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例追踪,一举多赢
——磐安县职教中心语文教研组追踪式课例研究实践

2015-03-21施慧飞

文教资料 2015年2期
关键词:课例教研组教研

施慧飞

(磐安县职业教育中心,浙江 磐安 322300)

课例追踪,一举多赢
——磐安县职教中心语文教研组追踪式课例研究实践

施慧飞

(磐安县职业教育中心,浙江 磐安 322300)

我们无法改变语文教育的大气候,无法改变语文低效教学的土壤,但可以改变自己,把握自己的方寸之地,尝试改变一些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不抱怨,不停滞,不张扬,但求实效,局部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许小小的行为改变,就可以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不可或缺的案例积累。作者与学校语文教研组的同事进行的追踪式课例研究,对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助推校本教研起了很大的作用。

课例研究 追踪式 语文教学

所谓追踪式课例研究,就是在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课例,用追踪分析的方式开展研究,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例追踪,自我完善。

每位教师,教学经验和发展背景不同,都有各自独特的认知方式、认知强项和对应的认知风格。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具体的,需要钻研的方向各不相同。建设高效的教师团队,需要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的情感、愿望、个性和特长,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学校起到导航助推作用,为教师提供理想的平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内因决定外因,才能够将研究做下去。课例研究首先是激发教师个体的努力和自我完善的愿望。

1.认识自我,规划自我。

好的发扬,缺陷弥补,利用并创造机遇,谋求自身专业发展。课例追踪研究倡导教师听自己的课,改变平时只听他人课、只评价其他科任教师的做法。自己的课如何听?具体做法是选择有代表性的课例进行录音或录影,把自己的课真实地还原。鼓励学生说实话,从学生的角度审视这堂课的成效。“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学细节容易被忽视,不能小看,更不容忽视。有了录音和录像,自己就可以反复揣摩推敲,寻找瑕疵,进行整改。“识得庐山真面目”,了解自己,查漏补缺,对症下药,课堂上能主动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课堂因细腻而深远。

2.课后反思,长期积累。

观摩自己的教学影像,只是初步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书面评价自己课例的得失,形成文字的东西往往是经过反复咀嚼得来的,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这就是积累和反思。教师通过观摩自己的课例,及时整理,以记促思,以思促教,达到“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目的,这样做更能提升教学品质。

笔者在看自己的课堂实录时发现,自己经常用一个手指指着别人,学生回答之后缺少一种鼓励,转身向黑板的一刹那有很不屑的表情。语文组的另一位老师在听了自己上课的录音,觉得很难堪,有一个鼻音很重的“嗯”在每一句话后都出现,有一节课竟然高达108次。这些瑕疵学生不敢指出,公开课时听课的同事不好意思指出,就像一块显眼的膏药,滑稽地贴了很久,自己却没有感觉。在课例追踪活动过程中,这位同事做了很多努力改掉这一毛病,他的课堂教学语言显得干净利落,整节课清晰明朗,增色不少。成熟的课例不仅要备内容,还要备学生,将学生的感受放在重要位置。

二、课例追踪,助推校本教研。

个人的反思有局限性。没有比较,就不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就无法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就不会取长补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同伴对个人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力。我校语文组通过“视频观摩”、“教研组磨课”、“同课异构”等集体活动,加强了语文组成员之间互通有无的沟通交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起到了优势互补的作用,也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教师个人进步了,团队的战斗力增强了。这些改变对学校语文教研环境的创设和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课例研究,互补互惠。

课例研究的举措主要分两头:一是新教师的汇报课,二是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对新教师的课例,也不是专找漏洞,实行“批判主义”,他们的课青涩中又有创新,少一些经验主义,多一些灵气和灵动。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新教师不拘一格,往往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不足之处也很明显,课堂上捉襟见肘,格局狭窄,不够大气,一堂课不能做到圆润酣畅。对新教师来说,主要还是引导他们如何走向成熟。

骨干教师起示范作用,这些课例的优点很明显,底蕴深厚,新教师的不足就是这些成熟型课例的长处。但骨干教师课例就像老于世故的中年人,中规中矩,缺少一种不可预测的随时可能出点“意外”的新鲜感与刺激。

2.集体备课,完善课例。

教研组集体备课算是语文教研组的常态化活动,当然不是所有课都集体参与,那样在调剂时间上有些困难。一个学期的教材,往往选四分之一左右、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准备。例如选文言文1,小说1,散文1,说明文1,诗歌1,写作指导课一。当然,这样的安排只是一个大概。在教研时间里,组里教师进行集体讨论,执教者阐述观点,具体目标、教学构想等,其他教师质疑并提出修改建议。课上教师整合相关建议,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调整。

