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与追溯制度建设——基于娄底市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建设的调查

2015-03-22王彩霞罗素娥袁盛清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菜篮子产地基地

王彩霞,罗素娥,袁盛清

(1. 双峰县农业局, 湖南 双峰417700; 2. 湖南九龙科技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 娄底417000;3. 娄底市农业局, 湖南 娄底417000)

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当其冲就要抓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产品安全,实行基地准出,建立追溯制度。近年来,娄底市农业部门结合市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3年(2012~2014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对项目建设的蔬菜生产基地的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和追溯制度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1 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与追溯制度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

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是指对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实施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其产品达到国家质量安全标准,并由乡镇或乡镇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提供证明或确认才准许运出的农产品。也就是说,农业生产主体要按照农业标准化要求,实现农产品生产有管理制度、有操作过程、有生产记录、有质量监测,使生产出的产品合格,从而实现农产品产地准出。农产品产地准出将为农产品各项监控和管理工作提供统一的、且相对科学的评判依据,实现顺向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逆向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结合,成为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关键措施[1]。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追溯制度

“追溯”,从文献资料来看,暂时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但总体包括“追踪”与“溯源”两个方面。其中“追踪”主要是“正向追踪”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和相关流通主体,“溯源”主要是“逆向溯源”问题食品的责任主体和发生环节,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确责”和“召回”功能,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追溯目标[2]。追溯制度,就是对确保“正向追踪”、“逆向溯源”顺利实施所建立的规则或行为方式。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追溯制度,就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正向追踪”、“逆向溯源”顺利实施所建立的规则或行为方式,主要包括“产品控制”和“过程控制”两种,其中“过程控制”在进行农产品检测的同时,需记录生产档案,“产品控制”是仅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截至2011年底,我国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已在162 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得以推广应用,可追溯种植业产品规模24.67 hm2,可追溯养殖业产品规模3 649 万只(头)、产量达到26 万t,追溯范围已覆盖谷物、蔬菜、水果、蛋、奶、水产品等8 大类主要农产品。据农业部对近300个追溯项目建设单位和创建单位的可追溯产品抽检显示,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9.5%[3]。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为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4]。

2 娄底市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相对滞后,专业蔬菜基地在被大量征用的同时未能及时补充和扩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娄底市制定了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三年(2012~2014年)行动计划,该计划由“菜篮子”基地建设行动计划、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计划、“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计划具体构成,其中“菜篮子”基地建设行动计划共投入资金1.15 亿元,主要用于专业蔬菜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的改扩建、新建,由市“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农业局共同组织完成;“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投资1 256 万元,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管理项目44个,主要用于蔬菜生产基地产地准出、追溯制度、措施的建立。

3 生产基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与追溯建设

3.1 统一基地建设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

制定了建设标准,加强了新扩专业蔬菜基地和蔬菜标准园建设管理。其中新扩专业蔬菜基地建设标准为基地统一规划、布局合理,距离娄底中心城区规划红线直线距离20 km 以内,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实行了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做到沟渠路池配套等。

2012~2013年,“菜篮子”工程建设的14个生产基地及200 hm2蔬菜标准园,均采取集成技术、集约项目和集中力量的方式,积极开展蔬菜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工作,示范带动蔬菜质量提升和效益提高。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投入品、统一标准化、统一检测、统一标识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形成标准化生产模式;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以杀虫灯、防虫网、色板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并制定了相关生产技术规程。

3.2 建立了严格的检测制度,加强了内部管理

根据“四有”(即有检测室、检测人员、检测及办公设备、工作制度)原则、“检”“办”分离原则和检测人员、设备、试剂“三统一”原则及检测结果“即检即报”原则,市农业局制定了蔬菜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自律性检测室检测条件建设标准、检测队伍建设标准、检测制度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置标准等。同时制定了农产品检测室管理规范、检测人员行为准则、检测员岗位职责,其中农产品检测室管理规范由“领导管理、检测制度、结果公示、检测台账、超标处理、严格管理”等六项内容组成。各生产基地严格按照上述相关标准要求建立自律性检测室,安排检测工作人员,负责各自蔬菜生产基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自律性检测工作。

基地在日常管理上,建立了员工、财务、质量、仓储、信息和风险控制等制度;在田间生产上,统一按照娄底市农业局编印制的《娄底市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生产档案记录》要求如实记载生产基地基本情况、农业投入品购买记录、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田间农事操作记录、农产品检验检测记录、农产品销售记录、不合格农产品召回记录、不合格农产品处置记录等,实行上市产品基地准出,推行质量追溯,构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3.3 实施企业化管理,重视品牌和诚信

不论是娄底市娄星区的杉山、小碧、双江蔬菜生产基地和涟源市的桥头河、水洞底、杨家滩蔬菜生产基地,还是娄底经济开发区的中阳、西阳蔬菜生产基地和双峰县的洪山殿、蛇形山的蔬菜生产基地,其建设实施主体均为蔬菜生产龙头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重视蔬菜生产基地产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开展“三品”认证和产地认定,两年间,累计认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产地9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三品”52个,其中认证绿色食品2个。同时,注重品牌培育,强化品牌化销售,如湖南九龙科技农业有限公司相继注册了“仙女寨”牌辣椒、茄子、豆角等商标,湖南肖老爷食品有限公司也正在注册“肖老爷”牌红薯粉丝、红薯粉皮商标。

