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标准研究

2015-03-21徐畅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公共交通客运指标体系

徐畅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标准研究

徐畅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

城乡道路客运是联系城乡、服务居民出行的重要纽带,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是促进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客运发展的必然之路。结合理论及实际经验,深入分析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中的因素,对影响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因素进行归类分析,形成系统完善的标准体系,为建立统一的城乡道路客运系统、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参考。

城乡客运一体化;评价标准体系

1 序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在我国起步较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陆续有部分地区开展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上海、青岛等城市开展城乡客运一体化管理;苏州实行公交优先战略,推进“站运分离”;嘉兴市改革现有城乡客运管理模式,构筑城市、乡镇、村三级公交网络等。但由于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研究理论上不够成熟,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与理论模式,各城市在执行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也都出现了客运市场混乱、管理职能交叉、运输资源浪费等不同问题。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是城市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之路,通过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才能合理调控多种运力,促使城市公交、城乡客运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整体协调发展,从而建立高效、统一的城乡客运交通发展模式。因此,建立系统完善的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评价标准体系,才能有效分析城市城乡一体化所处的位置,并根据城市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合理制定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客运一体化实施方案,为全面实现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实现城乡道路客运资源共享,加快转变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方式,推进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2 评价标准体系设置的原则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以城乡客运一体为目标而建立起反应城乡客运发展程度和水平的标准集合,是衡量城市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现状发展水平而设立的一个评价体系。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涉及诸多因素,并且各个指标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指标数量繁多、数据获取难度大、评价计算过程繁杂,因此,为体现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合理性,需要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

因此,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科学合理,协调发展。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出行需求为导向,根据实际需要和理论研究情况,综合分析指标体系设定标准的规则,合理设定指标体系的概念、计算范围,实现城乡道路客运的协调发展。

(2)坚持体系完整,简明实用。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全面反映城乡道路客运发展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充分反映城乡道路客运的功能与结构;指标选择时简明扼要,根据对比分析,确定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和主要指标。

(3)坚持数据对比,利于执行。通过对比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发展现状与指标体系中的差距,形成指标量化对比图,便于城市根据指标差距合理布置工作计划,全面提升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水平。

3 构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多种影响因素,各种因素相互交织,按照指标选定规则,通过对各种因素进行筛选和分类,将指标体系分为以下六类考虑因素:组织机构、公共交通、农村客运、规范管理、安全管理和服务水平。

(1)组织机构设置标准。政府高度重视并支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在领导组织、建设方案及配套政策等方面给与支持。

①城市政府牵头成立由相关部门参加的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

②城市政府根据城乡客运发展实际,制定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③城市政府出台城乡道路客运发展的扶持政策,并明确政府给予的财政支持资金。

(2)公共交通方面设置标准。城市公共交通与城乡客运网络实现有效衔接。

①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机动化分担率达到30%以上;

统计期内,中心城区居民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量占机动化出行总量的比例。

其中,公共交通出行量包括采用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城市轮渡等(不含公共自行车、出租汽车)交通方式的出行量;机动化出行总量是指使用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城市轮渡、小汽车、出租汽车、摩托车、通勤班车、公务车、校车等各种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的交通工具的出行量。

②建成区公交站点500 m覆盖率达到60%以上。

统计期内,中心城区的建成区内公共交通站点500 m半径覆盖面积与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之比。(单位:%)

其中,公共交通站点包括公共汽车站点和轨道交通站点,轨道交通站点位置按照进出站口位置计算。

③城市公共交通与城乡客运线路无缝连接,方便换乘。统筹规划和调整城乡客运线路,引导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之间合理衔接,最大限度减少乘客中转换乘,方便乘客出行。

(3)农村客运方面设置标准。农村客运网络明显优化,所有通公路的乡镇开通农村客运班车,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到100%,农村客运需求得到满足。

①行政村距离通班车公路1 000 m视为通车。

行政村通客车的基本标准为:(1)行政村距离通班车公路1 000 m视为通车;(2)根据客流量科学安排客运班次; (3)偏远山区行政村开行隔日班、赶集班或预约班等。

②加强规划统筹,优化资源配置。以公路网为框架,以客运站为依托,以人口密度为基础进行规划建设,统筹规划城乡道路客运线路和站点,合理调控城乡道路客运资源。

③客运站布局合理,满足乘客需求。城市根据农村客运出行需求,合理建设各级客运站。

(4)规范管理方面设置标准。城乡客运企业加强管理,运营规范,驾驶员和客车统一管理。①农村客车驾驶员应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持证率达100%。运输企业加强对驾驶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制定安全奖惩办法,树立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安全运营的有关规定。农村客运班车标识统一标识,新投入运营车辆实行统一车型。

②农村客运公司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类台帐和档案。

③鼓励农村客运企业做大做强,实行公司化经营,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农村客运公司公车经营比例要达到60%以上。

(5)安全管理方面设置标准。提升城乡道路客运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实安全管理制度,联合打击非法营运,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①客运企业建设客运站信息管理系统、车辆卫星定位与调度系统、安全监控和应急处置系统等,客车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要达到100%,并有效使用。

②严格车辆准入制度,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辆从事农村客运经营。按照安全、节能、经济的原则,选择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车辆从事农村客运经营。定期做好车辆检测、检验、维护、保养,保证车况完好。

③强化客运站安全管理,客运站要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认真履行安全工作职责。

(6)服务水平设置标准。统一城乡客运服务标准,提供优质服务。

①客运企业统一客运服务标准、规范。客运服务实行“五统一”,即统一调度、统一班次、统一站点、统一票价、统一服务标准。

②服务质量考核优良,乘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

4 结论

本文在充分研究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对主要影响一体化发展的因素进行归类,并重点从组织机构、公共交通、农村客运、规范管理、安全管理和服务水平等六个方面分别进行指标定义,并对部分指标进行量化定义,从而建立系统完善的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和依据。

[1] 朱燕惠.城乡客运道路一体化发展研究: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西安:长安大学交通运输与管理,2003.

[2] 隋中田.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探讨[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3,(9):78-81.

[3] 陈引社,宋金鹏.我国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研究[J].综合运输,2004,(3):49-51.

[4] 完世伟.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经纬,2008,(4):60-63.

[5] 苏春江.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7):96-100.

U415.1

C

1008-3383(2015)10-0169-01

2015-01-15

猜你喜欢

公共交通客运指标体系
百花齐放的“定制客运”,能否拯救道路客运市场?
基于NB-IOT技术的公共交通显示牌设计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基于计算实验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提高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
公共交通一卡通TSM平台研究
台湾客运业:高铁躲过破产危机?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