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
2015-03-22何桂钧
周 萍,佟 伟,何桂钧
(1.松江区永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600;2.松江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1600)
上海市松江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
周 萍1,佟 伟1,何桂钧2
(1.松江区永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600;2.松江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1600)
目的调查上海市松江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对松江区中心医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7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疾病组)和82例非消化性溃疡患者(对照组)使用自制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两组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调查对象在吸烟量和烟龄上都显著高于对照组;N(情绪稳定性)得分、E(内—外倾向)得分、主观支持得分、客观支持得分、利用度得分及社会支持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具有明显的心理特征,需要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
消化性溃疡; 心理学,社会; 焦虑; 人格评价; 社会支持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目前,消化性溃疡的终生患病率稳定在10%左右,1年中的点患病率为1%~2%。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冠心病、神经性皮炎等都属于经典的心身疾病[1-2]。
心身疾病是一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国内资料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患者中,有近1/3的患者所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3]。但是非精神科医生很少关注这些患者的心理因素,因此患者往往接受的是躯体治疗,心理社会因素方面很少得到关注。心理学家同时指出生活事件、精神应激和情绪反应、个体易感性和个体行为模式都可能与心身疾病相关[4]。因此对于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社会状况调查就显得非常重要。
鉴于当前对消化性溃疡这样的心身疾病依然以躯体治疗为主,大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的满足,因此为了更好地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为其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及更高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调查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发现他们在此方面与同地区其他健康人是否存在差异,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医疗康复或社会支持,从而帮助他们尽早康复,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和谐,同时本研究也为从心身疾病、心理干预角度治疗消化性溃疡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消化性溃疡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疾病组 样本来源:选择在松江区中心医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经胃镜检查为消化性胃溃疡的门诊患者。入组标准:(1)18~60岁;(2)无严重视力障碍、认知障碍等影响测试结果的疾病;(3)近3年内无其他严重躯体疾病;(4)胃溃疡者经黏膜活检排除其他性质的病变;(5)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
1.1.2 对照组 样本来源:研究在松江区中心医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随机抽取的居民。入组标准:(1)18~60周岁;(2)无严重视力障碍、认知障碍等影响测试结果的疾病;(3)近3年内无其他严重躯体疾病;(4)无任何胃部疾病或不适;(5)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
1.2 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第1份问卷主要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族史、吸烟量等信息。
第2份问卷使用龚耀先(1985)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从 P(精神质)、N(神经质)、E(内—外倾向)、L(掩饰性)4个维度来表示个体的人格特征,其中P高分者表示个体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等,低分者更善解人意;N高分者常常焦虑、担忧、郁郁不乐、忧心忡忡,遇到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低分者情绪反应缓慢且轻缓,善于自我控制;E高分者人格外向,低分者人格内向;L则与年龄相关,成人随年龄而升高,L得分一般用于排查被试是否患有精神病[5]。
第3份问卷使用肖水源(1994)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该量表是肖水源等心理卫生工作者在借鉴国外量表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编制的,主要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测试被试的社会支持情况,总得分和各分量表得分越高,说明社会支持程度越好[6]。
1.3 统计学处理 本调查为主试与被试一对一进行,施测前首先阅读问卷要求及指导语,完成每份问卷后休息15min,完成所有问卷后回收,并剔除缺失作答的无效问卷,使用Excel2007版和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输入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比较
2.1.1 两组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比较 本研究共有效调查157人,其中疾病组75人,平均年龄(40.85±9.42)岁,男女比例为1.14∶1,对照组82人,平均年龄(43.24± 13.52)岁,男女比例为1.22∶1,两组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族患病史等人口学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比较
