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减芎龙汤分经论治对偏头痛预防性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5-03-22潘平康马岱朝王晓玲

陕西中医 2015年11期
关键词:止痛剂川芎偏头痛

潘平康 陈 亮 马岱朝 王晓玲 曹 娇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安康 725000)

加减芎龙汤分经论治对偏头痛预防性治疗的临床研究

潘平康 陈 亮△马岱朝 王晓玲▲曹 娇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安康 725000)

目的:观察加减芎龙汤分经论治对预防偏头痛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需预防性治疗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必需的止痛剂加西比灵为主。治疗组以必需的止痛剂配合加减芎龙汤为主,3月为1个疗程,分别在1月、2月、3月及6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在偏头痛缓解期均能起到缩短头痛发作的持续时间,减少头痛发作的次数以及必需止痛剂的使用次数,在为期3月的治疗过程中,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逐渐加强,并且在治疗的后期使用加减芎龙汤较使用西比灵效果更佳,在随访期两种治疗方法仍有持续的预防发作的效果,但均有反弹趋势,发作时间及发作频率两组无差异,但使用加减芎龙汤组能明显减少使用止痛药次数。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76.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加减芎龙汤分经论治预防偏头痛疗效满意。

偏头痛是一类具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反复发作性疾病,属临床上常见的、危害较大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之一。目前有皮质扩布性抑制学说、生化源学说、神经源学说及血管源性学说等多种学说[1],但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2],临床疗效欠佳。严重的偏头痛,不仅使患者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而且与脑卒中、亚临床脑白质病变及抑郁、焦虑障碍等多种疾患相关[3-4],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痛苦。

本研究以“辨证配合分经论治”为基础,选用加减芎龙汤治疗,发现可明显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03月~2014年12月我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60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组设计的序号均超出实际观察病例数20%,作为脱落病例的补充。治疗组共30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7.52±5.12岁;病程1.1~12年,平均7.1±2.5年。对照组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1.38±7.64岁;病程1.2~11年,平均6.5±2.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头痛的发作持续时间及频次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诊断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头面痛学组《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2011年)[4]偏头痛诊断,各项辅助检验确认无器质性病变。

中医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标准 采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偏头痛的中医疾病诊断和证候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 符合国际头痛协会推出的第2版《头痛疾病的国际分类》(2004年)偏头痛诊断标准;中医辨证符合偏头痛瘀血阻络证;初次发病的年龄<50岁,病程≥1年,就诊前3个月头痛发作≥6次,且每月平均发作≥2次≤6次;年龄在18~65岁之间;中、重度疼痛(VAS评分≥3.6)影响工作和学习;患者入组前12周未服用过有预防偏头痛发作的药物。

排除及脱落标准 每月因偏头痛发作服用止痛药>10次者;特殊类型的偏头痛,如偏瘫型偏头痛、腹型偏头痛、眼肌麻痹性偏头痛或基底型偏头痛等类型;肝功能ALT/AST>正常参考值上限1.5倍,TBIL>正常参考值上限,Cr>正常参考值上限者;合并严重的精神病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患者自行退出;依从性不足,不能按照规定服药,或资料不全者。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必需的止痛剂配合西比灵胶囊(国药准字号H10930003)5~10mg ,每日睡前服用;治疗组采用必需的止痛剂配合加减芎龙汤(深圳一方配方颗粒)治疗。加减芎龙汤组方:延胡索20g,川芎18g,葛根15g,白芷12g,桃仁、地龙、牛膝各10g,红花5g,细辛3g;结合“分经论治”,加用引经药,痛在后枕部及后颈部属太阳经头痛,重用川芎;痛在两侧者属于少阳经头痛,加用柴胡、黄芩;痛在前额及眉心者属阳明经头痛,重用白芷,加用蔓荆子;全头痛沉重如裹者属太阴经头痛,加用苍术、胆南星;头痛发作剧烈呈全头痛者属少阴经头痛,继重用细辛;痛在巅顶属厥阴,加用吴茱萸;采用配方颗粒剂,1d1剂,开水冲200mL,睡前服用。疗程3个月;分别在1月、2月、3月及6月进行疗效评定,并在入组前及3月后为患者各进行一次安全性评估。

患者按时记录头痛日记,生活规律,适度运动,调畅情志,均衡饮食,少盐低脂,忌食巧克力、酒、高糖、冰淇淋等。如遇头痛的性质、程度、频率发生变化,需及时就医检查、治疗等。

必需的止痛剂:—般只对每周头痛≥2d的患者止痛剂治疗;首选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对非甾体抗炎药反应差及中重度头痛者直接选用曲坦类药物口服。

疗效标准 采用头痛日记记录治疗前后每月平均头痛发作次数、每月平均头痛天数以及头痛程度分级,使用症状记分法和疼痛量表测定法来积分,根据(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治疗前得分×100%判定疗效。

主症:头痛发作次数:每月发作5次或以上,计9分;每月发作3~4次,计6分;每月发作2次或以下,计3分;无发作:计0分。注:如上次缓解后48h内再发,视为一次发作。头痛持续时间;每月平均发作时间持续>2d,计9分;每月平均发作时间持续>12h≤2d,计6分;每月平均发作时间≤12h,计3分;无发作,计0分。头痛程度分级:疼痛量表测定数字为>6.5~10,计9分;疼痛量表测定数字为>3.5且≤6.5,计6分;疼痛量表测定数字为1~3.5,计3分;不痛,计0分。伴随症状: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其中3项者,计3分;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其中2项者,计2分;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其中1项者,计1分;无,计0分。

次症:心烦易怒、头晕目眩等症按项计算。有症状者计1分,无症状者计0分。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大于等于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大于等于70%小于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大于等于30%小于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小于30%。