备好课后,执教者选择班级试教,教研组成员听课后评课,执教者再上提高课。在活动中,一些教师评课尖锐,见解独到,对上课的老师有很大启发。学校老师一句话总结:评课时针锋相对,私下友好结对,也许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研讨氛围。教研气氛浓厚,人心也很温暖。

课例追踪,经历了 “备课—听课—评课—改进—追踪课—反思”等环节。课例研究成了校本研修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关注、思考、分析、研究,直至问题得到改进和解决。相比一般的教研,专题性更强,目标更明确,内容更充实。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保障,助推了校本教研的发展。不仅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关注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

3.同课异构,精彩纷呈。

“同课异构,精彩纷呈”,这是磐安县职教中心语文组自实行同课异构以来许多教师由衷的评价。

同一课内容,不同的体验。由于个体差异和课堂教学的复杂性,不同的教师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的着重点也是不同的,“同课”却“异构”,教出了新意,教出了自己的风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评别人的课时,有时会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观战”思路清晰,“实战”却一片混沌。自己上了课,对问题的解决更有记忆,更有利于改进提高。

三、课例追踪,优秀课例的脱颖而出。

课例追踪,是“立其课、催其熟”的有效途径。不断的议课评课,集体智慧催生了教师顿悟、生成、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锻炼,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优秀课例脱颖而出。在经典案例比赛中,一些语文教师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多、杂、乱、无序”等毛病得以改观,能够从容处理主题与问题的关系,整理、筛选、归纳,将日常的经验性问题提炼为课例研究的专题,提炼出精华的课例主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去繁就简,去粗存精,抓住重点和关键去突破。优秀课例的形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课例追踪,还一个清明的研究氛围。

1.实实在在的研究让教师有了“论道”的勇气。

扎实的课例研究,老师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不再忍受“无米之炊”的无奈,不再需要闭门造车。上课的心得,同事犀利的评语,成功的喜悦,课堂上尴尬的一瞬间,等等,都可以成为教师研究的话题。许多教师拓宽了交流的渠道,不限于同校同组,把触角伸得更远。通过博客、QQ群等平台,与专家、校外教师的交流中分享独特的见解,同时展示了理论层次和实践能力。据不完全统计,磐安职校的语文老师都加入多个教师群,在群里有许多关于语文的话题。

2.课例追踪,还校园一个清明的研究氛围。

课例追踪研究,是一个扎扎实实校本教研的过程。空假的“为科研而科研”的行为是非常有害的,对提升教师素养无益,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无益,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无益。课例研究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是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行为持续改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是理论和实践互为印证的过程。理论为人们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一线教师“理论欠缺”是常态,要弥补这个短板,只能用教师提炼出的规律性的朴素的带有明显实践意义的理论。教师创造出的“理论”,是对实践过程的理解和升华。在当今教研风气受人诟病的时候,我校语文教师通过校本教研积累经验并上升到理论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这才是校园应有的清明健康的教研氛围,才是教师研究的朴素本性。

伽达默尔说:“一切实践的最终含义就是超越实践本身。”只有踏踏实实地践行,才能让实践超越实践本身。

五、课例研究,最赢是学生。

课例追踪研究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平台,为学生的快乐自主的学习创造了优良环境。课例追踪研究,说到底,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教师任何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行为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教师精心备课,也精心备学生。每一个完整成熟的课例,检验者首先是学生,关注学生的反映,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求知和质疑的需要。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教研风格影响下,产生了一些研究意识,能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培养良好的合作、协助品质。教师的课精彩与否,直接关系学生情绪的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

课例追踪研究活动中,语文教研组总结了一些适合职校学生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说话能力为例,我校所有班级都开展课前5分钟情境会话,学生每主动上台会话一次得0.5学分的奖励,认真倾听,对同学会话能进行准确概括、恰当评论者得0.5学分等。这些教学行为的改变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多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每个学生、每堂课都积极参与,逐步培养他们说话与倾听的习惯和能力。

课例研究早没了神秘感和距离感,许多教师都认为这是一条处理教学问题与教研问题和谐统一的途径。笔者聆听了一些从一线教师行列中脱颖而出的专家在介绍自己所走过的路时,发现专家就是比一般人更懂得思考和坚持。我们的课例追踪活动证明,课例研究对教师自身的成长是一条好途径,对校本教研是一个很好的促动,对学生来说是幸事,为解决语文教学的一些困惑提供了佐证。这种贴近教师生活、淳朴归真的研究达到了多赢的效果。

[1]伽达默尔.真理和方法.

[2]主编齐渝华.怎样做课例研修.中小学教师培训教材.

[3]课例研修心得体会.蒋玉清名师工作室博客.

猜你喜欢

课例教研组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课例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