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2013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总结与分析

2015-03-21赵均炎张月月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例数药品我院

赵均炎 曹 童 张月月 乔 进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 226006)

药品不良反应(ADR)指药物在正常的用法、正常的剂量用于预防、诊断及治疗疾病的同时出现的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这是伴随药品存在的一种医学风险,无法避免的。通过加强ADR的监测,来加强药品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公民用药安全以及减少医患纠纷。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我院2013年ADR,为医务人员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药物。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12月各科室上报的678份ADR报告。对ADR用药途径,主要涉及药物种类,患者的性别、年龄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给药途径678份ADR中按给药途径分类,主要以静脉滴注(480例)和口服(170例)为主。

2.2 主要涉及的药物种类在ADR报告主要涉及的药物种类中,抗感染药物、中药注射剂及中成药引起的ADR例数较多。抗感染药物211例,占总例数的31.12%;中药注射剂114例,占总例数的16.81%;中成药76例,占总例数的11.21%;解热镇痛药55例,占总例数的8.11%;抗肿瘤药47例,占总例数的6.93%;激素类药物26例,占总例数的3.83%;神经系统药物9例,占总例数的1.33%;呼吸系统药物15例,占总例数的2.21%;消化系统药物17例,占总例数的2.51%;镇痛药14例,占总例数的2.06%;其他94例,占总例数的13.86。

2.3 ADR与患者年龄、性别关系在678例ADR病例中,男性345例(占50.88%),女性333例,占 49.12%。35-75岁年龄段为ADR的高发期,此年龄段ADR报告例数占总例数的60.87%。

3 讨论

3.1 不良反应(ADR)监测是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公民用药安全以及减少医患纠纷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目前大家对ADR监测的意识还比较淡薄,许多医务人员由于对ADR的概念欠缺,导致漏报或者将其作为新的疾病进行诊断,因此及时对ADR进行总结、统计,能为医务八员提供参考,加强监测意识。

3.2 我院678例ADR中按给药途径分类,其中以静脉滴注给药ADR占比例最高,480例,占总例数的70.80%。主要原因是由于静脉给药直接进入血液,无肝脏首位效应,使得药物的血药浓度高而且疗效发挥迅速,临床大多以此作为主要的给药方式[1]。同时静脉给药的pH值、微粒、内毒素、浓度、配伍等均是引起ADR的重要因素。消毒不严、操作不当以及滴速过快也会引起不良反应[2]。建议在临床用药方面,如无必要,最好采取“先口服后静脉”的给药原则,特别是对于流动性很大不易监测的急诊患者。在使用静脉给药治疗时,建议临床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视和用药期间ADR监测,一旦发生ADR应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尽量减少ADR对患者的损害。

3.3 从ADR报告中性别比例看,男女比例无差异。从年龄看,35-75岁患者所占比率较高。居文献统计[3],超过60岁的老年人因药物治疗而发生ADR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的2.5倍。因此建议中老年人遵循用药个体化,提高警惕,加强观察,以减少ADR。ADR监测是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医师、护师、药师需要在各方面加强对ADR的防治意识,在用药前加强病史询问,用药前密切关注。药师在进行发药、配药的过程中,需注意配伍禁忌,对具有特殊储藏条件的药物向患者特别交代。只有我们从各方面对ADR做到早避免、早发现、早处理,才能真正意义上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1]王俊,王奖,程鹏.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4):338.

[2]赵志刚,高海春,王爱国.注射剂的临床安全与合理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8:34-37.

[3]高动宸,张丽雅.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70-171.

猜你喜欢

例数药品我院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