统计学方法 采用IBM SPSS20.0版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计量资料行正态性检验,正态性数据使用t检验,非正态性数据使用非参数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持续时间、发作频次、止痛药使用情况。通过统计发现:头痛发作持续时间、止痛药使用次数,对照组及治疗组在各观察点较治疗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并且在治疗第三月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头痛发作频次,对照组在治疗后第2月、3月及随访期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在各观察点较治疗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第3月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次、止痛药使用次数随访期均有反弹,持续时间、发作频次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止痛药使用次数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持续时间、发作频次、止痛药使用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疗效 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具有更高的总有效率,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注:Fisher精确概率法组间比较P=0.048<0.05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讨 论 偏头痛是脑病科常见病,急性发作期治疗需“快速止痛”,NSAIDs和曲坦类药物是临床公认相对安全、有效和合适的一线治疗用药,但对于缓解期,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拮抗剂、抗癫痫药等药物在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4-5]。

偏头痛在祖国医学属内伤头痛,古称“头风”。《灵枢·厥病篇》云:“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 文中详细地描述了疾病偏侧发病的性质和相关的循行分布经络,为祖国医学最早的文献记载。对头痛发作部位及症状的描述,《医宗金鉴》中记载:“头风、或头痛、或头晕、或目痛,或眉棱上下掣痛,或只呵欠而作眩晕之状”。

中医药在防治偏头痛方面历史悠久,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5],其优势在于“治未病”,即在偏头痛缓解期通过调整机体气血阴阳,以降低偏头痛发作频率、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偏头痛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中医学有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久病多瘀之说,如清·叶天士《临症指南医案》:“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又如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头痛》指出:“头痛患者,查无表、里、虚、痰饮等症,时发时止,百方无效,用血府逐瘀汤一剂则愈。”为后世活血化瘀治疗偏头痛提供了理论依据。

加减芎龙汤为我科多年使用的头痛协定方,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川芎辛温升散,主要功效为活血祛瘀、祛风止痛,为血中之气药,能上行头目,下达血海,通行诸经气血,为治疗头痛之要药[6],川芎的临床使用剂量多在15~30g。白芷辛温芳香,入气分走血分,散风邪,开关窍,行气血而止痛。《本草正义》云“白芷上行头目清窍……功用与川芎相似”,二者共为君药,为治疗偏头痛的常用药物。现代研究证明,二者配伍能显著提高脑组织中5-羟色胺含量,明显降低脑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水平,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被广泛使用于古今中药制剂中[7]。桃仁、红花、延胡索活血化瘀、镇静止痛,葛根辛甘性凉,功善于解肌发表为治疗太阳经头痛之主药。上4味协助川芎、白芷活血止痛共为臣药。细辛芳香通窍止痛,引药上行,与川芎合用止痛效果卓然,陈士铎谓:“川芎最止头痛,非用细辛则不能直上于巅顶,非用白芷则不能尽解其邪气,而遍达于经络也。”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与川芎相配,升降有序,防止川芎升散太过,使气血更易运行;久痛入络,寻常草木金石难以搜剔经络瘀血,配虫类药地龙搜风、剔络、通络、止痛。上三药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通络,化瘀止痛之功。气血经络得通畅,头痛即止。

头为“诸阳之会”,三阳经及三阴经在头目均有分布,正如《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病连顶;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属少阴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以太阳行身之后,阳明行身之前,少阳行身之侧。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对于头痛治疗,历代医家均注重引经药使用。如《丹溪心法·头痛》曰:“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偏头痛患者头痛性质相对固定,发作时头痛部位以偏侧居多,但亦合并有前额、后枕部、两侧颞部、头顶及整个头部。因此我们在加减芎龙汤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头痛部位分经论治,参照六经循行选择引经药,使药效直达病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的研究表明,采取必需的止痛剂加西比灵为主的手段及必需的止痛剂配合加减芎龙汤的治疗手段,均能起到在偏头痛缓解期缩短头痛发作的持续时间,减少头痛发作的次数,以及必需止痛剂的使用次数,在为期3月的治疗过程中,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逐渐加强,并且在治疗的后期使用加减芎龙汤较西比灵效果更佳,在随访期两种治疗方法仍均有持续的预防发作的效果,发作时间及发作频率两组无差异,但使用加减芎龙汤组能明显减少使用止痛药次数。

[1] 秦光成,陈力学,周冀英.慢性偏头痛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3):176-178.

[2] 孙湘桐,蔡国洪,陈健康,等.芳香疗法对大鼠偏头痛疗效的实验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4):390-392.

[3] 王会丽,厉秀云.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60例[J].陕西中医,2011,32(2):161-162.

[4] 李舜伟,李焰生,刘若卓,等.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2): 65-86.

[5] 章正祥,黄晓明,曹克刚,等.偏头痛的治疗策略及中成药的调节作用[J]. 江西中医药,2010,41(330):18-19.

[6] 潘平康,陈 亮,王晓玲.加减芎龙汤防治瘀血型偏头痛46例[J].陕西中医,2011,10(32):1305-1306.

[7] 杨 胜,张定堃,苏柘僮,等.川芎-白芷药对不同配比不同剂型对偏头痛动物模型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4):225-228.

(收稿2015-05-27;修回2015-07-15)

偏头痛/中医药疗法 @加减芎龙汤

R747.2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11.010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咸阳712046)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止痛剂川芎偏头痛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野棉花醇提物镇痛、抗炎、止泻及安全性实验研究
动物的毒可以 做止痛剂吗?
冰袋冰敷在四肢骨折早期应用的疗效观察
两组不同止痛剂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讨论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