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活动实践中达到有效育人

2015-03-23杜阳萍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课程

□ 杜阳萍

在活动实践中达到有效育人

□ 杜阳萍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中新设置的一门课程,是一种体验型实践性的课程,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为活动主题的组织形式;以任务为取向,注重学生亲身经历实践的活动形成的一种新课程。综合实践课活动有五大特征,即综合性、时间性、生成性、开放性、自主性。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其课程内容的复杂性、课程资源开发与组织实施的艰巨性、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不协调性,导致这门亮点课程在多数农村小学只是课程表上的一张标签而已。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小学,绝大部分教师对这一门课程基本不了解,没有专家的指导,没有教材依据,不知如何开发课程资源,不懂如何进行……这种现实存在的问题使我校在课程实施上行动缓慢、举步维艰。如何走出这一困境?我们思索着、实践着、探索着,下面就我对综合实践课的认识及在课堂中的一些实践,来谈一谈如何让综合实践课达到有效:

资源开发是实践有效的前提

如何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以社会资源为切入点,开发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课程资源有一定的要求。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一是从地方资源中发掘主题。例如,我们龙泉镇是中国驰名商标——稻花香酒的生产基地,虽然学生是龙泉镇人,但很多学生并不了解。我们可以就稻花香酒挖掘一些主题让学生去探究,如探讨有关酒的文化,了解酒的生产过程等。

二是从自然环境中发掘主题。如,由于龙泉镇企业越来越多,自然环境也受到破坏,我们就让学生以《关注家乡的环境》为主题进行探究。

三是从地方农副产品中挖掘主题。我们龙泉既是名酒之乡,又是柑橘之乡,也可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柑橘作为探究的主题。

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等方面的调查探究,掌握和发现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方法,形成怀疑和探索思维的初步能力,培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的关注。

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开发课程内容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着重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课题至关重要。农村小学与城市学校相比,这一类的资源比较得心应手。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选择一些能调动学生兴趣的课题,让他们乐于收集整理,乐于探究。如,在教学综合实践课《我爱秋天》时,我便针对农村这一资源丰富的优势,布置他们回家采集各种树叶。上课时,让他们把采集的叶子分类整理,用这些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叶子经过组合、拼凑、修剪、粘贴、着色等程序,发挥他们奇特的想象力,制作成各种精美的叶贴画、贺卡、书签等。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在班级中展示,并让学生交流各自感兴趣的作品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回家后制作出最有创意的作品赠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这个课题不仅让学生认识了生活,也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成长。

因此,综合性学习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从中提取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发挥“其中的生活意义”,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

合作探究活动是实践有效的手段

改变以书本和教室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回想一般的综合实践课,由于教师重视了文本的学习活动,重视了教室空间进行教学活动,是以书本和教室空间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做法使学生很自然地感觉到古老的学习方式的复古,认为老师还是像以往的活动课一样,只是哄着大家玩玩而已,不会认真地去实施。这种以书本和教室空间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容易使学生远离自身日常生活,不利于增进学生对自我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同时也容易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各门认知性的学科课程的延伸,从而窄化了综合实践活动,使得综合实践活动演变成了活动认识课。

以活动为主线,发挥课程效应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设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终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重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我与学生确定的综合实践课操作步骤是:确定活动内容——成立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学生活动——成果交流。操作步骤目的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积极利用校外资源,要求学生亲身经历,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调查、采访、探究、合作设计、反思、体验、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中,期待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积极情感体验的产生。

学生合作探究是关键

合作教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与开发的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照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发展学生个性与潜能。

今天,尊重儿童的个性、发挥每个儿童的潜能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样综合性强、实践性突出的活动类课程,更应该突出强调回应儿童的个性培养,发挥每个儿童的潜力,在目前我们还不能实行“小班制”教学的现实下,如何最大可能地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儿童潜力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它学科更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学生研究问题的内容、角度和程度都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给予充分理解、尊重和个别指导,这样学生的研究兴趣才会持久,潜力才能发挥。虽然要最大限度回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没有实施合作教学是不可能做到的。例如,我校五年级进行了一个以《关注家乡的环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确定后,我就给学生下达了调查家乡周围环境的任务。我按学生所住村的不同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由小组的成员共同商定一个活动计划。我提示学生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调查,如观察、访问、查资料,还可以把你看到的景象用相机或手机拍下来,以便展示给同学们看。

学生准备了一个星期后,我就让学生分小组把调查的情况在班上汇报,汇报时,有的小组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洗出来的照片,连接到电脑上的图片等),学生体会到了家乡创建给家乡带来的变化,也明白了环保的重要性。这次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很成功,这不能不归功于合作教学。

评价展示是实践有效的体现

评价模式应多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评价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的原则,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采取了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我们常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在这样的评价模式中,越来越多的同学及家长都主动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来。

注重成果交流,以激励为主。成果交流是指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资料和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之后得出的结论和意见进行汇报交流、展示的过程。成果交流是综合实践活动中重要的环节,它既是对学生前一阶段研究情况的检验,又是下一阶段拓展延伸阶段的启蒙。如果成果交流十分成功,就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引领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

以上只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很多地方还需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去探究、去完善,使综合实践课真正做到有效。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龙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杨婷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课程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