2012年,娄底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准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市农业局)出台了《娄底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并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考核表,对全市大中型农产品集散地,特别是市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三年(2012~2014年)行动计划所涉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场、蔬菜配送中心等单位开展诚信体系建设。从考核情况来看,有12个蔬菜生产基地,考核得分在90分以上,被评定为A 级;另2个考核得分在80 分以上,被评定为B 级。

4 存在的问题

4.1 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标准化推进难度大

(1)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和追溯体系,在客观上需要农产品的质量达到一定的要求,否则即使质量追溯体系再完善也不过是空中楼阁[5]。(2)目前市场流通机制有欠完善,农业标准化一时难以直接体现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不高。(3)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掌握标准化知识难,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推进难度大。

4.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制度体系不全

(1)基地创建制度上,未真正建立投入品管理制度、技术服务管理制度、产业化经营管理制度等。(2)基地验收制度上,基本纸上谈兵,导致农业生产者等随意标榜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等。(3)基地监管制度上,存在空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心是“两基”,即基层、基地。在延伸到村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未完全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建设缓慢的同时,环境要求、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农业生产技术安全评价等方面制度也处于逐步摸索、总结的过程中,做不到制度监管全覆盖,从而使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及产品追溯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健全[6]。

4.3 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成本较高

(1)农业生产者缺乏参与意愿。在农产品种养等环节,应全面记录农业投入品、生产管理等情况,但当前市场上,产地准出和追溯产品与非产地准出和追溯产品的价格差距没有拉开,优质不优价的现象普遍;参加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的主体付出了准出和追溯成本,却未能获得较高的利润,导致相关利益主体缺乏参与意愿。(2)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的认知度不高,甚至多数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根本就不了解,在购买农产品时常常择选非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的,因为这类农产品销售价格要低些,从而不可避免的影响了实行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的农产品的销售。

5 对策与建议

5.1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按照农产品产品、产中、产后全程质量有效保障的要求,采取政府投入带动、企业投资拉动、社会关注促动、农民生产自动等方式,推进农业标准化,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的标准体系、服务体系、质量保障体系、组织实施体系和监管体系,形成统一化组织、基地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态势,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水平,最终形成品牌化,提升农产品自身价值,从而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成本,提高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效益,最终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过程控制”[7-8]。

5.2 逐步建立健全管控制度体系

农产品生产源头性的质量安全管控,是生产过程管控的基础和终端农产品消费安全的第一道关口,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最重要的环节和切入点[9]。(1)积极建立基地创建制度。主要建立好基地准入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投入品管理制度、技术服务管理制度、产业化经营管理制度等,把好基地创建准入门槛,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并通过契约、服务、资产联结等产业化经营方式,将基地、企业、农户对接。(2)积极建立基地验收制度。通过组成专家评审组,对基地按程序、按标准进行实地严格验收,确保基地建设质量。(3)不断完善基地监管制度。主要从环境要求、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等方面建立配套制度,做到制度监管无缝对接,不留管控“真空”。通过摸索建立农产品生产用水安全评价和使用准入管理制度,保障农业生产用水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摸索建立生产用地安全行定期评估制度,严把土壤生产源头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通过探索建立产地环境空气质量安全监测与净化制度,确保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空气质量符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通过完善和强化农业投入品安全评价制度,确保农业投入品在满足农产品生产需要的同时,能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探索建立农业生产技术安全评价制度,确保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9];通过完善乡镇、村组监管体系和乡镇农产品质检体系,实现管控体系全覆盖。

5.3 对实施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的利益主体实行补贴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农产品质量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和外向性,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前提下,政府应对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的企业进行补贴,且逐步加大,弥补其在开展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过程中增加的如信息记载、宣传培训等方面的成本,提高相关利益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应利用各种媒介开展公益宣传,让广大消费者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概念,接受实施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的产品,实现优质优价,使参与产地准出和追溯的企业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利润。

[1]刘建华,丁保华.我国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2):15.

[2]李圣军,孔祥智.蔬菜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机制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2):13.

[3]农业部不断推动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3):78.

[4]陈 松,钱永忠,王为民,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现状与问题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1):51.

[5]陈丽珠,喻法金.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4):63.

[6]章力建,胡育骄.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1,(5):60.

[7]高宏巍,王 南,刘东亮,等.我国“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1):35.

[8]李圣军,孔祥智.蔬菜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机制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2):16.

[9]金发忠.关于严格农产品生产源头安全性评价与管控的思考[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3):5-8.

猜你喜欢

菜篮子产地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供应足 需求旺 老百姓“菜篮子”拎得很舒心
首都“菜篮子”装满“科技果”
警惕“洗产地”暗礁
食物离产地越远越好
测定不同产地宽筋藤中5种重金属
夏天的菜篮子
我的基地我的连
RP-HPLC法同时测定7个产地天麻中5种成分
菜篮子里创业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