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状疱疹100例治疗体会

2015-03-21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阿昔洛后遗诱因

徐 霄

(山东省莒南县人民医院 276600)

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科共诊治100例带状疱疹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发病特点,治疗与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00例来自我科及其他科室转来的病人,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16-83岁,其中20岁以下者2例,20-50岁32例,50岁以上66例。首次发病97例,两次发病3例,其中1例在原发病部位发生。临床以相应区域皮肤痛或痒感,皮肤上出现红斑,簇集性水疱,皮疹沿神经分布,符合带状疱疹之诊断。

1.2 发病季节100例患者以春季发病最高。春季发病43人,夏季19人,秋季25人,冬季13人。

1.3 发病诱因100例患者有明确诱因8例,4例在肿瘤放、化疗期间,4例发病前有肾透析及手术史。其余无明确诱因,但发病前有32例自述疲劳,乏力,精神欠佳。对50岁以上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其中有1种以上系统性疾病的,如糖尿病、慢肝、慢肾、冠心病等病史有47例,占70%。

1.4 临床类型和皮损分布临床类型∶寻常型85例,顿挫型8例,大疱血疱型3例,复发型3例,泛发型1例.皮损分布∶胸腰神经分布40例,颈段神经分布5例,腰骶段神经分布21例,三叉神经分布34例。皮损分布右侧肢体者42例,左侧57例。年龄大于50岁的皮损类型明显重。

1.5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13例,其中中性粒细胞数升高8例,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者5例,白细胞总数降低者6例。谷丙转氨酶异常2例,血糖升高者5例,血压升高者6例。

1.6 误诊情况本组32例初诊误诊为其他疾病,其中肋间神经痛8例,冠心病心绞痛7例,牙周炎、头痛、坐骨神经痛、胆囊炎各4例,中耳炎1例。这些患者多数是神经痛先于疱疹出现。

1.7 治疗方法

1.7.1 (1)A组∶阿昔洛韦片,每次300mg,每日5次,口服7天。(2)B组∶泛昔洛韦片,每次250mg,每日3次口服,口服7天。(3)C组∶阿昔洛韦静脉滴注250mg,每日两次,连用7天。3组均加用泼尼松30mg,分3次口服,疗程3-5天。20岁以下为每天20mg.在3组基本治疗的同时,有的病人还给予VitB1、VitB12、中草药等辅以治疗。

1.7.2 治愈标准体温恢复正常,肿大的淋巴结消失或者缩小,无自觉疼痛。皮疹干燥结痂,每天局部疼痛次数小于3次,每次小于1分钟,化验室检查恢复正常为治愈标准。3组治愈率无显著差异,但治愈时间提示静脉注射与口服药物相比,可明显缩短病程,减轻症状。而口服药物泛昔洛韦优于阿昔洛韦。

1.7.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制定标准为皮损消退后,其受累皮肤出现疼痛达3个月以上[1],本组发生后遗神经痛共8例,占本组总人数8%,且年龄都是5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神经痛者给予理疗、神经阻滞治疗,6例症状在6个月内恢复,2例持续一年仍有不适。大部分血象异常者在治愈后均恢复。

2 讨论

2.1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人体后以潜伏形式长期存在于脊神经或脑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细胞中,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再度激活,引起复发感染,导致一个或数个相邻神经节以细胞变性为主的炎症性改变,同时,神经节内病毒沿相应感觉纤维到达皮肤,引起带状疱疹[2]。与以往的报道一致,此病的发病率与年龄成正相关,发病越小,病程越短。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3]。中青年发病比例增加可能与精神压力增加有关。本资料显示老年人此病发病率高,且后遗神经痛发生率高,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皮疹范围广,易引起大疱、血疱等特殊类型的皮疹,愈合时间明显延长,这是治疗的难点。本组资料显示春季此病多发,大概是春季多风少雨,气候干燥对人的免疫系统的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在发病诱因中,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引起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因素,如∶肿瘤放、化疗,肾透析及手术史,更多患者自述发病前自觉疲劳、乏力、精神欠佳,提示带状疱疹的发病可能是由于人体免疫力失衡或降低,使潜伏在人体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增值活跃,引起发病。发病部位以侵及胸腰段、骶尾段、三叉神经为主。

2.2 带状疱疹为临床常见疾病,症状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故对于神经痛先于疱疹出现的病人误诊发生率相当常见,易引起治疗的不及时,可留下后遗神经痛,故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本组误诊率达32%,除神经痛先于疱疹出现的原因,还与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多有关。应该分析病人疼痛的特点,触摸疼痛部位皮肤,如不能用有关疾病解释,应考虑发疹前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可能。

带状疱疹在治疗上要早期用药,阿昔洛韦类抗病毒药物直接针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有效抑制病毒DNA的合成与复制,是目前治疗此病最有效的药物。泛昔洛韦生物利用率高,服用次数少,易被患者接受,疗效也好于阿昔洛韦。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现代医学认为与病毒侵犯脊髓后跟神经节,引起神经组织内炎症水肿、出血、坏死、粘连及瘢痕形成。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病毒、抗免疫作用,能迅速消除受损神经周围的炎症渗出,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抑制神经纤维化的形成,修复受损神经,缓解临床疼痛症状。在发病早期要及时联合应用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以减弱其炎症反应,减轻神经痛,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理疗能使病变部位产生热效应,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加速疼痛产物的排出,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达到镇痛作用[4]。可用于后遗神经痛的治疗。

[1]陈扬.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理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28(1)∶49 -51.

[2]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293 -297.

[3]戴君来.不同年龄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及综合治疗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83-84.

[4]倪容之.现代皮肤病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阿昔洛后遗诱因
4种阿昔洛韦片燃烧分析*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疼痛的临床观察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
阿昔洛韦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