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年间的火灾惨剧
2015-03-22文字整理陈晶
□文字整理/本刊记者 陈晶
火灾一直困扰着人类,越现代化的社会,发生这类灾难的可能性就越大。下面是发生在清朝光绪年间的两次重大火灾,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由于当时已经有了公共传媒,所以描述得也相对详细。从中可以看到,这是两起典型的人祸。这些都记载在清朝人薛福成所著的《庸盦笔记》之中。
太平火药局爆炸案
时间:光绪十六年(1890年)九月二十一日巳时(上午9点至11点之间)
地点:安徽太平府(今当涂县)长江水师火药局
事故原因:长江水师不听劝阻,将火药局设在城里
资料图
事件经过:当天上午,位于太平府东门内的火药局突然发生爆炸,“忽闻天崩地裂之声,烟焰弥空,两时始散”。方圆几里之内,街道屋舍,瞬间荡为平地。甚至有数尊大炮、各种钢铁炮弹和砖石瓦砾被震击飞起,“击人于数里或十里之外”。
目击者的描述极为惨烈:这一天,有若干木匠、泥水匠在火药局工作,轰然一声,随即不知所往。守卫火药局的士兵以及他们的家人,也都被炸得没了踪迹。因此根本无从查出是怎么引发爆炸的。火药局旁边有一个澡堂,爆炸后竟然变成了一个泥沼。一名妇女正蹲在水边捣衣,听到爆炸声站起来观望,“其首倏已不见”。整个太平府里,随处可见人的残肢断臂。
在这次灾难的死者中,也包括当地的最高地方长官——太平府知府吴潮。吴知府刚刚上任几个月,因为衙署正在修缮,就租了一个公馆临时办公。爆炸时他正在批阅文件,被房上掉下的巨匾砸中头部,当场昏厥。后经过抢救苏醒,但还是在爆炸次日去世。
后果:太平府的上南门夫子庙、学使考棚、县衙门大堂,全部被夷为平地,监狱也被摧毁大半,犯人大部逃脱。被毁民宅有一百数十家,不完全统计死亡人数达三百多人,其中一半是被炸被烧而亡,另一半是被倒塌的房屋和飞溅的砖石等物压、砸而死。
原因分析:同治、光绪年间,清朝军队已经开始普遍使用火器,但对弹药的管理还处在原始阶段。同治年间,河南荥阳就出现了运输火药方法不当,弹药铜帽相撞引发大爆炸的事件。同治九年,湖南长沙府、山东济南府也发生过造成巨大伤亡的火药局爆炸。但清朝官员们并没有吸取教训,长江水师不听劝阻,只图方便,执意将火药局建在城里。当地百姓曾经多次上书,请求把火药局建在城外,都没有结果。
处理措施:太平火药局爆炸案,导致了民情激荡,当地居民多次抬尸进入提督府哭骂,甚至冲进管理火药局的负责人家中,捣毁家中器皿泄愤。而长江水师官员则避而不见,始终躲避,最后是各级地方官员捐资,对死者进行了抚恤,才使得事件平息。此后几年,广州、杭州又先后发生火药局爆炸,媒体称之为“火药之祸”。
上海号轮船焚船事件
时间: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十四日早晨七点
地点:长江航线镇江至仪征段,铁板洲附近
事故原因:超载、人货混装、在货舱使用明火
事件经过:十一月十三日,隶属太古公司的上海号轮船搭载三百余名乘客,由上海出发,溯长江而上,于当晚十二点抵达镇江码头,装载货物。在镇江,又有一百几十名乘客上船,乘客已经接近五百人,加上船上员工与水手,总数有六百人之多。
由于严重超载,客舱已经不能容纳这么多乘客了,于是上海号做出了一个极为错误的决定:打开货舱,安排一部分乘客在货舱休息。货舱里有什么呢?全是大包的棉纱。
这么一艘人货混装乱七八糟的船,于凌晨四点从镇江起航了,到达铁板洲是早晨七点,此时离镇江已有九十里地,离仪征还有六十里地。
人们都睡醒了,乘务员开始验票,为了防止逃票,还把楼上楼下的舱门都锁上。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船上的警钟骤然响起,员工描述,黑烟红焰,瞬时从大舱冲出。甲板桅杆附近还有二十多具铺盖,转眼也被烧着,接着又引燃了甲板上的棉纱大包。
须臾之间,烟火变成了火球,在甲板上来回乱窜。大副急令水手用救火皮管充水灭火,可那些救命的水带在甲板上,被惊慌的人们来回乱踩,有的人甚至就站在水带上发呆,水根本就吸不上来。水手们只好用水桶救火,没想到一桶水泼出去,船板竟然炸裂了。船主立刻命令让船驶向江滩。离江岸很近的时候,再命令放下救生舢板。可这个时候,舢板也被火隔断了。水手们只好在船头放下粗绳,一部分在船头的乘客顺着绳子逃生,跳下了长江。在这个要命的时候,偏偏还刮起了大风,轮船顷刻被火焰包围,船头和船尾也断成了两截。
轮船的客舱大多在船尾部,冲到甲板上的乘客大多被火焰逼得无法立足,只好跳进长江,正值隆冬,江水极寒,十不活一。而船头的乘客,除一部分顺缆绳逃生外,其他竟然一动不动,吓傻了。
遇难的乘客中有老百姓,也有官员和老板。最让人感动的是瓜州司的陈某,他和一名陌生人一起跳到江中,合抱一块木板。眼看木板不能承重,他说:“咱俩同归于尽,不如能活一个。你上岸后,能去江宁某街我家,就告诉他们瓜州司三个字,让他们来为我收尸吗?”对方说:“行。”陈某就放开了木板,“翛然而逝”。后来,陈某的妻子亲自赶来,半个月后,才打捞到了他的遗体。
后果:这次大火,船上的员工表现得非常糟糕,扔下乘客,率先逃生。事后清点,只有茶房、厨师、司舱各一人殉难,其余百余员工全部生还。而乘客呢,就比较惨,只逃出一百来人,剩下的三百余人全部遇难。
原因分析:对于火灾成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乘客吸水烟,吸完后用茶水浇火媒,以为浇灭了呢,其实没灭。有人说是乘客抽鸦片,之后把烟灯放在鞋篮里,没想到没熄灭。还有人说是乘客在客舱里生火做早饭……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讲一个小偷在船上被追捕,情急之下,纵火烧船。总之,这是一起人为引起的火灾。实际上,这次灾难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为就在几个月前,光绪十六年二月,有一艘装载火柴的宝清号轮船也因为失火,酿成死亡近两百人、失踪数十人的惨剧,地点非常巧合,就在铁板洲。前车之鉴不远,上海号就重蹈覆辙。
处理措施:上海号焚船之后,立刻有人提出了几项改进措施:1、轮船不能运载洋油、自来火(火柴)、棉纱、棉花之类,不能因为贪钱而走险;2、乘客绝对不能进入货舱;3、吸烟必须得去指定地点,避免引燃货物。此外,要经常演练使用救火设施、多备舢板、多进行巡查。记载这件事情的作者感慨地说:这几条本来就是轮船上该有的规则,只不过是时间长了,没人当回事。如果能恪守规则,什么灾祸都能避免,更别提火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