2.1.2 两组调查对象吸烟情况比较 疾病组中有53人吸烟,占疾病组的70.7%,对照组中有47人吸烟,占对照组57.3%,疾病组吸烟人数多于对照组吸烟人数,由于两组中吸烟女性仅有4人和2人,样本数量太少,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故女性吸烟情况未做统计。对两组调查对象的每天吸烟量和烟龄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疾病组无论在吸烟量还是在烟龄上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调查对象吸烟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调查对象吸烟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疾病组对照组吸烟量(支/天) 烟龄(年)7.78±4.11a5.15±3.45 9.10±6.57a6.23±5.60
2.2 两组调查对象人格特质比较 疾病组调查对象的N、E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调查对象的P、L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调查对象人格特质比较(±s,分)
表3 两组调查对象人格特质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疾病组对照组P得分 N得分E得分 L得分45.87±13.83 44.82±12.76 51.52±10.93a47.02±13.45 51.52±10.93a47.02±13.45 45.71±8.82a44.89±11.63
2.3 两组调查对象社会支持比较 疾病组调查对象不论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利用度得分上还是社会支持总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调查对象社会支持比较(±s,分)
表4 两组调查对象社会支持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疾病组对照组主观支持 客观支持 利用度 社会支持总分33.84±6.17a38.55±8.62 7.64±2.17 8.45±2.44 6.96±1.41a7.48±1.28 48.56±6.59a54.50±9.23
3 讨 论
3.1 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社会因素总体情况 本研究疾病组共涉及调查对象75人,男女比例为1.14∶1,略低于国内相关报道的男女患病比例,吸烟量为(7.78± 4.11)支/天,烟龄为(9.10±6.57)年;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P、N、E、L得分分别为(45.87±13.83)、(51.52±10.93)、(51.52±10.93)、(45.71±8.82)分,这与国内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心理社会因素研究结果相类似[7]。本研究显示疾病组调查对象普遍表现为具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情绪较常人更不稳定、经常焦虑或担心、郁郁不乐、忧心忡忡、性格较内向、与他人交流较少,社会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也较低,但两组调查对象在年龄、婚姻情况、文化程度、家族患病史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 消化性溃疡患者吸烟情况分析 国外对于吸烟和消化性溃疡的相关分析研究较多,认为吸烟会增加胃酸排出量,增加十二指肠向胃部的反流,对胃黏膜造成破坏,同时减少胰腺碳酸氢钠的分泌,使之不能中和十二指肠内的胃酸,从而导致胃溃疡[8]。国内也有学者认为很多人觉得吸烟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因此吸烟既可能直接通过生理机制导致溃疡,也可反映患者比常人有较高的心理压力[9]。本研究中由于女性吸烟者较少,故无法统计女性胃溃疡患者的吸烟情况,但对男性的调查显示消化性胃溃疡患者的日吸烟量比常人平均多了2支/天,烟龄更久,平均达到9年多,被调查对象的生活习惯不容乐观。
3.3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个性特征 本研究中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情绪更不稳定、性格更加内向,当他们遭遇生活事件时,容易引起情绪的反复,且情绪激发后难以平复,长时间的情绪变化可能通过神经生理机制引起神经功能失调,影响部分器官功能,这也是心身疾病的主要特点之一。与国内相关调查不同[10],本研究中的疾病组患者性格更加内向,以往的相关研究中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性格内外向上并没有显著差异,初步推测原因是本研究中的被试性格虽然内向,但是他们大多独居,与亲朋好友的联系较少,性格特点趋向于冷漠、少言,平时缺少情感、言语沟通的对象,这与其他相关研究中的内向患者所表现出的平静、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较稳定[11]有所不同。由于本研究中疾病组调查对象社会交流较少,因此在遇到生活事件时更加容易表现出偏执的一面,根据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生活事件仅仅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的间接原因,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疾病组患者在性格上比常人更内向很可能是社会支持较少和其本人情绪不稳定衍生的特征[12]。
3.4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 有学者曾指出,父母对子女的社会支持与子女中年后患有十二指肠溃疡、冠心病等疾病之间有密切关系[13]。人最重要的生活环境就是家庭,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最多、最重要的支持系统就是父母,同时其他一些研究也证实了低社会支持与消化性溃疡之间的关系[8]。
本研究中,疾病组的各项社会支持得分均显著低于常人,这说明身体不健康的人群往往具有社会支持资源较少的特征,这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相类似[14]。推测其可能原因是社会支持可以缓冲生活事件的作用,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个人在遇到困难后经常可以向身边的人求助,使自己不必单独面对巨大的压力;具备良好社会支持的人,其家庭、社区归属感也较强,不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不良情绪不容易被唤起,心理状态更加平稳。
3.5 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支持建议 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这些心理社会因素特点,家庭、社区、相关医疗卫生系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支持。从大环境上社区应该加大对于健康生活习惯的宣传,强调吸烟对身体健康的损害,推荐多种可以减压放松的生活方式,督促培养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多组织各类社区活动,让更多居民走出封闭的个人环境投入到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促进社会支持体系的完善或再建立;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可以安排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或心理咨询师探查其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关注他们的情绪和认知特点,从认知方式、归因手段等方面逐步培养患者的健康人格,促进疾病的康复、不良情绪的疏通。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与健康常人相比,吸烟数量和烟龄均较长、较多,生活习惯并不健康。在面对生活应激事件时常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的特点,他们所得到的社会支持、对于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也较少。因此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这些特点,社会需要给予更多的心理干预措施和社会支持手段,不仅从躯体治疗上来应对消化性溃疡,更将其看作是一种心身疾病,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治疗和人文关怀。
