plant in China, which is a traditional medicinal and new industrial material plant. The diversity and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samara ofEuocmmiaulmoidesand the s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ctive ingredients are summarized; furthermore, it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is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EucommiaulmoidesOliver;samara;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10.3969/j.issn.1006-9690.2015.01.016

2014-07-18

湖南省教育厅产业化培育项目(10CY010)。

张永康(1939-),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植物资源化学与农业产业化工作。

*通讯作者:陈功锡(1966-),男,教授,从事植物资源学研究工作。E-mail: chengongxi2011@163.com

S567.1+9

A

1006-9690(2015)01-0053-07

猜你喜欢

桃叶果仁亚麻酸
油菜高亚麻酸育种探析
转亲
“歪果仁”的花样新年
“歪果仁”的中国年
桃叶研汁止痒方
果仁女孩
日粮亚麻酸钙对羊肉背最长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桃叶渡
α—亚麻酸及其分布
果仁荷兰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