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融合术对邻近节段的影响研究

2015-03-22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咸阳712000

陕西医学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融合术退行性节段

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咸阳712000)

何学军

腰椎融合术对邻近节段的影响研究

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咸阳712000)

何学军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对邻近节段退变(ASD)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287例已行腰椎融合术患者根据其融合节段数量将其分为3组,研究其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的发生情况,对其邻近节段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融合节段的数量和部位作对比,探讨两者的关系。结果:55岁以上患者共有35例,占72.92%(35/48),55岁以下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5岁以上出现ASD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共出现11例ASD,发生率为9.4%(11/117),B组共出现19例ASD,发生率为20.00%(19/95),C组共出现18例ASD,发生率为24.00%(18/75),融合节段数量越多,出现ASD的几率越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腰椎融合术后患者尤其是老年女性更容易出现术后ASD,ASD的发病与腰椎融合节段的数量有关系,且ASD容易发病于融合节段的上端。

脊柱融合术自从上世纪二十年代首先应用于脊柱结核的治疗以来,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脊柱退行性病变、脊柱创伤以及脊柱不稳定性骨折等疾病的治疗,但是国内外均有研究指出在脊柱融合术后会出现小关节增生,椎间盘退变,椎管狭窄、滑脱,椎间盘突出等一系列融合区域的退行性病变,对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2],本研究对我院行腰椎融合手术治疗的28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腰椎融合术后出现邻近节段退变(ASD)的相关危险因素,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287例经腰椎后入路行腰椎外侧植骨融合术患者,所有患者中男性156例,女性131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56.2岁,其中55岁以上患者89例,男性48例,女性41例,发病原因:腰椎管狭窄64例,腰椎间盘突出8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71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65例,根据患者的融合节段数量将其分为3组:A组:仅有1个融合的腰椎阶段,其中L2-3节段33例,L3-4节段41例,L4-5节段41例,L5S1节段2例,共117例。B组:有2个融合的腰椎节段,其中L2-4节段29例,L3-5节段30例,L4S1节段36例,共95例。C组:有3个融合的腰椎阶段,其中L2-5节段35例,L3-S1节段40例,共75例。

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腰椎后入路进行椎管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植骨融合术。采用自体髂骨以及切除的棘突、关节突进行植骨手术,术后卧床休息1周,1周后可以借助支具下床适度活动,术后3月内避免弯腰、下蹲。

3 评价指标 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的诊断标准[3]:采用影像学手段帮助判定,通过X线片观察邻近节段是否出现腰椎间盘狭窄、突出,有无椎管狭窄、滑脱,终板有无出现樱花等退行性病变表现。分析ASD发病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关系:①统计患者中年龄≤55岁以及年龄>55岁的ASD发病例数以及年龄>55岁患者中男性以及女性分布情况;②分析ASD发病以及融合节段数量之间的关系:分布统计1、2、3个融合节段患者中持续ASD的例数。③分析A、B、C组中出现ASD位于上端以及下端部分的例数。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采用SPSS 17.0的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设置为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ASD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联系 选取的287例腰椎融合术患者中,术后共出现48例ASD,其中55岁以上患者共有35例,占72.92%(35/48),55岁以下13例,卡方检验显示55岁以上患者更容易出现A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6,P<0.05)。而在55岁以上出现ASD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24例,卡方检验显示55岁以上女性患者更容易出现A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7,P<0.05)。见表1。

表1 ASD发病的年龄以及性别关系(n,%)

2 腰椎融合术融合节段的数量以及ASD的关系 A组共出现11例ASD,发生率为9.4%(11/117),B组共出现19例ASD,发生率为20.00%(19/95),C组共出现18例ASD,发生率为24.00%(18/75),可见融合节段数量越多,则出现ASD的几率越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32,P=0.013)。见表2。

表2 腰椎融合术融合节段的数量以及ASD发病之间的关系(n,%)

3 ASD的发生部位以及融合节段的关系 对于出现ASD的48例患者,进行X线平片检查判定ASD的发生部位,结果发现A组中有8例位于融合节段上端,3例位于下端,B组中有15例位于融合节段上端,4例位于下端,C组中有14例位于融合节段上端,4例位于下端,3组间ASD发生的部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讨 论

脊柱融合手术治疗目前已经广泛在脊柱外科得到了应用,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脊柱创伤、腰椎节段不稳定等疾病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4],随着医学界对于脊柱融合手术治疗的不断深入研究,脊柱融合率也不断上升到了95%,但是随着脊柱融合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带来的并发症也慢慢引起了临床医师的重视,其中ASD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目前对于其发病原因还未有明确的定论,有研究通过生物力学的方法对腰椎融合术后患者研究发现,脊柱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位移明显增加,成为了导致其不稳定以及出现退行性病变的不利因素。

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ASD在55岁以上老年患者,且老年女性更为高发,既往国外也有研究指出腰椎邻近节段出现退行性病变与患者的年龄正相关,有研究指出[5],脊柱融合术后患者,超过50岁患者出现ASD患者明显高于50岁以下患者,这可能是由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情况显著,导致了内固定出现松动,引起了邻近节段受力不均。

此外,国外有研究指出[6],腰椎融合术后,其上下端的邻近节段活动度明显增加,使得椎间盘以及关节突的应力集中,关节突的负荷明显增加,研究指出[7],多节段的融合使得局部的力臂变长,相邻节段所受到的应力增加,使得多节段融合术后更容易出现ASD并发症,在本研究中的结果也同样可以发现,此外,本研究结果表明,ASD在融合节段上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下端,既往的生物力学研究也指出[8,9],融合部位的上端其相邻节段在旋转、屈伸的动作时,出现的位移程度显著增加,而下端的相邻节段在进行同样的动作时位移程度明显减少,所以上端更容易出现ASD。

综上所述,对于腰椎融合术后的患者,5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特别是老年女性更容易出现ASD,且其发病率随着融合节段的增加而显著上升,ASD并发症更容易在融合部位的上端出现,所以,对患者进行多个节段的融合手术之前要详细对术后可能出现的ASD并发症进行分析。

[1] 高明勇,陶海鹰,卫爱林,等.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融合治疗颈椎病:中短期疗效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31:4950-4956.

[2] 朱云荣,张云庆,方剑锋,等.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评价[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7):1326-1329.

[3] 马 迅,王 军.颈、胸、腰椎共存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10,30(11):1101-1104.

[4] 范顺武,方向前,赵 兴,等.腰椎后路椎间融合的相关问题[J].中华骨科杂志,2010,30(1):115-121.

[5] 胡永胜,张玉坤,田慧中,等.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5):1470-1472.

[6] 赵 栋,邓树才,马 毅,等.应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段间盘突出症[J].中华医学杂志,2014,25:1947-1951.

[7] 王洪立,姜建元,吕飞舟,等.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9):915-922.

[8] 李淳德,于峥嵘,刘宪义,等.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4):246-248.

[9] 李加立.后路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伴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8例[J].广西医学,2010,32(5):631-632.

(收稿:2015-01-23)

关节融合术 @退行性病变

R684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5.08.062

猜你喜欢

融合术退行性节段
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底部滑行系统综合研究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衰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30例临床报道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温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50例
桥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发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