由于本研究的人力、物力限制,对个性特征、社会支持等指标与患病的概率并没有进行相关性分析,个性特征和社会支持是否会导致个体患消化性溃疡还不得而知,如果进行进一步研究,则可以根据个体的心理社会因素来对消化性溃疡进行预前分析,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从根本上减轻患者的痛苦。另外根据已有的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医疗、心理治疗方式,可以对本研究中的患者进行进一步跟踪调查,研究在经过躯体或心理治疗后,疾病的恢复情况,并分析发现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在消化性溃疡康复中所起到的作用,为进一步治疗这种疾病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1]王卫民,韩雯.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进展与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7):124-125.
[2]Melmed RN,Geplpin Y.Duodenalulcer:the helicobacterization ofa psychosomatic disease?[J].Isr JMed Sci,1996,32(3/4):211-216.
[3]郑云娅.健康教育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1):113-114.
[4]黄燕,罗英茂,杨波,等.住院痴呆患者照料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3):365-367.
[5]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消化性溃疡病的规范诊治策略[J].中国社区医师,2012,16(42):16.
[6]白文元,周超,郭东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流行病学[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31(5):11-12.
[7]王爱香,昌燕宗.消化性溃疡病人相关心理社会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1,16(4):239-240.
[8]任素芳.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2.
[9]张亚杰,汪颖厚,田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关系的研究进展[J].辽宁医学杂志,2009,23(4):205-207.
[10]刘岳,唐振刚,王斌,等.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个性特征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9):1092-1094.
[11]张柳,朱霞.心理干预对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2):1447-1449.
[12]程望林,杨海蓉,张林,等.夜间酸突破对上消化道酸相关性疾病的影响机制及对其治疗作用[J].医学综述,2008,14(12):1835-1837.
[13]成虹,胡伏莲,谢勇,等.中国幽门螺杆菌耐药状况以及耐药对治疗的影响: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J].胃肠病学,2007,12(9):525-530.
[14]谢秀文,高建蓉.社会心理因素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8,7(11):1-4.
Survey on psychosocial factorsof peptic ulcer patientsat Songjiang Districtof ShanghaiCity
Zhou Ping1,TongWei1,He Guijun2
(1.Songjiang DistrictYongfeng Sub-district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hanghai201600,China;2.Departmentof Gastroenterology,Songjiang DistrictCentralHospital,Shanghai2016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social factors of patientswith peptic ulcer at the Songjiang District in Shanghai.MethodsA total of 75 patientswith peptic ulcer(the sickness group)and 82 non-peptic ulcer patients(the control group)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y self-made scale,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in difference.Results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of the two groupswere compared and therewasno statisticalsignificance in difference(P>0.05).The smoking quantity and the smoking age of the objects in the sickness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group while the scores in emotionalstability(N),internal-external tendency(E),subjective support and objective support,advantage degree and social supportwas distinctive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 peptic ulcerpatientscharacterized in significantpsychology required some target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Peptic ulcer; Psychology,social; Anxiety; Personality assessment; Socialsupport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7.014
:A
:1009-5519(2015)07-0996-03
2014-09-02
2014-11-17)
周萍(1989-),女,上海松江人,主要从事内科临床工作;E-mail:8975604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