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屏风桂枝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119例临床观察

2015-03-22江柏华赵峰张碧海谭莉君

黑龙江中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病痛变应性鼻塞

江柏华 赵峰 张碧海 谭莉君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150036)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变应性鼻炎,是肺病科常见疾病,临床以发作性喷嚏,鼻痒,流涕,流清涕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的“鼻鼽”范畴,本病病程较长,治疗易反复,笔者以中药方对症施治,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黑龙江省中医院肺病科门诊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就诊时间为2013年01月01日—2015年01月01日,共119例,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13~61岁,平均年龄(363.0)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3.91.1)年。

2 定义及诊断

AR是一种由IgE介导的炎性疾病,以发作性鼻塞、流涕、打喷嚏和(或)鼻痒为特征,也可以被定义为当一个人吸入某些自身过敏的东西,如动物皮屑或花粉时引发的鼻部炎症。其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和症状体征,吸入性变应原的特异性IgE抗体的检测可以帮助确诊AR[1]。按照中华医学会最近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2009年),本病的临床诊断症状为: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本次试验研究所选病例诊断均以上述症状体征及病史为依据。

3 病因分析

AR虽因变应原诱发,但实质是机体免疫机能紊乱所致,故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调整紊乱的机体免疫机能,即“扶正固本,调和阴阳”。本病在中医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因素,多为风寒、疫气侵犯鼻窍;二是内在因素,因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致。因此,本病的发生内因为本,外因为标,本虚标实,合而为患[3]。结合本病的诱发因素及症状体征特点,其发病多由风、寒、湿、燥、火之邪的侵袭及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的阻滞所致;脏腑上与肺、脾、肾、肝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经络上与手足阳明经、手足太阳经均直接相连或相关[4]。

4 对症治疗

本病以肺卫气虚、风邪侵袭导致鼻窍宣降失常为基本病机,故治法益气补虚、祛风通窍,处方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为基础方(屏风桂枝汤),具体如下:黄芪20g,白术15g,防风10g,桂枝15g,辛夷10g,苍耳子10g,白芍15g,乌梅5g;遇风或异味发作或加重明显者,加黄芪至30~50g;伴痒甚者加蝉蜕10g,白鲜皮15g,以祛风止痒;遇凉加重者加麻黄10~15g细辛5g,以祛寒通窍;伴畏寒肢冷者加附子10~15g,以温阳助卫;遇热加重者加石膏30g,以清郁热;伴浊涕者加连翘15g、黄芩10g,涕黄甚者加鱼腥草25g,以清热化痰;晨起发作者加菟丝子15g,补骨脂15g,仍不解者改加鹿角胶5~10g,以益肾通阳;鼻塞重者,加皂角刺10g,半夏15g,以散结消肿;清涕多者加藿香15g,苍术15g,茯苓20g,以祛湿开窍,涕多清稀不止者更加附子5g,泽泻20g,以温阳化饮;久病多瘀,加三棱15g、莪术15g,白芍易赤芍15g,以破血散结;苔黄腻便黏者加大黄10g(与他药同煎),以泻浊通络;伴头痛者加川芎10~15g,白芷10g;鼻干者加玉竹15~20g;易怒而发者,加龙胆草15g,黄连10g,以清心平肝。

5 疗效判定、统计方法及治疗结果

5.1 疗效标准一

显效:患者鼻炎症状(鼻痒、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以及鼻甲肿肿胀全消失;有效:患者鼻炎症状及鼻甲肿胀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前后鼻炎症状没有明显改变甚至加重。

5.2 疗效标准二

因本病诊断及疗效评判主要以患者自觉症状为主,故引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具体方法如下:在纸上面划一条10cm的横线,最小刻度为0.1cm,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鼻炎症状完全消失;另一端为10,表示初诊时的自觉病痛程度;中间表示不同程度的病痛。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病痛程度,定义其所对应厘米刻度数值为效量,作为其疗效的量化数值。计算119例患者治疗后的效量均数作为整体疗效评价。

5.3 治疗结果

经治疗,119例患者痊愈者83例,有效者33例,无效者3例,有效率97.48%,量效均数为1.08(若均无效则为最高上限值10)。无论有效率还是量效均数均说明本方对症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病痛程度。

6 讨论

本方及其对症加减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时,虽有可靠疗效,但远不能尽愈诸症,仍需进一步改进完善,尤其在药味和用量上可进一步精简,重点在辨症和辨证方面的提高。关于本次疗效评价中引入的视觉模拟评分法,可将主观抽象的自我感觉变成图形量化数据而进行统计分析,把主观感觉客观化,恰好符合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价中(除舌脉等)以患者自觉症状为重要依据的需要,值得进一步探讨并在中医临床研究中进行推广。

[1]李全生,魏庆宇.变应性鼻炎临床实践指南: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会推荐[J].中国耳鼻喉头颈外科,2015,22(9):482-483.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7-978.

[3].张欣.变应性鼻炎的中医治疗路径初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7):470.

[4]李胜朴,刘小河.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中外医疗2008,17:131.

猜你喜欢

病痛变应性鼻塞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体味病痛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产后病痛重调理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为治病,他从重庆回到怀化! 祖传秘方药除病痛 让他晚年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